前言
使用金錢的方法,就是映照著我們內心的一麵鏡子 ●有錢就幸福嗎?
首先,我想請問讀者們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你現在想要多少錢?」
第二個問題:「你為什麼想要那些錢?」
為瞭生活在這個社會裏,錢是少不瞭的東西。還有,為瞭滿足種種慾望,所以需要錢。大傢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所以纔想要錢的吧?
「沒有錢也可以活下去。」
「我完全不需要錢。」
或許各位當中也有人會這樣說。但是,我總覺得那不是內心裏的真話。其實,想要得到金錢並不是會被責備的事情。
那麼,我為什麼要問這兩個問題呢?因為我認為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與那個人的生活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本書一開始所說的兩個養牛人的故事,目的就是想錶現他們對錢的想法。一個人對錢的想法,或許就是可以反映齣那個人人生的鏡子。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提齣瞭那兩個問題。
那麼,現在來談談第一個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應該會有很多種迴答吧?
「錢當然是越多越好。能夠拿到手的東西,就要盡量拿到手。」有人如此迴答。
「至少要有現在薪水的兩倍,那就好瞭。」也有人如此迴答。或許也會有人說:「現在這樣就足夠瞭。」
當然,這個問題並沒有所謂正確的答案。因為不管你的迴答是什麼,都不會被責備或懲罰。隻是,我們可以從那些不一樣的迴答中,窺視到不一樣的人生態度。
直接錶現齣慾望,隻想著滿足慾望的人生;覺得隻要有錢就可以變幸福的人;明明已經有足夠的收入,卻總是不滿足地抱怨人生的人。在第一個問題的前麵,塞滿瞭各種不同人生觀。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的迴答!
為什麼那麼想要錢呢?要拿來做什麼用嗎?這個問題也會有各種不一樣的迴答!
「因為有很多錢的話,就可以不用擔心未來」、「因為我想過更奢侈的生活」或「我想買可以嚮彆人炫耀的東西」等等,種種不同的迴答。
那麼,請各位再一次認真地想想自己的迴答吧!「有瞭很多錢以後,就真的不必擔心未來嗎?」、「過著比現在更奢侈的生活這件事,對自己來說,到底是怎麼樣的生活呢?」、「嚮彆人炫耀是自己的人生目標嗎?」
請再一次麵對這兩個問題,然後想想自己的迴答。何者纔是內心的真正想法?真的隻要有錢就能幸福嗎?執著於﹁金錢﹂這個東西,生活在可以隨意滿足自己慾望中的情況。在那樣的人生裏,你會有真正充實的感覺嗎?
對於這個問題,我無意否定什麼。因為否定這個,與否定你的人生是有關連的。而我,無權否定任何人的人生。所以我纔希望各位要認真地想想自己的迴答。
●錢與人生必定在某個地方有連結
有時我也會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例如說:
「住持先生,請問你對金錢有什麼看法?你是和尚,和尚不會想和金錢有關的事情吧?」
對視修行為人生的僧侶來說,不能有被金錢綑綁的想法。僧侶的修行不是為瞭賺錢。僧侶要親自走在修行成佛的路上,並把自己的經驗傳遞給世人。走在這條修行道路上的人,不可以在意以金錢為代錶的「報酬」。
從前的僧侶有不能娶妻生子的不成文規定,並且過著一生獨身,一心修行的生活。還有,以前的僧侶自己下田耕作,以收獲的作物維生,偶爾也靠施主們的支援。
僧侶們有時也上街托鉢化緣,但托鉢並不是為瞭募集金錢。對生活在市井中的人們來說,僧侶們的托鉢,是在展現自己的修行,所以不會有很多物質上的收獲。
但市井中的人們有時即使想到寺廟去參拜,卻迫於生活的繁忙,想去也去不瞭。所以僧侶上街托鉢唱誦經文,其實就是代替不能進寺廟的市井之民,在街上唱誦經文。
「謝謝代替我唱誦經文,也請代替我把這點錢,帶到寺廟裏吧!」市井之民就是以這樣的心情,把金錢捐獻給寺廟。這就是僧侶托鉢的意義。
修行的僧侶、和尚們沒有多餘的慾望,因為一心隻在掃除纏身的煩惱,心中不能抱持任何慾望。飲食方麵也謝絕魚、肉,貫徹一湯一菜的原則,因此,僧侶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錢的,隻要有可以維持生活的最基本物質就可以瞭。任何超過最基本的物質,都是沒有必要的,這就是作為僧侶的人生。
但是,隨著時代的改變,日本從明治時期開始,便允許僧侶可以娶妻生子。所以,對今天的日本人來說,雖然是和尚,結婚生子、組織傢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有瞭傢庭以後,僧侶為瞭維持傢庭的生計,金錢就變成必需品。
我自己也有傢庭,為瞭傢人的生活,我也需要金錢。孩子們也需要繳學費,並不因為他們是和尚的孩子,就可以不用繳學費。隻要是生活在現代的社會裏,為瞭過著和彆人一樣的生活,就會有和彆人一樣的金錢支齣。
隻是,我個人還是維持過僧侶的生活。確實,為瞭維持傢人的生活,和與我在一起修行的和尚們的生活,金錢還是不可少的東西。不過,我所需要的金錢是隻要有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就可以瞭。
那麼,前麵提齣的兩個問題,我自己會怎麼迴答呢?
若是「你現在想要多少錢?」我的迴答是:「隻要可以和傢人一起生活,與養活和尚們的錢。」「你為什麼想要那些錢?」則是:「為瞭可以生活下去。」除瞭這樣的迴答外,我不會有彆的迴答。
●讓我們重新從「金錢」審視自己的生存方式!
本書的主題是「錢」。對僧侶們來說,我認為這是一個睏難的題目。不知道經濟學者們或經營者們會做何迴答?但對僧侶們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距離的題目。
不過,我也想過,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方式,與對金錢的想法,不就是反映瞭那個人的人生嗎?一個人的人生是否美好的本源,或許就隱藏在那個人對金錢的價值觀裏麵。錢與人生之間,必定在某個地方有所連結。正因為我有這種感覺,所以我想試著挑戰一下這個睏難的題目。
「你想要多少錢?」
「為什麼你想要那些錢?」
我想這本書裏,將會不斷地齣現這兩個問題,我也想和讀者們一起來思考這兩個問題的答案。
這並不是一本教人如何使用金錢的書,也不是勸人如何對待金錢的書。我希望這是一本透過金錢,來重新檢視自己生存之道的書。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那真的是萬幸。
建功寺方丈 枡野俊明 閤掌
平成二十八年三月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