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為奴

自願為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是人民放任暴君橫行,
  造成自己被暴政壓制的結果。


  為什麼成千上萬的人們,願意容忍一個統治者的暴政?
  為什麼人們悲慘地生活在奴役之下,卻不願起身改變?
  如果連動物都無法忍受失去自由,
  人,為什麼喪失了欲求自由的本能、放棄自由的天性,
  無感於支配與順服,甚至終於生而為奴?


  〈自願為奴〉是少年拉.波埃西一篇探討自由與權力的短論,這篇論文寫成之後未曾正式出版,但自一五七四年開始,卻被許多反對教權與王權的文章不斷引用而流傳後世,可說是法國近現代政治哲學的重要文獻。法國人文主義作家蒙田也因為這篇文章,而與拉.波埃西成為摯友。

  拉.波埃西所處的十六世紀法國,正值歐洲文藝復興風起雲湧之時,同時也是一連串宗教改革,教權、君權以及國家主權的討論逐漸展開的時代。不管是面對教會或君主的權力,拉.波埃西相信自由是人的天性,臣服於暴政的壓迫與奴役,只有可能是因為習慣,以及不自覺於被奴役。除此之外,愚民、造神與利益,也都是統治者悄悄播下的奴役的種子。

  對拉.波埃西而言,改變無須流血,只要人民收回賦予統治者的權力,只要想起自由的美好,只要有恢復自由的意願,以非暴力與不服從的方式反對暴政,你我就脫離了奴役。而拉.波埃西召喚著人與生俱來的自由天性,也將持續為台灣的公民社會發出「生而為人」的吶喊,開啟一場思想的革新與意志的革命。

本書特色

  •原典翻譯:由法文直譯、校訂,選錄三大版本重要箋注,另加入譯者針對原文用典、重要哲學概念之詳細譯註與說明。
  •經典導讀:收錄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洪世謙老師專文導讀。
  •抗爭手冊: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系黃厚銘老師有關「非暴力抗爭」的深入分析與教戰守則。

挺身推薦

  沈清楷(輔仁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哲學星期五」策劃人)
  人渣文本(網路人氣部落客)
  難攻大士(中華科幻學會會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艾蒂安.德.拉.波埃西(Étienne de La Boétie,1530-1563)
 

  拉.波埃西出身於富裕且學養豐富的環境,自幼學習法律、古典文學以及神學。他的父親是法國佩里格地方行政長官的副手,但在拉.波埃西十歲時就英年早逝。因此,拉.波埃西在受到歐洲文藝復興思潮影響甚多的叔父撫養、教育之下,不但對於古希臘、羅馬文學有深入的學習與研究,也沉浸、活躍於當時文藝復興的浪潮中。
 
  擁有豐富學識的拉.波埃西,進入奧爾良大學修讀法律,〈自願為奴〉(Discours de la Servitude volontaire)便是在這個時候所寫下的作品。他畢業後進入波爾多議會工作,正巧法國人文主義作家蒙田也來到波爾多議會擔任地方法官,蒙田早已拜讀過〈自願為奴〉並讚賞不已,也就此與拉.波埃西相識並成為摯友。
 
  這篇法國近現代政治哲學的重要文獻,反映了拉.波埃西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正值新教與天主教分裂,宗教改革與戰爭紛起之時。無論是宗教或政治,在混亂緊張的時代中,拉.波埃西援引古代歷史進行批判,一方面捍衛宗教自由、對抗宗教霸權,另一方面則提出了對權力的質疑,探討人為何屈從於暴君的威權並自願被奴役。他認為自由是人的天性,企圖以此喚醒民眾拒絕服從、反對暴政並奪回自由,本文也因而流傳後世,成為廣被引用的反抗運動文宣。
 
導讀者簡介
 
洪世謙


  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博士,現任國立中山大學哲學所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當代法國哲學、政治哲學、全球化研究、解構主義、馬克思主義。主要關注議題為「去政治與再政治」、「倫理主體、他者與暴力」、「全球民主與正義」、「去疆界與跨國移動」。

校訂者簡介
 
梁家瑜


  高雄人,英國艾塞克斯大學文學與電影碩士,譯著有《邊境國》、《再見非洲》、《論特權》,現任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秘書長。

跋者簡介
 
黃厚銘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曾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訪問學人、Georgetown大學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學理論、資訊社會學、文化社會學。長期關注社會學本土化、學術評鑑制度等議題。

譯者簡介
 
孫有蓉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畢業,大學期間創辦台大意識報,探討社會時事。於二○一一年前往法國巴黎繼續研讀哲學,分別於索邦巴黎第一大學以及高等師範學院修習雙哲學碩士,現為法國索邦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生,主修哲學史以及當代哲學,研究範圍包含柏拉圖、笛卡兒以及海德格哲學等。
 

 
 

圖書目錄

譯者序
導讀序
 
〈自願為奴〉
 
跋:從《自願為奴》到非暴力抗爭

圖書序言

我現在只想試著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這麼多村落、這麼多城市、這麼多國家,有時竟會容忍一個暴君。暴君所擁有的,也只是臣民交予他的權勢、只能在臣民願意容忍他的範圍內為害;除非臣民樂於忍受他更甚於反對他所造成的苦難,否則他無法向臣民作惡。但我們仍然隨處可見千萬人悲慘地活在奴役之下、身受枷鎖,他們不是受制於一股無量之力,反而只像是為一個人的名字所著迷、蠱惑。然而,他們其實無須懼怕這個人的權勢,因為僭主形單影孤;也無須愛戴他的品格,由於暴君對臣民殘酷且毫無人性。這就是我們生而為人的弱點:經常被迫服從、被迫等待時機,因為我們不能夠永遠保持為最強悍的那個人。因此,若一個國家受迫於軍事力量而服從單一權力,就像受到三十僭主統治的雅典城邦,我們不應該為該國人民的臣服感到驚訝,反而應該因為這樣的不幸而叫屈。或者,無須驚訝或者抱怨,而應該耐心地承受這些不幸,並等待機運,再創未來。
 
人生來如此,生命大半都被友愛所佔據,因為友誼被視為某種共同的義務。喜愛德行、尊崇善行、感激他人恩澤,為了所愛與值得被愛的人減少自己的逸樂、保護他們的榮譽與利益,這些行為都十分合理。
 
因此,一個國家的居民若在他們當中找到一位罕見的出眾人物,有先見之明得以維護大眾、有膽識得以捍衛眾人、有明鑑得以治理眾人,而居民也習慣於服從他,信賴他,甚至最後賦予他某些特權。我也不知道這樣是否明智,因為這樣會將這個人從行善之處推入可能為惡之淵,如果他能夠持續展現他的良善,那人們就不會擔心這個對他們只表示善意的人會傷害他們。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