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茶經(新版)

圖解茶經(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茶文化
  • 茶葉
  • 茶道
  • 圖解
  • 生活
  • 飲品
  • 傳統文化
  • 養生
  • 書籍
  • 新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茶文化最經典代錶作

  《茶經》是唐代陸羽撰寫的一本有關茶葉百科的經典。它的問世,是中國茶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重要標誌,是唐代茶業發展的産物,是古代茶人關於茶經驗的總結。陸羽苦心搜集瞭曆代茶葉史料,將自身調查、實踐的經驗記錄下來,總結唐代及唐代之前各代有關茶的典故、産地、功效、培植、採摘、煎煮、飲用等知識,是中國古代最完備、最有係統的一部茶書。使茶葉生産從此有瞭較完整的科學理論依據,對茶葉生産發展産生瞭極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飲茶曆史從什麼時候開始,為什麼稱為「茶」?
  ‧該如何挑選茶葉?怎麼泡茶纔不苦澀?
  ‧泡茶的工具有哪些?該如何使用?
  ‧紅茶、綠茶、青茶、烏龍茶、普洱茶有什麼不同?
  ‧常聽到的龍井、鐵觀音、白毫銀針、祁門、武夷等,

  是依據什麼命名,又是哪一種茶?

本書特色

  世界上第一本最完備、最有係統的茶學專著
  品茗-生活中的小確幸
  一本讀懂以現代手法詮釋茶道的經典著作

  專業實用
  茶典、茶史、茶藝、茶飲、茶具、茶事完全應用百科。

  多元廣泛
  除瞭介紹茶之外,也增加瞭與茶有關係的故事,讓讀者有些「茶餘飯後」談天說地的趣味。

  圖文並進
  五百幅精美手繪插圖,一百張情境示意圖,搭配文字,讓讀者一看就懂;並收錄瞭七十多則彩色的名茶簡介,閱讀更詳盡。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圖解茶經(新版)》以外圖書的詳細簡介,旨在提供深入的閱讀體驗,避免提及原書內容: --- 《東方神韻:中華茶文化的韆年流變與器韻之美》 內容提要: 本書是一部全麵而深入探索中國茶文化發展脈絡的著作。它超越瞭單純的茶葉品鑒指南,聚焦於茶如何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滲透進中國社會、哲學、藝術與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追溯瞭從神農嘗百草到唐宋鼎盛、明清變革的韆年演進,細緻剖析瞭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社會角色、禮儀規範以及精神內涵的演變。更重要的是,本書將重點放在瞭“器”與“道”的結閤上,係統梳理瞭曆代茶器(包括瓷器、陶器、漆器等)的風格流變、製作工藝及其所承載的審美情趣,為讀者提供瞭一幅立體的中華茶文化長捲。 第一部分:曆史的茶蹤:從飲品到哲思 本部分詳盡勾勒瞭中國飲茶史的宏大圖景。我們探討瞭茶樹的起源與早期利用,重點解析瞭唐代“茶聖”陸羽之前,民間和宮廷的飲茶習俗的差異與融閤。 唐代:煎茶法的興起與禪意的融閤。 詳細考察瞭唐代邊疆貿易對茶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及茶道精神在佛教禪宗思想影響下,如何從單純的解渴飲品升華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式。本章特彆收錄瞭對唐代“茶寮”製度的考證,揭示瞭當時茶館在社會交往中的核心地位。 宋代:鬥茶風尚與文人審美。 宋代的茶文化是精緻、內斂而又極具競技性的。本章重點解析瞭“點茶法”的技藝要求,以及文人雅士如何通過鬥茶活動,展現其學識與品味。我們深入分析瞭宋代美學如何影響茶事活動,使得茶具有瞭極高的藝術價值。 明清轉型:泡飲的普及與地域特色的形成。 明太祖“罷造團茶,興散茶”的決定,徹底改變瞭飲茶方式。本章細緻對比瞭明清時期,綠茶、紅茶、烏龍茶等主要茶類的製作工藝革新,以及不同地域(如徽州、福建、雲南)因地製宜形成的獨特茶俗和茶季活動。 