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起,《工作DNA》在中國時報的浮世繪版上,以專欄方式與讀者見麵,連載一年多,佳評如潮。一九九九年,齣版成書。
二00六年,作者於齣版大陸版的同時,增加許多篇幅,而有修訂版問世。
再隔六年的二0一二年,作者大幅增訂修編,齣版《工作DNA增訂三捲本》,把「鳥」、「駱駝」、「鯨魚」這分彆代錶「基層」、「中堅乾部」、「決策者」三種不同層次工作者的主題,各自獨立成捲,成為:《工作DNA鳥之捲》、《工作DNA 駱駝之捲》、《工作DNA 鯨魚之捲》。
本書特色
熱情與勤快,是鳥的基因。
The bird needs to be passionate and diligent.
工作DNA鳥之捲
剛齣社會不久的新鮮人,像是一隻鳥——剛剛孵化,開始要學習飛翔的小鳥。
小鳥麵對廣闊的天地,好處是機會無窮,無限的空間任其展翅。但是小鳥也要注意自己到底要如何成長。小鳥的機會,就是你還沒有被環境、習慣、條件所侷限或製約,因此各種新奇的嘗試與可能,都在你的雙翼之下。
小鳥,需要熱情與勤快。
作者簡介
郝明義
一九五六年齣生於韓國。
一九七八年颱大商學係國際貿易組畢業,次年開始進入齣版業工作。曆任長橋齣版社、《2001月刊》、《生産力月刊》、《時報新聞周刊》之特約翻譯、編輯、主編、總編輯等職。一九八八年任時報齣版公司總經理,一九九六年離任。同年鞦,創立大塊文化。
一九九七年初接任颱灣商務印書館總經理兼總編輯,一九九九年底離任。
二○○一年創立Net and Books。
二○一○年創立ChineseCUBES 中文妙方。其所發想的中文妙方産品榮獲二○一三年德國iF 設計大奬的傳達設計奬(iF Communication Design Award 2013)。
現任大塊文化、Net and Books,與ChineseCUBES董事長。
著有:《工作DNA》、《故事》(大塊文化)、《那一百零八天》、《他們說》、《越讀者》、《一隻牡羊的金剛經筆記》(Net and Books)。
譯著:《如何閱讀一本書》(颱灣商務)、《2001太空漫遊》(遠流)
Facebook /郝明義
增訂三捲本總序 5
初版前言 8
雄飛吧,鳥! 15
1心態
少年英雄的夢想寶劍 24
人生與夢想可以編劇 28
及早有一個信仰的價值觀 32
意念與誌嚮的不同 36
非僕歐 39
識相 43
怎麼說早安 46
螞蟻的兩種故事 50
擦亮第一根火柴 54
2觀念
工作比床重要 60
三十歲以前不要計較的事情 64
怎麼善用公司這所學校 67
工作倫理之一:公私之彆 71
工作倫理之二:主從之分 75
工作倫理之三:不背後說話 78
劉備的兩個提醒 81
不要讓自己成為一種很討厭的人 84
小螺絲釘的光芒 87
3方法
怎樣尋找一個心愛的工作 之一 92
怎樣尋找一個心愛的工作 之二 96
工作選擇之一:大企業 99
工作選擇之二:小公司 102
工作選擇之三:公傢機關 106
工作選擇之四:自由業 110
新齣校門不建議的兩個選擇 113
求職信的光澤 116
一定升遷的祕訣 119
4故事
鐵達尼號之外 124
卡麥隆的另一個故事 128
宇宙旅行與烘焙機 131
如何開始改變工作基因 134
梁啓超的一句話 138
5迴憶
愛情與第一個工作 142
一個排斥瞭三十年的工作 146
第一張辦公桌 149
馬莊穆教我的英文 153
大鵬鳥陸鏗 159
6知識
創意的解析 170
百分之五的差異 175
非新手階段 178
想像力、知識和飛行 181
闖進一座日耳曼森林 185
夢想與閱讀 188
7生活
遊泳和上班族的世界 198
不要感冒 201
如何改變自己的命運 205
懺悔 211
8附錄
第一個把工作概念帶進我生命的人 216
增訂三捲本總序
在工作的路程上,我有很多意外。
少年時期,許多師長期許我未來的工作和寫作、齣版相關,但是齣於叛逆心理,我卻一直排斥。直到後來畢竟進瞭齣版業。
進入齣版業之後,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做個編輯,不懂業務更彆談經營管理。可是後來卻被提升到總經理的位置。
之後,我一直認為自己頂多適閤專業經理人的工作,從沒有創業的興趣與動力。可是在突然的轉摺之下,我不得不從零打造起公司,掛起董事 長的頭銜。後來還不隻一個。
一九九八年初版的《工作DNA》,本來近乎隨筆,記我個人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心得。七年後,趁著要齣大陸版的時候,我在原書的結構下 做瞭些補充,成為《工作DNA修訂版》。
初版的《工作DNA》把工作分瞭基層、中堅乾部和決策者三個層次。到修訂版時,我進一步把這三個層次形象化,成為鳥、駱駝和鯨魚,並 增加瞭許多引伸和解釋。大約也在那同時,我開始思考是否應該把「鳥」、「駱駝」、「鯨魚」三種不同層次的主題分彆獨立,各寫成一本 書,讓各個主題有更充分的說明。
這個想法在心底起伏瞭很久。又過瞭六年之後,我終於完成這件事情,有瞭《工作DNA增訂三捲本》的〈鳥之捲〉、〈駱駝之捲〉、〈鯨魚 之捲〉。
我希望,這三本書一方麵可以因此而各自獨立、要錶達的更清楚,另一方麵也能保留最原始版本,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心:一個工作者想把他 心頭的點點滴滴,烤成一塊蛋糕和大傢分享的心情。
所以,這還是一個人在他工作過程裏的筆記和塗鴉。很多時候他像在跟彆人在說些什麼,其實更多的還是在自言自語。
初版前言
寫這本書,有一個遠的理由,有一個近的理由。
在工作的曆程上,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
每個階段,都遇到願意提拔我的人,願意和我一起奮鬥的同事。因此,多少有些說起來應該不至於乏味的經曆和心得。
如果這些經曆和心得貢獻齣來,能為某一天的某一位讀者,在他的工作生涯上有所參考,是否也可以算是對提拔過我的人、幫助過我的人的一 些迴報?
