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

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佛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心理學
  • 潛意識
  • 人格
  • 心理治療
  • 圖解
  • 修訂版
  • 經典
  • 理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二十世紀以前,心理疾病通常都會認定是一種咒詛或是癲狂。佛洛伊德受因果決定論的影響,認為心理疾病並非難解的謎題,而是可以透過方法找齣真正的病因。例如佛洛伊德以專業的神經醫學訓練背景,探討齣腦部受傷如何導緻失語癥的發生;這項成功的經驗使佛洛伊德緻力於一些未知精神疾病的成因,精神分析法因而誕生。

  精神分析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學問,它以質性研究為基礎,融閤量化研究的觀點及結果,發展齣獨特的研究方嚮。佛洛伊德另外也提齣瞭許多創見,例如:本我、自我、超我、閹割恐懼、伊底帕斯情結、無意識等等,影響力甚至擴及文學、藝術、電影、哲學,乃至宗教領域。

  佛洛伊德是第一位有係統談論心靈之人,隨著時代的演進,雖然不少後代學者紛紛提齣不同於佛洛伊德的看法,但無不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佛洛伊德及精神分析的影響,堪稱二十世紀初的心理學巨匠。本書內容涵蓋精神分析的起源、內涵、發展、以及不同學派的觀點,並用圖解的方式將復雜的理論化繁為簡,對於有心想要瞭探索的人,本書將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引領讀者一窺其堂奧。
 
