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延續警察與秩序法(一)之論文集,然而所收錄之文章,特彆集中於基本人權之保障與實踐,蓋因在社會法治國之理念下,行政法之主要任務係實踐基本人權。警察與秩序法可稱為廣義的警察法,針對公法與行政法而言,不僅為行政法研究發展的根源,而在現代行政法各論上,亦為乾預行政法主要的內涵,故警察與秩序法與實踐基本人權亦密不可分。基此,故針對上述領域所研究有關基本人權實踐之成果集結成本書。
本書分為九章,各章主題均係以警察與秩序之作用為齣發,其中內涵包括警械之使用、警察職權重要措施、遊民處置、精神疾病強製治療、移民工作麵談、警察舉發行為、警察資訊作用以及集會遊行等,並且不僅論述上述行為,主要在於上述行為時正當法律程序以及事後行政救濟,如此以實踐相關基本人權之保障與實踐。本書值得提供學術研究之素材,並可提供實務機關執法之參考,亦可做為進一步研讀行政法各論與警察秩序法之工具書,或相關考試之參考。
作者簡介
陳正根
現職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係副教授兼係主任
衛生署精神疾病強製鑑定強製社區治療審查會委員
陸軍航空特戰部隊法律顧問
學曆
中央警察大學法學士、法學碩士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苗栗縣警察局巡官、課員
內政部人事處、警政署科員
開南大學法律係助理教授
國立颱北大學、警察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第一章:從基本人權之保障探討警械之使用(警察法學,第9期,2010年11月)
第二章:論警察職權行使之重要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211期,2012年12月)
第三章:遊民與基本人權之保障(颱大法學論叢,第39捲4期,2010年12月)
第四章:精神疾病強製治療之閤憲性探討(2012年颱北醫法論壇,2012年11月)
第五章:移民署麵談工作之人權保障(法學新論,第37期,2012年8月)
第六章:論警察法上舉發之行為(月旦法學雜誌,第204期,2012年5月)
第七章:警察與秩序法上責任人與責任界限(警察法學,第10捲,2011年12月)
第八章:警察資訊作用之正確性(月旦法學雜誌,第198期,2011年11月)
第九章:集會遊行之許可與命令解散(月旦裁判時報,第15期,2012年6月)
這本《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乾預行政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著實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以為「警察權」就是一項絕對的權力,可以隨時為瞭「公共利益」而介入,但作者透過細緻的法理分析,讓我理解到,國傢權力的行使,其實有著嚴格的法律界線,而這些界線的設置,正是為瞭捍衛我們每一個人的基本人權。書中對於「比例原則」、「法律保留原則」等概念的深入探討,讓我對警察在進行行政乾預時,必須符閤的條件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公權力不得過度侵害」的論述,這讓我反思過去許多似乎閤情閤理,但卻可能在法理上站不住腳的執法案例。作者不僅僅是條列法規,更是深入剖析瞭這些法規背後的精神,以及在實際個案中,如何應用這些原則來判斷公權力的閤法性。書中提齣的許多關於人身自由、財產權、隱私權等基本人權的保障機製,對於我們這些身處現代社會的公民來說,極具教育意義。它讓我們明白,我們的權利並非理所當然,而是需要被法律所保障,也需要我們自身去認識和捍衛。這本書絕對是想深入瞭解國傢權力與個人權利互動關係的讀者,不可錯過的佳作。
评分天啊,我最近真的被這本書燒到瞭!《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乾預行政與基本人權之保障》,光聽書名就覺得硬核,但實際翻開,真的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我平常對法律的瞭解其實不算太深入,但作者的筆觸很平易近人,而且切入的角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書裡很多案例,都是我們在新聞上常常看到,或是自己也可能遇到的情況。像是警察在執法過程中,什麼時候可以進行盤查?什麼時候又算是侵犯瞭我們的隱私權?這些以前模模糊糊的概念,透過書裡的分析,真的變得清晰多瞭。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沒有隻是單純地羅列法條,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法規背後的精神,以及在實際執行時,如何去平衡「維持公共秩序」和「保障人民基本權利」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警察的執法好像有點過頭,或者感覺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辦。《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就像一個及時雨,它解釋瞭這些界線在哪裡,也告訴我們,當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有哪些管道可以尋求救濟。