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

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唐卡
  • 信仰
  • 藝術
  • 文化
  • 西藏
  • 繪畫
  • 宗教
  • 曆史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透過「懸掛」的信仰,
與唐卡中最隱秘的故事逐一相遇,
帶給你巨大的加持力和正能量。

  分享隱荿在世界各大博物館秘密角落裏的傳世唐卡,
  用故事和圖畫揭示最神秘莫測的藏密宇宙真理。

  一幅幅唐卡,一尊尊佛,絢麗而神秘,令人迷醉,又令人心生敬畏。
  這是繪畫,也是故事;這是蓋術,也是宗教。
  沒有什麼比它更能把佛柔軟而又充滿力量的光芒帶到世上,帶到你、我和萬物之間。

  寺院裏每一幅唐卡,都是為瞭弘揚佛法,超度人生,所以,每一幅唐卡上都有關於佛的事蹟和佛的故事。

  從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到蓮花生、阿底峽大師,再到米日巴拉、達賴班禪,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從唐卡上走下來,走過蒼茫天空,走過遼遠大地,走過山川樹木,走過江河湖泊,走過人世的角角落落,走到我們身邊,走過我們的生活,走過我們的心裏。

  本書收錄的傳世珍品,囊括瞭唐卡八大種類的經典之作,展現藏族畫師超凡技藝與虔誠情懷。

  作者通過精準簡潔的文字,綜閤評述其嘆為觀止的藝術成就,並深入闡釋相關教義的內涵及背後的故事,使本書具有不菲的閱讀、觀賞及收藏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孟恩齊


  藏族人。

  長期從事藏族曆史文化研究與整理工作,經常發錶有關藏學研究文章,齣版專著多部。

圖書目錄

第一篇 關於佛、菩薩的唐卡故事
釋迦牟尼菩提樹下成佛 10
佛祖調伏旁門左道 14
釋迦三尊 18
三世佛 21
五種智慧五方佛 24
佛光遍照大日如來佛 27
極樂教主阿彌陀佛 30
藥師七佛 37
藥師琉璃光如來 40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 43
十一麵觀音菩薩 46
四臂觀世音 49
韆臂觀世音 52
智慧化身——文殊菩薩 55
力量化身——金剛手菩薩 58
神仙難移金剛杵 61
地藏菩薩慢成佛 64
寂天菩薩摧毀外道壇城 67

第二篇 關於金剛、護法的唐卡故事
金剛護法證悟 72
大輪金剛手菩薩三尊閤一 75
大威德金剛主宰生死 78
密續之王一吉祥密集金剛 82
充滿智慧的吉祥喜金剛 85
時輪金剛來自極樂世界 87
勝樂金剛代錶母尊最高成就 91
忿怒的大鵬金翅鳥 94
雙修金剛薩 97
護法神齣離輪迴 100
護持黑暗的大黑天 103
不動明王降魔咒 106
掌管財富的五姓財神 110
觀音滴淚化白財神 113
黃財神庇護佛祖 115
大梵天勸請佛陀 118

第三篇 關於觀音度母、天女的唐卡故事
金剛亥母攝十法界 122
慧月公主成度母 125
度母化身班瑪崗 128
二十一度母救苦難 130
度母救八難 133
度母助佛成道 136
諸佛之母聖救度母 139
觀音悲淚化身綠度母 142
賜予纔智的妙音佛母 145
白度母 148
綠度母 151
度母救海難 154
度母救獄難 156
光明天母遍巡天下 158
吉祥天母逢凶化吉 160
那若空行佛母 163
大白傘蓋佛母 166

第四篇 關於上師、高僧的唐卡故事
上師傳承 172
上師供奉 176
金剛上師 179
蓮花生大師進藏 182
阿底峽尊者「上路弘法」 185
大成就者帝洛巴 188
大手印成就者瑪爾巴 191
苦行僧米拉日巴 194
五明學者薩迦班智達 197
最早活佛轉世德鬆欽巴 200
黑帽活佛噶瑪拔希 203
第二佛陀宗喀巴 206
鐵橋活佛湯東傑布 209
大慈法王 212
大寶法王德銀協巴 215
不動金剛彌覺多傑 218
吉美林巴化身多欽哲 220
第一位女密宗大師瑪久拉珍 223
米拉日巴開示弟子 226
德鬆欽巴教化單衣大師 229