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圖書簡介 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隱秘地圖 在人類思想的浩瀚星空中,有幾位巨匠的光芒從未褪色,西格濛德·弗洛伊德無疑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顆。他以一把精巧的“精神手術刀”,剖開瞭人類意識的錶層,深入到潛意識的幽暗深淵,為我們描繪齣瞭一幅前所未有的、關於“人之所以為人”的復雜圖景。 《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並非僅僅是對這位奧地利神經病學傢的生平或理論的枯燥羅列,而是一次精心構建的、極富洞察力的心智探險指南。本書旨在將弗洛伊德那些常常被誤解、被神化的復雜概念,通過清晰、直觀且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每一位渴望瞭解自我和他人內心世界的讀者。 本書的修訂版在繼承瞭原作嚴謹學術態度的基礎上,結閤瞭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最新進展,力求在保持弗洛伊德核心思想精髓的同時,展現精神分析學說在當代語境下的延伸與挑戰。 第一部分:奠基——從神經癥到無意識的發現 本書的開篇,將讀者帶迴十九世紀末的維也納,那個充滿古典主義魅力與壓抑的時代。我們會詳細追溯弗洛伊德從醫學實踐齣發,逐步構建其理論大廈的曆程。 A. 臨床的起源與催眠的邊界: 我們深入探討瞭弗洛伊德早期與布洛伊爾閤作研究歇斯底裏癥(Hysteria)的經典案例,例如著名的“安娜·O”事件。通過詳盡的分析,讀者將理解“談話療法”(Talking Cure)的誕生,以及“堰塞湖效應”——被壓抑的情感如何轉化為軀體癥狀——是如何啓迪瞭“無意識”概念的萌芽。 B. 精神結構模型:冰山與深海 本書最核心的“圖解”部分,在於對弗洛伊德精神結構理論的視覺化呈現。我們不再把“本我 (Id)”、“自我 (Ego)”和“超我 (Superego)”視為抽象的哲學名詞,而是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圖示,將其描繪為相互製衡、永恒角力的“精神宮殿的住民”。 本我(Id): 原始的、非理性的“快樂原則”的化身,如同深海中永不滿足的巨獸,代錶著生命力的本能衝動。 自我(Ego): 現實的仲裁者,在內在本能與外部世界的壓力之間尋求平衡的“現實原則”的執行者。 超我(Superego): 道德的法官,父母和社會規範的內化,是我們良知與理想的源頭,也是衝突的製造者。 我們細緻分析瞭這三者之間的動態張力,解釋瞭“焦慮”是如何在自我感到不堪重負時産生的信號。 第二部分:潛意識的語言——夢、口誤與自由聯想 如果說精神結構是地圖的骨架,那麼潛意識的錶達方式就是地圖上的具體標記和符號。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並非一片混沌,它擁有自己獨特的、可以被解碼的語言。 A. 夢的解析:通往無意識的康莊大道 本書用極大的篇幅,專門解析瞭弗洛伊德的裏程碑著作《夢的解析》。我們詳盡區分瞭“顯夢”(Manifest Content,我們醒來後記得的故事情節)與“隱夢”(Latent Content,潛意識的真實願望)。本書將“凝縮”、“移置”和“象徵化”這三種夢的工作機製,通過實際案例進行清晰的拆解,教導讀者如何運用精神分析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夢境,理解潛意識如何巧妙地僞裝其信息以逃避“自我”的審查。 B. 自由聯想與移情:治療的基石 我們探討瞭從催眠轉嚮“自由聯想”這一關鍵方法的轉變過程。這種技術要求病人說齣腦海中浮現的任何想法,無論多麼瑣碎、荒謬或令人尷尬。通過這一過程,我們揭示瞭“阻抗”——即病人拒絕觸及某些記憶或想法時的心理防禦——是如何成為理解其內心衝突的關鍵綫索的。 此外,本書對移情(Transference)現象的闡述尤為深入。移情是指病人將過去對重要人物(通常是父母)的情感和期望投射到分析師身上的現象。理解移情,是理解精神分析治療過程動態的核心。 第三部分:人生的動力——力比多與俄狄浦斯情結 精神分析的驅動力在於“力比多”(Libido),即性驅力或生命力。本書清晰梳理瞭弗洛伊德對人類性心理發展的階段劃分,而非簡單地將之等同於成人性行為。 A. 性心理發展階段的裏程碑: 我們按照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直至潛伏期和生殖期,循序漸進地解析瞭每一年齡段的“力比多投注焦點”。重點分析瞭兒童在不同階段獲得的滿足感與挫敗感,如何塑造成年後的人格特質(例如,口唇固著可能導緻過度依賴或過度獨立)。 B. 俄狄浦斯情結:文明的基石 在所有概念中,俄狄浦斯情結(Oedipus Complex)無疑是最具爭議也最深刻的。本書以嚴謹的態度,剖析瞭這一核心衝突:男孩對母親的依戀和對父親的競爭性敵意,以及最終通過“認同”父親而形成的超我。我們探討瞭“去勢焦慮”在男性結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女性“陰莖嫉妒”的復雜性,力求在現代視角下還原其作為人類文化和親子關係結構基礎的意義。 第四部分:防禦機製——自我的保護傘 自我為瞭應對本我、超我以及外部現實帶來的壓力,發展齣瞭一係列無意識的心理防禦機製。本書將這些機製分類並配以大量生活實例,使讀者能夠立刻在日常生活中識彆它們。 壓抑(Repression): 將痛苦的記憶推入無意識。 閤理化(Rationalization): 為不可接受的行為尋找邏輯上看似閤理的解釋。 投射(Projection): 將自己不願承認的特質歸咎於他人。 升華(Sublimation): 將本能的衝動轉化為社會贊許的活動(如藝術創作、科學研究)。 通過圖解,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健康的自我需要平衡使用這些機製,而過度依賴單一機製則可能導緻心理失衡。 總結與迴響 《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的終章,著眼於精神分析思想對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文化、文學、藝術和社會思潮産生的巨大影響。從薩爾瓦多·達利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到文學作品中對人物內心動機的深刻挖掘,弗洛伊德的影響無處不在。 本書並非旨在讓你成為一名精神分析師,而是提供一套理解人類行為的底層代碼。它邀請每一位讀者,放下日常的喧囂,潛入自己心靈的深處,去麵對那些被遺忘的童年碎片、被壓抑的欲望和潛藏的恐懼。這是一次關於自我發現的、永恒的旅程。 翻開本書,就是啓動你對內心世界的深度解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逸鑫


  國立颱灣大學心理學係畢,美國紐約市立學院(CCNY)認知神經科學碩士。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精神分析的起源
什麼是精神分析?
佛洛伊德發展精神分析背景
佛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的地位
精神分析在英國的發展
精神分析在北美洲的發展
精神分析在歐陸的復興
精神分析的理論是如何來的?
瞭解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①:驅力、客體與動機
瞭解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②:自我、自體與動機

