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著者 原文作者: MASTER SHENG-YEN, DAN STEVENSON
齣版者 出版社:商周出版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譯者: 梁永安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5/03/28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1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一代聖哲聖嚴法師親自開示的禪法門
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以最精要、最有系統的方式介紹禪法
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有志者一卷在手,依教奉行,依止名師,精進不懈,少則騎牛歸家,多則入廛垂手,開悟見性有望。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 單德興教授

  「牛的印跡」此一概念可溯至十二世紀禪宗著名的《十牛圖》。這系列畫作以牛與牧牛人為主軸,生動描述了禪修的次第。畫中,牧牛人代表修行者;牛可視為想吃路邊欲望野草的煩惱心,同時也象徵著開悟心或人人本具的佛性。《十牛圖》描述了歷經尋找、發現、馴服與騎牛歸家的過程,意味著我們能透過參禪,馴服不羈的心並實現人的佛性。其中每一幅畫也都代表了修行人所必經的階段。

  本書總集了聖嚴法師的作品重點,包括法師在禪堂教導禪修的課程內容與禪七講話。獨到之處在於,內容完整,次第分明,具整體視野,並以有系統的方式解說禪法。在慌亂不安的世界,尤其需要好方法與好老師的指引,這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現代修行指南,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渡人到彼岸的擺渡,助我們習定修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 MASTER SHENG-YEN


  一九三○年出生於江蘇南通,十四歲在狼山廣教寺出家,求學與修習佛法。一九四七年進入上海靜安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來到台灣,投身軍旅,仍不斷自修。服役時巧遇靈源老和尚,因緣際會,得到禪法的入手處。一九六○年退伍,於三十歲時在東初老人座下再度披剃出家,並於高雄「大雄山朝元寺」閉關進修六年。期間完成諸多重要著作,《戒律學綱要》尤具代表性,討論佛教的皈依、齋戒等,成為著名教材。

  一九六九年法師三十九歲,前往日本東京立正大學深造,於佛教部辦理入學登記,兩年後取得碩士學位。一九七五年以明朝佛教史論文獲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具博士學歷的出家人。

  完成博士學位之後,隨即赴美弘法。一九七八年東初老人圓寂,聖嚴法師返台承繼法務,接任中華佛教文化館住持。

  一九七九年於紐約創立「禪中心」,後更名為「東初禪寺」,往來台美兩地弘法,並於世界各地宣揚佛法。

  一九八九年聖嚴法師在金山創立「法鼓山」,推動「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理念。又相繼開辦「中華佛學研究所」、「僧伽大學」、「法鼓山社會大學」、「法鼓佛教學院」,且積極籌建「法鼓大學」。法師十分注重以現代人的語言闡釋佛法,曾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均引起各界人士響應,具體提供了現代人可行的觀念與方法。

  聖嚴法師為國際知名禪師,指導各國人士修行,長年在亞、美、歐洲等地主持禪七。著作豐富,中英文百餘種,譯為多國語言。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等。一九九八年《天下雜誌》譽為「四百年來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二○○九年二月三日圓寂。

丹.史蒂文生博士 DAN STEVENSON

  美國堪薩斯大學佛學、宗教學教授,是聖嚴法師赴美弘法第一批學生之一,跟隨聖嚴法師禪修近二十年,佛學與中文造詣均甚深厚。他彙集了聖嚴法師傳法的思想精華,抱著嚴謹的態度與法師合著本書,在國際上獲得高度的肯定。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譯有《老年之書》、《毛二世》、《李維史陀:實驗室裡的詩人》、《大都會》、《如此燦爛,這個城市》、《此刻》、《身體藝術家》、《來自深淵的吶喊:王爾德獄中書》等。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序>
<聖嚴法師簡介>

第一部 導言︰禪宗與佛教的修行

第一章 禪與「空」︰禪與傳統佛教的方法
禪宗與佛教的「空」觀 世俗經驗裡的「空」.小乘見到無我與涅槃的偏空.真空或作為實相的空.同時擁抱與同時遺忘全部的佛法:第一義空(畢竟空)
對應不同修行階段不同的修行方法 淨化與純化受障蔽的心.培養一心或心一境性.悟入「無我」、「真空」和「第一義空」的方法.頓悟法:直接到達畢竟空的方法

第二章 修禪與調攝身心的原則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身 坐禪.經行.慢走.快走.立禪.臥禪.動中禪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息 呼吸的方式
有效禪修的先決條件︰調心
修行進程的七階段 一、未修行前的散亂心.二、經過初步修行後的心.三、保持專注但仍然粗糙的心.四、保持專注而且精細的心.五、清淨但仍須使力保持專注的心.六、定境中的統一心.七、無我、無心

