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顯心之奧秘:大圓滿無二性的殊勝口訣

直顯心之奧秘:大圓滿無二性的殊勝口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Tulku Pema Rigtsal
圖書標籤:
  • 大圓滿
  • 無二性
  • 心性
  • 密法
  • 修行
  • 佛學
  • 藏傳佛教
  • 智慧
  • 解脫
  • 顯密圓通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直接嚮你揭露──心的無窮奧秘!
◆修持大圓滿法,本書是您的必備入門首選。

  大圓滿法是佛法中最迅捷的修道,也是最容易證得的目標。
  矛盾的是,它也是我們最難瞭悟的


  透過本書的漸次說明,您可以清楚知悉大圓滿的見、修、行,並加以運用於生活中。

  大圓滿是藏傳佛教中最迅速成就的無上法門。

  它甚深卻簡要,實修且能速證,是所有對佛法有興趣者都應該認識的殊勝法教。

  過去數百年來,透過修持大圓滿而即身成就者,時有所聞,由此可知大圓滿之高瞻遠矚。

  閱讀本書,您不隻全盤認識大圓滿,同時由具格上師指引,如法精進修持,就有機會在此生得大圓滿成就。

  本書完整詳述大圓滿的見、修、行、果,
  特彆是如何在生活中的行住坐臥間,以見地與禪修、閤一而修之精髓。

  想要追求佛果和解脫輪迴的人,可以全然仰賴大圓滿法的修道。為瞭闡明大圓滿法的見、修、行,祖古貝瑪.裏沙仁波切從多位上師的生平中,找齣和個人經驗相關的插麯,並討論到在這個現代世界中我們所要麵對的一些實際課題。這本書進一步強調,日常生活中的不幸提供瞭大圓滿法實修的基本素材,而最終引領我們成佛。

名人推薦

  ◆寜瑪派貝諾法王、揚唐仁波切與東杜仁波切──專文推薦

  ◆「我深深將本書推薦給所有的禪修者,我相信它能為東、西方世界對大圓滿法有興趣的人們都帶來利益,因此我敦促想要修持佛法的人,都能花點時間來閱讀。」~多芒‧揚唐仁波切(Domang Yangtang Tulku)

  ◆「《直顯心之奧秘》一書,濃縮瞭佛陀教法的真義,特彆是寜瑪派教法的內涵……我很高興看到這個著作,並嚮三寶和菩薩祈願,希望本書能利益對於佛法有意樂的學生們。」~貝諾法王(Paltul Penor Rinpoche)

  ◆「對於大乘佛法的整體根本法教,特彆是有關大圓滿法的部分,本書提供瞭至為清晰的闡述。心的神聖祕密,我們所有人都視之為寶藏,任何想要學習此一內涵的人,本書將讓人眼界大開、倍受啓發。」~祖古東杜仁波切(Tulku Thondup Rinpoche)暢銷書《心靈神醫》(張老師文化)、《無盡的療癒》(心靈工坊)、《藏密臨終寶典》(眾生文化齣版)作者

  ◆董瑟.聽列.諾布仁波切(宗薩欽哲仁波切父親)專文引介作者祖古貝瑪˙裏沙仁波切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祖古貝瑪.裏沙仁波切


  祖古貝瑪.裏沙仁波切(Tulku Pema Rigtsal)生於1963年,父親是一位智者,為第二世德嘉仁波切貝瑪.吉美.南傑(Pema Jigme Namgyel),母親為恰瑪.慈琳(Kyama Tsering)。三歲時,怙主敦珠法王認證他為企美仁波切(Chimme Rinpoche)的轉世,後者即阿裏.浦仁.謝.佩林寺(Ngari Pureng She Pheling Monastery)首座喇嘛,屬於山居甘丹派。企美仁波切為第一世德嘉仁波切最具格的弟子之一,並被認證為印度大聖哲帕當巴.桑傑(Pha Dampa Sangye)的後續轉世之一。祖古貝瑪.裏沙在父親德嘉仁波切的指導下,學習瞭藏文的閱讀、書寫和寫作等,以及「敦珠新巖傳」(Dudjom Tersar)法教的儀軌修持,直至十九歲。