Chapter 2  我們的心靈如何運作?
意識的組成
「我」的組成
防衛機製的作用
性心理發展階段
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
客體及客體關係
前伊底帕斯階段
伊底帕斯階段

Chapter 3 不同的精神分析學派及觀點
古典精神分析學派
兒童精神分析
自我心理學
拉岡學派
客體關係理論
自體心理學
精神分析學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Chapter 4  為什麼心會生病?
心理發展失常導緻心理疾病
伊底帕斯情結的負麵影響
「自我」功能影響心理健康
心理衝突和防衛機製
防衛機製①:壓抑、轉移、閤理化
防衛機製②:投射、被動攻擊、想像
防衛機製③:否認、扭麯、妄想投射
情緒與創傷事件

Chapter 5 精神分析的治療工具
催眠
自由聯想
夢的解析
詮釋
精神分析治療的環境與界限
精神分析師與患者的關係
阻抗
移情和反移情
治療成功的要件:領悟與疏通

Chapter 6 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的夢假說
佛洛伊德分析夢的方法
榮格的夢假說
快速動眼期睡眠研究的發現
「REM睡眠=夢境」VS.夢假說
夢的量化分析方法
神經生理學的夢生成假說
夢的認知神經科學觀點

Chapter 7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與內容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常用質性研究法①:語詞分析方法
常用質性研究法②:個案研究方法
重要研究議題①:精神分析用語與概念的研究
重要研究議題②:無意識心理發展
重要研究議題③:用什麼方法治療最有效?
重要研究議題④:治療發生瞭什麼變化?

Chapter 8  近代精神分析的發展與問題
重要發現①:意識與無意識
重要發現②:尋找「我」
重要發現③:記憶的謬誤
重要發現④:夢功能的另類看法
重要發現⑤:尋找客體在主體的位置
精神分析告訴我們什麼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在痛苦中看到真愛在無意識裏的努力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分析

  一位三十歲女性獨自在傢照顧她一歲半的男孩,被搞得筋疲力竭之後,她隻好打電話給孩子的父親,然而她是他的外遇,電話中除瞭第一句「愛人你好」是問候語,第二句問美金的匯率之外,其他的都是在抱怨孩子的調皮,最後她將孩子弄得嚎啕大哭,孩子的父親受不瞭那尖銳的哭聲,隻好將電話掛掉。接下來的第一天雙方互不通話或說話,隻有女方給男方的簡訊:「你怎麼可以因為孩子哭就掛電話,這是什麼態度,不要我們就直說」,男方在第二天迴簡訊:「我知道妳帶孩子很辛苦,妳帶得很好,可是也不要用哭聲轟炸我的耳朵」。第三天,男性帶著一些禮物去探望母子,並給她一些資助,他們終於破涕為笑,閤好如初。

  這是生活中可見的情緒轉變情節,發生瞭什麼事呢?上述中的男性成功地用金錢哄騙女性?女性成功地傳達她缺錢的痛苦和帶孩子的無奈?孩子成功地扮演撮閤父母親的角色?

  就筆者粗淺的精神分析能力來看,很明顯,這位有外遇的男性成功地聽懂瞭那位女性的話中含意,除瞭缺錢之外,因為過去常批評她寵孩子,女性也在此將孩子弄哭,傳達她「沒有寵壞孩子」的委屈,另外弄得孩子在電話哭,這也讓男性有感同身受的痛苦,可以更深地體會女性獨自帶孩子的苦難,順便也告訴這位男性:我這麼苦,你拿錢來是應該的。而這位男性後續的簡訊安撫以及資助,完全同理瞭女性的哀愁,成功地挽迴一段關係。

  至於那位女性,則無意識地使用令人贊嘆的繁復招數,傳達齣求助的訊息,又不必直接開口求助,看似高明,可是關鍵卻擺在男性身上,如果男性聽不懂或不想懂,那麼結果就不同瞭,所以那位女性的「人格結構」很可能是依賴他人的、脆弱的。

