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華樓藏寶.供器

梵華樓藏寶.供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供器
  • 佛教用品
  • 法器
  • 梵華樓
  • 藏寶
  • 佛教文化
  • 宗教藝術
  • 文物
  • 古玩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梵華樓為北京紫禁城內一處重要藏傳佛教神殿,至今保持著乾隆時期原貌,建築完好、文物陳設齊整,是清宮佛堂中一種重要模式。現存文物有佛像、唐卡、法器、佛塔等1058件,以六品佛樓的形式把顯宗、密宗四部祭祀的壇場完整地錶現齣來,是研究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文化形態的標本。
 
  此書收錄瞭在藏傳佛教神殿中陳設的各種供器與法器,皆是其佛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器具。這些器物對藏傳佛教的傳播與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寺院繪畫、雕塑中不可少的內容。而清代宮廷藏傳佛堂內收藏著大量的供器與法器,種類齊全,幾乎囊括瞭藏傳佛教中供設使用的各種法物。這些被收藏於梵華樓的供器形製,在完全遵照佛教儀軌基礎上又增加瞭具有宮廷特色的美學設計,形製優美,材質豪華,工藝精湛,絕非民間寺院供器所能比肩。
  
  本套書共分四冊:兩冊佛像、一冊唐卡、一冊供器,完整呈現梵華樓之珍藏,提供研究「藏傳佛教」人士最珍貴的資料圖冊。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梵華樓供器珍藏 5

一 琺瑯佛塔 17
一室般若品琺瑯佛塔 18
二室無上陽體根本品琺瑯佛塔 22
三室無上陰體根本品琺瑯佛塔 26
四室瑜伽根本品琺瑯佛塔 30
五室德行根本品琺瑯佛塔 34
六室功行根本品琺瑯佛塔 40

二 六品佛供器箱 45
一室般若品供器 46
二室無上陽體根本品供器 64
三室無上陰體根本品供器 68
四室瑜伽根本品供器 72
五室德行根本品供器 75
六室功行根本品供器 78

三 佛衣 81
白緞瓔珞佛衣 82
藍緞瓔珞佛衣 86
黃緞瓔珞佛衣 90
紅緞瓔珞佛衣 94
綠緞瓔珞佛衣 100
黃片金織緞綿鬥篷 104

四 桌案陳設供器 107
明間供器 108
一至六室樓下供器 132
一至六室樓上佛格與櫃門 232

五 圖版索引 299

圖書序言



梵華樓供器珍藏

王傢鵬
 
  梵華樓為紫禁城內一處重要的藏傳佛教神殿,位於紫禁城甯壽宮內東北隅,是甯壽宮區建築群內的一座佛堂建築。是紫禁城內一處重要的藏傳佛教神殿。至今仍基本保持著清代乾隆時期的原貌,建築完好,文物陳設齊整。

  乾隆三十七年(1772)始建,乾隆四十一年(1776)建成,清代稱之為 「妙吉祥大寶樓」、「六品佛樓」,是清宮廷佛堂中一種重要模式。與此樓相同的佛堂,京內外共有八座:長春園含經堂梵香樓、承德避暑山莊珠源寺眾香樓、承德普陀宗乘寺大紅颱西群樓,須彌福壽寺妙高莊嚴西群樓。紫禁城中有四座:梵華樓、寶相樓、慧曜樓、淡遠樓。現在隻有梵華樓保存最完好,現存文物一韆零五十八件,包括瞭佛像、唐卡、法器、佛塔諸多文物,以六品佛樓的形式把顯宗、密宗四部祭祀的壇場完整的錶現齣來。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目前看是國內僅存的,是清代內地藏傳佛教的重要文化遺存。從建築到文物構成一個凝固的曆史空間,使得二百多年前的曆史形態得以完整保留,是研究清代宮廷藏傳佛教文化形態的標本。對於清代漢藏佛教文化藝術交流研究、清代的民族與宗教關係研究亦有重要意義。藏傳佛教神殿中陳設的各種供器與法器,是其佛事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器具。這些器物對藏傳佛教的傳播與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寺院繪畫、雕塑中不可少的內容。清代宮廷藏傳佛堂內收藏著大量的供器與法器,種類齊全,幾乎囊括瞭藏傳佛教中供設使用的各種法物。如乾隆時期曾主持北京藏傳佛教,任掌印喇嘛、禦前常侍禪師的土觀活佛在《章嘉國師若必多吉傳》中所言:天神大皇帝為瞭增盛佛教和眾生的幸福,曆年不斷地修建瞭不可思議的眾多佛殿和身語意三所依(經、像、塔)。……學習顯密經論,有的學習密集、勝樂、大威德、時輪、無量壽、普明大日如來、藥師、上座部等各種儀軌,有的念誦經部論典,有的作護法神的酬報法事。總而言之,凡是西藏有的,這裏無所不有,這些無一不是章嘉國師操心的結果。
 
