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民國初年的新聞史:老報人王新命迴憶錄

走過民國初年的新聞史:老報人王新命迴憶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國史
  • 新聞史
  • 迴憶錄
  • 王新命
  • 老報人
  • 曆史
  • 傳記
  • 近代史
  • 報業
  • 社會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少時反對袁世凱帝製而被東北王張作霖下獄的王新命,立誌投身報界傳播新聞真相。而在新聞圈打滾四十餘年、任職過《民國日報》與《中美晚報》等十餘傢媒體後,他以《中央日報》主筆的身分落腳颱灣……

  大清宣統三年,也就是辛亥革命爆發的那一年,王新命先生選擇投入瞭新興的新聞事業,開始瞭他長達四十餘年的報人生涯。其派駐與採訪的據點從東北大連、北京、上海、廣州至香港,再至與國民政府播遷後的颱灣,足跡可謂遍布大江南北;其報導與主筆的經曆從軍閥割據、民國政局、民生景況、乃至美國總統大選等國際新聞,並追憶瞭當時報業經營的種種內幕,是第一手史料兼迴憶錄,具民國史、新聞史價值。

  (本書原在一九五七年齣版,當時原書名為《新聞圈裏四十年》。今重新齣版後,將書名改為《走過民國初年的新聞史:老報人王新命迴憶錄》。)

本書特色

  新聞舊談:詳盡收錄民初新聞圈內的大小事
  真情推薦:世新大學創辦人成捨我專序推薦
  絕版重現:重新尋找傳遞真相的新聞人精神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原著/王新命


  本名王曦(1892-1961),又名王吉曦、幾道,字無爲。1911年投入中國東北新聞工作,創辦《健報》,後因反對袁世凱的帝製而遭支持袁的張作霖通緝、亡命上海。後任《民國日報》、《中美晚報》總編輯,提倡中國本位文化運動。內戰後隨國民政府來颱,任職於《中央日報》。

主編/蔡登山

  文史作傢,曾製作及編劇《作傢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鬱達夫、徐誌摩、硃自清、老捨、冰心、瀋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傢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鬍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鼕》、《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與《楊翠喜‧聲色晚清》等十數本著作。
 

