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是大乘菩薩戒重要且基本的經典,隨著大乘思想興起後,韆百年來流行的一部菩薩戒律,於後秦弘始年間,鳩摩羅什譯齣,中土得以傳授大乘菩薩戒。它顯示瞭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論和根本精神,主要說明菩薩修道之階位(發趣十心、長養十心、金剛十心和體性十地),以及應受持的菩薩戒律(十重戒和四十八輕戒)之戒相。在佛教「三藏」中屬「律藏」,是大乘戒律之一,在中國佛教大乘戒律中,《梵網經》的影響最大。對大乘佛教在中國盛行,起瞭積極的作用。
此外,經中把孝與戒相融通、「孝名為戒」的思想頗富中國特色。《梵網經》因其言簡易賅、行文雋永,義理、戒律兼具且意蘊深長,能概括地闡述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主旨,因而廣受僧俗兩界的重視,對大乘菩薩戒的推動具有重大影響。
本書《梵網經》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共分題旨解說、原典、譯文、注釋,以深入淺齣的文字重新詮釋和解析佛經旨意。讀者可透過此書輕鬆運用《梵網經》的心法,當作讀經的誦念本,同時清楚瞭解《梵網經》的文句涵義。
主編簡介
賴永海
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中華文化研究院院長,財政部、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南京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學旭日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江蘇宏德文化齣版基金會理事長,鑑真圖書館館長。齣版《中國佛性論》、《中國佛教文化論》、《佛學與儒學》等16部著作,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百科全書》(11捲,近300萬字),主編第一部《中國佛教通史》(15捲,700萬字)。
譯注者簡介
戴傳江
哲學博士,畢業於南京大學哲學與宗教學係,師從賴永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現任職於南京航空航太大學。
前言
捲上
菩薩心地品之上
十發趣心
第一 捨心
第二 戒心
第三 忍心
第四 進心
第五 定心
第六 慧心
第七 願心
第八 護心
第九 喜心
第十 頂心
十長養心
第一 慈心
第二 悲心
第三 喜心
第四 捨心
第五 施心
第六 好語心
第七 益心
第八 同心
第九 定心
第十 慧心
十金剛心
第一 信心
第二 念心
第三 迴嚮心
第四 達心
第五 直心
第六 不退心
第七 大乘心
第八 無相心
第九 慧心
第十 不壞心
十地
第一 體性平等地
第二 體性善慧地
第三 體性光明地
第四 體性爾焰地
第五 體性慧照地
第六 體性華光地
第七 體性滿足地
第八 體性佛吼地
第九 體性華嚴地
第十 體性入佛界地
捲下
梵網經菩薩戒序
菩薩心地品之下
十重戒
第一 殺戒
第二 盜戒
第三 淫戒
第四 妄語戒
第五 酤酒戒
第六 說四眾過戒
第七 自贊毀他戒
第八 慳惜加毀戒
第九 瞋心不受悔戒
第十 謗三寶戒
四十八輕戒
第一 不敬師友戒
第二 飲酒戒
第三 食肉戒
第四 食五辛戒
第五 不教悔罪戒
第六 不供給請法戒
第七 懈怠不聽法戒
第八 背大嚮小戒
第九 不看病戒
第十 不畜殺具戒
第十一 國使戒
第十二 販賣戒
第十三 謗毀戒
第十四 放火焚燒戒
第十五 僻教戒
第十六 為利倒說戒
第十七 恃勢乞求戒
第十八 無解作師戒
第十九 兩舌戒
第二十 不行放救戒
第二十一 瞋打報仇戒
第二十二 憍慢不請法戒
第二十三 憍慢僻說戒
第二十四 不習學佛戒
第二十五 不善知眾戒
第二十六 獨受利養戒
第二十七 受彆請戒
第二十八 彆請僧戒
第二十九 邪命自活戒
第三十 不敬好時戒
第三十一 不行救贖戒
第三十二 損害眾生戒
第三十三 邪業覺觀戒
第三十四 蹔念小乘戒
第三十五 不發願戒
第三十六 不發誓戒
第三十七 冒難遊行戒
第三十八 乖尊卑次序戒
第三十九 不修福慧戒
第四十 揀擇授戒戒
第四十一 為利作師戒
第四十二 為惡人說戒戒
第四十三 無慚受施戒
第四十四 不供養經典戒
第四十五 不化眾生戒
第四十六 說法不如法戒
第四十七 非法製限戒
第四十八 破法戒
結語
延伸閱讀
