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子互動脈絡看華人性格的養成

從親子互動脈絡看華人性格的養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以華人性格研究為主軸,針對如何理解、運用臺灣本土心理學累積的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淺出的介紹。
  
  全書從親子互動角度探討華人性格養成的三項關鍵──「孝道信念」、「自主能力」、「親子衝突轉化行為模式」,除了依序簡介作者針對上述議題提出的本土性格理論,也著重回歸心理學觀點看待這些本土理論的應用價值,例如:華人最熟悉的孝道如何與心理學知識連結、對華人而言怎樣才算真正的做自己、如何適當掌握華人家庭文化對親子衝突的影響,並直接在衝突中尋找親子關係轉化的契機等。
  
  相信無論是一般讀者或對本土心理學有興趣的相關系所學生,皆能經由本書感受到性格研究對日常生活的啟發,以及高度重視親子角色結構的文化特色如何對華人性格養成帶來深刻的影響。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光輝


  現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合聘教授、Hong Kong Gratia Christian College, School of Psychology 榮譽教授、臺灣心理學會常務理事、「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及 「Journal of Pacific Rim Psychology」副主編。曾獲中國心理學會蘇薌雨博士論文獎(1992)、亞洲社會心理學會Misumi Award(2003, 2004)、科技部傑出研究獎(2007)、擔任中華心理衛生學刊主編(2008-2010)、「中華心理學刊」協同主編(2014-2016)、科技部心理學門召集人(2014-2016)。

  研究專長為社會、性格、本土以及家庭心理學;研究興趣包括華人孝道及代間交換行為、自主性發展、情緒調節、社會化歷程、親子衝突與轉化,以及高齡社會的家庭調適等議題。
     
  著有《中國人的孝道:心理學的分析》專書;主編《家庭心理學:系統思維觀點的探討與應用》、《情感、情緒與文化:臺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華人的心理與行為:全球化脈絡下的研究反思》等專書。共發表中、英文期刊及專書論文逾百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心理學世界的任意門:性格心理學
第二章   「文化」的根在心裡:心理學為何研究孝道
第三章   雙元自主能力讓華人也能做自己
第四章   「青少年親子衝突」是轉大人的症頭還是心理藥方
第五章   一加一大於二的雙元架構
第六章   本土性格研究未來展望:回歸有心又有理的心理學

 

圖書序言

性格心理學:連結大眾與專家的任意門
 
心理學或許是一般人最感興趣且最貼近日常生活的一門科學,看看以下幾則臺灣媒體的新聞標題:
 
【坦誠的人較有音樂天分(華人健康網2015年11月2日)】
 
【研究:調皮的小孩多具有CEO基因!((自由時報電子報2015年11月6日)))】
 
【如果你喜歡「吃苦」心理學研究:疑有虐待和自戀傾向(東森新聞網2015年10月16日)】
 
這些報導內容雖然分別被歸類在醫藥新知、生活、新奇等不同的新聞類型之下,但同樣都摘錄自歐美心理學期刊中的最新研究,也就是它們都屬於心理學的研究內容。若再更仔細分析則可發現,這三篇報導內容其實都與性格心理學這一次領域有關,除了研究主題涉及了探討某種特定的個性──坦誠、調皮或自戀,更針對這些內在個性特徵與外在行為表現可能的連結提出說明,例如:對食物口味的偏好和性格傾向之間的關係。或許正因為一般大眾對於心理學的主要印象是──透過解讀各種不同形式的外在行為線索來「透視」人們真實的內心狀態、個性,使得各種與性格相關的研究常雀屏中選成為媒體報導的主題。
 
上述三則新聞所介紹的研究還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使用了性格心理學領域最常見的研究工具—可測出個人特質的性格量表。其實心理學研究中最常使用的工具,並非可檢測基因、追蹤腦神經活動的高科技儀器,也不是電影中常見的精神分析,而是像考卷一樣充滿文字陳述題目與數字選項的「心理測驗」,這些測驗也包含專門用來測量個人性格特質的性格量表。一般人對於「心理測驗」或許並不陌生,甚至或多或少都做過一些測驗,雖然媒體上各式各樣盛行不衰的「心理測驗」和心理學者編製的各種性格量表有著相似目標──對人進行有意義的基本分類,但兩者的內涵與原理卻還是存在明顯差異。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