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學說與實踐

星雲學說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星雲學說
  • 星雲實踐
  • 宇宙學
  • 天文學
  • 神秘學
  • 靈性成長
  • 能量療法
  • 意識探索
  • 新時代思想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過去禪宗有謂「韆年闇室,一燈即明」,現在滿義法師這本新作《星雲學說與實踐》的齣版,希望可以對當代人心的安定與迷惘的破除,提供些微的貢獻。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主張佛教要走上現代化、人間化、生活化、大眾化、國際化,甚至通俗化、本土化,所以弘法的方式一嚮通俗而具創意。「通俗性」的佛法平易好懂,卻因此讓一些人認為人間佛教沒有學術深度。大師積極入世,卻又引來某些人批評說人間佛教隻有實踐,沒有思想理論。

  大師說,「人間佛教」並不是他所創新的學說,也不是太虛大師或六祖慧能大師等人所創立;探本究源,人間佛教本是釋迦牟尼佛的學說,大師充分弘揚,不但有佛陀的聖言量做為理論依據,而且有具體可行的實踐之道。

  滿義法師跟隨大師多年,深刻體會大師倡導的人間佛教「解行並重、事理圓融」的特質,是能夠引領時代思潮、能夠幫助眾生圓滿生命的「思想學說」。

  十年前他寫瞭一本《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最近又完成新作《星雲學說與實踐》。大師肯定這本新書對弘揚人間佛教的見微知著,樂見齣版,希望可以對當代人心的安定與迷惘的破除,提供些微貢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滿義法師


  滿義法師現在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的研究員,過去在佛光山法堂書記室幫我記錄文章, 像在《人間福報》刊登的「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等,總共十餘年的時間,他從來沒有讓我間斷過一天。
  滿義法師跟隨我的時間很久,對我倡導人間佛教的旨意瞭然於心。~星雲大師

  高雄縣路竹鄉人,俗姓李。一九六○年齣生,一九八六年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一九八八年十二月於美國洛杉磯西來寺受具足戒。

  法師愛好讀書,擅於文字,前後擔任佛光山《覺世旬刊》、《佛光通訊》、《佛光世紀》等編輯及佛光山都監院文書、法堂書記室書記多年,忠實記錄大師開示內容,如《佛光世界》、《迷悟之間》、《星雲法語》、《普門學報》中「當代問題座談紀實.佛教對各種問題探討」單元等。二○○○年四月擔任《人間福報》主筆。現任為佛光山傳燈樓人間佛教研究室研究員。

圖書目錄

【導讀】
人間佛教的繼往開來
──讀《星雲學說與實踐》
高希均

【序】
人間佛教的再闡述
星雲大師

【緒論】
──引領時代思潮的人間佛教思想學說

【第一章】 佛性平等
星雲學說的立論根本

【第二章】緣起中道
星雲學說的真理闡揚

【第三章】 自覺行佛
星雲學說的修行落實

【第四章】 轉識成智
星雲學說的目標圓成

【結論】
──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附 錄】
星雲大師 繁體中文著作一覽錶
星雲大師大事紀──兩岸・文教弘法選錄

圖書序言



人間佛教的再闡述


  滿義法師現在是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的研究員,過去在佛光山法堂書記室幫我記錄文章, 像在《 人間福報》 刊登的「 迷悟之間」、「 人間萬事」 等,總共十餘年的時間,他從來沒有讓我間斷過一天。這許多文章結集齣書之後,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大報紙紛紛轉載,並有中國大陸的中華書局、浙江人民齣版社等多傢書店相繼齣版,雖不敢說「洛陽紙貴」,但文字的傳播能獲得普遍讀者的喜愛,也算是難能可貴的事瞭。

  因為滿義法師跟隨我的時間很久,對我倡導人間佛教的旨意瞭然於心,多年前他曾寫瞭一本《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高希均教授特彆為之作序,並由天下文化隆重齣版。

  這一本著作,我也自覺他對我弘揚人間佛教有很深刻的瞭解。最近他在工作之餘,又寫瞭十餘萬言的《星雲學說與實踐》;新春期間,高教授與名作傢餘鞦雨教授來山,知道滿義法師有瞭新的作品,歡喜不已,一直商請要把這篇稿子在天下文化齣版。

  我平日裏,每見到徒眾有著作齣版問世,總是給予鼓勵。現在這本《星雲學說與實踐》,是滿義法師感於我多年來弘揚人間佛教,由於我一嚮秉持「佛法要說得讓人能懂、能受用,纔有價值」的信念,因此平時不管為文寫作,或是講經說法,總是利用一些故事、譬喻,或是生活性的事例,希望把艱澀難懂的佛法,盡量說得生動、淺顯,讓人能會意、能瞭解、能接受,如此纔能讓佛教確實落實在人間。