第二部 漸法中的三無漏學
第三章 佛教的戒律與禪修


第四章 五停心觀
數息觀 數息.隨息.意守丹田
不淨觀
念佛觀 稱名念佛.觀想佛相和佛功德
四無量心觀
因緣觀 觀想存在與不存在.觀想三時.觀想空間.觀想運動
界分別觀 依自相觀想六界.依共相觀想六界.依異相觀想六界.依滅相觀想六界

第五章 修慧︰四念處
四念處作為一種禪修的方法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四念處與四諦及不同層次空性的關係

第三部 禪宗的頓法
第六章 禪宗與頓悟法門
頓悟與漸悟
禪宗 禪宗的歷史:禪宗的分支、學說和禪風的發展

第七章 參公案與看話頭
公案的用處
話頭的用處 看話頭.溫和的方法和強力的方法

第八章 默照禪
默照禪的歷史淵源
作為修行法的默照
修默照的先決條件與提醒
修默照的方法 修默照的第一階段:只管打坐.只管打坐的「鬆法」.只管打坐的「緊法」.修默照的第二階段.修默照的第三階段:默照的真實體現
有關修默照的各種疑問

第九章 禪修的先決條件
頓法的基本先決條件 《六祖壇經》與三無漏學的意義.現代的禪修
佛教的戒律與出家和在家之道 閉關禪修的制度
內在條件:取得進步四種必要的心理狀態 大信心.大願心.大憤心.大疑情

第十章 何謂禪師
擁有正見
透過禪修獲得開悟體驗
在正統的法脈裡得到傳法
福德因緣
觀機逗教、適應眾生的方便法門

第十一章 十牛圖
《十牛圖》 一、尋牛.二、見跡.三、見牛.四、得牛.五、牧牛.六、騎牛歸家.七、忘牛存人.八、人牛俱忘.九、返本還源.入廛垂手入廛垂手

圖書序言


 
聖嚴法師是禪門曹洞宗與臨濟宗的法師,二十年來在台灣、美國和歐洲接引信徒不遺餘力。《牛跡》這本書,是要用聖嚴法師自己的語言,為他獨具特色的禪法所依據的原則,提供一個系統性的導論。
 
多年前初識法師時,我聽他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手持寶劍乘船渡江,中途不小心把劍掉到水裡。他在劍落水處的船舷做了一個記號,等船靠岸,再在記號下方的水裡到處尋覓,結果找了一整天都毫無所獲。這個寓言,許多方面符合了聖嚴法師對禪修的觀點。法師生於清帝國覆滅後的時期,親歷了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戰、共產革命和中國人為建造一個強大新中國持續至今的努力。所有這些經驗,都在法師其人及其學說裡留下無可磨滅的印記。雖然深植於中國的傳統僧院文化,但聖嚴法師憑著其禪修與多年來教導中國和西方學生的經驗,也對這種文化的侷限性產生敏銳的體認。因此,他的教誨是前瞻性的,並且他毫不諱言對過去的吸納有所選擇。法師不願意當個刻舟求劍的人。
 
當然,對很多西方讀者來說,聽到我說在今天的中國還有禪師,也許會感到驚訝,甚至不敢置信。按照流行的觀點(一種除中國人以外幾乎任何人都相信的觀點),真正的禪學早在十多世紀以前就已從中國消失,而這一點,是因為佛教自唐代衰亡(九○六年)後出現「庸俗化」所造成的。對持這種看法的人來說,聖嚴法師的禪學之所以和想像中一千年前的禪學有所出入,正好是禪學在中國已經式微的佐證。然而,聖嚴法師卻是當今中國僧人裡最受仰慕的其中一位,他的禪修課程動輒吸引數以百計的報名者,而他的公開佛法講座吸引到坐滿一整個音樂廳的聽眾,也是常有的事。
 
聖嚴法師並不是一個特例。在比他早一輩的僧人中,虛雲禪師(一八四○至一九五九)和來果禪師(卒於一九五三)以及天寧寺、南華寺和高旻寺這些禪學重鎮,都被視為是禪傳統的楷模,足以與禪宗的遙遠過去並駕齊驅。不管我們拿從前哪一個時代來跟近代中國禪學比較,我們就是無法得出禪學在現今中國是死氣沈沈的結論。
 
就像日本、韓國與越南的佛教徒那樣,中國的禪師與禪修團體都自視為佛教「黃金時代」(唐代)遺產的繼承者。

圖書試讀

None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牛的印跡:禪修與開悟見性的道路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