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相信,人在理解這個世界的同時,也正在理解自己。
讀詩,在喧囂的世界中,幫助我們理解艱辛的人生
作傢/詩人/老師 淩性傑 繼《找一個解釋》《自己的看法》後,最美的詩經驗
精選唐代至清代名詩,從創作者所處時代齣發,與現代生活對話
與他人照麵,與世界照麵,重新與自己相遇
詩是失去,也是珍惜。惜之不盡,遂不斷迴望。
迴望與想像,彷彿若有光。
詩人們有的身處亂世,或幸逢極盛一時的豐餘富饒年代,生命際遇的高低起伏,更是每個人都會遭遇的境地。從古典詩中追尋,作傢/詩人/也是老師的淩性傑,從讀詩中看見詩人如何為人?如何處事?如何發揚自己的抱負?同時也領略生命有限,但一個人的光與熱可以透過實踐而無盡的道理。詩句穿越百年,洞悉時代,成為見證。在時間洪荒裏,人們以瞬間的詩心觸及永恆,寫下文字;共同點是擁抱生活,將個人自身對永恆的無窮想像,化成一股慰藉的力量,在不同的時代裏,閃耀,支持著多煩憂的人生。
全書分為三大單元,第一單元「自己的世界」,一首詩,多種閱讀方法;分從「詩生活」與「詩意的追問」兩個麵嚮,文本分析並融入現代生活情景,細細品味古典詩從文字到抒懷的美感,所選名詩多講述人在遭逢睏境時、情緒風暴的摧毀力,進而突破到領悟人生另一個階段的種種。讀詩,讓人得以看見命運的模樣。第二單元「意義的芳香」,精選篇幅簡短、朗朗上口的著名詩作,通過文字放弛想像,無論是流行歌麯還是臉書訊息,都可以看見詩齣沒的影子。第三單元「美好境界」,迴到詩人與詩的本質,從詩人日常生活行誼,到創作原則與態度,迴味吟詩讀詩的樂趣所在,為「讀詩」譜下餘音無盡的終章。
以好詩 支.持.人.生!
王美霞(南方講堂創辦人、作傢)/陳美桂(北一女中老師)
封德屏(文訊雜誌總編輯)/康錦卿(聯閤報好讀周報主編)
郭玉慧(國語日報副總編輯)/王秀蘭(國語日報文藝版主編)
王盛弘(作傢)/孫梓評(作傢)/王聰威(作傢) 同聲推薦
心跳,呼吸,靈犀一點──與詩相遇,名傢好評推薦
「文字是落筆天地寬的宇宙,這一派山青水綠,要有人師以生命提點,在這本書中,淩性傑老師仗筆扶牽,將古典的深邃帶入我們生活中,索讀而見屋捨儼然、阡陌交通,是值得一再賞玩的文字美學。」──王美霞
「追問著,青銅時代讀詩的少年,以螺鏇的美姿,在朦朧的晨光中,甦醒的樣子,我確信,那是年輕而喜悅的靈魂。多年後,詩人入世,以溫柔敦厚的古典情韻,重新書寫詩學意義,那若近若遠芬芳的誦吟,仿若湖水輕舐岸沚的聲音,響在我們心靈深處。我確信,那是真摯的情書,給這個世紀,憂歡戚欣讀詩的我們。」──陳美桂
作者簡介
淩性傑
高雄人。天蠍座。師大國文係、中正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曾獲颱灣文學奬、林榮三文學奬、中國時報文學奬、中央日報文學奬、梁實鞦文學奬、教育部文藝奬。現任教於建國中學,著有《自己的看法》、《更好的生活》、《有故事的人》、《2008/淩性傑》、《找一個解釋》、《有信仰的人》、《愛抵達》,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與楊佳嫻閤編)。
相關著作
《自己的看法--讀古文談寫作》
《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
【推薦序】忘路之遠近 /王美霞
◆捲一/自己的世界
自己的世界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死瞭都要愛 唐.李商隱〈無題〉
跟往事乾杯 唐.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隻為途中與你相見 唐.於良史〈春山夜月〉
◆捲二/意義的芳香
無人知曉的夏日時光 唐.王維〈渭城麯〉
有誰需要被安慰? 唐.高適〈彆董大〉
一樣的月光 北宋.蘇軾〈陽關麯〉
常常,我想起那雙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有一種孤寂 唐.柳宗元〈江雪〉
站得高,看得遠 北宋.王安石〈登飛來峰〉
春風得意之事 唐.孟郊〈登科後〉
胸懷壯誌的人 唐.杜甫〈望嶽〉
安靜又美好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我看見 唐.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一絕〉
昨夜星辰 清.黃景仁〈綺懷〉
遠方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彆〉
為何如此悲傷 唐.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留不住的故事 唐.李商隱〈謁山〉
落葉時節 唐.王勃〈山中〉
意義的芳香 唐.陳子昂〈感遇〉
人纔的重要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告彆 唐.李白〈送友人〉
眼淚中的艱睏 唐.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捲三/美好境界
美好境界:論語中的詩意
詩的起點
寫詩的正道大法:真誠麵對生活
彷彿若有光:生活中的小幸福
【後記】我們如此相遇 /淩性傑
後記
我們如此相遇
搭乘捷運上班的時候,我會看到一段美麗的河景。有時是朝暉散落,河麵粼粼耀耀,白鷺鷥偶爾輕盈地飛越。有時則是雨暗天灰,綿密又傷感,弄得心情溼淋淋。長久下來,我可以分辨河麵的高低,熟悉潮水如何起伏漲退。我喜歡山河海默默佇候,流水暗自送走瞭年月。我也喜歡山色被天光拂弄,雲絮扯得散亂,天空一片乾淨的藍。就連河岸的草木鳥獸,陌生的同車乘客,也都成為沿路的風景。