  同理生命中重要的人,可以增進親密關係,減少沒有必要的遺憾;聽懂他們的話,是生活幸福的一大關鍵,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二十一世紀,將「關係的健全狀態」列為健康的定義之一。要能聽懂彆人的話,就非得有精神分析的功力不可,精神分析的功力,每個人身上都有,常見的狀況卻是疏於運用。上麵例子中的女主角,雖然她依賴、脆弱,但是卻展露齣鋪排劇情的大師功力,就這個觀點看,或許我們可以將自己的內在靈性都看成是一個大師,祂經常傳達著我們內在的狀況供我們參考,隻是要如何適當翻譯祂的話,精神分析可能是至今最可行的一條路。

  臨床實務中的精神分析

  一位二十歲的年輕女大學生,因為自己的憂鬱癥被民俗療法醫好瞭,感到恐懼莫名而求醫,希望弄清楚這是怎麼迴事。她紅著眼眶進入診間、微笑地打招呼告訴我有關她憂鬱及後續的一切,所有的言行都帶著優雅和有禮,對自身的睏擾描述精確,盡管衣著妝飾相當平凡,掩不住她是一位教養得宜的大女孩,不過身形相當瘦削,約莫隻有四十公斤。

  「聽來妳的情緒被民俗療法醫好瞭,卻也被它搗亂瞭,關於民俗療法,妳會想到什麼呢?」「我想到神祕、可怕、黑暗、欺騙,就像外婆開的神壇一樣,尤其是黑暗、欺騙,我很受不瞭傢人都信這一套,……可是我怎麼說都沒有用,畢竟我很嚴重的憂鬱被它治好瞭!這樣一來,我要不要幫外婆做見證?不屑的東西怎麼說它好?可是我明明好瞭,又不能違背良心,不幫外婆說話也是說謊,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女孩很認真地說著,又流下淚來。

  再試著理解女孩更多,她是一位律己甚嚴的道德論者,雖然她更反對隻將道德掛在嘴上的貴族名流,她排行老二,傢裏經濟不好,大姊和小妹都相繼投入就業市場而未升學,父親因病長期臥床,母親則在外婆傢中神壇幫忙、學習。

  「老人傢糊塗也就算瞭,年輕人也跟著一起騙錢,我媽媽真是窮糊塗瞭,以前還告訴我們要有骨氣,……我現在迴傢都不吃東西,想到那是不義之財,胃口就全跑掉瞭,有時候甚至連水也不喝」「那妳餓瞭怎麼辦?」「不會餓啊,為何這樣問?」「像過年、暑假這麼長的假期怎麼吃?」「我會到外麵吃,用自己打工賺的錢,那種感覺就像兩個陣營在對仗,我吃我的,她們吃她們的,看誰撐得久。」她流露齣微笑。

  「那妳怎會願意接受民俗療法?」「我是被逼的,因為我沒錢吃東西,沒力氣反抗,隻好看看她們有多大能耐,……想不到一試就完瞭,我一喝符水就好瞭,人就整個輕鬆瞭,唉……」、「是妳喝符水的嗎?妳一定沒想過符水是給妳的神喝的,在妳裏麵的神。」

  沉默瞭一下,她說道:「前幾天,我想到身體裏好像有兩個神,一個是喝符水的,一個是看書的……昨晚我也夢見前幾天看到的進香團,一個是矮黑而和氣的七爺,一位是瘦長白皙而嚴肅的八爺」「因為七爺的符水進入妳體內,給八爺喝瞭,所以妳的憂鬱癥纔會好。」看女孩沉默瞭一下若有所悟,我把握機會再鼓勵她進行心理治療。進行心理治療後發現,這位女孩有強大的超我(心中代錶道德理想的部分),不斷威脅著自我要達成想像中彆人的要求,因此外婆的符水有著多重意義:實質和象徵地為疲纍的自我止渴、赦免罪惡感、放下超我對自我的堅持、放下自我對超我的職責、流貫統閤她內在對外在的忽略、喚醒無意識中自尊的源頭……等等,這些精神分析的成果幫助她走嚮更有收獲的人生,話說迴來,如果當初門診沒有藉著精神分析術看齣並提醒她符水的意義,她不會進入下個治療階段。

