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

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歐洲聯盟
  • 文化政策
  • 文化多樣性
  • 文化遺産
  • 文化交流
  • 歐盟法律
  • 文化産業
  • 文化戰略
  • 歐洲一體化
  • 文化傳播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文化是歐盟「多元一體」精神的基石,本書探索歐盟的文化政策脈絡,
並同時從歐盟與會員國層級剖析各文化領域的實踐。

  今日,文化日益被當作是歐洲各國提升經濟發展、創造就業、促進社會融閤、強化與他國交流之重要媒介。歐洲整閤之父莫內(Jean Monnet)曾說:「倘若歐洲整閤能重新開始,吾將由文化著手。」事實上,文化乃歐盟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多元一體」(Unity in Diversity)精神的基石。在過去,對於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共享價值的凝聚,確保瞭歐洲的和平、繁榮與團結。在當今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文化可從區域發展、就業、産業競爭力等經濟層麵,到遺産保存、促進文化多樣性、跨文化溝通、認同、語言與教育等社會文化層麵,成為解決歐盟許多睏境之契機,並貢獻於歐盟對內與對外的永續閤作與發展。

  此本專書乃是國內第一本以歐盟文化政策為焦點的學術論著,也是首次嘗試邀集全國十二所大學之歐盟與歐洲研究學者共同寫作與發錶,分為文化與區域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文化認同、語言與教育、文化外交等五篇,期盼能對歐盟在文化層麵的研究做齣貢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廖揆祥


  畢業於東海大學政治係政治理論組,1994年獲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於2000年取得德國菲利普馬堡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現職東吳大學德國語文學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德國政治體係、文化政策、歐洲的生態政黨。

劉以德

  英國雪菲爾赫倫大學管理學博士。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副教授,並兼任所長、法語教學中心主任、中法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颱灣歐洲聯盟中心齣版編輯委員。研究專長包含歐洲文化政策、歐洲文化節慶與歐洲文化觀光,近年來並以歐洲文化之都計畫之影響評估作為研究主軸。

李長斌

  英國伯明罕大學都市暨區域研究哲學博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旅遊管理碩士。曾任銘傳大學觀光學院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文化政策與都市更新、都市旅遊、地方行銷、創意都市。

林曉薇

  英國愛丁堡大學建築博士,現職中原大學建築係助理教授,文化地景研究室主持人。近年之主要發錶論述及研究主題以「文化景觀」及「産業文化資産」為主軸,並緻力國際學術交流,2009年起擔任國際重要學術團體國際工業遺産保存委員會(The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Conservation for IndustrialHeritage)理事會理事委員至今。

張淑英

  馬德裏大學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文學博士。曾任教師大歐文化所、輔大跨文化研究所、輔大西文係/所,現職颱大外文係教授兼國際事務處國際長。曾任颱大文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西班牙、拉丁美洲文學。近年專注文學與電影、旅行文學、飲食文學、情色文學、現代主義詩學等研究。中西口譯近百場。

林詠能

  畢業於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現職國立颱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經營學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統計與博物館管理。

仲曉玲

  英國華威大學創意産業研究博士、創意媒體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曾任華威大學進階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員、颱灣藝術大學電影係講師、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創造力研究中心執秘、誠品書店颱北敦南店整閤行銷、達豐公關顧問、袖珍藝術博物館公關企劃,現職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創意産業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文化創意産業政策、創産與城市發展、文創企業組織管理、創意産業網絡組織生態、影音內容産業發展。

阮若缺

  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曾任颱灣法國文化協會副理事長、女學會會長、法語教師協會秘書長、政大外語學院副院長,現職政大歐洲語文學係專任教授。專長於法國文學、法國戲劇、法語教學、魁北剋戲劇、女性主義、兒童文學、法語係國傢文化。

賴嘉玲

  英國蘭開斯特社會係博士。現職颱師大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博物館與展覽文化研究、旅遊與休閑社會學、流動/移動社會學、性彆與藝術文化呈現。

王啓明

  2005年取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現職為東海大學政治係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政經整閤、國際社會化與歐盟氣候變遷議題。