我們是如此相遇的。這樣的時刻,即使是孤獨一人,也覺得世界與我不相疏離。世界在我眼中,我在世界的懷裏。周遭再怎麼喧囂,都無法乾礙一顆心的安穩定靜。或許這就是詩意的開端,與他人照麵,與世界照麵,然後重新與自己相遇。外在的風景,常常呼喚齣某些古典詩的句子。小時候背誦過的韻律都是舊時相識,不自覺地湧現,與當下的人生産生對應。
張潮《幽夢影》裏說:「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颱上玩月。皆以閱曆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人事閱曆的淺深,正可與讀書體驗相互發揚。讀詩或許也是這樣,遭遇和心境轉變瞭之後,從文句中咀嚼到的滋味也就多所不同。依稀記得,中學時的我搭公車上學,在車上不是背英文單字就是在背詩。我深覺其中有一股魔力,聲音抑揚頓挫的魔力,引領我進入充滿意義的世界。這個意義,不在於為人生提供現實功利的滿足,而是去發現存在的景象是何其豐美。那些草木鳥獸之名,構築瞭詩意的園林。詩讓我斂起倦極的羽翼,獲得充分的依靠,完整的休息。
少年讀詩,使感覺靈敏。中年讀詩,則令人看見許多自身的局限。尤其中年記憶力的減退,更讓人懷念少年的強記之功。然而少年時體會不齣的情味,非得要等時間過去瞭,受過傷吃過苦頭瞭,纔能知曉文字背後的諸般感喟。人生的真實,不就是如此嗎?經驗告訴我,昔日的經典背誦,終究不是一場徒勞。記憶絕對是理解的基礎。空無一物的腦子,憑什麼擁有智慧?張潮說得真對:「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古典詩的內化,對我的寫作裨益良多。我寫現代詩的時候,往往取法古典詩的音樂性安排,讓規律中的變化、變化中的規律,框住一個又一個的世界。讀詩更重要的價值是,幫助我們理解艱辛的人生。
言為心聲,詩歌語言藏著對生命的感動與思索。我偏愛的詩人,一次又一次發齣節奏聲調各異的字句。在固定或不固定的形式裏,讓時空凝定,收存一己的情誌。真正美麗的詩,有心跳,有呼吸,尋求靈犀一點。心領神會之時,我能擷取葉底燦爛的花,網羅時光中的鱗爪,梳理深山萬壑之流光。詩是失去,也是珍惜。惜之不盡,遂不斷迴望。迴望與想像,彷彿若有光。
彷彿若有光,這一個又一個用語言塑造的世界。強作解人容易,尋找意義卻是無比睏難。永恆的命題中,我眷戀事物與情感的真實。珍奈.溫特森說:「真實(truth),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極為復雜的事。對書寫者而言,你沒寫的事,與你寫進書裏的事,兩者說的話一樣多。文本的邊緣之外還有什麼?攝影者用鏡頭框起照片;寫作者則框起他們的世界。」閱讀一首又一首的詩,讓我彷彿看見瞭,文本邊緣之外猶有亮光。
淩性傑
二○一三年八月,誌於淡水
自己的世界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詩生活
因為無常,所以更知道什麼是幸福。也或者,因為幸福,纔更擔心無常。我一直記得,硃天文的電影劇本《最好的時光》開頭就是:「什麼是最好的時光?一種不再迴返的幸福之感。不是因為它美好無匹所以我們眷念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它永恆失落瞭,我們隻能用懷念召喚它,所以它纔成為美好無匹。」這整部戲分成三段:戀愛夢(一九六六)、自由夢(一九一一)、青春夢(二○○五),舒淇跟張震在這三段時光中,分彆演齣瞭每一個時代特有的感情麵貌。而那種種感情麵貌,雖然具有個彆的時代特徵,卻還是一樣的讓人心摺。侯孝賢執導的這部電影,分鏡簡潔俐落,片麵呈現瞭時代變遷。其中我最喜愛的時光,不是日治時期一九一一年的大稻埕,也不是二○○五的颱北城,而是一九六六年的南方旗津,煙霧縹緲的撞球間。在我高中時期演三級片一脫成名的舒淇,或許怎麼也想不到,多年以後可以成為金馬奬的最佳女主角奬得主。
舒淇的演技日有進展,青春卻是一去不迴頭。《最好的時光》中,一九六六的影像敘事特彆扣人心弦。那一年,彼岸文化大革命爆發,颱灣島上的舒淇與張震卻在戲裏含情脈脈,用眼神演齣南颱灣的含蓄溫柔。舒淇飾演彈子房計分小姐,身段窈窕,話語不多。張震理著一個小平頭,為瞭追蹤所愛南北奔波。兩人久彆重逢瞭,也僅僅是在燈光氤氳下的路邊攤吃一碗陽春麵。吃完瞭麵,張震要趕迴部隊,兩人依依作彆。背景樂聲響起的時候,天空飄落細雨。他們在傘下依偎,越靠越近,最纏綿的畫麵莫過於十指交扣,一起望嚮遠方。
那真是最好的時光瞭,不知道天地的開頭,也不知道世界的盡頭在何處。隻有溫暖的當下,掌心貼著掌心,氣息交換著氣息。一切都是,因為已經明白瞭。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生活,不應該隻有眼前的苟且,更應該有詩和遠方。但“遠方”似乎太遙遠,而“詩”又顯得有些高不可攀。所以,當《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這本書齣現在我麵前時,我便被它所吸引。它所描繪的,不是遙不可及的星辰大海,而是在平凡日子裏,如何點亮內心的“微光”。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既有學者般的嚴謹,又不失朋友般的親切。讀起來沒有絲毫的壓力,反而像是在與一位智者聊天,從他/她的口中,我聽到瞭關於詩歌的智慧,也聽到瞭關於人生的哲理。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詩生活”的闡釋,它提醒我,詩歌並非隻存在於書本中,它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的感知能力,一種在日常瑣碎中發現美好的能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生活仿佛被點亮瞭,那些曾經被忽略的細節,現在都變得生動起來。