  年滿十九歲後,超過十年的時間,貝瑪.裏沙仁波切在堪韆達威.歐瑟的陪伴下,從堪韆卻英.恰達仁波切領受瞭法教。當他從學於堪韆卻英.恰達仁波切,研讀並思修瞭《十三部大論》(Zhungchen Chusum,堪布賢嘎撰),以及榮鬆巴、龍欽巴、米滂仁波切、吉美林巴和阿裏班禪的法教。

  仁波切於1985年在尼泊爾西北方偏遠地帶,於洪拉佑旺(Humla Yolwang)的普巴韆(Phurba Chen),建立瞭南卡穹宗寺院,包括其外在建築和內部供奉的所依(佛壇、圖書館等)。目前,大約有一百五十位僧眾駐錫於此。他持續教導經、續法教,尤其是《十三部大論》,並特彆著重於米滂仁波切的智慧見地,此外,他也進行閉關,以讀誦《甘珠爾》(Kangyur)和《寜瑪十萬續》,並已完成瞭三年六個月的嚴謹閉關。

  一般來說,對於洪拉山區和來自西藏阿裏地方的人們,特彆是那些真誠修持者,仁波切給予的法教包括「新巖傳前行法」、《普賢上師言教》、《入菩薩行論》,以及《山淨煙供》、《淨治明相.自生實相》,與其他「敦珠新巖傳」的法教。他一直在教導並弘傳此傳承的甚深法教。

  仁波切主要是從他的幾位根本上師處領受灌頂、口傳和教導,包括怙主敦珠仁波切、怙主頂果欽哲仁波切、怙主多竹仁波切、怙主貝諾仁波切,以及堪韆達威.歐瑟。

譯者簡介

楊書婷


  楊書婷,高雄醫學大學藥學學士、美國北卡大學公衛所衛教碩士;自年少即浸淫古典音樂,曾廿年無一日無鋼琴;1989年開始學習佛書筆譯和法會口譯,2012年與多位友人共創「普賢法譯小組」,為培植佛法翻譯人纔而努力;個人網誌「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

圖書目錄

1. 見

1.1物質世界的自性
1.2「當局者」禪修與「旁觀者」禪修的不同
1.3物質主義的謬論:事實何以與我們對「自身苦樂乃有賴物質事物」的假設是相違的
1.4物質事物的不真實
1.5一切事物皆為心的虛妄造作
1.6這個色身如何從依業之心而來,以及我們對下輩子可以有何種預期
1.7辨彆不清淨的外在顯相和清淨的實相自性
1.8所有現象皆不真實:一切隻是心的迷妄展現
1.9清除「相信實有」此痛苦之因的方法
1.10將不實世界安立為魔術幻影的方式:不同層次的途徑
1.11人們不知其無實自心的如幻自性,而在錯亂中打轉
1.12本覺即是佛陀
1.13闡述世界和魔術幻影的相似之處
1.14依據佛經而懷持「一切並不真實」的信念
1.15引介此心的祕密
1.16在佛經問答方式中所述及心智的二元分彆本性
1.17對於「佛性在我們心相續之中」的閤理證明
1.18若已證得心的自然圓滿,便無需再以相應的對治來處理每次的業力衝動
1.19世界為空、無實、主觀迷妄的見地,與世界由原子組成的科學見解,此二者具有一緻性
1.20疾患與病痛可因為嫻熟「識得空性本覺」而得以緩解
1.21心是所有經驗(覺受)的根源
1.22知道整個世界皆為心所虛妄造作且於臨終毫不受擾,則於中陰之時便可得度
1.23於本基覺性的空界中,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是完整且圓滿的
1.24為何一切眾生一直受縛於輪迴之中
1.25當我們看著心的本質時,迷妄便能消融
1.26把所有事物都看成不過是概念標簽的好處所在
1.27任運識得本覺之時,本覺的遮障就自然消融
1.28妙力於本覺之中必然得度
1.29輪迴除瞭隻是妙力自顯之外,從未曾存在
1.30在不受因緣製約的本覺中,一切佛果功德都任運顯現
1.31若能安住於不動的心,便能立即獲得極大的好處
1.32不經控製的情緒會造成嚴重的生態破壞
1.33大圓滿法的修道曆程必然且自然會保護環境
1.34闡述一切事物都從心之基礎中生起
1.35若能透徹瞭達「顯空不二」,所見便能自然遍滿著無量清淨
1.36直指本覺的一隻手指
1.37說明尋覓一位持明上師以引介本覺的必要性
1.38佛身與佛智的功德,原本就顯現於本基覺性之中
1.39解開對於本覺不依因緣之潛藏力的疑惑
1.40如何將五毒作為道用
1.41直至散漫念頭消融於虛空之前,我們都必須考量到業力的報應
1.42聽聞大圓滿教誡的利益

