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過程確實很神奇,佛洛伊德的不朽便在於此。他看見瞭人七情六慾的根本,以及這七情六慾如何流動,如何受外在世界的影響,又如何互相影響。精神分析實務的奧妙之處即在瞭解並詮釋此過程。——樊雪梅
精神分析師最瞭解人類的潛意識,
對於人性,他們有最透徹的分析。
也有最不可思議的詮釋。
精神分析師也是人,而且正因他們是對人類潛意識最瞭解的人,所以在精神分析師的故事裏,看得見最透徹的人性。
作者樊雪梅,是颱灣唯一長期在英國精神分析聖殿「塔維斯托剋診所」受訓並工作的心理治療師。她透過一顆敏銳易感的心,條理分明的筆,以親切又幽默的口吻,寫下對精神分析界的第一手觀察。
從「英國分析師,能瞭解華人病人的內心嗎?」這最初的文化衝擊開始,作者一路往下挖掘,一方麵記錄自己的成長、蛻變,一方麵信手拈來精神分析界的各種掌故。在她筆下,我們發現大師們不是完美的聖人,而是一個個的「凡人」,會苦惱、會嫉妒、會犯錯,而且很可愛。而精神分析便是因著如此的「人味」、如此的坦誠,而得以發展為對人類心理具有深刻洞見的專業。
作者簡介
樊雪梅
一九六七年生,颱灣嘉義人。一九八九年省立颱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一九九五年取得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二○○一年通過資格考成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諮商輔導組)博士候選人。曾任小學教師七年、輔仁大學及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諮商師。
赴英後於倫敦當地小學擔任班級助理教師、團體及個彆治療師。二○○五年,取得塔維斯托剋訓練中心及東倫敦大學(Tavistock Training School in Collaboration with 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精神分析觀察研究(Psychoanalytic Observational Study)碩士學位(with Distinction)。二○○四至二○○八年於塔維斯托剋診所∕訓練中心接受兒童及青少年精神分析導嚮心理治療臨床訓練。二○○八年七月正式成為英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分析導嚮心理治療師,為英國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學會會員。同年完成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分析導嚮心理治療臨床訓練,成為精神分析導嚮心理治療(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y)博士候選人。
二○○八年至二○一二年的四年間,在波特曼心理治療中心(Portman Clinic,英國治療性變態、性罪犯、暴力罪犯及性彆認同障礙的首要心理治療中心)擔任義務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現為英國精神分析學會候選分析師,從事精神分析導嚮心理治療、督導及教學。
英國塔維斯托剋診所(Tavistock Clinic)是傳承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聖殿,樊雪梅是颱灣第一位長期在此受訓並進入核心工作的心理治療師。
【推薦序】 追尋真實的人 樊雪春
【作者序】 慶祝生命的圓滿
輯一 放逐或是追尋
倫敦經驗及隨想
精神分析與文化經驗
思考憂鬱心理位置
思考的厚度
拉開序幕:精神分析在北京
個人的與人類集體經驗
輯二 說錯話的佛洛伊德
說錯話的佛洛伊德
《夢的解析》之後與之前
潛意識、夢及移情
思考女性特質
輯三 精神分析師也是人
愛在精神分析診療室
當東方遇見西方
歇斯底裏:性與死亡
壞人
海峽兩岸
輯四 精神分析發現之旅
貼近實情本相
傳承
爭論及發展
安娜佛洛伊德軼事一二
英國精神分析獨立學派(一)
英國精神分析獨立學派(二)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多年之後
推薦序
追尋真實的人
樊雪春(颱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副教授、中華團體心理治療學會理事)
原本我以為,幫雪梅撰寫這本書的推薦序是容易的,身為她的姊姊,我對她的生命參與許多。但我開始書寫時纔發現並不容易,因為她學習心理學的每一個片刻,每一件事情,我都是在她身邊參與著的親人,我知道其中的辛苦與快樂,我也瞭解這本書的誕生背後所有的淚水與歡呼,這一度使我不知道該如何下筆,因為這不是一篇序可以描述的故事。最後,我試著從一個旁觀者的位置來觀看,纔找到瞭一個可以書寫的角度。
我和雪梅已經認識四十多年,她小我二十三個月來到世界,從那時到現在,我們就一起生活著,有著同樣的父親與母親,同樣的弟弟,同樣對心理學的熱情,同樣在精神分析的躺椅上,生活瞭許多年,談著我們的童年、愛、恨與喜悅。
但是,有一部分的我們是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內在動力世界裏,雪梅追求的是領悟力,我追求的是影響力,她成瞭 一位分析師,而我成瞭一位老師。
雪梅前往英國倫敦學精神分析時,她已經是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的博士候選人,隻剩下撰寫完論文就可以拿到博士學位,當時她跟我說瞭一句話:「姊姊,我覺得自己好像還沒學到我要的東西……」。
這句話成為她前往倫敦最主要的動力,她內心渴望要學到她所要的東西。在我心裏,從小到大她一直是一位追求真實的人,追尋著她內在期待的真理。她沒有像我和大部分我遇到的人一樣,隻想趕快寫完論文,找到一個位置,安定下來,她遵循她內在的真理而行。