第五篇 關於藏密曆史的唐卡故事
王朝締造者鬆贊乾布 234
赤鬆德贊弘法 237
七覺士與佛教前弘期 240
朗達瑪滅佛 243
盧梅復興佛教 246
佛教「後弘期」 250
四大譯師與教派紛起 253
薩迦派興起 257
八思巴成為元朝帝師 261
止貢寺之亂 264
帕竹的故事 267
宗喀巴與格魯派 270
達賴與班禪轉世 273
五世達賴喇嘛駐錫布達拉宮 278
六世班禪大進京 281
金瓶掣簽 284

第六篇 關於壇城佛塔及其他唐卡故事
十相自在 290
天圓地方之壇城 293
黑閻羅壇城 297
死神閻魔轉動生命之輪 300
最大的時輪壇城 303
前藏佛寺圖 306
第一寺廟迦業寺 309
佛祖圓寂多吉丹佛塔 313
四大洲及風火水土 316
天體日月星辰運行圖 320
人體發育圖 323
藥王山 326
須彌山 329

圖書序言

前言
 
  一幅幅唐卡,一尊尊佛,絢麗而神祕,令人迷醉又令人心生敬畏。這是繪畫,也是故事;這是藝術,也是宗教。沒有什麼比它更能把佛柔軟而又充滿力量的光芒帶到人間,帶到你我和萬物之間。

  什麼是唐卡?誰賦予唐卡無窮的魅力?唐卡上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敘說著什麼樣跌宕而又神奇的故事?有多少善,多少悟,多少人生的輪迴被承載,被遠播,像春風吹送的溫暖和花開,祥瑞而幸福?

  讓我們親近唐卡,親近佛。

  唐卡是鬆贊乾布時期西藏興起的一種繪畫藝術,刺綉或繪畫在絲、綢或紙上的彩色畫軸。既有多姿多態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曆史和民族風情的主題。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曆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繪製唐卡,多以各色天然礦物顔料及金、銀為顔料,勾綫著色後,再以絲綫和絹帛托襯底背,四周用彩緞襯拼畫框,兩端鑲硬木軸心,綴上一道黃綢遮幔及等長的雙條綢帶,形式獨特莊嚴而和諧。

  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是唐卡的重要特色,其畫法多以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品種韆變萬化,其中以彩繪唐卡最為多見,除此之外,還有刺綉、織錦、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以這些方法繪製的唐卡,富有立體感、動感,充滿佛界的神韻。將之懸掛於殿堂之內,微風拂來,畫麵上的佛像躍然齣世,信徒宛如置身於天界之內。對於宗教題材中的唐卡,每幅唐卡分為上、中、下三部分,分彆代錶天、凡世與死後世界。世間三界,立見分曉。

  唐卡裝裱後,要恭請喇嘛唸經加持,並在背麵蓋上喇嘛的金汁或硃砂手印。唐卡是藏族文化的一種錶現形式。其中尤以錶現佛教高僧大德的故事最為重要和突齣。多少年來,唐卡這種藝術品一直被人們視為瑰寶,但很少留下繪者匠人的名字,這與人們崇佛信佛、為寺院做善事積功德的思想有著緊密關係。

  寺院裏每一幅唐卡,都是為瞭弘揚佛法,超渡人生,所以,每一幅唐卡上都有關於佛的事和佛法的故事。從釋迦牟尼、文殊菩薩,到蓮花生、達賴喇嘛、世尊佛陀、活佛高僧,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從唐卡上走下來,走過蒼茫天空,走過遼遠大地,走過山川樹木,走過江河湖泊,走過人世的角落,走到我們身邊,走進我們的生活,走進我們的心裏。

  讓我們在贊嘆唐卡精湛技藝的同時,感受那些高僧大德感人的事蹟和生動有趣的故事吧!心中有佛,吾身安寜。願佛,永遠在我們心中。

圖書試讀

蓮花生大師進藏

這是一幅描述蓮花山大師進藏弘法的唐卡。圖中大師頭戴僧帽,外披法衣,麵色白裏透紅,神態文武兼備,右手當胸托顱鉢,左手結說法印,身後放置軍持與錦囊。這一造像代錶蓮師遠赴西藏講經說法、降伏苯教神魔的功德。在畫麵上還繪製著桑耶寺、傳法場景等,集中反映瞭蓮花生大師建立桑耶寺、譯經傳法等四大事蹟。
 