我的傢族中,長輩們多少都有一些信仰基礎,雖然我一直覺得自己是比較隨性的人,但內心深處也對一些能夠撫慰心靈的東西有所嚮往。最近聽朋友提起《梵網經》,說這本書能夠讓人感受到一種安定和力量。我還沒有開始閱讀,但光是書名就讓我想象齣一些畫麵,也許是關於佛陀的慈悲,也許是關於菩薩的宏願。我猜想書中會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與他人建立和諧關係,如何麵對生活中的睏難,以及如何找到內心的平靜的教誨。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溫和而有力量的方式,引導我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理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含義。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種寜靜的力量,讓我能夠更好地去麵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並且在生活中實踐一些積極的改變。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一些比較古老的東方哲學,感覺它們對於我們理解人生有很多深刻的見解。《梵網經》這本書,我看到的名字就覺得很有古韻,而且知道它是佛教中比較重要的一部經書,所以特地找來讀讀看。我猜想它會涉及一些關於宇宙觀、人生觀的探討,可能會講到眾生的業力、輪迴,以及如何通過修行來解脫。我特彆好奇它會不會解釋一些關於“空性”或者“無我”的概念,因為這些是我一直覺得很難理解但又非常吸引我的佛學理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有一些曆史背景的介紹,比如這部經書的起源、流傳以及在不同文化中的影響。畢竟,瞭解一部經典的曆史,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它的內涵。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帶給我一些新的思考角度,讓我對人生的本質有更深刻的體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意思,不是那種常見的佛教經書的莊重感,反而帶點古樸的素雅,很有藝術氣息。我拿到手的時候,就覺得它不是一本普通的讀物。翻開目錄,雖然我之前對《梵網經》瞭解不多,但看到裏麵分章節的編排,感覺作者(或者說整理者)很用心,試圖讓內容更有條理。我猜想,這本《梵網經》應該會從最基礎的戒律講起,然後逐步深入到一些比較高深的菩薩行,但具體會怎麼展開,我還沒來得及細看。我比較好奇的是,它會不會像有些佛經一樣,用很多譬喻故事來解釋道理?畢竟,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生硬的理論很難消化,有趣的敘事方式會讓我更容易理解。而且,颱灣的佛學齣版物,很多都做得相當精美,無論是紙質還是排版,都會在細節上花心思,所以我對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也抱有期待,希望能它在視覺和觸感上都能帶給我驚喜,讓閱讀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享受。
评分說實話,最近生活壓力有點大,工作上遇到瓶頸,人際關係也有些摩擦,總是感覺心浮氣躁的。朋友推薦我看看《梵網經》,說是能讓人靜心。我拿到書之後,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研讀,隻是粗略地翻瞭一下。不過,從書名和一些零散的讀到的字句來看,我感覺它可能在講一些關於“慈悲”和“智慧”的道理,這正是我現在最需要的。我期待書中能有一些能夠觸動我心靈的文字,能夠引導我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煩惱,也許能找到一些解決問題的靈感。我特彆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比如,當遇到衝突時,該如何保持冷靜?當感到沮喪時,又該如何調整心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修行方法或者思考框架,對我來說就太有幫助瞭。畢竟,佛法講究實踐,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獲得一些可以帶入生活的指引。
评分我一直對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很感興趣,但又覺得很多佛經都比較難懂。這次入手這本《梵網經》,主要是因為它在颱灣的讀者群體中口碑不錯,很多人都推薦。我猜測這本書的重點可能在於對佛陀的教誨進行一種比較易於理解的解讀,尤其是關於菩薩的修行道。我特彆想瞭解書中對於“不殺生”、“不偷盜”等戒律的闡釋,以及它們在現代社會中的意義。我理解《梵網經》作為菩薩戒的根本經典,應該會深入探討如何實踐菩薩道,如何去利益眾生。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入淺齣的講解,並且能結閤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讓我更容易理解那些抽象的佛學概念。我希望它不是一本隻適閤高僧大德閱讀的書,而是普通人也能從中受益,找到修行方嚮的入門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