评分這幾天,《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在我手中翻閱的次數越來越多,每一次重拾,都有新的感受。我發現,這本書的編排非常有巧思,它不像一般的詩集那樣枯燥,而是將每一首詩都置於一個生動的語境之中。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懂得讀者心理的人,他/她娓娓道來,將那些遙遠的詩人、那些早已遠去的時代,一點點拉近。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詩歌創作背景的解讀,那些鮮活的人物故事,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曆,讓冰冷的詩句瞬間有瞭溫度,仿佛我也親身經曆瞭那個時代,與詩人一同悲喜。而且,書中並非隻是講述過去,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思考詩歌與當下的聯係。我開始嘗試著在生活中尋找詩意,比如清晨醒來時的一縷陽光,雨滴落在窗戶上的聲音,甚至是一杯熱茶的香氣,都能讓我聯想到詩中的意境。這種發現和創造詩意的過程,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悅。
评分說實話,最近一段時間,我總覺得生活有些空虛,像是少瞭點什麼,又說不清具體是什麼。刷手機、看短視頻,雖然一時熱鬧,過後卻更覺悵然。我渴望一種更深層次的滿足,一種能夠滋養心靈的體驗。偶然間在書店瞥見《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這本書,書名就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魔力,仿佛能點亮我內心的迷茫。我並非什麼詩詞大傢,對於古典詩歌的瞭解也僅限於課本上的幾首,但內心深處卻有一種對這份古老文化的親近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打破我與古典詩歌之間的隔閡,用一種更加平易近人、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我感受到詩歌的魅力。我希望它能告訴我,那些流傳韆古的詩句,究竟是如何誕生的,它們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又如何能夠跨越時空的界限,觸動我們現代人的心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生活的靈感,學會如何在忙碌的日子裏,用詩意來點綴生活,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
评分剛拿到這本《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還沒來得及細讀,僅僅是翻閱瞭幾頁,就被那精美的裝幀和雅緻的排版深深吸引。書頁的紙張質感溫潤,摸上去有一種淡淡的暖意,仿佛捧著一本古籍,字跡清晰,不刺眼,即使在昏黃的燈光下閱讀,也不會感到疲憊。封麵設計更是彆齣心裁,那種朦朧的光影效果,正如書名所言,勾勒齣一種“彷彿若有光”的詩意氛圍,讓人瞬間沉浸其中。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這充滿詩意的外殼之下,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文字,它們會如何引領我走進那個遙遠的、充滿韻味的古典詩歌世界,又會如何將這份古老的智慧融入我當下的生活,讓現代的喧囂與詩意的寜靜産生奇妙的碰撞。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一種生活方式的啓迪,它會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對美好事物的重拾。
评分收到《彷彿若有光:遇見古典詩與詩生活》這本書後,我首先被它沉靜而富有藝術感的封麵所打動。隨後,細細品讀,我驚嘆於作者的纔華與用心。書中的內容並非簡單的詩歌鑒賞,而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心靈的深度挖掘。作者以極具洞察力的視角,將古典詩歌的精髓與現代人的生活體驗巧妙地融閤,讓我看到瞭詩歌在當代的鮮活生命力。我尤其被書中對“詩意”的解讀所觸動,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作瞭具體可感的實踐。比如,書中提到的如何通過觀察自然來感受詩意,如何通過品味生活來汲取詩情,這些都讓我覺得觸手可及。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平凡的瞬間,也蘊含著動人的詩篇。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它引導我用更溫柔、更細膩的目光去觀察世界,去感受生活,去與內心的自己對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