西元七五○年,在菩提寂護的建議下,藏王赤鬆德贊邀請蓮花生大師進藏傳播密教。蓮花生大師接受邀請,踏上進藏之旅。一路上,他遇到重重阻礙。
 
第一個阻擋蓮花生大師的是毒焰火龍。火龍欺身,蓮花生大師口誦「唵、嘛、呢、叭、咪、吽」密宗大明六字真言,迫使火龍身體縮小為五寸大小的蜥蜴,並皈依大師。
 
到瞭香波,蓮花生大師又遇到瞭白牛惡煞。白牛鼻孔裏呼著粗氣,使得天昏地暗,狂風裹著暴雨劈頭蓋臉而來。大師不慌不忙,鎮定自若地口誦密咒「劄吽旁烘」,頓時,白牛惡煞全身被繩索捆綁,跪伏在地,不能動彈。後來,牠心服口服,皈依大師聽命。
 
蓮花生大師遇到的第三個妖魔是化身老人的惡煞,它頭戴猴皮冠,目露兇光,使用邪術搬弄弓矢刀槍,一時箭如雨下,直逼大師。蓮花生大師見狀,搖身一變,成為忿怒金剛相,點化箭雨為萬朵天花,瞬間飄落四方。惡煞驚恐不已,不知所措,隻好率領群鬼群妖皈依佛法,聽命大師。
 
降伏妖鬼後,蓮花生來到來到堆壟河和雅魯藏布江匯流的一個山榖中,約赤鬆德贊會晤。此地距離拉薩隻有一日行程,可是,赤鬆德贊並未親自前來恭候,而是派遣大臣那布桑隆率領五百名士兵相迎。
 
那布桑隆就地舉行盛宴,不巧舉行宴會的地點離江邊很遠,取水很不方便。蓮花生大師不動聲色,用手對著附近山壁一指,頓時石壁龜裂,甘甜可口的泉水噴湧而齣。那布桑隆忙命士兵們用泉水烹調佳餚、煮茶待客。
 
赤鬆德贊聽聞此事,大為驚訝,立即親自趕往雅魯藏布江邊迎接蓮花生大師。
 
兩人見麵後,蓮花生大師先開口說:「我倆雖然都是文殊菩薩的轉世化身,但我是蓮花生,你是胎生,我的境界比你高,你應該先敬我,這樣密教大法纔能在藏土弘揚。」
 
赤鬆德贊不以為然:「我是九五之尊的一方之主,你不先敬我,我又能如何當得起天下臣民的錶率?」

用户评价

评分

“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光是這幾個字,就足以讓我這位長期關注宗教藝術的颱灣讀者産生濃厚的興趣。在我看來,唐卡藝術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將抽象的佛教哲學,具象化為一幅幅精美的畫麵,而這些畫麵,又承載著無數的信仰故事。這本書的名字,恰恰抓住瞭這一點,它不僅僅關注“筆尖”這個創作的工具,更聚焦於“信仰”這個核心精神,並且承諾瞭“背後的故事”。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將如何解讀唐卡中那些復雜的符號、神祇和曼陀羅?它們是否僅僅是宗教的象徵,還是蘊含著更深層的宇宙觀和生命觀?我期待作者能夠帶領我,走進那些曆史悠久的寺廟,去感受唐卡在歲月的沉澱中散發齣的神秘氣息,去瞭解繪製唐卡的畫師們,他們是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的虔誠之心融入到每一筆每一劃之中。更重要的是,“背後的故事”這幾個字,讓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傳奇經曆、曆史文獻考證,或是與特定傳承相關的軼事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嶄新的視角,去理解唐卡,理解藏傳佛教,理解那份在高原上生生不息的信仰力量。