陳學毅

  2002年獲維也納大學哲學碩士,於2006年取得維也納大學博士學位。自小旅居奧地利維也納,熟悉歐洲及東方等九國語言。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化間際哲學、後現代研究、認同問題與擬仿議題研究。主要教學領域為:歐洲文化、語言與文化觀光。

鄭得興

  1995年獲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2009年取得捷剋查理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現職東吳大學社會學係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曆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國際移民、中東歐研究。

梁崇民

  畢業於東海大學政治係,1995年取得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係國際關係博士學位。現職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係暨全人教育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盟、聯閤國、國際組織、國際關係。

瀋中衡

  1995年獲得波爾多政治學院文憑,1997年獲得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係國際關係組DEA文憑(Diplôme d'étudesapprofondies),2002年獲得巴黎第一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現職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係專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政府與政治、歐盟區域整閤、歐盟語言教育政策、法語教學、跨文化溝通。

梁福鎮

  1991年獲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於1997年取得德國柏林洪保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職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研究領域為普通教育學、比較教育學、教育行政學與教育學史。

鄭欽模

  波蘭華沙大學社會科學博士。現職淡江歐洲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曾任淡江全球政治經濟學係係主任,並擔任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係專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政治學、國傢權力結構與安全政策、中東歐國傢政經體製、北約與歐洲安全體係、中東歐政府與政治。

林子立

  英國利物浦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英國雪菲爾大學國際關係碩士。曾任東海大學政治係客座助理教授,現職東海大學政治學係暨研究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文化外交、歐盟對外關係,中歐關係,歐元的整閤。近年來並以歐洲文化外交在歐盟層次與會員國層次上與會員國的互動作為研究主軸。

苑倚曼

  巴黎高等農業學院(巴黎生物科技、食品及環境科學研究院)農經博士。現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國當代文化與社會、法語與軟權力研究、歐盟農業、環境與鄉村發展、歐盟對外貿易與外交政策。

張孟仁

  義大利國立西也那大學比較政治學博士。現職輔仁大學義大利文係專任助理教授兼係主任、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政治大學公企中心義大利文老師。研究專長為比較歐洲政治、義大利政經與外交、歐盟與中國經貿關係、義大利文教學、義大利文翻譯。

編者簡介

劉以德


  英國雪菲爾赫倫大學管理學博士。現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副教授,並兼任所長、法語教學中心主任、中法文化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颱灣歐洲聯盟中心齣版編輯委員。研究專長包含歐洲文化政策、歐洲文化節慶與歐洲文化觀光,近年來並以歐洲文化之都計畫之影響評估作為研究主軸。

圖書目錄

叢書主編序╱蘇宏達
專書主編序╱劉以德

【第一篇 文化與區域發展】

從區域治理角度探討歐洲文化首都魯爾區2010年/廖揆祥
文化節慶與區域發展:以2008年歐洲文化之都英國利物浦為例/劉以德
歐洲文化政策與都市再生/李長斌
歐洲工業遺産保存的區域轉型效益/林曉薇
西班牙文化觀光與區域發展/張淑英

【第二篇 文化創意産業】

從文化統計觀點談歐洲聯盟文化創意産業統計架構/林詠能
歐洲聯盟文化創意産業政策:以輔導影視內容産業跨國閤製觀之/仲曉玲
法國文化政策:圖書與齣版/阮若缺
英國倫敦奧運/帕運開閉幕式中的文創展演分析/賴嘉玲

【第三篇 文化認同】

國際社會化與歐盟文化認同:以歐元為例/王啓明
探究歐洲聯盟跨文化理念與移民對歐洲認同之間的關係:以德語區域為例/陳學毅
歐洲聯盟之移民政策與多元文化主義之挑戰:捷剋個案探討/鄭得興

【第四篇 語言與教育】

歐洲聯盟多語言政策之新趨勢/梁崇民
歐盟語言教育政策:異中求同的艱钜任務/瀋中衡
當前歐洲聯盟高等教育政策之探究/梁福鎮
歐洲聯盟性彆平等教育:同性戀文化之介紹、協助、認同/鄭欽模

【第五篇 文化外交】

歐洲聯盟文化外交政策之脈絡與實踐:以英國為例/林子立
軟權力在歐盟外交中的運用:以法國文化外交及軟權力之影響為例/苑倚曼
義大利文化外交初探:以義大利駐外機構為例/張孟仁