  這些器物的年代基本為乾隆時期作品,器物來源於兩方麵:一是貢品,即曆輩達賴、班禪為首的西藏、甘肅、青海、濛古等地宗教領袖,以及章嘉、阿旺班竹、阿嘉等駐京的鬍圖剋圖、王公大臣進獻給皇帝的禮品。按照清朝禮藩院的規定,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等轉世大活佛定期嚮清朝廷進貢。貢品中即有法器、供器,如滿達、鈴杵、七珍、八寶等。二是清宮廷造辦處工匠所製。從乾隆時期的宮廷檔案記載可知,清宮廷佛堂供器、法器的製作,是在當時主持宮廷藏傳佛教的章嘉國師、阿旺班竹鬍圖剋圖等大喇嘛參與指導下進行的,嚴格遵循藏傳佛教規製要求,各種供器、法器製作完成後在佛堂內陳設擺放的位置、使用方法,無不嚴遵規製。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藏《各作成作活計清檔》記載:

  乾隆三十六年……傳旨著三和金輝同去見章嘉鬍土(圖)剋圖,問造鈴杵如何對用響銅、金子、寶石之法。
  乾隆二十四年,鬍士傑交銀裏嘎布拉碗一件,傳旨著問鬍土(圖)剋圖將中間佛字轉過邊上咒語,使得使不得,欽此。
  乾隆四十四年,蘇州織造全德,玉十塊成做嘎布拉鼓、鈴杵三份。把碗九件,……交蘇州成做。

  可見宮廷的供器、法器比之民間寺院形製更為規整,裝飾更為豪華。以梵華樓為代錶的六品佛樓供器,是現存清代宮廷佛堂供器中最完整的一堂。根據六品佛樓的密宗四部儀軌分為六部分,量身定製,種類豐富完整,質地豪華考究,製作工藝精良,完整展現瞭藏傳佛教密宗四部儀軌中使用的諸種供器與法器的神祕麵貌。
  
  佛塔是藏傳佛教寺院室外建築中重要的一種,代錶著佛的法身,是佛陀涅槃的象徵。藏傳寺院多建有獨立的或成組製作的佛塔,如善逝八塔,用八座塔代錶釋迦牟尼佛一生中的八件大事,稱之為聚蓮塔、菩提塔、多門塔、神變塔、天降塔、和好塔、尊勝塔、涅槃塔,八塔的塔座與塔身樣式各有差異。佛塔也是藏傳佛殿內的重要供設,藏傳佛殿內的佛塔一般內供藏曆輩高僧的靈骨,亦稱靈骨塔。
  
  梵華樓樓下六座琺瑯大塔,內供佛像,採用瞭豪華的銅鎏金掐絲琺瑯工藝,體量巨大,造型華美,最具宮廷特色。一室藏式塔,圓形仰覆蓮花底座,外形為覆鍾形塔身,為13-14世紀時流行的西藏噶當塔式樣;二室四方束腰塔座,塔身、塔刹是覆鉢形藏式塔的變體;三室塔塔身外形為兩鉢一仰一覆相扣,塔刹相輪細巧,座麵立八個小塔,塔形秀巧,是清代流行的藏式塔外形,近似北京黃寺清淨化成塔;四室塔塔身為三層樓閣組閤造型,依照清代宮殿營造法式設計,第一層為四方殿,飛簷二層,二層為八方重簷殿,三層為三重簷圓殿,塔頂為寶瓶金剛鈴;五室密簷式塔,六方束腰塔座,塔階九級,塔刹十一層,成六方尖錐形,外形近似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六室覆鉢式藏式塔,塔刹十三層,細高,是清代流行的藏式塔樣,如建於順治八年(1651)的北京北海白塔。
  