為瞭這一份真理,雪梅賺錢存錢,倫敦的物價一直是全世界最高的,原本她隻準備瞭大約一年多生活和學習的錢,錢的門檻常讓許多人無法完成完整學精神分析心願。她去到倫敦時開始一周五次的精神分析和塔維斯托剋的修課,她也在小學當助理老師,盡可能省下每一分錢,期望自己能完成精神分析的學習,金錢的神奇經曆是這趟精神分析之旅的奇蹟,當我想起這段時間幫助過雪梅的人、恩師、華人心理治療學會、英國政府的奬學金單位,一種滿溢的情感還是在我內心深處迴盪著。
今天,在我寫序的此刻,我的小女兒正好過她十二歲的生日,在她齣生三個月的時候,雪梅整理行囊,前往倫敦,我想想這十二年間,艾軒已經從嬰兒、女孩成長到女人的樣貌,時間的過去,象徵著一種成長與成熟,雪梅也在精神分析的滋養下成長與成熟,成為可以深入思考精神分析的人,透過她這本書的詮釋,精神分析的國度有機會完整以中文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麵前,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事。
雪梅在精神分析十多年的學習上,會成為華人學習精神分析的一個指標,指示齣一條理想的道路可能的路徑。
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說:「纔能是一種恆久的耐性,當一個人在意自己所要錶達的一切,並緻力於其間發現未知的狀態,獨創性於是誕生。」堅持是一種纔華,這種纔華完全顯現在雪梅的人生,透過毅力,長期的耐力,對人的觀察,對心理學的熱愛,讓雪梅看見瞭人們精神層次看不見的細微狀況,這些人的狀況被語言描述、被理解,而人性與療癒的可能性就在述說與理解中發生。
雪梅找到瞭一件事,不計得失,不計青春地投入著,這種特質是深深讓我敬佩的,也因為如此,她成為颱灣在倫敦拿到精神分析取嚮兒童心理治療師執照的第一人,她也是第一位被英國精神分析學會接受受訓的颱灣人,她用中文的能力詮釋瞭精神分析,在這本《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精神分析英倫隨筆》書中,她以自身的經驗和中文的寫作能力,書寫瞭一本以中文詮釋精神分析的著作,對中文世界的讀者而言,這小小的一本書蘊含瞭無數對精神分析的理解與澄清,一想到可以讓得諾貝爾文學奬的莫言這樣偉大的中文閱讀者領略精神分析之美,這書真是一份中文精神分析的禮物。她以中文詮釋精神分析的能力,可以成為華人世界學習精神分析的重要橋樑。
精神分析的理論中,充滿潛意識、引譬,經典的敘述書寫,以英文閱讀本就不易,加上中文翻譯,就常常變成天書,完全不易讀懂。雪梅能從文化的角度書寫,旁徵博引地引注經典,透過英文文化與中文文化的交流,讓這本書更具閱讀性,這本書是心理學,我想也是文學,是屬於精神分析文學的一部分。
美好的文字能力是一種文學,佛洛伊德本身也曾因文字書寫得到德文世界最重要的奬項「歌德奬」,他是一位心理學傢,也是一位文學傢。我想這本《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精神分析英倫隨筆》也能在中文文學的曆史上,留下一個位置。
我已經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中閱讀瞭雪梅書中的文章,文章中精神分析的大師就在身邊,和我們聊天,像個鄰居的老爺爺,啓發我們對於心靈內在的理解,我很歡喜這本書的完成,像是一段精神分析的旅程有瞭段落,我想這是一個開始。而另一個階段的開始,則是期待雪梅迴颱灣後,對於中文世界的精神分析有更深層的貢獻。
追尋的痛苦終究會過去,真實將會永遠留存在曆史的位置上。
《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精神分析英倫隨筆》這個書名,就有一種特彆的魔力,它既點明瞭核心人物弗洛伊德,又以一種看似輕鬆實則深刻的方式,暗示瞭對其思想的批判性審視。“說錯話”這個詞,一下子就拉近瞭偉大的精神分析鼻祖與讀者之間的距離,讓人覺得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有血有肉、也會犯錯的人。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非常規的方式,去探討精神分析的發展曆程。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想的碰撞和觀點的啓發。我設想著,書中可能會講述一些關於弗洛伊德理論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睏境,或者是一些被後人重新解讀的案例。而“英倫隨筆”的標簽,則讓我聯想到那些英國學者特有的嚴謹又不失幽默的寫作風格,以及他們對人文社科領域深刻的理解。我好奇作者會如何將英國的文化底蘊、社會變遷,與精神分析的理論發展相結閤,從而展現齣一種獨特的英倫視角下的精神分析圖景。我渴望在這本書中,看到那些隱藏在經典理論背後的復雜脈絡,看到思想的演進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麯摺和修正,這種對知識探索的真誠態度,正是吸引我的最大動力。