圖書目錄

代序/馬星野
代序/龔德柏
代序/成捨我
代序/張文伯
代序/伍平一
自序/四十七年舊夢的重溫

找到瞭一塊新大陸
上帝魔鬼之間
天堂之上地獄之下
永不迴頭的浪子
關外討袁軍
鐵索鎯鐺進監牢
軍營的一夜
草就瞭絕命詞
越過瞭死綫
剃瞭光頭穿瞭囚衣
活見鬼的故事
結束瞭獄中的歲月
「窩窩頭」的啓示
幻夢是成功的溫床
從窩窩頭到大米飯
晴天的一個霹靂
棉被是生命的保險箱
逃齣瞭虎口
亡命生活的開始
不能成眠的一夜
害瞭一次病
空前淒楚的病中歲月
最後的一元錢
沒有鬍須的悲哀
他就是關東都督瀋縵雲
做瞭醫院的會計
再會罷!大連
一個革命人像的幻滅
瀋縵雲的噩夢
又一次的遇險
杯中彆有天
再會吧,瀋陽!
遇到瞭騙子
又一次的貧病夾攻
上瞭開灤運煤船
來到高樓櫛比的上海
賣文生活從此始
做瞭《中華新報》的撰述
十二人中最少年
《中華新報》的幾個人
嚮愷然的社會主義
無政府主義的幼稚病
一住四年的客廳
盧傢兄弟
第一次坐上冷闆覺
全國報界聯閤會成立
新人社的成立
新人社的幾位社友
從上海到長沙
不易忘卻的一件小事
組織革命軍的建議
無儀式的訂婚
乘風破浪下瀛洲
月印精捨七弟兄
我所接觸的「日本精神」
日本學店式的大學
我究竟要先做什麼事?
滿載悲傷返大連
飛霜如霧入濱江
哈爾濱的氣候和房屋
旅俄僑胞的空前浩劫
幾件足以自豪的事
像破落戶的北京
做三個月的試用編輯
迴到上海以後
無愁天使的夭摺
舉行從簡的結婚禮
《中美社》馮玉祥
手口耳目並用的工作
安寜的誕生
北京的張宗昌恐怖
北京的報業和報人
不能忘的人與事
《三民週報》的創刊
做瞭中校總編輯
辦瞭一次入黨的手續
焦頭爛額彆南京
「九一談話會」
如此《勞工日報》!
福建《民國日報》的改革
嚮十一軍放瞭一槍
狂風駭浪中的除歲
願為福建除三害
威武不能屈的勝利
《民國日報》的暫行停刊
邱神仙、「六十會」
《新中國日報》關門大吉    
香港的形形色色
進瞭廈門《江聲報》
《江聲報》的言論方針
一次最激烈的論爭
一度退齣瞭新聞圈
譯書、賭三十六門
譯書、掮客、《正報》
平兒的夭摺
《晨報》的誕生
一年間的嚮心運動
中國本位文化運動    
抗戰前夕
一次考試,三月祕書
「八一三」上海之戰
政論委員會的成立
舉行瞭一次假綁票
香港《國民日報》的戰鬥    
孫寒冰、何西亞、許性初
食與住
啼笑皆非的宣傳政策
十八日的香港戰事
小沙坪的孟嘗君
到瞭抗戰首都重慶
從重慶迴桂林
《萬象》與《辛報》
傷寒胃潰瘍併發
從桂林飛重慶
上瞭《中央日報》第一課
《中央日報》二三事
倩鄭炳森代書遺囑
從上海到颱灣
《中央日報》的創業精神
跨進瞭賣老關口
老兵不會死

《新聞圈裏四十年》付印記

 

圖書序言

自序

四十七年舊夢的重溫


  一個人如果感覺往事值得迴溯,那他就已經進到瞭老境。而今我發錶四十幾年來在報界做馬前卒的迴溯錄,當然就是說明我已進到瞭日薄崦嵫的時期。

  辛亥那年新鞦,我就做瞭報界的馬前卒,但在今天之前,我不曾寫過迴溯往事的文章,也不曾寫過自傳,盡管還在十幾年前,便有幾位朋友慫恿寫自傳,我卻不肯寫。我總覺得:一個自強不息的鬥士,最光榮的日子,永遠不在過去,在將來。你如果自信能在將來發齣生命的奇光,替國傢社會消滅黑暗的勢力,那你便不會因為過去的生命也曾發齣微光,有過和黑暗鬥爭的事蹟,而沾沾自喜,我和許多倔強的老人一樣,盡管兩鬢漸白,然而還是不知老之將至,從不曾作迴溯過往的打算。

  三十八年十二月九日,為瞭割治十二指腸潰瘍,進瞭颱大的附屬醫院。除夕的正午,由醫院迴到宿捨,攬鏡自照,照齣瞭滿頭白發,一臉縐紋。哦―我的確老瞭。但如果我是薑桂,愈老愈能發揮辣性,而且時代用得著薑桂的辣味,老就毫無關係,我實不必為老的來臨而驚心。可惜的是,我不是愈老愈辣的薑桂,時代也不允許薑桂充分發揮其天賦辣性。在這情形之下,我便隻有自承衰老無用的一法,既然自承衰老無用,未來的日子,縱令不全是生命無光的日子,也必然失去人龍人虎的活力,縱令無人指為活屍,但也不能再以鬥士自居,人生到此,豈不是遇到真正無可奈何的厄運?

  那麼,怎麼辦纔對呢?

  自殺?這是我所最反對的愚舉,我決不自殺。

  高蹈?蹈到這孤島也夠高瞭,還有什麼地方可蹈?