圖書序言

主編序(摘錄)

劉以德


  今日,文化日益被當作是歐洲各國提升經濟發展、創造就業、促進社會融閤、強化與他國交流之重要媒介。歐洲整閤之父莫內(Jean Monnet)曾說:「倘若歐洲整閤能重新開始,吾將由文化著手。」這句話揭櫫瞭文化在歐洲整閤與歐洲聯盟(簡稱歐盟)學術研究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然而,文化從未成為歐洲整閤的核心領域。與經濟和政治長達近半個世紀的整閤相較,迄今,歐盟仍未有一套完整的文化政策架構。歐洲整閤之初,文化似乎是個被遺忘的領域。直至1992年簽署的《馬斯垂剋條約》,文化纔正式被提及。吾人或許可以推論莫內這句話的涵義,是期盼文化能在歐洲整閤的過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及與其他像是經濟、政治、法律等歐洲整閤的核心領域有更多的連結。

  事實上,文化乃歐盟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多元一體」(Unity in Diversity,或譯為異中求同)精神的基石。在過去,對於文化多樣性的尊重和共享價值的凝聚,確保瞭歐洲的和平、繁榮與團結。在當今全球化的國際社會中,文化可從區域發展、就業、産業競爭力等經濟層麵,到遺産保存、促進文化多樣性、跨文化溝通、認同、語言與教育等社會文化層麵,成為解決歐盟許多睏境之契機,並貢獻於歐盟對內與對外的永續閤作與發展。

  2007年簽署的《裏斯本條約》和同年歐盟執委會所提齣的《歐洲文化議程》(European Agenda for Culture),可謂歐盟文化政策發展過程中的兩個重要裏程碑。在《裏斯本條約》第167條中提到:「歐盟應在尊重國傢和區域多樣性的前提下,促進會員國的文化興盛;並於此同時,讓共同的文化遺産脫穎而齣。」易言之,文化應融入且貢獻於歐盟的其他政策領域,如國際關係、經濟發展和就業等。為落實上述條款,執委會在經過廣泛的諮詢與討論後,於2007年製定瞭歐洲文化議程,且獲得瞭理事會的批準。該議程確立瞭以下三個彼此連結的目標:

  目標一、以文化動經濟成長與就業,並作為創意的催化劑:包含文化與區域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等議題。
  目標二、促進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對話:包含文化認同、語言與教育等議題;
  目標三、以文化作為推廣歐盟國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元素,亦即文化外交。

  自2007年以來,執委會一直鼓勵各國當局、文化部門和其他歐盟機構共同推動此歐盟文化議程,並製定瞭許多推廣文化活動之計畫和政策,例如:

  •媒體計畫(Media Programme, 1991-2013),旨在提升歐洲電影與影音産業之競爭力;以及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提升區域吸引力、修復遺産、資助創意産業等。

  •文化計畫(Culture Programme, 2007-2013),旨在彰顯歐洲文化的多樣性和共享的文化遺産,2007年至2013年期間共提撥瞭4億歐元的預算,資助除瞭視聽産業外的所有文化項目。過去幾年來,主要資助的項目包含文化對區域發展的貢獻、文化創意産業、藝術傢和文化專業人士之流通、跨文化對話,和歐洲文化之都計畫等。

  •歐洲公民計畫(Europe for Citizens, 2007-2013),包含終身學習計畫、多語言教學、青年交流等。

  •創意歐洲計畫(Creative Europe Programme, 2014-2020):接續文化計畫,執委會進一步投入14.6億歐元預算,一方麵用以確保、發展與促進歐洲文化與語言多樣性和文化遺産;另一方麵則試圖強化歐洲文化創意産業之競爭優勢和永續成長。該計畫分為文化與媒體兩大領域,其中文化次領域旨在資助遺産和視覺藝術,而媒體次領域則資助電影與影音産業。

  此外,歐盟執委會亦透過許多方案和奬項來達成歐洲文化議程所揭櫫的目標,包含: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s of Culture)、歐洲遺産日(European Heritage Days)、歐盟文化遺産奬(EU Prize for Cultural Heritage)、歐盟當代建築奬(EU Prize for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歐洲遺産標簽(European Heritage Label)、歐洲打破疆界奬(European Border Breakers Awards)、歐盟文學奬(EU Prize for Literature)、歐盟媒體奬(EU Prix MEDIA)等。

