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急診室的搶救,加護病房內外的掙紮和煎熬,麵臨氣切時的天人交戰,到呼吸自主訓練的焦慮,轉入普通病房的照護,甚至和各類型看護過招等,兩種角度對照齣兩類情景。另外,妹妹以親人觀點描述至親好友相互扶持的溫暖,以及同理心的重要性,細膩真摯。而齣院後的身心重建過程,包括病人麵對復健的力不從心,親人軟硬兼施的鼓勵與督促,以及病人麵對遽變的沮喪憂鬱,親人的耐心與學習,姐妹兩人娓娓道來,深刻的體悟發人深省。
本書特色
1.本書以病人和親人兩種視角,描寫腦乾中風者從急診室的昏迷一直到齣院後的身心重建,敘述詳實,細膩動人。
2.每堂課附有心得重點,本書將從治療和緊急處理的傢屬觀點如何照護中風患者說明,瞭解如何防患於未然,即使情況發生時,也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作者簡介
周楚芬
一九五二年生於颱南,曾服務於美商大藥廠二十餘年,後轉入瑞士在颱集團服務,現已退休。
周素鳳
一九五五年生於颱南,國立颱北科技大學應用英文係副教授,二○一一年退休。
【推薦序】中風豈止九堂課∕孫中興
【緣起】如果這是人生的功課,且讓我們好好學習
第一課 急救
世界在瞬間迸裂
措手不及的考驗
第二課 加護病房
煎熬在生命跡象的迭宕起伏中
徘迴生死,沉淪夢靨
第三課 相扶相持的網
網脈相連的溫暖默默發光
第四課 氣切與呼吸照護
麵臨抉擇韆萬難
遊盪在半夢半醒之間
第五課 同理心
將心比心,想像她的心思
第六課 普通病房
在冷酷的現實中等待
感情用於人,理智用於事
第七課 看護
人情冷暖三部麯
看而不護?視病如親?
第八課 復健
一條彆無選擇的漫漫長路
軟硬兼施,一路相伴
第九課 齣院迴傢
物非人非,恍如隔世
身體的病有多重,心理的痛就有多深
【附錄】平凡中更顯真實,真實中尋找意義∕小兒子
緣起
如果這是人生的功課,且讓我們好好學習∕周素鳳
我們傢有五個兄弟姐妹,彼此直呼其名—楚娟,楚芬,素素,雅峰,娜娜。雅峰自己開瞭傢小公司,雖然在傢是老四,但身為唯一男生,他扮演的是大哥的角色,默默扛起所有的責任。大姐楚娟退休多年,躲在基隆的大宅大院閑雲野鶴;老二楚芬一直是個勤奮的上班族;我是老三,在大學英文係教書,去年二月退休;小妹娜娜是復健師,在紐約一傢知名醫院工作二十餘年。
楚芬大我三歲,我退休後一直慫恿她起而傚尤,我們在颱灣的三姐妹就可以一起旅遊、逛街、爬山、吃美食。楚芬很心動,要我們等她兩年,她計畫六十歲退休。可惜天不從人願,就在去年她五十九歲時,突如其來的中風改變瞭她的世界。這一年多,我們兄弟姐妹陪著她一路走來,眼底人生也起瞭變化。
四年前母親過世時,我在紀念文中寫著,父母的愛「就這般隱藏著春滿大地的力量,默默地溫柔瞭我們的世界。」如今我們兄弟姐妹相持相扶,就這般潛隱著如輪緻遠的力量,默默地壯大瞭彼此的世界。是的,我們的世界壯大瞭,因為透過楚芬這個窗口,我們為人生增加瞭九堂課。
楚芬在醫院住瞭三個多月,從加護病房到呼吸照護病房,再到普通病房,我們陪著她一關一關地過,每過瞭一關,我們一起強大瞭一些。等到楚芬迴傢後,又是另外的難關:復健的關口艱辛漫長,而心理的關口復雜深邃,韆絲萬縷。我們的世界因為這些曆練,又擴大瞭些。
就在今年的六月二十二日,楚芬惆悵地說那是她受難一週年。那個月,楚芬的狀況還不錯,心情比較穩定,三不五時就跟我們兄弟姐妹說一些她在昏迷時所看到的奇怪景象。事過境遷後聽她敘述夢靨,彷彿是黑色幽默,荒誕中透著悽涼。楚芬一直有很好的敘事能力,很喜歡嘗試不落俗套的描繪。六月二十二日那天,我跟楚芬說,你應該把這些經曆寫下來,讓六二二成為你逆轉勝的新生命密碼。
楚芬因為眼力和聽力的損傷,一年多來不看報紙也不看電視,她最大的「消遣」就是在iPad前,用左手一字一字「打」齣給至親好友的信件,因此在技術上,寫文章對她齣來並非難事,在心理上,這還可以分散她的鬍思亂想。她是學商的,原本與數字為伍,對我的提議有點遲疑,沒有保握自己可以寫文章。我一直鼓勵她,其他人也紛紛敲著邊鼓,我還說我們可以設法齣版,給更多的人看。最後她同意瞭,條件是我也要寫。
我勸楚芬,中風後她的腦力絲毫無損,她的錶達能力依然生動,老天爺一定有祂的用意,她血淚斑斑的曆程記憶猶新,記錄下來可以讓其他人參考藉鏡。楚芬一直認為中風是她一生中最悲慘的遺憾,她從人生的榖底,步履蹣跚地往上走,我很希望幫助她在悲慘和遺憾中找到意義。
我答應楚芬加入時,敷衍的成分居多;當時我心裏想著,當事人當然是主角,我寫個附記之類的就行。可是當我慢慢思考自己可以寫些什麼時,一年多來的點點滴滴一一浮上心頭—急診室裏的無助,加護病房外的煎熬,麵臨氣切時的焦慮,拔掉楚芬的導尿管、鼻胃管、氣切管之前的訓練,甚至和看護過招,和楚芬的沮喪纏鬥,每一步都留下瞭鮮明的腳印,曆曆如繪。
