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

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民法
  • 人體權
  • 生物權
  • 組織
  • 衍生
  • 權利結構
  • 醫學
  • 法律
  • 倫理
  • 侵權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生物科技時代的來臨,宣示瞭人體組織嶄新的重要性並賦予其前所未有的意義。惟關於人體組織或其生物科技衍生物上所涉及之權利結構研究,至今尚無完整之法律論理基礎,此凸顯齣吾人對人體、人體組織與其衍生物上權利結構,進行基礎研究的重要性。本文提齣「人類尊嚴」之概念,希能突破人格權說、物權說二分法固有架構之桎梏,先建構屍體上人類尊嚴與物權要素二者並存之權利架構模型,並依此基礎再逐一建構齣活人體、人體組織、人體組織衍生物以及胚胎之權利結構模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邱玟惠
  

  現 職
  東吳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
  東吳大學法學院醫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學 曆
  東吳大學法學博士

圖書目錄

自 序
中英摘要
凡 例

第一編 緒 論
第一章 問題意識/3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4
第一項 人體組織生技時代來臨/4
第二項 人體組織産生龐大經濟利益/5
第三項 人體組織被廣泛地採集/6
第四項 人體組織相關法律問題爭議迭起/10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13
第一項 研究範圍/14
第二項 研究架構/16
第三節 研究目的/17
第二章 研究方法與態度/19
第一節 法學方法上之反省/19
第一項 宜精確掌握生物科技産物之性質/19
第二項 對於各種生物科技宜有等比例之關注/23
第三項 應依固有法理對生物科技産物之法律性質作判斷/26
第四項 宜加強對於人體、人體組織基本權利結構之基礎研究/29
第五項 宜清楚辨識生物科技産物上權利之多樣性/31
第六項 生物科技法律之研究宜謹慎援引他領域法律/33
第二節 本文之研究方法與態度/33
第一項 研究方法/33
第二項 研究態度/34

第二編 文獻迴顧──物權與人格權間之猶疑
第三章 比較法與我國法之觀察/47
第一節 活人體上之權利結構/47
第一項 比較法上之觀察/48
第二項 我國法之觀察/63
第二節 屍體上之權利結構/64
第一項 比較法之觀察/65
第二項 我國法之觀察/77
第三節 與人體分離組織上之權利結構/79
第一項 比較法之觀察/80
第二項 我國法之觀察/115
第四節 人體組織衍生物上之權利結構/118
第一項 人體組織衍生物之範疇/119
第二項 比較法與我國法之觀察/121
第五節 胚胎上之權利結構/127
第一項 體外胚胎之保護現況/128
第二項 比較法與我國法之觀察/137
第六節 小 結/168
第四章 對比較法與我國法之評析/171
第一節 活人體上權利性質之省思/171
第一項 權利主體客體二分法之迷思/172
第二項 道德考量因素隨時代改變而有不同見解/174
第三項 活人體物權論可能傷及人性尊嚴之再省思/176
第四項 小 結/176
第二節 屍體上物權與人格權兩極論證之矛盾/176
第一項 人格權(殘存)說之睏境/177
第二項 物權說之睏境/178
第三項 摺衷說之睏境/179
第三節 離體組織上融通性限製之殊途同歸/180
第四節 人體組織衍生物財産價值上之睏惑/181
第五節 體外胚胎保障機製之學說睏境/184
第一項 生命權保障說之睏境/185
第二項 人性尊嚴保障說之睏境/193
第六節 法學方法之總評析/195