第二部分:器韻之美:茶具的流變與工藝 茶器不僅是盛放茶湯的容器,更是特定時代工藝水平與審美趣味的物化體現。本部分著重於對中國茶具發展史的梳理與鑒賞。 陶瓷的對話:建盞、定窯與紫砂的韆年博弈。 深入剖析瞭宋代建窯“兔毫”、“油滴”等窯變的神奇工藝及其在點茶中的視覺效果。隨後,本書聚焦於明清時期紫砂壺藝術的崛起,分析瞭宜興紫砂在泥料選擇、塑形設計和銘刻藝術上的獨特貢獻,探討瞭“一壺侍一茶”的理念如何深入人心。 竹木漆器的溫潤:茶席間的輔助藝術。 除瞭主流的瓷器和陶器,本書還細緻考察瞭竹編茶則、木製茶荷、漆器茶盤等輔助茶具。通過對這些器物材質的考察,讀者可以瞭解到古代工匠如何利用自然材料,營造齣茶席的整體氛圍感。 近代工業化對茶具設計的影響。 考察瞭晚清至民國時期,玻璃器皿、金屬茶具等新材料、新工藝如何挑戰傳統茶具的地位,並分析瞭傳統茶具在現代設計中的迴歸與創新。 第三部分:茶與人文:禮儀、詩詞與哲學空間 茶文化是中國人文精神的載體。本部分探討瞭茶在社會交往、文學創作和哲學思辨中的角色。 禮儀的規範:待客之道與身份象徵。 從古代的“茶禮”、“茶儀”中,我們探尋瞭茶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功能性,例如在婚喪嫁娶、官場交際中的特定含義。 詩詞中的茶意境。 輯錄並精析瞭曆代文人墨客描寫茶的經典篇章,從白居易的“閑坐烹泉買竹爐”到蘇軾的“從來佳茗似佳人”,展示瞭茶如何成為寄托情感、錶達高潔誌趣的媒介。 養生與哲學:身心閤一的東方智慧。 探討瞭中醫理論中對茶性的理解,以及茶在道傢、儒傢思想中被賦予的“清靜”、“中和”等哲學意義,揭示瞭飲茶活動背後所蘊含的東方生活哲學。 本書特色: 本書的結構嚴謹,論證充分,並配有大量珍貴曆史圖像、茶器綫描圖及相關文物拓片,力求在學術深度與閱讀趣味性之間達到完美平衡。它不是一本簡單的“如何泡茶”手冊,而是帶領讀者深入中國曆史文化的肌理,理解一杯清茶背後所承載的厚重文明。閱讀本書,即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文化尋根之旅。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茶之奇趣:鬥茶
序言:一場怡然風雅的茶學盛宴
本書內容導航
關於曆代《茶經》版本探究

第1章 絕品人難識,茶經憶古人:你需要瞭解的
 1. 世界最早的茶學「聖經」:《茶經》
 2. 茶之為飲的淵源:神農氏
 3. 這部經的締造者:陸羽
 4. 閱讀本書你可以瞭解:中國茶文化百科
 5. 茶在中國:茶文化的曆史沿革
 6. 古代茶政治:茶政與茶法
 7. 神祕的茶葉商道:茶馬古道
 8. 一壺茗香遍天下:茶在世界的傳播
 9. 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
10.《茶經》的儒傢思想:中庸和諧
11. 《茶經》的道傢宇宙觀:清靜無為
12. 《茶經》的佛傢本心:靜心自悟
13. 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14. 萬病之藥:二十四功效
15. 道由心悟:茶道
16. 昇華瞭的藝術:茶藝
17. 韆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茶俗
18. 各具韆鞦的中國茶:七大茶類
19. 西湖龍井、碧螺春的族群:曆史悠久的綠茶
20. 工夫紅茶的天下:風靡世界的紅茶
21. 鐵觀音、凍頂烏龍的世界:天賜其福的烏龍茶
22. 珍貴的銀針:色白銀裝的白茶
23. 濛頂山上茶:疏而得之的黃茶
24. 普洱茶的群落:獨具陳香的黑茶
25. 茉莉花茶與玫瑰花茶的群落:茶溢花香的花茶
26. 能喝的骨董:普洱茶
27. 美如觀音重似鐵:安溪鐵觀音
28.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碧螺春6
29.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白毫銀針
30. 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武夷大紅袍
31. 中國十大名茶:凍頂烏龍、祁門紅茶
32. 茶作為主角(1):詩詞、書畫
33. 茶作為主角(2):歌舞、戲麯
34. 茶作為主角(3):婚禮、祭祀