  歐洲文化議程奠定瞭歐盟在文化政策層級上的長足發展。今日,在文化政策方麵,有以下幾個歐盟機構扮演著重要之角色,包含:歐盟執委會的教育、影音和文化執行署;歐洲議會的文化與教育委員會;和歐盟理事會的教育、青年與文化司等。然而,必須強調,歐盟會員國嚮來各自主導其文化政策。在文化領域,歐盟乃是基於輔助性原則(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採取措施以支持、協調或補充會員國之行動,而非取而代之。易言之,在文化政策方麵,歐盟乃是在尊重各會員國多樣性的基礎上,敦促交流、對話與協助解決睏難,且多半扮演著資助和設定方嚮的角色。此外,唯有目標無法為會員國單獨達成時,歐盟纔會涉入。

  如同上述,截至今日,歐盟仍未有一套係統化的文化政策架構,且在許多文化政策領域仍由各國所主導。是故,本書定名為《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一方麵試圖探索尚未定型的政策脈絡,另一方麵則同時從歐盟與會員國層級來剖析不同文化領域之實踐。其次,基於上述對於歐盟文化政策背景與特性之介紹,本書依照歐洲文化議程所揭櫫的三大目標,區分為文化與區域發展、文化創意産業、文化認同、語言與教育、文化外交等五篇。第三,本書亦希望能兼顧到代錶性,故在十九章的篇幅中,將呈現歐盟與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捷剋等國之案例。接下來,將介紹本書之章節配置和各章重點。

  第一篇、文化與區域發展。在歐洲,許多地區和城市正考慮以文化作為重要資産,來提升經濟競爭力和吸引力。始於1985年的歐洲文化之都計畫,歐盟藉由文化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策略與實踐,過去30年來有許多主辦城市成功地藉著此一計畫提升生活品質、促進文化與觀光産業發展、帶動都市再生、重塑城市形象。在第一章,廖揆祥教授首先從區域治理的角度,探討瞭2010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德國魯爾區。研究發現,魯爾區之關鍵成功因素在於結閤當地文化界人士、政治人物、商業界等網絡,透過區域閤作的方式,爭取到歐洲文化之都的主辦權,並成功地帶動區域的轉型。在第二章中,劉以德教授則轉以探討英國的個案,亦即2008 年的歐洲文化之都利物浦,並從經濟、文化與社會三個構麵分析歐洲文化之都對於區域發展之影響。

  有鑑於文化乃都市再生、區域轉型和觀光發展的重要資源,歐盟近年來透過凝聚政策(Cohesion Policy),資助會員國藉由建設文化基礎設施與修復文化遺産,促進許多歐洲地區之經濟與社會發展。在第三章,李長斌教授探討瞭以文化主導都市再生策略的類型和本質,並詮釋瞭高顯注工程、文化創意産業、都市遺産、市民元氣復甦等作法如何用以再生歐洲之後工業化城市。接著,林曉薇教授則在第四章中討論瞭歐洲工業遺産保存的區域轉型效益,且以德國魯爾工業區作為個案研究。她強調,工業遺産的再生與轉型,不僅有助於重塑區域形象、發展文化觀光,更可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強化地方認同。在第五章中,張淑英教授則以西班牙的文化觀光作為案例,探討該國文化觀光與區域發展的政策與特色,分析西班牙如何搭配歐盟和政府的觀光再造計畫,達到持續吸引國際人士旅西觀光,並且提高忠誠度與重遊率。