  隻不過「通俗性」的佛法平易好懂,卻因此讓一些人認為「人間佛教」沒有學術性的深度。另外,我覺得佛教在人間最大的意義,應該是要能解決社會人生的問題,要對人心的淨化,以及人類福祉的創造有所助益,如此纔有存在的價值,而不是隻有空談理論而已。為此,多年來我創辦許多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乃至公益、社教等事業與活動,甚至推動「三好」、「四給」、「五和」、「七誡」、「慈悲愛心人」等淨化人心的社會運動,本著「以齣世思想,做入世事業」的精神,希望能為普世建設一個「安樂富有」的人間淨土。

  但是對於這些積極入世的作為, 卻又引來某些人批評說人間佛教隻有實踐,沒有思想理論。對於這種偏頗的言論,我並不會太介意,因為我很清楚自己所弘揚的人間佛教,就是直承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懷,人間佛教不但有佛陀的聖言量做為理論依據,而且有具體可行的實踐之道。

  例如,佛陀成道時說「眾生皆有佛性」,我因此鼓勵信徒要直下承當「我是佛」,唯有大傢把自己內在的真如佛性開發齣來,纔能做自己的主人;我引述《心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嚮來被人誤解的「四大皆空」說為「四大皆有」,希望大傢都能體證「空有一如」的般若智慧,人人都能過著不偏苦樂、不執有無的中道生活;我把最初的根本佛法「四聖諦」,與大乘佛教的「四弘四願」結閤起來,成為人間佛教重要的精神內涵與實踐之道,因為學佛不光隻是瞭解真理就好,還必須要有願力、修行和實踐,纔能達到人生的解脫之境;我根據佛陀開示「四依止」的真義,強調學佛不僅要「依智不依識」,還要進一步「轉識成智」,如此纔能圓滿生命,所以人間佛教一嚮都很重視文教弘化。

  滿義法師根據我的這些思想理念,他肯定人間佛教已經自成一門「解行並重、事理圓融」,是可以引領時代思潮、能夠幫助眾生圓滿生命的「思想學說」,因此他以「佛性平等的立論根本、緣起中道的真理闡揚、自覺行佛的修行落實、轉識成智的生命圓滿」等四大綱目,把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做瞭體係性的整理。

  這本書雖然名為「星雲學說與實踐」,但其實「人間佛教」並不是我星雲所創新的學說,當然也不是太虛大師或六祖慧能大師等人所創立;探本究源,人間佛教應該是釋迦牟尼佛的學說。隻是過去奉行佛教的人, 大都把這麼美好、實用的人生哲學藏之於山林,或是束之高閣,隻供學者作為研究的資料,而未能普及於社會。

  現在我本諸時代思潮所趨,深感在人心動盪、迷惘不安的當代社會,急需要有人間佛教作為指引,以為現代人找齣安定身心的妙方。所以多年來我也為人間佛教寫過數百萬言的論文,其中有滿義法師幫我記錄的也不少,如今都由香海文化結集齣版成為《人間佛教叢書》,這應該也算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明燈。

  過去禪宗有謂「韆年闇室,一燈即明」,現在滿義法師這本新作《星雲學說與實踐》的齣版,希望可以對當代人心的安定與迷惘的破除,提供些微的貢獻。高教授要我為此書寫一篇序文,就以此聊作交待。

星雲大師
二〇一五年三月 於佛光山

導讀

人間佛教的繼往開來──讀《星雲學說與實踐》


  (一)「星雲學說」聞世

  今年(二○一五年)春天,星雲大師弘法逾六十年,滿義法師繼二○○五年發錶《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之後,盡十年之力,又完成《星雲學說與實踐》這本更重要的著作。「星雲學說」的提齣,將會是佛教發展史上一本承先啓後的著作。在「學說」與「實踐」的相互輝映中,它樹立瞭人間佛教對人類貢獻的裏程碑。

  半世紀以來,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理論不斷地在探索、構建、驗證;也持續地在應用、推廣、革新。大師在序言中謙稱:人間佛教不是他或太虛大師等創立,探本究源應是釋迦牟尼佛的學說。

  「學說」是重要發現的理論架構,具有統閤性、開創性、趨勢性、驗證性的特質。「星雲學說」就是針對人間佛教的緣起、發展及實踐所提齣的立論。

  這本大傢等待已久的著作,正是大師半世紀來苦思與實驗人間佛教的心路曆程。它歸納瞭大師一生對佛學理論的思辯與創見,以及實踐上的相互擴散。透過滿義法師的佛學素養,嚴謹的求證注釋與清晰的思路與文字,讀者很容易親近這本著作。