第2章 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起源
 1. 尋找最初的本源:根在中國
 2. 綿長而有序的傳承:「茶」的字源
 3. 另一個名字:曆史上的幾種解讀
 4. 五大初相:根、莖、葉、花、果
 5. 生長的關鍵:土壤、水分、日照、地形
 6. 準備好播種瞭嗎?:藝、植
 7. 無敵鑑彆密技:三種鑑彆法
 8. 符閤人體髒腑的需要:藥用成分
 9. 防病效能的前提:精行儉德之人
10.警告!「茶為纍,亦猶人參」:選材不當的後果,「六疾不治」

第3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造
 1. 採摘雙翼:淩露、穎拔
 2. 從採摘到製造茶葉的工序:七經目
 3. 七經目之一:「採」
 4. 七經目之二:「蒸」
 5. 七經目之三:「搗」
 6. 七經目之四:「拍」
 7. 七經目之五:「焙」
 8. 七經目之六:「穿」、「封」
 9. 唐代的餅茶審評:八個等級
10. 鑑彆之上:言嘉及言不嘉
11. 經曆各代的轉變:製茶工藝的發展

第4章 角開香滿室,爐動綠凝鐺:煮器
 1. 實用與藝術的完美結閤:陸羽設計的煎茶器皿
 2. 設計展現五行和諧:風爐,「體均五行去百疾」
 3. 自命不凡的見證:「伊公羹」與「陸氏茶」
 4. 獨特的設計理念:鍑—正令、守中
 5. 唐代餅茶的特殊用器:碾、羅、閤、則
 6. 煮茶用具影響茶湯品質:漉水囊、綠油囊
 7. 陸羽的最愛:越窯青瓷杯
 8. 曆代茶具:茶具大觀

第5章 甘苦調太和,遲速量適中:烤、煮
 1. 煮的三把利器:色、香、味
 2. 講究的技術:烤、碾
 3. 嚴格的選擇:「活火」
 4. 決定性的因素,「選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 燒水的藝術:三沸
 6. 水溫的形象化比喻:老與嫩
 7. 煮茶的藝術:煮、酌
 8. 茶湯的精華:沫、餑、花
 9. 斟茶的講究:茶性儉,不宜廣

第6章 飲罷方知深,此乃草中英:飲用
 1. 飲茶的特殊意義:蕩昏寐
 2. 飲茶最高境界:「品」
 3. 處處的精益求精:九難
 4. 最重香與味:珍鮮馥烈
 5. 飲茶風尚的傳播:滂時浸俗,盛於國朝
 6. 風尚的傳播者:佛教僧徒

第7章 何山嘗春茗,何處弄清泉:産齣
 1. 唐代茶葉産區:八道
 2. 八道之:山南道
 3. 八道之:淮南道
 4. 八道之:浙西道
 5. 八道之:浙東道
 6. 八道之:劍南道
 7. 八道之:黔中道
 8. 八道之:江南道
 9. 八道之:嶺南道
10. 從唐代到現代:茶産區的分布
11. 從産區看茶品:四個等次

第8章 故雅去虛華,寜靜隱沉毅:總結
 1. 特定情況下的省略:製具略
 2. 高雅之士的飲茶風尚:煮具略
 3. 《茶經》的終極要求:分布寫之、目擊而存
 4. 總結(1):從「品」到「心悟」的三重超脫境界
 5. 總結(2):最終追求-天時、地利、人和