  梵華樓琺瑯塔是漢藏佛教藝術、宮廷與民間藝術的巧妙結閤。六座塔有四座藏式塔,一座漢地密簷式塔,一座漢地樓閣式塔。塔的形製有的仿自建築實體,有的是並無實物依據的巧妙設計。如四室的樓閣式塔,整座塔由下而上分彆為四方、八方、圓頂攢尖三種形製組閤。不同的形製組閤,比單一結構要復雜睏難得多,足見清宮匠師們設計的巧思與大膽。這六座琺瑯大塔豪華精美,是藏傳佛塔中珍稀文物,顯示瞭清宮廷皇傢佛堂的豪華氣概。可見乾隆皇帝對於宮廷佛堂建設是不惜工本精益求精的。
  
  梵華樓收藏瞭成堂的供器,數量多,品種豐富,放置在十個金花皮箱內。按六部分彆供設(每部除供器外,還內供六部佛經、佛衣),清宮陳設檔《梵華樓、佛日樓》② 記錄如下(編號筆者所加):
  
  般若品金剛經一部。

  般若第一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1.金漆嵌玻璃五佛冠一頂,隨五色緞飄帶;下層內盛2.銀八寶一分(份),連銅座共重一百十六兩;3.銀七珍一分(份),連銅座共重一百三兩。

  無上陽體祕蜜(密)佛經一部。

  般若第一品金花皮箱一件,內盛4.綉黃片金藏帽一頂;5.黃片金鬥篷一件;6.銀鍍金輪環二件,重四兩,上嵌結子闆塊正珠二十四顆,海龍邊;7.隨黃緞織金邊綉八寶韆佛衣一件;8.紅緞織金邊黃緞織金心披衫一件;9.紅緞織金邊黃緞金坎肩一件;10.金黃緞織金七衣一件;11.紅緞織金五衣一件;12.紅緞織金裙一件;13.黃緞帶一條。

  無上陽體第二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14.銅鍍金方圓杓二件;二層內盛15.鐵鋄金鈎子二件;16.鐵鋄金廂(鑲)象牙骷髏叉子一件;三層內盛17.鋄金三首杵一件;18.鐵鎖子一掛;19.青縧子一件,隨鍍金杵二件;底屜內盛20.鐵鋄金月牙杵一分(份);21.鐵鋄金鈴杵一分(份)。

  無上陰體第三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22.銀鍍金杵一件,重十八兩;23.鐵鋄金月牙杵一分(份),重十三兩五錢;二層內盛24.銀鍍金杵一件;25.銅鍍金嵌骷髏棒一件;26.鐵骷髏數珠一盤;27.紫檀靶鐵鋄金鈴杵一件;三層內盛28.鐵鋄金靶劍一把。
  
  無上陰體上樂王經一部。

  無上陰體第三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29.鐵鋄金紫檀靶劍一把;30.銀喀章嘎一件,重七兩五錢;31.金銀綫一件,上穿小正珠十九顆、珊瑚珠一個、藍寶石墜角、紅寶石墜角三個;32.嘎布拉念珠一盤,珊瑚佛頭、青金塔、加間銀圈五個,珊瑚白玉寶紀念三掛,鬆石蝠一個;33.銀斧一件,烏拉小正珠一顆,紅寶石墜角;34.銀杵一件,珊瑚珠一個,紅寶石墜角;底屜內盛35.銀錽鎱金月斧杵一件。

  無上陰體第三品金花皮箱一件,內盛36.彩漆弓一張。

  無上陰體第三品金花皮箱一件,內盛37.箭五枝。

  瑜伽根本毗盧經一部。

  瑜伽根本第四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38.銀鍍金鑲嵌輪一件,重五十二兩;39.銅鍍金三寶珠一件;40.銅鍍金十字杵一件;41.銅鍍金花一件;下層內盛42.鐵杵一件。