  第二篇、文化創意産業。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與創意産業成為確保歐洲經濟發展與競爭力的重要資産,也是實踐裏斯本策略框架下成長與就業的發動機。今日,文化與創意産業在歐盟的國內生産毛額、經濟成長和就業等方麵皆已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歐洲文化議程中的關鍵一環,歐盟執委會於2010年發佈瞭一份名為《解鎖文化創意産業潛力》之綠皮書,以評估文化創意産業於各層麵之影響力(European Commission, 2010a)。歐盟於此層麵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確保文化創意産業於歐洲經濟成長與就業上之貢獻。在第六章,林詠能教授試圖從文化統計之觀點,探討歐盟文化創意産業的發展與策略。研究顯示文化創意産業占歐盟國內生産毛額約4.5%,就業人數近總就業人數的4%,顯示文化創意産業在歐盟的經濟中扮演瞭重要角色。在第七章,仲曉玲教授則是從影視內容産業之跨國閤製輔導機製切入,梳理歐盟如何以文化多元化為核心,扶植影視産業之競爭優勢,以及在過程中齣現的挑戰與問題。在接下來的兩章,阮若缺教授與賴嘉玲教授分彆從會員國的層級,分析法國的圖書與齣版政策和英國倫敦奧運開閉幕式中的文創展演。在第八章,作者指齣法國圖書齣版政策的基本目的在於保持圖書市場的平衡發展,並促進法國圖書齣版事業的擴張,既鼓勵閱讀和圖書創新,又同時兼顧保護圖書文化遺産。第九章之主要論述則為,作為一項巨型事件,2012年倫敦奧運的開閉幕式亦成為激發文化靈感、刺激創意並建構曆史之平颱。

  第三篇、文化認同。促進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對話為歐洲文化議程的三個目標之一,多年來,歐盟執委會也採取和支持瞭許多跨文化對話的倡議,主要是透過歐洲跨文化平颱(Platform for Intercultural Europe)計畫來執行。此篇中三章之焦點為探討如何在尊重多元文化和強化跨文化對話的基礎上,形塑歐洲文化認同、促進各國人民間之相互瞭解和聯係,進而避免不同文化、族群與宗教間的衝突。王啓明教授以歐洲文化與政治認同作為分析係絡,探討瞭歐盟東擴、歐元以及集體認同間的關聯性。第十一章與第十二章皆與跨文化、多元文化和移民問題相關。在第十一章,陳學毅教授將焦點放在德國與奧地利兩個德語區國傢,申述如何藉由整閤與同化、透過教育,將移民融入當地社會,並對當地、歐洲,甚或歐盟産生認同。此外,也將探討歐盟文化認同與歐洲公民概念間之關聯。鄭得興教授在第十二章闡述瞭歐盟移民政策及理念的轉變,並以捷剋之越南與中國移民為例,探討歐盟會員國以多元文化主義來落實移民社會整閤之嘗試。

  第四篇、語言與教育。語言是體現文化最直接的工具,而教育則為瞭解其他文化的重要媒介。基於對個人的尊重、對其他文化的開放態度,歐盟將語言多樣性視為其核心價值之一。為瞭促進跨文化瞭解,歐盟之政策著眼於維護和促進語言的多樣性,並鼓勵語言學習。多語學習對文化領域將有顯著貢獻,因其有助於對異文化的瞭解,並培養文化差異的敏感度。在第十三章,梁崇民教授分析瞭歐盟多語言政策之最新趨勢,並將重點放在歐盟內部的翻譯機製,且討論瞭語言學習和翻譯機製的機會與挑戰。在第十四章,瀋中衡教授試圖探討歐盟現階段之語言教育政策是否能夠促使歐盟成為一個異中求同的大傢庭?以及,語言的多樣性對於歐洲整閤而言究竟是推力還是阻力?接著,在第十五章,梁福鎮教授探究瞭當前歐盟的高等教育政策,闡述歐盟如何達到增加畢業生數量、改善教學品質、促進師生流動性與跨界閤作、改善高等教育機構的治理和建立經費籌措的機製等。鄭欽模教授則在第十六章,以歐盟性彆平等教育為題,闡述性彆平等之定義和教育推動發展現況,並兼論同性戀文化之介紹、協助與認同。

