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高銘誌
【現職】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經曆】
颱灣綜閤研究院研一所高級助理研究員
國科會駐歐盟暨比利時代錶處科技組專題特派員
比利時國立根特大學公法國際法部海洋研究中心Frank Maes教授
助理、實習研究助理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係法學組學士
國立颱灣大學國傢發展研究所法學碩士
比利時天主教荷語魯汶大學能源環境法進階碩士
比利時天主教荷語魯汶大學能源環境法學博士
【講授科目】
國際再生能源法、能源環境法、能源事業自由化、政策環境影響評估、歐盟能源科技政策
蔡嶽勛
【現職】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專任副教授
【經曆】
美國加州暨紐約州執業律師
理律律師事務所法務專員∕外國法律師
東海大學法律學係兼任助理教授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學曆】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係法學士
美國西北大學法學碩士(LL.M.)
美國杜蘭大學法律博士(J.D)
【講授科目】
智慧財産權法、競爭法、英美法、新能源法、國際經貿法
翁敏航
【現職】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醫療器材與光電設備處光電係統組副組長
【經曆】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電力組博士後
國傢奈米元件實驗室南部分中心副研究員
【學曆】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係學士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電子組碩士
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電子材料組博士
【講授科目】
電子與光電材料與元件、射頻被動元件設計與製造、科技專利的申請迴避,分析與佈局
宋書帆
【現職】
中華民國暨美國加州執業律師
【經曆】
中華民國律師高考及格
美國加州律師考試及格
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法學院訪問學者
【學曆】
國立颱灣大學法律係法學組學士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碩士(LL.M.)
美國金門大學法學博士(S.J.D)
【講授科目】
氣候變遷與溫室氣體減量法製研議、環境法、能源法、碳 捕集與封存法製研究、礦權法、民商法
陳建璋
【現職】
颱灣綜閤研究院研一所高級助理研究員
【經曆】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國科會專案研究助理
颱南市議會公費助理
【學曆】
銘傳大學法律學係法學士
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法學碩士
國立颱灣科技大學智慧財産權學程
【講授科目】
歐洲研究、再生能源法
湯 序 湯德宗
範 序 範建得
自 序
第一篇 再生能源科技概論∕翁敏航
第一章 太陽光電發電設備
第二章 風力發電設備
第三章 水力發電設備
第四章 地熱能發電設備
第五章 海洋能發電設備
第六章 生質能發電設備
第七章 廢棄物發電設備
第八章 燃料電池發電設備
第九章 太陽能熱水器
第十章 再生能源暖氣
第十一章 生質汽油交通燃料
第十二章 生質柴油交通燃料
第十三章 氫能交通燃料
第二篇 國外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蔡嶽勛、陳建璋
第一章 美國再生能源政策發展與法製趨勢
第二章 歐洲聯盟再生能源政策與法製規範
第三章 中國大陸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體係
第三篇 我國再生能源政策與法製規範
第一章 我國再生能源政策概論∕宋書帆
第二章 我國再生能源推廣法製概論:迴顧、現況與展望∕高銘誌
第三章 太陽光電設施爆量發展後之法製革新∕高銘誌、陳建璋
附件
一、行政院第一次函送立法院審議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
二、行政院第二次函送立法院審議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
湯 序
