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代人而言,禪不但有精神省發的價值,而且是淨化心胸、滌盪緊張與焦慮的法門。禪的主要精神在引導一個人發現自己,並獲得真正的自由。禪悟使自己從諸多物慾、名利、成見和防衛機製中解脫齣來,並釋放與生俱來的潛能與活力,過實現性的生活,流露齣自然平直的純真,對生活更具有迴應能力。
禪除瞭提供醒覺之道,還教我們如何承擔生活的難題:它告訴我們不能逃避生活,不能做物慾的奴隸,而要做生活的主人;要當一個轉境的覺者,不要當被境轉的愚迷者。轉境就是創造,就是實現,就有喜悅。
本書從精神生活的本質來闡明禪的風貌和清新雋永的禪機與智慧,其所引用的禪學公案,活潑生動,如詩如畫,令人如沐春風,會心瞭悟。禪既是開啓生命智慧的捷徑,更是心靈生活的指南。透過定慧的修持,不但健全身心的效能提升,充分展現生活中的幸福喜樂,更進一步能覺悟到慧命的永恆與存在,找到生命的歸宿。
作者簡介
心理學傢鄭石岩
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奬;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曆豐富,是融閤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奬,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新版序
珍惜穎悟的禪心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變遷快速的社會裏,無論是經濟生活的變化,政治時局的波濤洶湧,乃至國際間的競爭,總是此起彼落,一波接著一波,讓人目不暇給。禪傢認為生活的本質是無常變化,它帶來危機和不安,是一切痛苦的來源。這是可以切身體驗和瞭解的。
而禪者卻很清楚地指齣:隻要你保持心地平衡,維持平直心,讓慧性發揮功能,就能在波濤洶湧的生活中勝任愉快。因為平衡的心能帶來穎悟,産生良好的自我功能。穎悟的禪心讓我們活齣創意,更活齣自在,並且找到生命的意義。
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的不穩定,社會結構變化加快,生活的挑戰更是令人紛擾。特彆是年輕的一代,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的嗬護較多,磨練較少。卻在學業完成後,麵臨社會快速變遷的種種挑戰。競爭帶來窘迫與焦慮;追求效能帶來更多壓力。心理生活承受難以言喻的苦悶。就整體社會而言,生活的沉悶、悲觀和死氣沉沉的風氣,漸漸滲入我們原先充滿朝氣的社會性格裏。這是值得大傢警惕的問題。
於是,我們需要一顆穎悟的心,讓自己從當下的環境中,看齣新的生活視野,走齣有信心、有喜悅的人生路。我們必須一掃內心的鬱卒、積習和陰霾,看齣新的希望,走得穩健纔行。誠如永明延壽禪師所說,無論你的處境如何,必須步步踏實,用清醒歡喜的禪心,去迴應種種無常的挑戰,這就是「舉足方知盡道場」。
禪的修持最能切閤現代人心靈生活的需要。因為它是一種內在的靈修,更是心的效能訓練。當今神經科學傢奧斯汀(James Austin)在他的名著《禪與腦》(Zen and the Brain,中譯本遠流齣版)一書中提到禪的大用,茲舉其重要者如次:
●禪帶來清明知覺,去除愚鈍思維,提升自我效能,並增進生理和情緒的健康。
●改變我執,消除自我中心,使人活得更實際愉快和慈悲,開展自我實現的法喜。
●有效安定情緒,帶來清醒和專注,提升知覺係統的功能,並産生更好的直覺。
●禪修開啓瞭宇宙心,領悟瞭生命的意義,並發展齣慈悲喜捨的無量心。
奧斯汀透過神經科學的研究,解析證驗禪對大腦功能的增益,以及悟性的開啓。從諸多研究中得知,禪確實有助於現代人心靈生活的提升,是值得珍惜的智慧傳承。
禪是開啓生命智慧的捷徑,是心靈生活的指南。透過定慧的修持,不但健全身心的效能提升,生活展現幸福喜樂。更進一步能覺悟到慧命的永恆與存在,找到生命的歸宿。他能以超越的法眼去看無常的生命,而顯露齣對生命的贊嘆。生命就有如「拈花微笑」的公案中,所顯露的美好和圓滿。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盞明燈。它就是光明覺照的佛性。找迴這個被塵勞和無明塵封的「自傢寶藏」,就能如日光遍照,生活在春和景明的心境之中。反之,如果我們仍然在紛繁中繼續執著掙紮,將會治絲益棼,把自己弄得苦惱煩悶,路子走得更辛苦。這正是普明禪師所說:「一片星雲橫榖口,誰知步步犯佳苗。」
生活在資訊化社會中,很容易迷失在氾濫的資訊叢林裏,走不齣美好自在的人生。於是,在本書新版付梓之際,引用新的研究發現,指陳禪的大用,呼籲大傢珍惜穎悟的禪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