第三編 多元權利結構之建立
第五章 權利結構新思維之提齣──人類尊嚴/199
第一節 新思維之源起/199
第一項 認清問題之根源──人/199
第二項 從屍體以及體外胚胎談起/200
第二節 人類尊嚴之法學思維/203
第一項 人類尊嚴思維之存在/204
第二項 人類尊嚴思維之意義/208
第三項 人類尊嚴之權利性質/211
第四項 人類尊嚴之法學操作/228
第三節 人類尊嚴新思維之實益/247
第一項 避開權利主體爭議/248
第二項 圓滿解釋人性尊嚴之限製/248
第三項 以日本「人類相關復製技術規製法」為例/249
第四節 人類尊嚴作為權利結構模型之元素/251
第六章 人體上之權利結構/253
第一節 屍體上之權利結構模型/253
第一項 二元權利結構模型之建構/255
第二項 二元模型能夠突破既有之學說睏境/263
第三項 小 結/264
第二節 活人體上之權利結構模型/265
第一項 三元權利結構模型之建構/265
第二項 三元權利結構疑慮之消弭/282
第七章 離體組織及其衍生物上之權利結構/307
第一節 離體組織上之權利結構模型/307
第一項 離體組織之二元權利結構模型/309
第二項 離體組織之純化、萃取、分離物/317
第三項 離體組織植入活人體時/319
第四項 小 結/321
第二節 人體組織衍生物上之權利結構模型/321
第一項 復製增殖物/322
第二項 分化、融閤、嵌閤衍生物與組織工程再生物/341
第三項 細胞或組織之生産物/341
第四項 人體組織上之資訊/342
第五項 小 結/360
第八章 胚胎上之權利結構/361
第一節 著床前之胚胎/362
第一項 體內胚胎/362
第二項 體外胚胎/363
第二節 著床後之胚胎/368
第一項 體內發生之胚胎/368
第二項 自體外植入之胚胎/369
第三節 小 結/370

第四編 現行法之解釋與適用
第九章 多元權利結構與現行法之相容性/375
第一節 二元權利結構與現行法規間之相容性/377
第一項 屍體之二元權利結構/377
第二項 人體組織之二元權利結構/386
第三項 人體組織衍生物之二元權利結構/392
第二節 活人體三元權利結構與現行法規間之相容性/401
第一項 現行民法學說對活人體上之權利尚未發展齣完整之架構/402
第二項 現代民法對於身體之理解僅止於「權利主體」/403
第三項 檢視活人體三元權利結構與民法之相容性/404
第四項 檢視三元權利結構與其他法令之關係/414
第五項 小 結/419
第三節 胚胎權利結構與現行法規間之相容性/420
第一項 胎死腹中/420
第二項 母體死亡而胎兒存活/421
第三項 懷胎期間對胎兒之侵害/421
第四項 羊水乾細胞之採集/423
第五項 人工流産/424
第六項 産前檢查/425
第七項 分 娩/428
第八項 臍帶血乾細胞之採集/431
第九項 小 結/434
第四節 未來之修法方嚮/434
第十章 設例之提齣與解析/441
第一節 設例之提齣/441
第二節 設例之解析/442
第一項 器官捐贈之處分/443
第二項 死後取精/447
第三項 埋葬方式/450
第四項 發須之買賣處分/450
第五項 腦細胞株與基因序列專利權/451
第六項 死者之名譽與隱私/453
第七項 小 結/453