评分初拿到這本書,就被它獨特的氣質所吸引。書名《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仿佛一句帶著點兒俏皮的邀請,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我一直覺得,偉大的思想傢也並非完美無瑕,他們也會受到時代、文化、甚至個人局限的影響,做齣不那麼“正確”的判斷。所以,當這本書以一種平視的姿態,甚至帶點兒戲謔的口吻來談論弗洛伊德時,我感到瞭一種莫名的親近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博學而風趣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精神分析的“小插麯”,那些被曆史塵埃掩蓋卻又意義非凡的“說錯話”的時刻。我想象著書中可能描繪的,是弗洛伊德在某個深夜,為自己理論中的某個環節而苦惱;亦或是他的追隨者們,在辯論中發生的有趣爭執;又或者是,在後世的目光下,某些曾經被奉為圭臬的觀點,顯得多麼不閤時宜。我特彆期待的是,作者如何通過“英倫隨筆”的方式,將這些略帶戲劇性的“錯誤”與英國的文化、社會背景巧妙地聯係起來。是關於某個英國文豪的心理分析?還是英國社會對精神分析的獨特接受方式?這一切都讓我充滿瞭好奇,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另一個時代、另一種思維方式的大門,期待著那些意想不到的發現。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復古的學術氣息,黑白的主色調搭配上略顯斑駁的字體,仿佛一本塵封多年的舊書,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那個精神分析黃金時代的遐想。我一直對弗洛伊德和他的理論充滿好奇,但又覺得那些著作太過深奧,難以入門。這本書的書名《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就顯得格外親切,它暗示瞭作者並沒有將弗洛伊德神化,而是以一種更開放、更具批判性的視角來探討精神分析,這讓我非常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那個充滿奇思妙想的精神分析世界,但又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理論堆砌,而是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案例或者曆史故事來展現精神分析的魅力,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那些復雜的概念。同時,"英倫隨筆"這個副標題也讓我感到一絲親切,英國文學和文化一直以其獨特的幽默感和深刻的洞察力而聞名,我期待作者能夠將這種英倫特有的氣質融入到對精神分析的解讀中,或許會碰撞齣彆樣的火花。我非常好奇作者會以何種方式來“說錯話”,是曆史上的誤讀,還是理論上的局限,亦或是對當下精神分析實踐的某種反思?這些疑問都驅使著我想立刻翻開這本書,去探尋答案。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和名字,就有一種特彆的吸引力,它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刻闆,反而帶著一種探索的勇氣和審視的智慧。《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這個書名,一下就擊中瞭我的興趣點。我一直認為,任何偉大的理論,尤其是像精神分析這樣龐大而復雜的體係,都不可避免地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知識的湧現而産生局限和爭議。所以,這本書所承諾的,並非是簡單的對弗洛伊德的歌頌,而是對其思想的辯證審視,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期待作者能夠以一種深入淺齣的方式,帶領我走進精神分析的“幕後”,去看看那些不為人知的細節,那些可能被忽略的“錯誤”是如何産生的,又對精神分析的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尤其是“英倫隨筆”這四個字,讓我聯想到英國文學中那種特有的幽默感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將這種獨特的英倫視角融入其中,或許能看到一些不同於傳統精神分析解讀的新鮮角度。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弗洛伊德本人的,更是關於精神分析作為一個理論體係,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演變、發展,甚至經曆“糾錯”的過程。這種探索未知的、挖掘被遮蔽的知識的衝動,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去閱讀它。
评分單看書名《佛洛伊德也會說錯話》,就覺得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勇氣的作品。我們都知道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奠基人,他的理論影響深遠,但“也會說錯話”這幾個字,卻暗示瞭作者並不滿足於僅僅復述他的理論,而是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解讀和反思。這讓我非常感興趣。我一直對那些能夠顛覆固有認知、挑戰權威的作品懷有極大的熱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隨筆”,來揭示精神分析發展過程中那些不那麼完美,甚至帶有某種局限性的時刻。或許是關於弗洛伊德本人在某些問題上的誤判,或許是他的理論在傳播過程中被誤讀,甚至是被過度解讀。我更期待的是,作者能夠將這些“說錯話”的例子,巧妙地融入到“英倫”的文化背景中,看看精神分析的種子在英國這片土地上,是如何生根發芽,又經曆瞭怎樣的“變異”或“修正”。我設想著,書中或許會涉及一些英國著名作傢、藝術傢,甚至公眾人物與精神分析的交集,通過這些生動的敘事,來展現精神分析在特定文化語境下的復雜麵嚮。這種跨文化、跨領域的碰撞,讓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會充滿趣味和啓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