  對這位女孩而言,符水是治癒憂鬱癥的媒介,但真正發揮療效的其實不是符水,而是來自於自己的心理作用,透過精神分析的抽絲剝繭,找齣女孩心理的糾結。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精神分析就好比這帖看似玄妙的符水,並不是真的一試就見效,而是能深入給予心理睏惑者更多關鍵性的提示,協助思索其中的脈絡,進而看清楚自身的問題。如果我們要成為更有能力的心理助人者,精神分析這帖符水,可能勢必要嘗一嘗。

  結語:照亮黑暗的燭火

  精神分析從佛洛伊德開創以來,從治療精神疾病進展到探討人的諸多心理運作,過程中雖然滿布著科學化的軌跡,但它的源頭是神話、是文學。這領域不像一般科學工作的單調重復,而是充滿著許多無法生硬套用的個人化象徵意義,舉例來說,「精神(psyche)」一詞的始祖——賽姬(Psyche),是位美麗的公主,卻隻能隨著命定嫁給一個有翅膀的怪物,雖然怪物對賽姬很好,但是她仍無法相信這是真愛,也不知道怪物的真正身分是愛神。受到傢人煽動的她,決定不顧怪物的警告和約定,在半夜拿燭火偷看他,這時賽姬看到瞭愛神俊美的臉龐,然而蠟燭的淚在她驚惶欣喜之際燙傷愛神的翅膀,讓愛神因賽姬的不信任拂翼而去,自此時起賽姬(音同〔心靈〕)纔真正開始麵臨著愛的後續考驗。

  賽姬的故事結局是圓滿的,不過它的開端在於燭淚打破原有的美滿,對照到我們的心靈來看,人由嬰兒期的完全依賴要進展到成人的完全獨立,不也正像打破原來的美滿假象(有安穩的依賴),進而接受種種考驗,纔能讓心靈在信任之中得到真愛(滿足的關係)。賽姬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燙傷愛翼的燭淚,燭淚的傷害,往往是真愛的開端,透過精神分析可以在痛苦中看到:真愛在無意識裏的努力。

  要提筆寫下精神分析著作的導讀,真是一件充滿羞愧感的工作,除瞭能力有限之外,還是能力有限,不過看到作者以及編者的驚人毅力和縱橫纔器,讓久疏筆耕的我,隻得硬著頭皮且於有榮焉地一起完成。本書讀來簡明有趣,顯示作者有駕馭文字和繁復概念的天賦,加上多幅精心製作的圖解,更令人感到親切生動,很適閤對精神分析有興趣的學生及各界人士做為入門書或工具書。末瞭,蠟燭有心還惜彆,替人垂淚到天明。蠟燭,是我認為心理助人者蠻貼切的象徵圖像,更是精神分析書籍的象徵,像是「照亮黑暗」這層意義,祈願這本書對它的讀者都能産生這層意義。
 
文/陳俊誌(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推薦序

精神分析的自我體驗與科學驗證


  從陌生到親近的精神分析探索之路

  大學讀心理係時,幾乎每一門與心理學有關的學科都會提到精神分析與該科的關係,但我心裏總存有這樣的疑問:「『無意識』在哪裏?防衛機轉在哪裏?每個人在小時候都需經曆口腔期、肛門期等性發展時期嗎?在這些時期齣瞭問題就真的會得到精神疾病嗎?有什麼證據可以支持這些論點?」當時覺得精神分析的名詞及理念的瞭解都隻是為瞭應付考試而不得不讀,自己完全無法接受這些謬論。因為這些學科都是以幾個章節就將精神分析與發展、人格、社會與該科的關係交代完畢,我完全無法從中感受到精神分析的外來語詞與我的生命或世界有何關聯性。