  德行根本青衣手持金剛菩薩經一部。

  德行根本第五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43.密(蜜)蠟念珠一盤,計珠一百八顆;下層內盛44.珊瑚念珠一盤;45.銅鍍金花二件;46.銀鍍金杵一件,共重十九兩,隨銀鍍金座一件。
  
  功行根本無量壽智經一部。

  功行根本第六品金花皮箱一件,上層內盛47.銅鍍金傘一件;48.銅鍍金紫檀靶鐵劍一把;下層內盛49.銅鍍金杵一件;50.銀鍍金奔靶壺一件,重二十三兩;51.銅鍍金花一件;52.發巾一件;53.白綾畫虎皮、象皮二件,金頂廂(鑲)青金珊瑚鬆石。

  由以上檔案記錄可知梵華樓原供設十個供器箱,記憶體各種供器五十三件套(內有重復品種)。
  
  光陰荏苒,梵華樓建成154年後,故宮博物院成立。1928年,在清點梵華樓文物的《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梵華樓內未見供器箱記錄。故宮博物院現存六品佛樓供器箱八個,記憶體供器四十七件。除以上八箱供器外,故宮博物院還保存瓔珞佛衣多件,也是六品佛樓供器箱內供物。這八箱供器及法衣原屬的六品佛樓已無從查考。
  
  從現存梵華樓、慧曜樓、普陀宗乘寺陳設檔可知,六品佛樓供器箱和佛像一樣都是按照藏傳佛教儀軌設計,各品分類擺放,每品供器箱有一至四箱不等。每箱放置的供器數量、種類、質地,幾座六品佛樓都有變化,齣入很大。根據相關的《活計檔》、《陳設檔》,本書初步確定瞭這八箱法器所屬的品部,並按照品部順序排列。梵華樓為研究藏傳佛教供器、法器的組閤關係,每件器具宗教象徵意義,提供瞭難得的實物資料。
  
  箱內所藏的器具,種類豐富。許多器具我們隻能在雕塑的佛像手中持物和唐卡壁畫上繪的神佛持物中看到,大量的法器實物是罕見的。這些器具,清宮通稱供器,供奉於六品佛樓各部。但具體到某件器物,功能不同,大體分為以下四類:

  一、桌案供器

  七珍、八寶、如意輪、佛花、摩尼寶珠、寶蓋、寶瓶,上述器具均為佛堂供案上常見的供設器物。

  二、密宗禮儀器具

  金剛杵、金剛鈴、圓法勺、方法勺、嘎巴拉念珠、嘎巴拉碗,這是宮廷中喇嘛作密宗法事時使用的法器,為修法、禮敬或儀式用器物。

  三、神佛手持兵器

  骷髏棒、鐵劍、金剛鈎、金剛鉞斧、金剛鉞刀、金剛錘、金剛交杵、三尖叉、喀章喀、鐵劍、靶劍,這些兵器均為藏傳佛教中諸位神靈所持的法器,為神靈的標識。我們可在金銅佛像、唐卡上看到。如大威德金剛身右側手中就持有骷髏棒、金剛鉞斧、金剛鉞刀、金剛錘、金剛杵、喀章喀、鐵劍。這些法器單獨做成實物是很罕見的,除佛堂內供奉外,是否在喇嘛作密宗法事儀式時使用、還有待查考。

  四、佛衣

  六品佛樓供奉的佛衣全部為喇嘛服飾,分兩種:

  1.瓔珞佛衣、金五佛冠、綫法冠。
  這是宮廷舉行藏傳佛教密宗法事時大喇嘛穿用的貴重服飾。據檔案記載,放置於瑜伽根本品部供器箱,亦有放在般若品、功行品部供器箱內。
  
  2.藏帽、鬥篷、韆佛衣、五衣、七衣、披衫、裙衣、坎肩。
  這是大喇嘛的日常服飾。據清宮檔案《活計檔》記載,這些服飾的式樣,是按照朝廷賞賜達賴喇嘛佛衣樣子製作的:
  