這是遠的理由。
一九九七年與九八年交關之際,工作量很大,壓力很重。我要完成許多責任極重的工作任務,並且時限卡在那裏,沒有一件可以前後挪動。
有一陣子,每天早上醒來,都有點懷疑自己是否能如期完成這些工作。
因此,當夏瑞紅來找我,要為《中國時報》浮世繪版開一個專欄時,我沒有考慮太多就答應瞭。
在當時喘不過氣的工作負擔下,每個星期寫一篇專欄,反而成瞭烘一塊蛋糕的想像。
烘一塊蛋糕,喘一口氣,讓自己繁雜的思緒有個稍息的時間。
但,這個專欄必須是談工作的。
這樣,這塊蛋糕纔有把握做得還可以下口。
這是近的理由。
在專欄開始的時候,我先想好瞭書的架構。
我一直都是個上班族。
所以,這是一本談工作的書,雖然也可以給個人工作和創作者參考,但主要是談上班族的工作,給上班族閱讀。
我也一直都在齣版業工作。不過,這本書裏許多故事都在齣版業之外,我希望齣版業以外的上班族也能閱讀得很有趣味與體會。
於是,我先定好章節和其中可能的內容。
因此,現在您讀的並不是一本結集齣版的書,而是一本一年前規劃好的書。
除瞭極少數和新聞相關的話題之外,這本書寫作的進度和內容都是既定的。齣書之前,我再新加一些章節,調整一些文字,並且在有些文章後 麵增加一點後記,一點塗鴉。
因為談什麼事情都喜歡扯到工作,不少人說我是工作狂。
我不以為然(當然,沒有一個工作狂會自己承認的)。
我隻是因工作而受益良多,因此對工作有一份感激之情。
因為工作,我從無知轉而大開眼界;因為工作,我從偏激轉而溫和;因為工作,我從毛躁轉而學習沉著。
也因為工作,我對生命的態度有瞭轉變。
一九八九年,在一個奇特的際遇下,我突然得知因為脊椎嚴重扭麯變形,自己可能來日不多。看著X光照齣來的片子,我對自己脊椎所受的重 傷目瞪口呆。
醫生告訴我:最好的選擇是不要上班,辭職迴傢,盡量做些趴著工作的事情,以免脊椎的創傷進一步惡化。
於是我一個人去瞭夏威夷的一個離島。
我要為瞭多活一些時間,而迴到傢裏做些靜態的工作,還是要盡情繼續現有的工作,最後脊椎隨時可能突然承受不住壓力而崩潰?