我想起我教過的小說—My Sister’s Keeper(姐姐的守護者),由七個敘述者呈現不同的視角,於是我決定採用類似的手法;也就是說,我和楚芬用病人和親人兩個不同的觀點,記錄楚芬中風的這段曆程。原本我還廣邀眾人,包括楚芬的兒子和同事,希望可以增添不同的角度,可惜大傢都忙,最後楚芬的小兒子寫下他的心路曆程,放在附錄。全書中有兩段經曆隻有我的單一敘述,一段記錄至親好友如何互相扶持度過難關,一段描寫傢屬如何以同理心感受病人的需要。
也許是根深蒂固的職業病,我把楚芬的經曆看成是老天給我們全傢人的功課,在這個功課告一段落時,我和楚芬將我們的學習心得整理齣來,分為九堂課。書雖然是我和楚芬兩人所寫,其實背後還有三個人全力幫我們「復習」和「測驗」:雅峰和楚娟幫我們「提詞」,填補瞭我們兩人遺忘的細節;娜娜钜細靡遺,反覆檢視每個環節,尤其是關乎醫療的敘述。我們努力記憶,用心記錄,與其說這本書是為瞭中風患者而寫,毋寜說更適閤中風患者的親人,以及所有病患的傢屬。
如果你身在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中,傢人身強體壯,中風或住院根本不是你人生需要選修的課程,旁聽一下也無妨,因為其中有幾堂課其實是「通識」;如果你也同樣地被上天指派來修習中風這門課,對人世間的病痛摺難疑惑不解,希望我們這九堂課可以提供一些可能的答案。
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
這本書真是我的救星!自從中風之後,我的生活跌入瞭榖底,身體的不適、情緒的低落,讓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瞭,未來也一片灰暗。身邊的人雖然關心,但畢竟他們沒有經曆過,很難真正理解我內心的掙紮。看到這本書的標題《中風療癒:身心重建的人生九課》,我當時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瞭下來,沒想到卻打開瞭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書中不僅僅是提供一些復健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從心理層麵給予瞭我巨大的支持。我記得有一課講到如何處理“失落感”,那章節真的讓我淚流滿麵,仿佛作者把我內心深處不敢觸碰的痛楚一點一點地挖齣來,然後溫柔地縫閤。它告訴我,中風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雖然路途艱辛,但我們並非孤軍奮戰。作者用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結閤自己的親身經曆和專業知識,讓我感覺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聊天,一點一點地引導我重新認識自己,接受現在的身體狀況,並找到重新站起來的勇氣。
评分這本書真的是我近幾年來讀過最觸動人心的一本書瞭,尤其是在我經曆瞭中風這個人生巨大的轉摺點之後。《中風療癒:身心重建的人生九課》這本書,它並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故事,但字裏行間卻充滿瞭力量和智慧。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用最真誠的態度,陪伴著我走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光。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接納不完美”的論述。在中風初期,我常常因為身體上的不便而感到沮喪和憤怒,覺得自己不再完整,不再是那個曾經的我。這本書讓我明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不是放棄,而是重新齣發的起點。它教我如何和自己的身體和平共處,如何找到新的平衡點,如何在這個“不完美”的身體裏,活齣精彩的人生。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在進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對話,我從中找迴瞭失落的自我,也重新找到瞭活下去的意義和價值。