  第五篇、文化外交。在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與其他文化接觸因而增加,而身分認同也變得更加多麵。文化乃是國傢、種族團體、宗教團體對話的重要媒介;維持和平與解決爭端的工具;且為宣揚民主價值與人權的利器。文化在國際關係中的重要性,因2007年歐洲文化議程的製定而大幅提升,且成為該議程的三大目標之一。此外,文化愈來愈被視為政治、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戰略因素,而非單獨的文化事件或宣傳工具。在此方麵,歐盟採行瞭許多相關措施,例如2008年時理事會確認瞭文化多樣性和跨文化溝通在國際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2011年歐洲議會針對歐盟對外關係中文化麵嚮之決議;以及2012年執委會成立瞭一個專傢小組,研擬與非歐盟國傢的文化關係。在新的創意歐洲計劃(2014-2020)中,歐盟將支助非歐盟國傢的文化和視聽閤作項目。在此篇的三個章節中,共有三位作者分彆分析瞭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三國文化外交的實踐。林子立教授首先在第十七章,探討瞭文化外交在歐盟層次上呈現瞭碎片化的情形,以及因為文化資源重疊所遭遇的挑戰,並總結齣在文化外交領域上,歐盟與英國乃是一種夥伴、而非領導關係。在第十八章,苑倚曼教授則是以軟性權力的概念為基礎,說明法國如何藉由文化交流與旅遊推廣來宣揚其核心價值、拓展文化外交。在第十九章,張孟仁教授闡述瞭義大利文化外交的目標、推廣策略,以及機構、運作方式與經費,並透過相關文化活動案例歸納齣義大利推廣其文化的方法與影響。

  最後,此本專書乃是國內第一本以歐盟文化政策為焦點的學術論著,也是首次嘗試邀集全國十二所大學之歐盟與歐洲研究學者共同寫作與發錶,期盼能對歐盟在文化層麵的研究做齣微薄的貢獻。

圖書試讀

法國文化政策:圖書與齣版(摘錄)

阮若缺


法國的「圖書經濟」

一、齣版人

在法國,一個齣版人在圖書齣版過程中得承擔三個任務:嚮作者邀稿、齣版圖書、發行圖書。

(一)齣版與印刷關係的變化

法國齣版業早期和印刷業與書店關係密切,唇齒相依,甚至是個聯閤經營的企業。但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分工更精細化,再加上齣版業是依市場需求來決定印製量,而印刷業則需要大量生産纔能降低成本,於是兩者之間便會有所爭執,最後隻好自己獨立經營。事實上,圖書印刷在法國如今僅占印刷總值得15%,齣版商已非印刷界的大客戶瞭。

此外,資訊工業的發展也是使齣版人與印刷人關係産生變化的原因之一。如今齣版社可用齣版軟體自行糾正錯字和排版,大大減低瞭圖書製作成本。而數位印刷機的上市與普及,使排版過程更迅速簡單,齣版人和印刷人的關係也就漸行漸遠。

(二)作品來源及版稅稅率

雖然齣版人仍保有接稿、閱讀、選取書稿這種傳統的齣版程序,不過如今法國80%的書稿是透過齣版人直接嚮作者預約的,它遠遠超過傳統「投稿」的數量。由此我們可瞭解,齣版人和知名作傢的「人際關係」十分重要,如何吸引和留住知名作傢,是今日齣版人的工作重點,知名作傢甚至除瞭版稅收入外,尚可獲得一份訂金,這是為避免作者反悔,不在該傢齣版社齣書,或被他傢齣版社中途搶人。如今作傢明星化的趨勢難擋,各大書店、通路每週的圖書排行榜,具推波助瀾的功效。

法國的圖書版稅稅率平均值為8%,不過領域不同、作者不同,其差距頗大。口袋書版稅一般介於3%至5%,教育、科技類也大約如此;青少年讀物則約5%至7%,漫畫、繪本7%至12%;而文學類圖書版稅在10%以上,至於暢銷書作傢的版稅,可高達20%,當圖書銷售量達到10萬冊以上,作者的版稅稅率並沒限製。在法國,圖書銷售量達10萬冊以上之作者,其版稅稅率另議,但進口圖書作者的版稅稅率卻隻有0.5%至4%。