  直到一九七九年在颱北榮總當臨床心理師時,心理治療是我的主要業務之一,接受督導是臨床心理師訓練的一部分,以便心理師可以提供患者更高品質的心理治療。因此,我有將近一年的時間是由梅寜傑醫學中心退休返颱的程玉教授督導,該中心的精神分析訓練世界馳名,程教授更是位學養、醫療及人生曆練都相當豐富的醫師。每次督導時間都是由我先報告自己在該星期治療某位病患的會談內容,程教授再精準地抓住幾個患者的重要議題,而後要我盡可能地思考及假設可能的意義;當我絞盡腦汁說齣一些觀點後,程教授再說齣他的想法。每次的督導中我都覺得收獲滿滿,但是也心力交瘁到胃痛;程教授像個慈祥的老爸,而自己好似個渺小的笨小孩。

  直到有一天,也是我和程教授固定的每週督導時間,在督導前半小時我還興緻勃勃地和同事聊到上次督導的經驗,但當我接到程教授的電話,問我為何遲瞭半小時還沒到他辦公室時,我腦中竟然想不起來我要去他辦公室做什麼?

  之後,我放下電話趕到程教授的辦公室途中,腦中不由自主地冒齣:「有病患突然來找我」、「主任找我有急事」、「傢裏有狀況」等一堆理由;幸而在推開程教授的門前,我纔意識到剛剛心理所想的一堆理由其實是自己的防衛機轉在運作,以逃避麵對被督導時的壓力。進到房間與程教授麵對麵時,我很誠實地說:「對不起!程教授,我不知道我為何會忘瞭。」程教授迴答:「我從來沒有打電話給遲到的『被督導者』,我也不知道我為何會打給你。」我還記得程教授用一隻手不斷開開關關我對麵桌上的抽屜,似乎顯得不安的樣子。

  這是第一次我深深體會到,我對程教授的認同焦慮也那麼自然地齣現,以及無意識的閤理化防衛機轉那麼自然地就跳齣來減輕我的焦慮及罪惡感。程教授擔心會失去我這個被督導者的焦慮也讓我好感動,一種被疼惜的感覺由心中發齣,覺得和這位心目中理想慈父的關係一下子變得好近。此後,接受程教授的督導仍是豐富又絞盡腦汁的學習,但是我再也沒有無意識地忘掉督導時間。有瞭諸如上述的體驗,我纔真正地能體會精神分析理論與我的生活是那麼地貼近。

  融入精神分析概念的科學研究

  往後接受心理學碩士訓練,在密西根州立大學看到Karon及Rabin等教授很自然地在心理衡鑑及治療的過程中將精神分析的理論融入,覺得好美妙;雖然接下來的博士學術及專業訓練是與精神分析看似不太相容的認知行為取嚮,該取嚮著重可觀察的行為及可明確推論的邏輯思考及信念(基模),且該學派幾乎不提無意識的概念。但是實際上,認知行為治療的鼻主Aaron T. Beck就是有精神分析證照的神經科醫師,我認為他的「基模」核心理念根本就是將精神分析的童年創傷經驗以更能驗證及量化的方式做瞭改進。

  過去,精神分析因為缺乏實徵研究的證據來支持其理論及治療的成效而常被批評為不科學。但在腦科學愈來愈發達的現在,佛洛伊德的無意識、解離性失憶等理念逐漸都受到支持。王浩威醫師在二○○四年六月號的《科學人》雜誌中就曾特彆提到,該年美國精神醫學會年會麥爾(Adolf Meyer)奬得主──賈巴德(Glenn Gabbard)以邊緣性人格違常經過深度而長期的精神分析治療為例,證明精神分析可改變病患的闡釋與迴應能力,且在腦部造影中也可看到明顯的變化。可見得,在科學的研究方法愈來愈進步的狀況下,佛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又再度獲得肯定。因而在教學中,我都會提醒研究生要想深入瞭解一個人,絕對要瞭解精神分析的理念。

  一窺精神分析堂奧就從本書開始

  本書是讓我一拿到手就想看完的一本書。很佩服作者能用清楚的錶格、圖解及簡潔有力的文字來說明許多人關心的佛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論及其往後的發展史、分析治療的曆程及夢的解析等深奧議題。譬如,佛洛伊德、客體關係論、剋萊恩的遊戲治療、自體心理學對於童年時期創傷經驗導緻精神疾患的關係;精神分析治療的曆程及元素(治療時間、情感轉移、反轉移、抗拒、領悟及修通),以及夢的各種理論及研究(從佛洛伊德與榮格的分析差異,演進至認知神經科學的觀點)。全書將各個精神分析的類型及曆史、治療與實徵研究做瞭巧妙的融閤。我在大學時代若有這麼一本書,大概本文一開始所提到的諸多疑惑都早已釐清瞭。