  細讀這本新著,讀者終於能瞭解為什麼星雲大師會被海內外人士共同認為是經濟發展中, 另一個「 颱灣奇蹟」; 社會變動中, 另一次「 寜靜革命」; 更是廿一世紀「中國崛起」外,華人世界另一種「和平崛起」。

  (二)十年前提齣「星雲模式」

  十年前「模式」一詞的運用,正符閤當時知識經濟的興起。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運作中,模式(model)是另一個關鍵詞。「模式」選擇的對錯,決定公司盈虧。高科技企業界領袖有時興奮的說:「本公司已經找到可以盈利的新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或者聽到另一種藉口:「公司之所以虧本, 就是選錯瞭商業模式。」 因此,「 模式」 就是指決定運作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判斷。

  滿義法師根據大師的著作及言行,寫成《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一書,指齣推動人間佛教的四項特色:

  一、說法的語言不同
  二、弘化的方式不同
  三、為教的願心不同
  四、證悟的目標不同

  在每一個大項目下,又以眾多實例來闡釋。

  「不同」即是「特色」。「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共有三十二項「特色」,贏得瞭海內外的信眾及民眾的信任

  (三)「星雲學說」的四項論述

  使我驚喜的是當我閱讀《 星雲學說與實踐》 時, 從「 緒論」 開始, 就充滿瞭可讀性與吸引力。雖然自己對博大精深的佛學所知太少, 但大體上還能有所領悟。書中不斷引證佛學理論,又不斷注入人間佛教的實踐例證,使讀者領悟:是這樣的知行閤一,纔使得半世紀以來,大師能夠在海內外引領時代思潮,走嚮擴增人生的幸福與安樂。「星雲學說」是建構在「四項論述」之上:

  (1)「佛性平等」:學說的立論根本。
  (2)「緣起中道」:學說的真理闡揚。
  (3)「自覺行佛」:學說的修行落實。
  (4)「轉識成智」:學說的目標圓成。

  大師認為:「佛性平等」是佛法的核心,當初佛陀成道時,曾發齣「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宣言,宣示眾生都有佛性,都應該享有「平等」的生存權利,都應該被平等對待。

  佛性人人本具,佛性是不生不滅的永恆存在;相對的,世間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隨著緣生緣滅而示現「苦空無常」,因此我們在麵對現實的人間生活時,要有「緣起中道」的智慧;能夠瞭悟「緣起性空」的諸法實相,從而建立「空有一如」、「真俗不二」的中道思想觀,並且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自覺行佛」的實踐,最後纔能「轉識成智」,纔能圓滿生命。

  前麵的附圖對「星雲學說」與實踐提齣瞭簡明清晰的圖解,有助於讀者理解學說之脈絡及實踐的範疇。

  滿義法師歸納瞭大師提倡人間佛教思想特色:大師主張的「八宗兼弘」,既不偏於「唯識」,也不是隻重「唯心」,而是強調「心物閤一,法界圓融」;因此,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內涵,除瞭義理論述的「佛性平等」(法界)、「緣起中道」(法性)、「轉識成智」(法相)之外,又有修行實踐的「自覺行佛」(法儀)。

  這就是說,星雲大師所弘揚的人間佛教,既有根本佛法的思想理論,又有大乘佛教的實踐之道,其嚴謹的思想內涵及組織架構早已形成一門體係完備的「思想學說」。

  (四)「學說」導引下的求新求變

  這本新著可以解釋多年來大傢在思索而似乎難解的問題:

  ˙ 星雲大師如何以其智慧,把深奧的佛理變成人人可以親近的道理?
  ˙ 星雲大師如何以其毅力,再把這些道理變成具體的示範?
  ˙ 星雲大師又如何會有這樣的纔能,把龐大的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
  ˙ 星雲大師又如何會有這樣的胸懷,在五十八歲就交棒,完成佛光山的世代交替?又如何在交棒之後,再在海內外及大陸另創齣一片更寬闊的佛教天空?
  ˙ 星雲大師又如何以其願力、因緣、德行,總能「無中生有」,創辦國內外五所大學,又能把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輻射到全球,特彆是中國大陸?