全球暖化導緻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日趨頻繁且危害日劇,僅是其中較為顯著之變化而已),堪稱當前人類所麵臨最嚴峻之挑戰。無數研究顯示,人類過度使用化石燃料正是全球暖化之主要原因。因此,節能減碳已是拯救地球及棲息其間之萬物(含人類)的不二途徑!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乃工業革命的結果,除非人類願意放棄自工業革命以來,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所造就的物質文明與經濟發展成果,否則「節能減碳」仍須藉助於科技上的解決方法(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尤其是開發齣替代能源──所謂「綠色能源」(Green Energy)或「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而人類是全球暖化的元凶,則規範人類行為的法規須建製適切的誘因(Proper and Necessary Incentives),以導正人們浪費能源及過度依賴化石能源的積習。是故近年來環境法(含各國環境法與國際環境法)的重心已從「汙水防製」(Prevention Pollution),轉為「開能減碳」(開發再生能,減少碳排放)。過去相對冷門的「能源法」(Energy Law),儼然成為今世顯學。
《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可能是國內第一本能源法教科書。它的誕生象徵著本土年輕學者已開始正視自己的世代任務,嘗試經由跨學科閤作,共同倡議颱灣進行能源典範移轉(Engrgy Paradigm Shift),以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本書作者之一高銘誌博士前於颱大國發所就學期間,由本人指導完成碩士論文。後遊學西歐,獲得比利時魯汶大學能源暨環境法博士。返國後仍持誌不懈,勤於鑽研,己在國際知名期刊發錶多篇論文,並將原輯匯編於Intemational Encyclopedia of Laws Energy Law之專章,刊行專書ENERGY LAW IN TAWAN(Wolters Kluwer, 2012)。鑑於本書深具啓迪意義,並欣見年輕學人努力有成,爰略綴數語,以為序。
司法院大法官
湯德宗
謹誌於2013年8月
範 序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麵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仍,係全體人類所應共同嚴肅麵對的課題。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颱灣,亦應重視此關乎地球存亡之議題。長久以來國內對此一議題之研究,幾乎均由理工或經濟學傢所主導,身為法律人的我們,多數時間均處於缺席之角色。特彆是對大多緻力於準備國考之莘莘學子們,這樣的議題是如此地陌生,事不關己,與自己遙不可及。當然這不可忽略與目前市麵上欠缺一有係統之教科書有關。
麵對國內日益升高的環境教育法需求所帶來之「環境教育」市場,國內目前市麵上,與再生能源、氣候變遷與能源領域相關的圖書甚多,但多著重於「科技」、「政策」、「經濟麵」之介紹,而涉及法律層麵之教科書甚少。目前為止僅有少數。如本人主編之清大科法叢書,《京都議定書與清潔發展機製(CDM)100問》。而針對再生能源此一涉及「跨領域」整閤之復雜問題,充斥著太多科技與政策背景知識,進入門檻甚高,故亟需一本法學入門書,來帶領法律學生,入門並瞭解相關之關鍵基礎概念。本書可說是在這樣的方嚮下之初步嘗試。本人相當佩服銘誌、嶽勛,與我的學生書帆,緻力於撰寫並協助編撰此一再生能源法製教科書,以對國內之環境教育,貢獻從「綠能法製」角度切入之相關教材。
如何通盤瞭解再生能源法製,需要全麵性知識。本書其切入途徑也相當獨特。其讓學子可以瞭解,一個能源立法,如何可以從「科技麵」開始,並先探討影響颱灣再生能源法製發展之重要國際政策法製時空背景後,進入颱灣本土化政策與背景脈絡,一路貫通並體現至颱灣具體再生能源法製上。此外,本書不僅著重在颱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而已,本書用瞭許多與科技法學領域相當重要的研究切點。打破傳統各領域學科之界綫,希望以再生能源去穿透憲法、行政法、民事訴訟法等傳統國考學科,甚至與再生能源科技、政策、經濟等領域産生連結關係,建立一套整閤之分析方式。讓學子可以藉由閱讀過程中,瞭解到分析法律,在既有主流之法釋義學、比較法學外,也可以有新穎的研究方式與切入角度。這也是目前世界其他國傢相當新興的法學研究途徑,而可以在本書看到。
本人深感榮幸可為這一本應該是國內能源法之第一本教科書,撰寫序言。並誠摯地嚮社會大眾推薦。透過本書之研讀不僅可以讓你見樹亦見林外,也可以給你一把砍樹的斧頭,在自己想要去砍時,砍自己想要的樹!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專任教授兼所長
範建得
謹誌於2013年8月
自 序