2. 修,是為道

2.1首先,對見地具有確信,這是必要的
2.2為什麼要禪修
2.3禪修的定境
2.4若不禪修,即使瑣碎的小事都會造成嚴重的痛苦
2.5禪修能去除執著,而執著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2.6痛苦之所以顯現,是因為有希望和恐懼
2.7簡單說明如何保任自生覺性的本初覺智
2.8禪修的地方
2.9身體的定境
2.10如何保任本覺:簡說
2.11如何保任本覺:詳說
2.12阻礙禪定的五種過失
2.13對治五種過失的八種方法
2.14於「止觀閤一」之境,九住心和五覺受是彼此相關的
2.15簡易、精要的定境
2.16於課座之中修持根本本覺的方法
2.17誤入禪修覺受的歧途
2.18心和本覺之間的差彆
2.19持明上師的親授教言能激勵禪修

3. 行

3.1說明「行」的內涵
3.2對於「念頭持續自行解脫」的無知,是一種過失
3.3讓念頭同時生起和解脫的殊勝法門
3.4禪修的覺受會自然生起於心相續之中
3.5當行止能同時生起和度脫,它便離於業和果報
3.6對於大圓滿法超越因和果的明確主張
3.7隻要分彆念想還在,就要小心業力和果報
3.8成就不變自利本覺的佐證,是於世間八法皆以平等捨看待
3.9成就不變利他本覺的佐證,是任運大悲和對業果法則的依止 
3.10下乘法門的修行者受縛於勤作的費力
3.11行止具有三解脫法的特色
3.12經、續的觀點都同意要拒斥粗重的煩惱
3.13將六波羅蜜多融入行止之中
3.14對於財富的沉溺將導緻痛苦
3.15無論地位高低,每個人都受到貪執所奴役
3.16自殺的愚蠢之處
3.17若不執著,則僅是擁有財富和名望並無害處
3.18無私之心,最能服務他眾
3.19瞭知所執之境乃是迷妄,則五根欲樂並無害處
3.20識得本覺者稱為「佛」,對此無明者則為「有情眾生」
3.21自生本智的三種特性
3.22散漫念頭必然消融而入於本基覺性之中
3.23對於輪迴、涅槃和兩者之間的修道皆不執著,此乃關鍵所在
3.24「掌中」教言:簡說

4. 果

4.1佛果功德在本基覺性中的任運顯現
4.2瞭知大圓滿法:即身成佛!
4.3有關色身消融和虹身解脫的當代故事

5. 四個中陰

5.1為中等根器者所說的中陰解脫教言
5.2生後中陰
5.3死亡中陰
5.4死亡中陰的實際修持
5.5遷識為五種無修的成佛法門之一
5.6法性中陰
5.7生有中陰

圖書序言

【作者~祖古貝瑪.裏沙仁波切~自序】

  在這個科學化的時代,無論東、西方,於世界的各個角落,科技都正在改善我們的外在環境。然而,在科技發展的同時,卻一併生起瞭各種衝突、疾病,以及環境的惡化。與此類似的是,許多新式的戰爭型武器,對於世界和居住其中的生物也造成瞭極大的威脅。這樣的結果,使得我們全都要承受強烈的痛苦,這是五百年前的人們根本無法想像的事情。由新現疾病所帶來的痛苦,和對現代武器所懷有的恐懼,遠遠打敗瞭從科技進步所産生的歡愉,以這方麵來說,世界上的每個人,無論貧富,都同等受苦。具有全然且圓滿的身心安樂之人,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如果我們進一步考量到,無論人們擁有多麼豐厚的財物,許多人還是走嚮自殺,且每天依然有越來越多的人打著文化或宗教的旗幟,並以其為擋箭牌來威脅他人,由此就可以清楚看見,物質主義並無法使這個世界成為快樂且愉悅的地方。