附錄1
《茶經》原文

附錄2
名茶圖鑑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萬病之藥
 
二十四功效
 
中國古代,茶常常被當作藥物使用。古代醫學典籍中,茶作為單方或復方入藥的,頗為常見。其藥用功效之廣泛被古人稱為「萬病之藥」。

「萬病之藥」緣由
 
茶的傳統用法,一般指中醫與民間流傳的關於茶葉防治疾病的各種方法。茶葉具有很好的藥用功效,唐代就有「茶藥」一詞;宋代林洪撰的《山傢清供》也有「茶,即藥也」的論斷。在古代,茶就是藥,並被藥書所載錄。但當代醫學習慣將「茶藥」一詞僅僅限於藥方中含有茶葉的製劑。
 
鑑於茶葉諸多藥用功效,並可防治內、外、婦、兒各科的很多病癥,唐代的陳藏器將其稱為「萬病之藥」。明代於慎行的《榖山筆塵》也稱茶能「療百病皆瘥」。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述茶的藥理:「味雖苦而氣則薄,乃明中之陽,可升可降。利頭目,蓋本諸此。」這是從茶的氣味厚薄、天人閤一、升降、歸經等理論加以記述的。

二十四功效
 
茶的功能或效能是指藥物防治疾病的作用,如《新修本草》「利小便」、「祛痰」等。而中醫所說的主治是指治療的主要病癥,如「瘻瘡」、「熱渴」等。茶的二十四功效在中藥古書中常為兩種錶述:一是偏於「藥」;二是偏於「病」,往往以「主治」二字引齣。這些功效單用茶葉一味就有效,如若加強療效,可以復方使用。
 
安神:安定精神。         少睡:興奮神經中樞,消除疲勞,少睡。
明目:明亮雙眼,治療眼病。    清頭目:治療頭痛。
清熱:清除內熱。         止渴生津:消除口渴,增加唾液。
解毒:對抗藥物麻醉和毒害。    消暑:消夏、祛暑。
消食:幫助消化。         醒酒:解除酒醉,抵抗酒精。
去肥膩:去除油膩。        下氣:促進腸胃蠕動而排泄氣體。
通便:利排泄大便。        利水:能利尿,增強腎髒的排泄功能。
治痢:治療痢疾。         祛痰:幫助排痰或祛除生痰病因。
祛風解錶:疏散風邪、疏錶。    治心痛:調節心搏,抑製動脈粥狀硬化,防止冠心病。
堅齒:防齲健齒。         療瘡治瘻:輔助治療瘻瘡。
療飢:緩解飢餓感。        益氣力:增強體力。
延年益壽。            其他。
 
道由心悟
 
茶道
 
中國茶文化核心是茶道,其內容包括:備茶品飲之道和思想內涵(即透過品茶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將精神昇華到具有哲理的境界),陸羽的《茶經》第一次提齣茶道的概念,並將茶道的兩個基本點充分展現齣來。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對《圖解茶經(新版)》的期待一開始是帶著點小小的懷疑的,畢竟「圖解」這個詞有時候會讓人聯想到過度簡化。但讀瞭之後,我的疑慮完全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驚喜與肯定。這本書做到瞭真正的「圖解」,而不是簡單地把文字配上圖片。每一張插圖都經過精心設計,與文字內容緊密結閤,甚至可以說是相輔相成。例如,當書中提到如何分辨不同等級的茶葉時,書上的圖示就清晰地展示瞭茶葉的形狀、色澤、嫩芽的比例,讓我一眼就能看齣差別。還有關於茶具的介紹,從水盂、茶碗到茶匙,每一種工具的樣式、材質、用途,都配有細緻的手繪圖,讓我彷彿置身於一個古董茶器展覽。最讓我感動的是,書中還融入瞭一些與颱灣茶文化相關的對比和思考,雖然不是主體,但這種連結讓我覺得親切,也讓我重新審視瞭颱灣茶的發展歷程。《圖解茶經(新版)》不隻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本能引發我思考、讓我對茶產生更多熱情的啟發之書。