评分

我一直覺得,唐卡這門藝術,就像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探雪域高原上那獨特的精神世界。這本書的書名,用“筆尖上的信仰”來形容,真的太貼切瞭!它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心靈的錶達。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從“筆尖”這個微觀的視角齣發,去宏觀地展現“信仰”的宏大敘事的。比如,一幅唐卡,可能需要繪製數月甚至數年,這期間畫師需要經曆怎樣的修行和心境?他們是如何在保持虔誠心的同時,將佛教的深奧義理一絲不苟地呈現在畫布上的?我猜這本書一定不僅僅是介紹唐卡的風格流派,或是分析構圖色彩那麼簡單。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夠深入到唐卡繪製的每一個環節,從顔料的選取,到畫布的處理,再到每一筆綫條的勾勒,都蘊含著怎樣的儀式感和象徵意義。會不會介紹一些曆史上著名的唐卡畫師,分享他們為瞭創作一幅滿意的唐卡,所付齣的心血和感悟?我甚至希望,書中能有一些關於唐卡在藏傳佛教儀式中的作用的描述,比如它們是如何被用來冥想、祈禱,或是作為教學工具的。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唐卡藝術與藏傳佛教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

评分

這本書名《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一齣現,就牢牢抓住瞭我的目光。身為一個長期對東方神秘主義和宗教藝術感到好奇的颱灣讀者,我一直認為唐卡不僅僅是繪製精美的宗教畫作,更像是濃縮瞭無數世代信仰、智慧與故事的載體。這本書的題目,恰恰點齣瞭我內心深處對唐卡藝術的理解——它不是死闆的圖騰,而是流動著生命力的筆尖下的信仰傳承。光是想象那些經過韆年沉澱的佛教教義,如何在畫師的筆下化為一幅幅色彩斑斕、細節豐富的唐卡,我就感到無比的期待。我特彆想知道,在這本書裏,作者會如何去解讀那些隱藏在佛陀、菩薩、本尊、壇城中的象徵意義?每一尊佛陀的手勢、眼神,每一朵蓮花的盛開,每一層壇城的結構,背後是否都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或修行法門?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背後的故事”這四個字,究竟是指繪製唐卡的高僧大德們的修行經曆,還是那些唐卡所承載的,在曆史上流傳下來的,或是與特定寺廟、傳承相關的傳奇軼事?我希望作者能夠帶領我,穿梭於古老的藏區,感受那份虔誠與神秘,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於古老的寺廟,親眼目睹唐卡的誕生,聆聽那些穿越時空的信仰之語。

评分

這本書的題目《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瞬間就點燃瞭我作為一名對文化探索充滿熱情的颱灣讀者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唐卡藝術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視覺語言,它不僅僅是宗教畫,更是藏傳佛教哲學思想和文化傳承的活態載體。這本書的書名,巧妙地結閤瞭“筆尖”的技藝與“信仰”的精神,並承諾揭示“背後的故事”,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欣賞,而是有深度、有溫度的。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去深入挖掘唐卡的“故事”?這些故事是關於創造唐卡的藝術傢們,他們的修行與人生經曆?還是關於唐卡本身,它們在曆史長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們所承載的特定教法和傳承?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講述那些隱藏在精美構圖和鮮艷色彩背後的,關於覺悟、慈悲、智慧以及修行者們與佛菩薩感應的故事。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每一幅唐卡都不是孤立的藝術品,而是與創造者、觀者以及更廣闊的宇宙精神相連接的橋梁。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筆尖上的信仰:藏密唐卡背後的故事》,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人文氣息和曆史的厚重感。作為一名對藝術史和宗教哲學頗感興趣的讀者,我一直覺得唐卡藝術是研究藏傳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市麵上很多關於唐卡的介紹,往往停留在視覺欣賞層麵,或者是對其宗教含義的簡單羅列。這本書的題目,卻暗示瞭一種更深層次的挖掘——“背後的故事”,這讓我充滿瞭好奇。我想知道,作者是否會去探尋唐卡創作的源頭,那些流傳在民間的傳說、高僧大德的開示,甚至是曆史事件,是如何影響瞭唐卡的題材、風格和錶現形式的?例如,某個特定本尊的唐卡,它的齣現是否與某個曆史時期某個宗派的興衰有關?或者,畫師在繪製過程中,是否會融入自己對現實生活的觀察和體悟?我尤其希望,作者能夠跳齣單純的學術研究,用更加生動、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去講述那些關於信仰、修行、以及人與神連接的故事。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對唐卡藝術的解讀,更是對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追求的呈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