  如果我們希望能享有愉悅且快樂的生活,首先,就需要具備快樂之因,那就是慈愛和悲心。舉例來說,為瞭讓一傢子都能獲得快樂,在夫妻之間就必須要有愛和情感;同樣的,這類的情愫,在朋友之間、文化之間、國傢之間,也都是需要的。簡言之,隻要有兩個人共同希望得到快樂和安適,那麼,彼此都必須生起對另外一方的慈愛和悲心。更甚者,他們還需要有清淨的動機,不帶有期待迴報與自私自利的心態,這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瞭這些,我們的慈愛和悲心就是懷有偏見、帶著私心的,當我們遇到逆緣的時候,便會感到衝突,因而再度受苦。正如藏人的諺語所說:「當我們的悲心消磨殆盡時,憤怒就成為瞭敵人」。

  不帶有自私自利與期待迴報的動機,這樣真誠的慈愛和悲心,就像是靈丹妙藥,可以利益整個社會。在無偏儻的慈愛和悲心齣現之前,無論目前一個好人心中有著多麼強大的情感,或不同國傢之間有著多麼強大的連結,此類的情愫永遠不會長久。對於積纍什麼以得迴報的希望,可能會造成失落,進而促發悔恨,並且再度生起衝突。問題的根源就在於自私。如果我們能放下這種自私,而帶著慈愛和悲心,那麼就會如黃金之上再加瞭香氣那般,整個社會都能得到改善。

  在這本名為《直顯心之奧秘》的書中,我已盡力說明,如何以大圓滿法的修持,捨棄自私的態度,轉而生起不造作的慈愛和悲心。以佛法修行者的一般角度來看,這是一種於下輩子成就佛果並享有究竟快樂的方法。不僅如此,就連不同意有來生的人也能清楚看到,無論在我們每個人之中,或是在整個大社會之中,癡(無知)、貪(貪愛)、瞋(拒斥)、慢(傲慢)、妒(嫉妒)這五毒會帶來什麼樣的痛苦;以及瞋(拒斥)和妒(嫉妒)不隻會造成國傢之間的糾紛和伴侶之間的不和,甚至會導緻人們使用謀殺和自殺的激烈解決手段。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所有因這些睏擾所苦的人們,帶來安撫和慰藉。

  這本書主要是為瞭那些對佛法有興趣的年輕世代者所寫。此外,我所居住的寺院,位於尼泊爾西部的洪拉山區,這裏離岡底斯山不遠,所以我經常可遇見來自東、西方的年輕登山者,正要往山上前去。雖然其中不少人對佛法並無信仰,但卻有好奇心,因此當我和他們討論佛法並迴答問題時,他們絕大多數看起來都有所欣賞。不僅如此,有好幾次,我都收到人們的來函,錶示我所說明的佛法,對他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利益。基於上述理由,且心中思及這些年輕人,我常常想到,要是我能寫一本書,應該會對他們有所利益。更甚者,我在颱灣的學生,包括瀋一雲等人,都一再告訴我,如果我能將曾給過的開示集結成冊,會對大傢有很大的幫助。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起這本書,最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那極具份量的書名:“直顯心之奧秘:大圓滿無二性的殊勝口訣”。這個題目本身就有一種不容忽視的力量,它不僅僅是幾個詞語的堆砌,更像是一種宣告,一種直接揭示內心真相的邀請。我一直覺得,我們大多數人都在外在世界中兜兜轉轉,忙於生活、忙於工作,卻很少真正迴過頭來,深入地探索自己內心那個廣闊而神秘的世界。“直顯”兩個字,就承諾瞭一種不迂迴、不繞彎子的方式,直接觸及到心的最深處,這是多麼難能可貴。而“心之奧秘”,更是勾起瞭我長久以來的好奇心,內心到底藏著多少我們不曾瞭解的東西?“大圓滿無二性”,這幾個詞匯透露齣一種高遠而究竟的智慧,它似乎指嚮一種超越一切分彆、迴歸整體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二元對立所睏擾,能達到“無二性”的狀態,豈不是一種究極的解脫?“殊勝口訣”,更是一種引人遐想的提示,它暗示著這本書中蘊含著可以直接指導修行、帶來實際轉化的精粹。作為一個在精神探索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行者,我被這本書的題目所散發齣的智慧光芒深深吸引,它承諾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直接的體驗和轉化。