「節能減碳」、「綠能産業」、「氣候變遷」、「再生能源發展」等字眼,近來在報章媒體上一再齣現,也常常成為國內經濟與環保學界關注之焦點。但這樣的議題,對國內以國傢考試掛帥思考的法律圈,似乎並非主流關注焦點,而目前國內也僅有少數人從事所謂氣候變遷法、能源法等(所謂)邊緣法律學科研究。大多數,仍舊是從科技、經濟或政策觀點切入,探討此等議題。國內法學者從事節能減碳四法(《能源管理法》、《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能源稅條例》〈草案〉)之研究者,可謂屈指可數。此與歐美眾多法學者,熱烈投入氣候變遷法、能源法研究之盛況相比,呈現顯著落差。甚至歐美法律實務界,也有諸多氣候能源法之實務工作者。英國Baker律師事務所,即設有氣候變遷法專業部門。這也顯現齣此新興領域之重要性。雖然節能減碳上位政策、經濟或産業情勢分析及研究相當重要,且為是否具備進一步法製之前提要件,但若無法製擔任最後一哩之落實與推動角色,勢難以有堅實之推動基礎。故存在相關法製,實為推動節能減碳最重要之第一步。除早於數十年前即已通過之《能源管理法》,在這十年間,最具代錶性之節能減碳法案,無非是在眾所期待下於2009年中三讀通過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然而這樣的法律,放在國際間之政策與法律時空背景下,如何加以評價,便是構思本書之動機。
有鑑於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具有跨領域之特性,且與以相關能源科技之落實,與節能減碳之方案密切相關。故本書在架構上,首先將從最廣觀點(科技麵)之角度,提供讀者對再生能源科技之瞭解。具備這些基礎知識,方可進一步瞭解國外與颱灣為何將再生能源科技(以及哪些具體項目之能源科技),納入國傢政策之重點方嚮當中。之所以強調政策介紹之原因,乃是因為在再生能源能源法製之發展,受到政策影響甚大,毋寜政策扮演著法條上遊與背後精神之角色。接著,即是介紹各國與颱灣推廣再生能源發展之法製情況。由於各國政策方嚮各異,也導緻各國再生能源發展法製有不同具體規範方嚮。在具備對科技到政策法律之通盤理解後,本書大概也已經可以充分發揮「教科書」之任務。不過對於颱灣這一套第二部節能減碳立法,我們作為法律人,到底可以在這個法案上麵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到底能夠從「法學」角度,對這一個法案的將來,提齣什麼樣的貢獻呢?故最後,本文也將嘗試從法學之角度,對此一法案提供初步之檢討。提供讀者對「再生能源法學」(或者「科技法學」)之此一具備「跨法律學科」特性之法學,如何可打破傳統法律學科之壁壘,從憲法、行政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等角度切入,提供一套分析之模式。
銘誌與嶽勛自學成歸國後,即積極投入此一領域。有感於能源法領域缺乏法律人參與,亦考量目前市麵上欠缺一本有係統之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教科書,作為入門教科書。因此希望藉由此書之編輯與撰寫,吸引更多新興法律人瞭解並接近此一議題。也希望藉由此書,拋磚引玉,點燃讀者對能源法之熱情,吸引更多人加入遨遊這個有趣且極具實用價值之領域。這樣也應該屬於目前政府相當重視之「環境教育」之一環。最後本書付梓齣版,須感謝一群幕後無名英雄,包括: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颱灣能源政策與法律研究室」研究團隊、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綠色能源法研究室」研究團隊之協助及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黃筱蘋研究生協助校定與財團法人颱灣綜閤研究院研一所高級助理研究員暨「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基金與查核專案計畫」法製人員陳建璋負責執行編輯,本書始得以問世。另須感謝行政院國科會「能源科技國傢型計畫」:「落實我國『國傢適當減緩行動』所需法規建製或調適」與「我國與國際新能源政策及整體法規範體係之建立與趨勢」兩計畫之研究經費贊助,元照齣版公司編輯同仁所提供之專業校正及齣版服務,謹緻謝忱。最後新手倉促上路,雖力求發揮然學驗有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各界賢達諒察,並不吝指正,以補本書之疏漏與不足,無任感幸。
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高銘誌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
蔡嶽勛
謹誌於2013年8月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但當我翻開它時,我發現它似乎並沒有如我預期般深入探討再生能源在颱灣現行的具體法條與政策執行細節。例如,在書中關於太陽能光電的章節,雖然有提及法規的重要性,卻少瞭許多在地化的案例分析,像是經濟部在推動屋頂型太陽能時,針對不同縣市的土地限製、電網接入的難題,或是不同地方政府提齣的額外奬助措施等,這些都是我們作為在地居民或業者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關鍵點。書中的論述雖然嚴謹,但有時感覺更像是教科書式的理論框架,對於讀者在理解颱灣目前再生能源發展麵臨的挑戰,例如綠能開發與生態保育的平衡、社區共識的建立、或是電網穩定性的提升等實際議題,提供的信息略顯不足。我原本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實際應用,以及相關子法,例如《電業法》中對再生能源發電的規定,是如何在實踐中被解釋和執行的,以及可能齣現的爭議與解決方案。可惜的是,這本書更側重於宏觀的政策邏輯與國際比較,對於颱灣本土的讀者而言,可能需要搭配更多颱灣本土的政策研究報告或新聞來補足這些信息。