  此書另一個特點是不隻說明心理疾患,更強調「健康的心靈」是如何形成的,這與一般精神分析相關書籍強調各種疾患的病因曆程有相當大的不同。我建議讀者讀這本書時,可從每篇章名、學習重點、本文及圖解一氣嗬成讀完;且除瞭要瞭解精神分析的理念與發展,也要試著將生活經驗融入分析。這樣你纔更能藉著這本書瞭解深層的自己。

  本書以相當科學且客觀的態度來詮釋及整理精神分析。初次接觸精神分析的讀者相信可以知道如何運用科學概念來瞭解從佛洛伊德到現代精神分析論點的全貌。曾經閱讀過精神分析理論的讀者,相信這本書也可以幫助你統整或延伸原來已讀過的精神分析概念。因而我很願意推薦這本書給任何想要瞭解精神分析或已經接觸過精神分析的讀者,相信大傢都會和我一樣,對精神分析會有更多地認識。

文/張本聖(東吳大學心理學係副教授)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為一名對心理學有著濃厚興趣,但又常常被其晦澀概念所睏擾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敲開”精神分析大門的入門讀物。《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張精確的地圖,指引我穿梭於佛洛伊德那龐大而復雜的思想體係之中。它沒有枯燥的說教,也沒有冗長的理論堆砌,而是巧妙地運用瞭大量圖示,將那些抽象的心理動力學原理,轉化為瞭易於理解的視覺語言。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俄狄浦斯情結”的圖解,那張復雜的傢庭關係圖,配閤著簡潔的文字說明,讓我在恍然大悟的同時,也對人際互動中的某些微妙之處有瞭更深的洞察。

评分

這本書《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更像是一次深入自我探索的旅程。它用生動形象的圖解,幫助我理解瞭那些我們常常忽視,但卻深刻影響著我們行為和思想的心理機製。我曾反復琢磨書中關於“防禦機製”的插圖,那些描繪人們如何巧妙地迴避痛苦和焦慮的畫麵,讓我不禁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種種錶現。這種從視覺上獲得的理解,比純文字的闡述更加深刻,也更持久。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叫《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看到它的,當時我對精神分析這個領域完全是個門外漢,但書名中的“圖解”二字吸引瞭我。我總覺得,那些深奧的心理學理論,如果能用圖畫的方式來解釋,應該會更容易理解。我記得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迫不及待地翻開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些精心繪製的插圖,它們將佛洛伊德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本我、自我、超我”的結構,或者“意識、前意識、無意識”的層次,都描繪得生動形象。我尤其喜歡關於“壓抑”的圖解,那個仿佛被壓在海底的巨大礁石,下麵湧動著不安的情緒,讓我一下就感受到瞭這種心理機製的強大力量。

评分

讀完《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我的大腦仿佛經曆瞭一場洗禮。在此之前,佛洛伊德這個名字對我而言,隻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符號,他的理論更是如同一團迷霧,難以捉摸。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以一種極為直觀的方式,將那些曾經讓我望而卻步的心理學概念,變得鮮活起來。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書中關於“夢的解析”的那一部分,那些象徵性的圖像,配閤著精闢的解讀,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發生在午夜的奇幻旅程,並從中窺探到潛意識深處的秘密。

评分

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人的內心世界,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復雜的謎題,而《圖解佛洛伊德與精神分析(修訂版)》這本書,就為我提供瞭最關鍵的綫索和工具。它用清晰易懂的圖錶,將佛洛伊德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童年經曆對人格形成的影響”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圖示生動地展示瞭早期創傷如何像一顆種子,在潛意識中生根發芽,最終影響一個人的成年生活。這本書讓我對“人為什麼是這樣”這個問題,有瞭更深入的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