评分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名字也太霸氣瞭吧!”“直顯心之奧秘”,這幾個字就像一把鋒利的刀,直接切入瞭我們常常迴避的那些內心深處的角落。我一直覺得,我們活在一種“習以為常”的假象裏,以為自己瞭解自己,但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扮演社會賦予我們的角色,或者被過去的經驗所束縛。這本書的題目,讓我眼前一亮,它暗示瞭一種直接、不拐彎抹角的“看見”,看見我們內心真正的運作模式,看見那些隱藏在錶象之下的真實。更讓我好奇的是“大圓滿無二性”這幾個字,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非常高的智慧,它暗示著一種超越分彆、超越對立的境界。我們平時生活裏,總是充滿瞭各種“我”和“非我”、“好”和“壞”的分彆,如果能達到“無二性”,那該是多麼解脫的境界啊!“殊勝口訣”,聽起來就很有力量,好像是一種直接有效的方法,能夠幫助我們迅速觸及到那個核心。我個人對佛學和一些東方哲學有點興趣,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聯想到瞭一些深刻的教法,但它又用一種非常直白的方式錶達齣來,這讓我覺得很新穎。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我從未接觸過的、但卻能深刻觸動我的智慧。

评分

最近在書店閑逛,無意間被這本書的封麵吸引瞭。不是那種花哨的設計,而是有一種沉靜的力量,那幾個字——「直顯心之奧秘」,就好像一股清流,瞬間把我的思緒拉迴到內心。我常常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雖然每天都在忙碌,但總感覺少瞭點什麼,內心深處好像有個空洞,填不滿。有時候會想,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們追逐的到底是什麼?這些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裏盤鏇,但答案卻總是模模糊糊。這本書的名字,就好像一個承諾,承諾能夠直接、清晰地讓我們看見自己內心真正的樣子。“大圓滿無二性”,這幾個字帶著一種哲學的深度,讓人不禁思考,是不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超越眼前的種種限製,達到一種更深層的整閤和圓滿?“殊勝口訣”,聽起來就覺得很珍貴,是不是有什麼直指核心的智慧,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領悟到那些一直追尋的答案?我一直是個喜歡思考的人,對一些關於心性、關於生命本質的東西很感興趣,這本書的題目,恰恰觸動瞭我最深層的渴望。它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靈的書,更是一扇通往智慧大門的鑰匙,一本能帶領我找到內心真正寜靜和力量的書。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上那幾個字,我第一眼看到就覺得特彆有感覺。「直顯心之奧秘」,這幾個字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的探索欲。我一直覺得,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和感受,有時候明明知道有,卻怎麼也抓不住,更彆說理解瞭。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這麼快,壓力這麼大,我們常常被各種瑣事纏身,好像離自己的內心越來越遠。這本書的題目,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暗示著一種直接、快速的方式,能夠讓我們觸及到內心最深處的秘密,那是一種讓人期待的解脫感。我一直在尋找這樣一本書,一本能夠帶領我穿越迷霧,直接看見自己本來的樣子,而不是被社會、被他人,甚至是被自己過往經驗所塑造的那個“我”。“大圓滿無二性”這幾個字,更是讓我的好奇心達到瞭頂峰,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達到一種全然的圓滿嗎?“殊勝口訣”,這又是什麼?是某種古老智慧的傳承,還是師長不輕易傳授的精髓?我無法想象,但我迫切地想要知道。這本書的題目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它讓我感覺,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通往內心深處、通往真正自由的邀請函。

评分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被深深吸引住瞭。“直顯心之奧秘”,這幾個字精準地概括瞭我長久以來尋找的東西。我總覺得,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巨大的寶藏,裏麵充滿瞭力量和智慧,但我們常常被錶麵的煩惱、執著所濛蔽,找不到開啓寶藏的鑰匙。這本書的題目,就好像給瞭我一個明確的指示,告訴我有一個直接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看見自己內心的真實麵貌,瞭解那些深埋的秘密。而“大圓滿無二性”,則進一步升華瞭這個概念,它不僅僅是看見,更是達到一種和諧、統一、沒有分裂的境界。我一直覺得,人生最大的痛苦來自於內心的分裂和對立,如果能達到“無二性”,那該是多麼自在和安樂啊!“殊勝口訣”,聽起來就充滿瞭神秘感和力量,它暗示著這本書中蘊含著一種精煉而強大的指引,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地掌握通往這種狀態的竅門。我一直相信,最深刻的智慧往往是以最簡潔的方式傳達的,這本書的題目就給我這種感覺。它不像那些故弄玄虛的書籍,而是直截瞭當,點明核心,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