评分

這本《圖解茶經(新版)》的齣現,簡直是為像我這樣想深入瞭解茶道、卻又擔心門檻太高的颱灣讀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茶道不隻是品飲,更是一種生活美學和文化底蘊的展現。以往接觸到的許多茶葉書籍,內容有時過於學術,或者偏嚮實操技巧,比較難將理論與實踐、歷史與當代連結起來。但這本書巧妙地將《茶經》的原文精神,透過現代的圖解和生動的說明,變得觸手可及。它並沒有省略原著的精髓,而是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我特別喜歡它對於茶葉的各種介紹,從茶樹的栽種、採摘,到烘焙、研磨、沖泡的每一個細節,都有非常細膩的圖示輔助,讓我在自傢泡茶時,也能參考書中的步驟,試著還原古人的風味。而且,書中還補充瞭一些關於不同時期茶文化演變的介紹,讓我瞭解到茶在不同朝代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影響,這對於建立一個更全麵的茶文化觀非常有幫助。

评分

這本《圖解茶經(新版)》的齣版,對我來說就像是尋獲一本失落已久的寶藏。我一直覺得,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但許多經典著作,像是《茶經》這樣影響深遠的,往往隻在學術界或專業茶人之間流傳,對於一般大眾來說,門檻實在太高瞭。這次的新版圖解本,以非常親民、卻又不失學術嚴謹的方式,將陸羽先生的智慧重新詮釋。它的內容編排非常有條理,從茶的起源、茶的器具、茶的製作、茶的沖泡,到茶的品飲,每一個環節都做瞭深入淺齣的介紹。我特別欣賞書中對各種製茶工藝的圖示化說明,比如綠茶、紅茶、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不同,葉片在製作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變化,透過圖解,我對這些複雜的過程有瞭更直觀的理解。而且,書中的文字錶述也十分考究,既保留瞭原文的韻味,又加入瞭現代的語彙,讓我在閱讀時不會感到生澀,反而能沉浸其中,體驗古人飲茶的意境。

评分

哇,拿到這本《圖解茶經(新版)》真是太驚喜瞭!我一直對茶文化很有興趣,但看傳統的茶經常常覺得有些晦澀難懂,很多古老的詞彙和概念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這本新版圖解本真的像一股清流,完全解決瞭我的痛點!首先,它的排版就非常吸引人,不像一般書那樣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穿插瞭許多精美的插圖,將陸羽老先生當年描繪的種種茶事、茶器、茶區,甚至是茶葉的生長形態都生動地呈現在眼前。我以前光是看文字,腦袋裡總是有個模糊的畫麵,現在有瞭這些圖,彷彿能親身走進唐朝的茶園,看到採茶姑娘們辛勤的身影,或是坐在古樸的茶館裡,品嚐著那一碗碗令人懷念的茶湯。更不用說那些對茶葉品種、採摘時節、製作工藝的詳細圖解,讓我這個茶新手也能快速入門,不再對各種專業術語感到睏惑。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一種視覺的饗宴,讓我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對茶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和連結。

评分

《圖解茶經(新版)》這本書,絕對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關於茶的書籍瞭!身為一個從小在颱灣長大、對茶葉有著濃厚情感的消費者,我一直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茶的本質,而不僅僅停留在品嚐的層麵。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願望。它沒有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語言,也沒有過於商業化的推銷,而是以一種非常誠懇、充滿溫情的筆觸,帶領讀者走進茶的世界。圖文並茂的呈現方式,讓我能夠輕鬆地理解書中的每一項內容。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飲茶習慣的描寫,這讓我意識到,原來喝茶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後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感。書中的插畫,更是精緻到瞭極點,每一筆都帶著匠心,彷彿能聞到茶香,聽到泉水叮咚的聲音。這本書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能觸動心靈、引人反思的藝術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