  乾隆二十七年皮裁作,五月十三日,郎中白世秀、員外郎寅著來說,太監鬍世傑傳旨:將先做過賞達賴喇嘛佛衣紙樣送進呈覽。欽此。於本月二十七日,郎中白世秀、員外郎寅著將鬥篷樣一件、藏帽樣一件、韆佛衣樣一件、五衣樣一件、七衣樣一件、坎肩樣一件、披衫樣一件、裙樣一件,具各放大粘樣,持進交太監鬍世傑呈覽。奉旨:將鬥篷、藏帽照樣各成做二件,其餘具交蘇州,每照樣各織做二件,得時在慧曜樓佛櫃內供一份,又梵香樓內供一份。欽此。
  
  六品佛樓內供大喇嘛服飾的箱子,清宮檔案中亦稱之為「盛祖衣箱」,即祖師衣箱。以錶尊奉法脈傳承之意,也體現藏傳佛教尊師重道的傳統。
  
  梵華樓中的供器箱放在每室的佛格裏。每室兩座佛格,佛格上部是佛龕,分五層供奉六十一尊小佛像。佛格下部是供櫃,收藏供器箱和佛經。每座佛格有六扇櫃門,總計七十二扇,每扇門闆芯都雕有精美的高浮雕圖案。這些高浮雕圖案不是先雕刻後再粘貼成的,而是採用瞭整塊原料剔底方法雕刻的,局部還採用透雕技法,圖案華美,刻藝精湛,每個櫃門都是精妙的木雕藝術品,門闆圖案樣子都是與藏傳佛教有關的器物。由於年代久遠,有些圖案造型奇特,不敢隨意定名,有待深入研究。
  
  清宮廷佛堂供器形製,在完全遵照佛教儀軌基礎上又增加瞭具有宮廷特色的美學設計,形製優美,材質豪華,工藝精湛,非民間寺院供器所能比肩。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書店翻閱到這本《梵華樓藏寶.供器》,書名一整個勾起瞭我的興趣。颱灣對於佛教藝術的接觸其實蠻廣泛的,尤其是在一些寺廟的建築、佛像的雕塑上,我們都能感受到那份莊嚴與美麗。而「供器」這個詞,聽起來就跟法會、祭祀、佛堂裡使用的器具息息相關,應該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介紹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到的、或是專門用於特定儀式的供器?像是某些宮廷禦用的法器,或是哪個古老寺廟流傳下來的鎮寺之寶。如果裡麵有像是金質的香爐,上麵雕刻著龍鳳騰雲的圖案,或是玉石打造的淨水瓶,散發著溫潤的光澤,那光是想像就覺得很珍貴。颱灣的收藏界對這些有歷史意義的文物一直有著高度的關注,很多博物館或私人藏傢都緻力於蒐集和保存這些珍貴的藝術品。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關於這些供器的歷史背景、文化意涵,甚至是一些修復與保存的知識,那對我來說將會是非常有益的。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有一些比較深入的分析,例如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供器在造型、材質、裝飾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反映齣當時的宗教信仰、社會經濟狀況,甚至是被供奉的神祇的特性。能有機會透過文字和圖片,近距離「接觸」這些跨越時空的寶物,是多麼令人興奮的一件事。

评分

這本《梵華樓藏寶.供器》的書名,光是聽就覺得充滿瞭歷史的厚重感和藝術的神秘感,讓人忍不住好奇裡頭究竟藏著什麼樣的寶藏,又會是怎樣精緻的供器。颱灣的收藏傢或對佛教藝術有興趣的朋友,肯定會對這本書愛不釋手。我個人一直以來都對中國古代的造物藝術有著莫名的嚮往,尤其是那些在寺廟裡、在法會上,承載著虔誠信仰的器物。它們不隻是冰冷的金屬或陶瓷,更是一段段歷史的見證,是無數匠人心血的凝聚。想像一下,翻開書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尊尊莊嚴的佛像,或是那些刻畫著精緻紋飾的香爐、缽盂、燈具,甚至是供奉佛陀的法器。這些器物往往蘊含著極高的工藝水準,無論是材質的選擇、雕刻的細膩度,還是金銀的鑲嵌、彩繪的鮮豔,都體現瞭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和宗教文化的深度。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介紹一些比較罕見的、或是齣自名傢之手的供器,像是唐代的鎏金銅器,宋代的龍泉窯瓷器,或是明清時期景泰藍的琺瑯製品,這些都是極具代錶性的工藝品。如果書中還能附上清晰的圖片,並有詳細的解說,包括其年代、材質、工藝特色,甚至是一些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那更是錦上添花瞭。身為一個熱愛藝術和歷史的颱灣讀者,我認為這本書絕對是瞭解佛教藝術、探索古代工藝美學不可多得的入門或進階讀物。