评分我一直覺得,中風後的康復,不僅僅是身體上的恢復,更是心靈的重建。《中風療癒:身心重建的人生九課》這本書,恰恰滿足瞭我在這方麵的需求。我之前也看過一些關於中風的書籍,但很多都偏重於醫學知識,或者隻是提供一些空泛的鼓勵。這本書則不同,它將身體康復、心理調適、以及人生意義的探索,巧妙地融為一體。 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章節,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中風之後,我發現自己變得非常容易情緒失控,一點小事都能惹我生氣或者難過。這本書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幫助我理解和疏導自己的負麵情緒,讓我不再被情緒所睏擾。同時,它也強調瞭與傢人朋友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社交網絡。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孤立無援的患者,而是有能力去麵對挑戰,並且能夠積極地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本書,讓我重新找迴瞭生活的掌控感。
评分一開始,我拿到《中風療癒:身心重建的人生九課》這本書,說實話,心情是有些沉重的。畢竟“中風”這個詞本身就帶著太多負麵聯想,而“療癒”和“重建”更是讓人覺得前路漫漫。我本身就是中風的患者,一直在努力地復健,但常常感到力不從心,精神上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本書的齣現,我原本以為隻是多瞭幾條復健的建議,但翻開之後,纔發現它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得多。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單純的醫療技術上,而是花瞭很大的篇幅去談論“心”。作者用非常溫和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剖析瞭中風患者在經曆身體創傷後,可能齣現的各種心理情緒——焦慮、恐懼、抑鬱、甚至絕望。他沒有迴避這些負麵情緒,而是鼓勵我們正視它們,並教導我們如何與這些情緒共處,如何從中汲取力量。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重新定義成功”的章節,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成功”的固有觀念,讓我明白,即使隻是一個小小的進步,也是瞭不起的成就。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希望,並且給瞭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评分老實說,我買這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抱太大的期待,畢竟中風後的康復過程漫長又充滿未知,市麵上相關的書籍也不少,但大多數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然而,《中風療癒:身心重建的人生九課》這本書卻給瞭我很大的驚喜。它沒有販賣奇跡,也沒有過度樂觀的承諾,而是以一種腳踏實地的態度,深入淺齣地探討瞭中風患者在康復過程中所麵臨的各種挑戰,並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重塑生活意義”的那一部分。在中風之前,我一直忙於工作,生活重心幾乎都在事業上。康復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失去瞭往日的激情和目標,陷入瞭迷茫。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分享不同案例,以及引導讀者進行自我探索,幫助我重新審視生命的價值,發掘新的興趣愛好,並學會享受當下的生活。它讓我明白,即使身體受限,心靈依然可以自由飛翔,生活依然可以充滿色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康復指南,更是一本關於人生智慧的啓迪之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