  大傢想知道的答案,在過去相關大師的著述中,已獲得瞭少綫索。現在從這本新著中終於有瞭一個更完整的宏觀解釋。

  那就是因為大師對人間佛教的理論有深邃的領悟與信心,因此就能在「不變」 之中「 求新」「 求變」「 求突破」, 也就能改革陋習, 擺脫守舊, 走一條與傳統宣揚佛教不同的道路。

  滿義法師對大師說法時的神情、態度、開明、機智、熱情、方法…有生動的敘述。他說:大師

  ˙ 詮釋佛法的語言很人性化,他的佛法沒有教條,也不標榜神通靈異,親
切的從人的立場齣發,獲得啓示與受用。
  ˙ 說法善於舉喻說譬,常利用故事、公案,藉以詮釋深奧的道理,令人心開意解。
  ˙ 說法理路清晰,前後有連貫性,簡潔扼要,不會離題漫談。
  ˙ 說法機智幽默,一句話就常能迴答一個難解的問題。
  ˙ 言行一緻,一生信守承諾,所開示的佛法都是自己躬親實踐過,所以說來令人信服。
  ˙ 講話圓融,客觀中肯,總能令舉座皆大歡喜。
  ˙ 為人慈悲厚道,從小就學習「口邊留德」,不責怪彆人,溫厚的性格,總是令人如沐春風,凡是與之接觸過的人,無不被他的誠意感動。
  ˙ 將信仰與事業結閤,使信仰佛教的人口逐漸「年輕化」、「知識化」,改變過去一般人對佛教的觀感。
  ˙ 首開興辦活動之風氣,透過「多元」活動,發揮「寓傳教於活動」的弘法功能,讓佛教走嚮社會,改良風氣,再走嚮國際,讓五大洲因佛光山而認識中華文化。

  (五)「人間性格」增進「人間紅利」

  人間佛教有瞭「學說」的根據,有瞭「實踐」的方法,又有一位擁有空前群眾魅力的星雲,佛光山的影響自然無遠弗屆。

  大師的弘法曆程起自棲霞山寺受戒,在宜蘭窮睏中起步,從高雄佛光山立足,帶領徒眾齣發,以無比的信心與智慧,一步一腳印,把人間佛教傳播到世界各地。其中最關鍵的一個原因,即是這位揚州和尚擁有與生俱來的「人間」性格。這個無限遼潤又融入眾生的「人間」性格,充滿瞭說服力、執行力。再延伸齣、放射齣、推展齣無人可以同時兼有的大眾性格、文化性格、教育性格、國際性格、慈善性格、菩薩性格、融和性格、喜悅性格、包容性格。

  大師的「人間性格」特質,還散佈在他多年來的文字與言談之中。包括瞭他有「捨我其誰擔當」(如四月一日起在人間福報發錶的「貧僧有話要說二十講」),有「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的宏願,有「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的無我,有「鍥而不捨,永不灰心,永不退票,永不休息」的毅力,有「與人為善、從善如流,不記仇,不懷恨」的心胸,有「善觀因緣,與時俱進,前瞻未來,勇於革新」的遠見。

  因此,佛光山自開山以來,不分地區、膚色、年齡、性彆、教育、所得、甚至宗教,堅持以融和與喜悅之心,推動文化、教育、慈善、共修、公益、社教等的事業與活動,打造「安樂富有」的人間淨土。

  這正是我近年來嘗試把佛光山的貢獻涵蓋為「人間紅利」這個概念。

  「紅利」(dividend)本是一個商業名詞,形容「資金的迴收」。自從西方世界八○ 年代齣現「 和平紅利」(Peace Dividend)一詞後, 已被廣義地解釋為:增加人民及社會福祉的政策,所能帶來有形及無形的迴饋、利益、好處等。如以和平替代戰爭為例,則個人生命、時間、國防支齣、資源浪費等就可移做更好的使用。

  因此大師推動的人間佛教所提倡的理念, 即以「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而言,已經帶給海內外無數的信徒、民眾,以及各界領袖珍貴的「紅利」―這種無形財富可以包括人格昇華,邪念改正,善良提倡,財富分享,鬥爭減少……。

  再以今年三月博鰲亞洲論壇為例,大師在主題演講中,提齣現代社會需要佛教做齣四個貢獻:佛教希望

  (1)人我和諧,不對立;
  (2)同中存異,不異中求同;
  (3)中道緣起,相互尊重;
  (4)和平共存,不要戰爭。

  大師提倡的入世的、與人民生活福祉結閤的人間佛教,為世人帶來的難以估計的「紅利」是為「人間紅利」。

  (六)經濟學大師熊彼德的話

  二十世紀大經濟學傢熊彼德在一九五○ 年去世前, 曾對彼得‧ 杜拉剋父子講過這麼一段傳誦後代的話:「人們若隻曉得我寫瞭幾部著作及發明一些學說,我認為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改變瞭世界。」

  大師六十年來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已經改變瞭人們的生活,也已經改變瞭這個世界;正像一場「寜靜革命」,已在海內外「和平崛起」。

  十六年前我就形容大師是:

  ˙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改革傢。
  ˙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傢。
  ˙ 一位博愛的、提倡融和的宗教傢。

  此刻還要增加一項:

  ˙ 一位增進「人間紅利」的慈善傢。

高希均
二○一五年四月
(作者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教授暨遠見‧ 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