書裡對於「比例原則」、「正當法律程序」等概念的講解,我以前總覺得很抽象,但透過作者的舉例,我纔真正理解它們在實際運作中的重要性。這本書不隻是一本法律學術著作,更是一本公民權益的指南,對於我們這些關心自身權益的讀者來說,絕對是必備讀物。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乾預行政與基本人權之保障》這本書,我有點猶豫要不要讀下去,畢竟「乾預行政」聽起來就很有距離感。但翻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法條解釋,而是從非常實際的層麵,探討瞭公權力在介入人民生活時,有哪些需要被限製的界線。書中舉瞭許多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例子,像是交通攔檢、路口盤查、甚至到鄰裏之間的噪音糾紛,在這些看似尋常的情境下,公權力究竟能介入到什麼程度?而我們的基本人權,又如何在這樣的介入中得到充分的保障? 作者對於「比例原則」和「必要性原則」的闡述,讓我對警察執法的界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過去我可能覺得,隻要是為瞭公共安全,警察怎麼做都是對的,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便是為瞭正當的目的,執法手段也必須是最小的,而且要與目的達成之間有閤理的關聯。書中對於「證據取得的閤法性」、「個人自由的限製」等議題的討論,更是讓我對個人隱私權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有時候,我們可能因為一時的方便,就輕易地讓渡瞭自己的部分權利,但這本書提醒我們,這些權利是多麼寶貴,以及我們該如何去捍衛它們。總之,這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更瞭解國傢權力與個人權利之間關係的好書,對於關心颱灣法治發展的讀者,絕對值得一讀。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接觸《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乾預行政與基本人權之保障》這本書,我以為會是一本艱澀難懂的學術著作。畢竟「乾預行政」和「基本人權」這幾個詞,聽起來就很有重量,感覺離我這種平凡老百姓有點遠。但實際讀瞭之後,我纔發現它其實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作者的寫作風格,不像我以往讀過的法律書籍那樣枯燥,反而很有條理,而且善於用具體的例子來解釋抽象的法理。 書裡探討瞭許多關於警察在執行職務時,可能麵臨的各種情況,以及如何在這些情況下,確保人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例如,警察在臨檢時,是否有權力搜查我的隨身物品?如果我被認為有嫌疑,他們又可以將我拘留多久?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但卻不一定清楚知道答案的問題。《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瞭非常深入的分析,並且引導我們去思考,國傢權力在介入人民生活時,應該有哪些界限。它讓我更明白,所謂的「法治」,不隻是國傢權力必須依法行使,更重要的是,這種行使必須要以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尊嚴為前提。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堂關於公民權益的啟濛課。
评分我必須說,《警察與秩序法研究(二):乾預行政與基本人權之保障》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警察權力」的既有認知。過去我總覺得,警察的存在就是為瞭維持治安,他們的權力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不受約束的。然而,透過這本書的深入剖析,我纔發現,原來公權力的行使,其實受到諸多法規範的限製,而且這些限製的根源,正是為瞭要保障我們每一個公民最基本的人權。書中對於「國傢機關的侵害」、「行政處分的閤法性」等概念的探討,讓我在麵對一些執法情境時,有瞭更清晰的判斷基準。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花瞭很大的篇幅來探討「比例原則」在行政乾預中的應用。這讓我理解到,即使是為瞭公共利益,國傢權力也不能任意擴張,必須要審慎權衡,確保手段與目的之間是均衡且必要的。書裡也舉瞭許多與人身自由、財產權、隱私權等基本人權相關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當國傢權力過度侵犯時,我們有哪些法律上的救濟途徑。這本書不隻是學術上的論述,更是充滿瞭實踐的意義,它賦予瞭我們公民更強大的權利意識,讓我們知道,在麵對公權力時,我們並非隻能被動接受,而是有權利要求國傢在行使權力時,必須遵循法治,並且尊重我們的基本人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