  不肯自殺,又彆無可高蹈的地方,而衣食住行,在在要錢,試問錢從何來?是絞腦汁寫報國的文章換來的?不是!是每日在辦公室坐八小時的闆凳換來的?不是!說來奇怪,是賣老換來的!賣老為生,豈有此理!然而卻是不摺不扣的事實。這一事實的不閤理,在我的生活史中,縱未絕後,亦已空前,我心匪石,天然是不安之至。

  為瞭減少不安的情緒,決計從今天起,來做一件無益的事;寫一本迴溯錄,迴溯新聞圈裏四十年恍如一夢的往事。莊周說:「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遺有涯之生?」我想把它改為:「不為無益之事,何以安不安之心?」

  當然,我應該讓自己沸騰的血和辛酸的淚,透過癡人說夢的迴溯錄,使這迴溯錄成為有生命的著述,免得浪費紙張油墨;但這一點究竟是不是奢望。依然有待事實的證明。這不是說,我自己或許會在中途改變用血淚寫夢影的初衷,因而迴溯錄會變成無生命的死物,而是說,新聞圈裏的四十幾年,雖恍如一夢,夢裏許多活潑潑血淋淋的事實,我有沒有完全自由把它搬到紙上展覽,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萬一如夢的往事,也沒有搬到紙上展覽的自由,我就不能保證迴溯錄中的隻字片言這都有我的血淚。

  現在我開始寫恍如一夢的四十餘年的往事,同時我將重溫過去那種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能以龍虎人姿態齣現的舊夢。
 

圖書試讀

【上帝魔鬼之間】
 
有一個時期,我為瞭新聞記者究竟是上帝還是魔鬼,發生異常惶惑不安的情緒。把新聞記者當做上帝的人,認為一個新聞記者,一定有一副擔得起道義的鐵肩,一雙鑒往知來見微知著的明眼,一支董狐那樣不屈不撓的直筆,能做政府的諍友,也能做社會的導師。把新聞記者當做魔鬼的人,則認新聞記者是潦倒無賴文人的化裝,他們的筆下,無一字不是獵取金錢的獵槍,給他一點金錢,他會恭維你是比上帝更神聖的偉人;拒絕他的求索,他會痛罵你是比魔鬼更猙獰的人妖,他是最能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一種人。
 
在新聞記者究竟是上帝還是魔鬼一問題解決之前,我極懊惱。正在懊惱,新聞界發生一件敲詐不遂誣人窩藏盜匪的事;一件嚮妓女求賄挨瞭一頓打的事。那些本來厭惡新聞記者的人,藉著這題目大加發揮,幾乎把報館描繪成瞭罪惡的淵藪,把新聞記者形容成萬惡不赦的罪人。於是我在領到第二次的訪稿稿費之後,就擱下寫新聞的筆。
 
不久武昌起義的消息,來到瀋陽,工程局因局長翁鞏迴福州去,參加革命,一時無人接替,宣布停辦,我的七叔也已去杭州,於是我就遇到瞭職業的問題。恰好自治籌辦處有一名一等司書的缺額,幾個朋友都勸我去爭取這一位置,但我為瞭兩、三月以前在報上諷刺瞭楊性恂和方樞,就不肯去爭取這一位置,後來還是錶兄林文奎替我做好一個可以半推半就的滑稽圈套,我纔去就這個毫無意義的一等司書。
 
那年年底,自治籌辦處歸併到布政司,布政司後又改為民政司,我也跟著進瞭民政司,在疆理科做一個司書。疆理科科長陳樵琴,曾在福州廈門兩地做過報館編輯,在司裏有文豪詩聖煙霞客之稱。這是形容他的文章好、詩好、鴉片癮大,他對於我的曾經投稿各報,早已微有所聞,故另眼相看,時常對我談過去辦報的經驗。他有兩句話,至今還留在我的腦海裏。他說:一個報人,倘能跳齣金錢這一關,那這人就會被譽為萬傢生佛;倘不能跳齣金錢這一關,那這人就將被目為無恥的東西。他又說:我贊成你學做報人;但希望你能夠替無告的人說話。他本人後來雖竟因在興城縣長任內以貪墨罪入獄而死,但這兩句話,卻是至理名言。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