用户评价

评分

《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這個書名一齣現,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絕對是一本有深度、有分量的書。我一直認為,文化是民族的靈魂,而歐盟作為一個跨國的政治經濟體,其文化政策的製定與實施,更是充滿瞭挑戰與意義。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歐盟在推動文化多樣性、保護文化遺産、促進文化交流方麵所做的努力?我特彆關注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傢之間,如何建立共同的文化認同,又如何在尊重個體文化差異的前提下,凝聚成一種“歐洲性”?書中提到的“脈絡”和“實踐”,讓我聯想到它可能會追溯歐盟文化政策的曆史淵源,分析其演變過程,並結閤實際案例,探討政策的落地效果、遇到的阻礙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個係統性的視角,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歐盟文化政策的復雜性,以及它在全球文化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引發我對文化、身份與國傢認同等議題的深入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立刻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我一直覺得,歐洲的文化是如此迷人,從古老的羅馬遺跡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傑作,再到現代先鋒藝術,每個角落都充滿瞭故事。而歐盟,這個將眾多國傢凝聚在一起的組織,它的文化政策肯定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一個復雜而精妙的體係。我特彆想知道,在眾多的成員國裏,歐盟是如何去協調和平衡各國的文化獨特性與整體歐洲文化發展的關係的?這本書會不會詳細講解歐盟是如何通過各種項目和基金,來支持文學、藝術、電影、音樂等領域的發展?我很好奇,這些政策的“實踐”部分,究竟意味著什麼?它會不會揭示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睏難和挑戰,以及歐盟是如何剋服這些睏難的?我期待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明白歐盟在文化領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以及未來又將走嚮何方,為我提供一個理解歐洲文化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全新視角。

评分

我抱持著極高的期待翻開瞭《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老實說,光是書名就足以勾起我濃厚的興趣。在現今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而歐盟這樣一個獨特的政治實體,其文化政策的製定與施行,無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我好奇的是,在成員國文化差異顯著的背景下,歐盟是如何尋求共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發展框架?這本書是否會深入探討歐盟在推動文化交流、保護文化遺産、支持創意産業等方麵所采取的具體措施?我尤其希望能瞭解,歐盟的文化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超越經濟閤作的範疇,真正促進歐洲人民之間的理解與融閤,從而構建一種更具凝聚力的“歐洲身份”。這本書是否會提供具體的案例分析,來展示這些政策在不同領域、不同成員國的落地情況,以及由此引發的討論與反思?我期待它能為我揭示歐盟文化政策背後深層的邏輯與戰略,以及它在國際文化舞颱上扮演的角色。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叫做《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讀起來就很有學究氣,一看就是那種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啃的學術專著。我一直對歐洲的文化發展蠻好奇的,畢竟那裏的藝術、文學、音樂、建築,哪一樣不是響當當的?而且,歐盟作為一個龐大的政治經濟聯盟,肯定不隻是在經濟上統一,文化上的考量和互動更是復雜而有趣。這本書的標題就承諾瞭要梳理清楚歐盟文化政策的“脈絡”,這說明它不僅僅是羅列條文,更要深入剖析這些政策是如何一步步形成、演變的,背後有哪些思潮、曆史事件在推動?“實踐”部分則意味著會探討這些政策在實際落地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取得瞭哪些成果,對成員國以及更廣泛的歐洲文化景觀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尤其關心的是,歐盟是如何在尊重和保護各國獨特文化傳統的同時,又努力構建一種“歐洲認同”的。這其中涉及到的平衡、博弈,以及由此産生的具體項目和活動,都讓我躍躍欲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一個係統性的框架,讓我能更清晰地理解歐洲文化這幅宏大畫捲的繪製過程,而不隻是零散地欣賞某個國傢的某個藝術品。

评分

《歐洲聯盟文化政策之脈絡與實踐》,單是這個書名就讓我感到一股學術的厚重感。我一直對歐洲充滿嚮往,不隻是它的曆史遺跡和自然風光,更在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而歐盟,作為現代歐洲最重要的聯閤體,其文化政策的走嚮,無疑是解讀當代歐洲文化圖景的關鍵。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否會從宏觀層麵,梳理齣歐盟文化政策的起源、發展軌跡以及核心理念?它是否會深入剖析,在麵對成員國日益增長的文化産業和多元化的文化錶達時,歐盟是如何構建一個既能促進交流閤作,又能保護本土文化特色的平衡機製?“實踐”部分,更是讓我充滿好奇,它是否會通過具體的項目、資金支持、法律法規等案例,來展現歐盟文化政策的實際運作過程,以及其在不同成員國所産生的真實影響?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歐盟文化政策背後的邏輯,以及它在塑造歐洲文化認同、促進社會融閤方麵所扮演的角色,讓我能夠跳齣碎片化的信息,獲得一個全麵而深刻的認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