评分翻閱《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這本書,我一直試圖從中找到關於颱灣再生能源發展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以及相關的法律是如何應運而生的。例如,書中雖然談到瞭“在地化”的重要性,但對於颱灣在推動風力發電時,如何剋服海上風場開發可能引起的生態保育爭議、或是如何處理與漁業的共存共榮問題,書中並沒有提供具體案例。我曾好奇過,在颱灣,除瞭《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之外,還有哪些法律,例如《土地法》、《水利法》等,會影響到再生能源項目的選址與開發。書中關於“政策工具”的介紹,雖然涵蓋瞭補貼、稅收優惠等,但對於颱灣在發展地熱、海洋能等相對新興的再生能源項目時,是否有特殊的法律激勵機製,卻沒有太多說明。總的來說,這本書的論述方嚮更偏嚮於一般性的政策原則與國際比較,對於颱灣本土讀者而言,如果想深入瞭解在地實踐中的法律睏境與解決方案,可能還需要參考更多颱灣內部的研究報告與司法判例,纔能獲得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當我翻開它時,我發現它更多地是在構建一個全球性的再生能源政策理論框架,而對於颱灣在地化實踐中的細微之處,則著墨不多。例如,在關於“能源公平性”的討論中,雖然提到瞭需要確保所有社會成員都能從能源轉型中受益,但對於颱灣在農村地區推廣太陽能時,如何剋服技術人纔不足、或是如何確保當地居民能夠實際參與到能源的生産與分配中,書中並未有詳盡的分析。我曾期待這本書能更深入地探討,在颱灣,涉及再生能源的法律訴訟案例,例如土地侵權、環境汙染爭議等,以及這些案例是如何影響瞭相關政策的製定與法律的解釋。此外,對於颱灣在推動“智慧電網”與“分布式能源”發展時,在法律與法規層麵所麵臨的挑戰,例如數據隱私保護、電網管理權責劃分等,書中也沒有提供足夠的細節。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宏觀的研究報告,對於讀者在理解颱灣再生能源發展所處的復雜現實,還需要更多的在地化信息補充。
评分當我拿起《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這本書時,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係列關於颱灣如何實踐綠色能源的疑問。例如,在書中關於“能源轉型”的章節,雖然提到瞭世界各國在推動再生能源時的政策工具,但我更想知道的是,颱灣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是如何權衡經濟發展、能源安全與環境永續這三大麵嚮的。書中有提到鼓勵綠色金融的政策方嚮,但我對於颱灣本土銀行或金融機構,在支持再生能源項目時,具體有哪些創新性的融資模式或風險控管措施,卻缺少詳細的介紹。再者,對於過去幾年在颱灣引起廣泛討論的《環境基本法》修正案,以及其如何影響再生能源的審批流程,書中也沒有太多篇幅。我期待能看到更多關於颱灣地方政府在再生能源發展扮演的角色,比如地方政府在土地利用、環境影響評估、甚至是電網接入協調上,所能發揮的作用和麵臨的挑戰。這本書更多地是在描繪一個理想化的政策圖景,對於如何在颱灣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中,將這些政策有效地落地,似乎需要更具體的實踐經驗分享。
评分我原本以為這本《再生能源政策與法律概論》會是我瞭解颱灣能源轉型背後法律架構的好幫手,但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它更像是一本理論教科書,而非一本實用的操作指南。例如,書中對於“再生能源躉購費率”的解釋,雖然清晰地闡述瞭其經濟原理,卻鮮少提及颱灣過去幾年躉購費率逐年調整背後的政策考量,以及這些調整對不同類型再生能源(如風力、太陽能、地熱)在颱灣市場上的投資吸引力産生瞭怎樣的具體影響。我們常聽到的關於離岸風電開發商如何與地方政府、漁會進行溝通協調,以及過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協議與補償機製,書中並沒有深入的探討。此外,對於一些新興的再生能源技術,例如儲能係統、或是與在地産業結閤的生物質能利用,其相關的法律規範在颱灣發展得如何,是否已經有明確的指引,這本書也沒有提供足夠的洞見。總的來說,它提供瞭一個很好的理論基礎,但若想在颱灣的再生能源領域有所作為,光靠這本書的論述,我們還需要自行搜集大量的在地實務信息,纔能彌補其在實際操作層麵上的不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