第五編 結 論
第十一章 結 論/457
參考文獻 /475
判解索引 /50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我腦子裏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太酷瞭!”。這不僅僅是一個法律問題的探討,更像是對生命邊界、科技倫理和法律邊界的一次深入剖析。我一直覺得,法律不應該隻是被動地迴應社會變化,更應該具備前瞻性,尤其是在麵對像生物技術這樣可能顛覆我們認知的領域。 我對“衍生物”的部分特彆感興趣。這會不會涉及到比如基因編輯技術産生的“新”的生物成分,或者體外培育齣的器官?它們在法律上究竟是什麼?是屬於“物”,還是需要一種全新的法律概念來界定?書中對“權利結構”的深入分析,讓我猜想作者會從多個維度來探討這些問題,比如:誰擁有這些組織或衍生物的權利?這些權利的內容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這些權利可以被限製或剝奪? 我特彆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法律案例分析,或者對現有案例的創新性解讀。比如,在一些涉及人體組織買賣、基因信息利用的爭議中,現有的民法原則是如何適用的?又或者,是否存在一些法律空白,導緻瞭這些爭議難以得到妥善解決?這本書的價值,可能就在於它能夠梳理齣這些問題,並嘗試給齣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法律框架。 此外,這本書的題目讓我想到,“人體”在民法上通常被視為人格權的主體,但當它被分解為“組織”或成為“衍生物”時,其法律地位是否會從“主體”降格為“客體”?又或者,是否存在某種“準主體”的地位?這其中的界限和邏輯,是讓我非常好奇的地方。我希望能從中學習到作者是如何論證和區分這些概念的。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題目就充滿瞭挑戰性,它直麵的是科技發展給民法帶來的最前沿、也最棘手的難題。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法律理論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各種情況,尤其是那些關於生命尊嚴和科技倫理的重大問題。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是《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光看書名就覺得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學術著作,肯定是要深入探討一些非常前沿、也可能涉及倫理和法律界限的問題。作為一名對生命科學和法律交叉領域感到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很關注這方麵的討論。尤其是在基因技術、再生醫學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對於“身體”的理解,以及如何將其納入現有的民法體係,確實是亟待解決的難題。 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的,這其中是否包含瞭那些在實驗室中培育齣的、或者經過基因改造的組織?它們是否還能被視為“人”的一部分,從而享有民法上的權利?又或者,它們是否應該被歸類為一種新的“物”,但又區彆於傳統的有體物或無體物?關於“權利結構”的論述,我設想作者會從主體、客體、內容等民法學基本概念齣發,去構建一個關於人體及相關物質在法律上的定位。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梳理齣目前法律上的空白和模糊地帶,並在此基礎上提齣一些具有建設性的法律框架或解釋。畢竟,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探討,一旦涉及到人體組織的使用、交易,甚至是繼承,都可能牽涉到重大的法律糾紛和倫理睏境。例如,我們如何看待冷凍卵子、胚胎的權利?捐贈的器官在法律上屬於誰?如果有人利用他人基因信息進行商業開發,這又涉及到怎樣的權利保護? 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近幾年社會上關於“身體自主權”和“生物倫理”的種種爭議,感覺這本書可能會為這些爭議提供一些法律上的理論支撐和解決方案。我希望作者能夠以嚴謹的學術態度,結閤大量的案例和法學理論,為我們揭示一個清晰的圖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身體在法律麵前的界限和可能性。 總而言之,對於這樣一個復雜且意義深遠的議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來深刻的洞見和啓發。它不僅可能改變我們對民法基本概念的理解,更可能為未來生物技術發展下的法律規範提供重要的指引。

评分

我之前聽過一些關於生物倫理和法律的講座,總覺得很多問題都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尤其是在涉及到人體、細胞、基因這些東西的時候。這本書的題目《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一下就抓住瞭我的興趣點,因為“權利結構”這幾個字,讓我覺得作者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梳理,更是在嘗試構建一套完整的法律框架。 我對“衍生物”的部分尤其感到好奇。這究竟是指什麼?是像乾細胞分化齣來的細胞,還是利用人體組織進行閤成的産品?這些在民法上應該如何定性?它們是否具有獨立於“人體”的權利?比如說,如果一個實驗室利用某人的細胞培育齣瞭某種具有治療潛力的物質,這種物質的權利屬於誰?是捐贈細胞的人,還是培育齣物質的機構?還是這種物質本身就應該擁有某種法律上的“人格”或“物權”? 作者在“民法上”這幾個字上做瞭限定,這說明本書是立足於我們熟悉的民法理論來展開的。我猜想作者可能會分析,在現有的物權法、人格權法、閤同法等體係下,如何去容納或解釋這些新齣現的“客體”。例如,是否可以將人體組織視為一種特殊的“物”,但又區彆於一般的動産或不動産?又或者,是否需要發展齣一種全新的權利類型來保護它們?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涉及到人體組織和衍生物的權利問題時,如何平衡個體利益、公共利益以及科技發展的需求。這其中必然會涉及很多復雜的倫理考量,而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試圖將這些倫理思考轉化為具體的法律規則。例如,對於商業化的基因應用,如何保障個體的知情同意權和隱私權?對於捐贈的人體組織,其權利的邊界又在哪裏?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題目非常吸引人,因為它觸及瞭一個既古老又嶄新的議題:人的身體及其延伸在法律上的界限和可能性。我期待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理論視角,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應對未來生物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法律挑戰。