思索一個星期之後,我選擇瞭後者。與其為瞭多活幾年而設限生命,當然不如把生命濃縮於盡情的衝刺。
十年過去瞭,我並沒有死。但直到今天,脊椎的危機也並沒有解除(我常常嚷著要減肥,實在和美觀無關)。
我總是沒法把工作步伐放慢,部分是個性,部分和這有關。生命既然無常,應該盡量多加利用一點時間。
後來一路奔跑過來,有得有失,卻終究形成一些麵對人生的態度。不是工作的觸媒,我辦不到。
工作對我的啓發,這還隻是一點點。
工作早已是我們生活中佔最大比重的一件事情。
就一個上班族而言,無論喜歡與否,我們對自己最親密的人,以及對自己最深感興趣事物所能付齣的時間,不論在質或量上,都永遠難以和工 作相提並論。
所以,我們怎麼看待工作,就是怎麼看待生命,如何善用工作,也就是如何善用生命。
這不會因為行業或職位的相異而有所不同。
每個人都有一個工作。每個工作都在訴說、啓發其特有的意義。
隻看我們是否能夠傾聽、領會。
九八年初要寫這本書的當時,不知道和後來的發展比起來,當時那點工作壓力其實根本算不得什麼。
同樣的,當時也不知道每個星期做一塊蛋糕的過程,逐漸還多瞭點跟自己對話與提醒的味道。
也就是說,蛋糕做著做著,自己也吃起來瞭。
而現在,蛋糕送到瞭您的眼前。
希望您喜歡。
乍一翻開《工作DNA 鳥之捲:基層》,我還以為會是那種充斥著各種理論和公式的書籍,但很快我就發現自己錯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故事性”和“可操作性”。作者似乎有著非凡的洞察力,能夠捕捉到基層工作者最真實的生活片段,並從中提煉齣具有普遍意義的職場法則。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細節決定成敗”的闡述,它不是簡單地強調“認真”,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基層工作中,每一個微小失誤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以及每一個細緻周到的舉動如何能夠贏得信任和尊重。書中還談到瞭“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但它並沒有泛泛而談,而是通過具體的場景,展示瞭如何在不同的團隊角色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並與他人有效配閤。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就像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前輩聊天,他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卻點醒瞭我許多曾經忽略的盲點。它讓我意識到,即使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也同樣可以活齣精彩,創造價值。
评分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讓我頗為觸動的書,書名是《工作DNA 鳥之捲:基層》。雖然我纔剛剛開始閱讀,但這本書的某些方麵已經深深地吸引瞭我。它並非那種能瞬間提供 eureka 時刻的“成功秘籍”,而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描繪瞭在最基礎、最不被起眼的崗位上,個體如何塑造自己的職業認同和內在力量。我特彆喜歡作者對“DNA”這個概念的解讀,它不是僵化的基因,而是可以被環境、經曆不斷印刻和塑造的特質。書中對於基層工作者可能麵臨的日常挑戰,例如重復性勞動、缺乏即時反饋、以及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時的微妙心理,都做瞭細緻入微的描繪。我能從中看到自己影子,也看到瞭許多我身邊同事的身影。那種在平凡崗位上默默耕耘,但內心卻從未停止過對自我價值的探索,對工作意義的追尋,這種堅韌和智慧,纔是作者想要傳遞的核心。我期待接下來的閱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這種“工作DNA”如何在基層得以生長,又如何最終影響一個人的職業軌跡。它似乎在告訴我們,無論起點高低,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構建屬於自己的獨特職業基因。
评分《工作DNA 鳥之捲:基層》這本書,在字裏行間透露著一種樸素而深刻的智慧,讓我這個身處其中的讀者,時常感到一種強烈的共鳴。它所描繪的,並非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那些在日常工作中,無數次被我們忽略的、關於“做人做事”的細微之處。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將基層工作人員在麵對重復性工作時的內心掙紮、在與領導同事溝通時的微妙情緒、以及在處理突發狀況時的應變能力,都刻畫得淋灕盡緻。我發現,書中反復強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並非那種高高在上的政治口號,而是滲透在每一次細緻的服務、每一次認真的執行之中。它讓我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構成瞭我的“工作DNA”,又是什麼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保持著那份不滅的熱情和追求。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作為基層勞動者可能存在的不足,也指引瞭我前進的方嚮。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鼓勵我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獨特答案。
评分《工作DNA 鳥之捲:基層》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是齣乎意料的“溫暖”和“力量”。它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來包裝,也沒有用虛無縹緲的理論來論證,而是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方式,勾勒齣瞭基層工作者的真實畫像。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成長”的定義,它並非綫性上升,而是在不斷跌倒、爬起、再跌倒的過程中,逐漸積澱和蛻變。書中對於“自我激勵”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是讓你去追求虛幻的目標,而是鼓勵你在日常工作中,發現那些能讓你感到滿足和驕傲的瞬間,並從中汲取前進的動力。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會感到疲憊和沮喪,是因為我們過度關注瞭結果,而忽略瞭過程中的積纍和體驗。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成功”的定義,它不一定是大鳴大放,也可以是默默耕耘,內心豐盈。它讓我堅信,即使身處基層,我們依然可以擁有獨特的“工作DNA”,並以此為基石,構建屬於自己的職業人生。
评分讀《工作DNA 鳥之捲:基層》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倒不是那些關於“升職加薪”或者“職業規劃”的宏大敘事,而是作者對“底層邏輯”的深入挖掘。它更像是一份關於如何在平凡崗位上構建自我價值的“用戶手冊”。書中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真實的案例,讓你自己去體會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中蘊含的力量。例如,書中對“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描寫,不是教你圓滑世故,而是強調真誠、同理心以及保持職業界限的重要性。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麻煩”或者“委屈”,其實都可以轉化為提升自己溝通能力和情商的機會。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心態調整”的探討,作者並沒有迴避基層工作中可能齣現的挫敗感和迷茫,反而提供瞭一些非常實用且接地氣的應對策略。它讓我明白,與其抱怨環境,不如學會與環境“共舞”,並從中汲取養分。這本書更像是朋友之間的悄悄話,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隻有溫和的引導,讓我願意去重新審視自己在工作中的每一個微小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