评分

《梵華樓藏寶.供器》這個書名,聽起來就很有故事性,讓我聯想到許多古老寺廟的藏經閣,或是達官顯貴傢中收藏的珍品。在颱灣,佛教文化是非常普及的,很多傢庭都有供奉神明的習慣,因此對於「供器」這個概念,大傢並不陌生。我們在寺廟裡看到的香爐、燭颱、花瓶、淨水碗,乃至於更為精緻的法器,都屬於供器的範疇。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些供器的材質、工藝和藝術價值。例如,材質的選擇,從最常見的金、銀、銅、鐵,到比較稀有的玉、瑪瑙、水晶,甚至是木雕、象牙等,不同的材質會帶來不同的質感和視覺效果。工藝方麵,像是鏨刻、鎏金、彩繪、貼金、琺瑯等,這些精湛的技法不僅展現瞭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藝,也為供器增添瞭豐富的藝術錶現力。我希望書中能有一些圖片,能夠清晰地展現這些細節,讓讀者能夠仔細欣賞。此外,我也很好奇,書中會不會介紹一些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供器,例如某位著名高僧使用過的法器,或是某個重大歷史事件中齣現過的供器。颱灣的文化收藏界對於這些與歷史和宗教緊密連結的物品,總是抱持著極大的興趣。能有一本集結瞭這麼多精美供器,並有詳細介紹的書籍,絕對是值得收藏的。

评分

這本《梵華樓藏寶.供器》的光是書名就讓人有種尋寶的感覺,非常吸引人。在颱灣,我們對佛教藝術的接觸可說是無所不在,從小到大,無論是走在街上,或是參訪名山古剎,都能感受到那份宗教文化的氣息。而「供器」,更是這些信仰空間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們承載著虔誠的祈願,也展現瞭古代工藝的精華。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帶我們一窺那些珍貴的供器,不論是材質上的稀有,例如用純金打造的佛龕,或是用珍貴的玉石雕刻而成的供碗;抑或是工藝上的極緻,像是刻滿繁複吉祥圖案的銅製香爐,或是運用瞭點翠、琺瑯等複雜技法製作的法器。我尤其對那些具有悠久歷史、或是曾經在重要宗教儀式中扮演過角色的供器感興趣。颱灣的文史愛好者,對於這些能夠連結過去與現在的器物,總是充滿瞭探索的熱情。若書中能有詳細的圖片,並附上關於這些供器的年代、來源、用途,甚至是一些相關的傳說故事,那將會是一場視覺與知識的饗宴。想像一下,翻開書,就能看到一尊尊莊嚴的佛像旁的精美供品,或是僧侶們手中持有的法器,那種感覺一定很神聖、很震撼。

评分

《梵華樓藏寶.供器》這個書名,真的很有份量,聽起來就充滿瞭歷史感和珍貴感。颱灣對佛教藝術的研究和欣賞一直都相當普遍,而「供器」更是其中一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領域。它們不隻是單純的物品,更是宗教信仰、藝術工藝和歷史文化的載體。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涵蓋各種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供器,像是早期佛教傳入中國時,與印度、西域風格融閤的器物;或是唐宋時期,佛教藝術發展到巔峰時期的精美之作;乃至於明清時期,宮廷造辦處製作的皇傢級供器。我認為,透過這些供器,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社會的審美觀、宗教虔誠度,以及工匠們的智慧與巧思。例如,書中如果能介紹一些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供器,像是蓮花造型的香爐,代錶清淨無染;或是寶相花紋飾的供盤,象徵富貴吉祥。颱灣的文史研究者和藝術愛好者,對於這些承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器物,總是有著強烈的求知慾。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圖片,並有深入的文字解說,讓我們能夠細細品味每一件供器的獨特之處,瞭解它們在歷史長河中的價值與意義。光是想到能透過這本書「認識」這些來自「梵華樓」的寶藏,就覺得非常令人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