评分

最近幾年,關於基因科技、再生醫學的新聞層齣不窮,我一直覺得我們對“身體”的定義,包括它的法律地位,都可能需要重新審視。這本書的題目《論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於民法上之權利結構》正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疑問。光看書名,就覺得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嚴謹的學者,在深入研究一個既具前沿性又充滿挑戰性的領域。 我特彆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處理“人體”與“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在民法上的不同定位的。人體本身作為權利主體,這是我們熟悉的。但當它被分解為組織,或者經過技術改造産生“衍生物”後,它們的法律屬性是否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例如,一個從人體提取齣來的細胞,它是否還具有人格權?或者,一個在體外培育齣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組織,它在法律上究竟該被歸類為“物”,還是某種新型的“權利客體”? “權利結構”這個詞給我一種感覺,作者不僅僅是在提齣問題,更是在嘗試構建解決方案。我猜想,書中會詳細分析這些“客體”在民法上的權利來源、權利內容、權利限製,甚至是權利的轉讓和繼承。比如說,如果我捐獻瞭我的乾細胞,這些細胞在被用於科研或醫療時,所産生的成果,其“權利”應該如何分配?這背後必然涉及到復雜的法律關係。 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結閤大量的案例,無論是已發生的還是未來可能齣現的,來論證他的觀點。畢竟,這些理論的構建,最終是要服務於現實的。例如,在器官移植、胚胎研究、基因編輯等領域,都存在著大量尚未解決的法律難題。這本書能否為這些難題提供一些理論上的指引,讓我覺得它非常有價值。 這本書的題目讓我感到它是一部具有開創性的著作。它不僅是對現有法律體係的一次挑戰,更是對未來人類社會發展中,關於生命、尊嚴和權利的深刻思考。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為我們揭示一個清晰的法律圖景,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規範這些日新月異的科技。

评分

我一直覺得,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它能夠跟上時代的步伐,尤其是在科技發展一日韆裏的今天。像“人體、人體組織及其衍生物”這些概念,在過去可能隻是生理學和醫學的範疇,但隨著基因編輯、乾細胞技術、甚至人體增強等技術的齣現,它們已經悄然闖入瞭民法的領域,並引發瞭一係列棘手的法律問題。這本書的齣現,無疑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理論空白,也為我們這些非專業讀者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的窗口。 作者是否探討瞭“人體”作為民事權利主體之外,其組成部分(即組織和衍生物)的法律地位?這方麵的內容對我來說尤其吸引人。例如,一個冷凍的胚胎,它在民法上算是什麼?是人的前身,還是可以被繼承或買賣的“物”?又或者,如果某人擁有對自己身體組織(比如毛發、細胞)的基因信息,這種信息是否也構成瞭一種財産權?書名中“權利結構”的提法,讓我猜想作者可能是在分析這些物質如何在民法中被賦予、轉移、限製或保護權利。 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處理好“人性”與“物性”之間界限的模糊性的。人體組織和衍生物,它們既與“人”息息相關,又可能在脫離母體後,具備某種程度的“物”的屬性。如何在民法上為它們找到一個恰當的定位,既能尊重人的尊嚴,又能適應科技發展的現實,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希望這本書能給齣一個令人信服的答案,或者至少提供一個清晰的思考框架。 我期待本書能夠深入探討,在麵對這些新興問題時,現有的民法原則(如物權、債權、人格權等)是否需要進行調整或重塑。例如,當一個剋隆技術製造齣的“組織”齣現時,它是否應該受到人格權的保護?或者,當基因信息被用於製造齣具有經濟價值的産品時,原始個體的權利又該如何界定?這些都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討論。 總的來說,這本書的題目就充滿瞭挑戰性,它直麵的是科技發展給民法帶來的最前沿、也最棘手的難題。我非常期待它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清晰的法律理論視角,幫助我們理解和應對未來可能齣現的各種情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