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本書是葉嘉瑩先生在《國文天地》雜誌上連載的唐詩係列講座。
作者結閤人物的生平和當時的曆史,對作品加以深刻剖析,講來入木三分,
讓大傢在領略詩歌的優雅與雋美的同時,更能體會作者獨到的用心。
葉嘉瑩說中晚唐詩
本書融會瞭作者古今中外文藝理論之精華,對中晚唐時期的重要詩人,
如韋應物、柳宗元、劉禹錫、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杜牧等人,
透過品評其詩作、細說人生,帶領讀者深切地剖析瞭詩人及其詩作。
葉嘉瑩先生幼年學習古典詩詞,對於中國古典詩詞及中西文藝理論涉獵頗深。這位中國古典文學專傢,以其生動優美的語匯和獨特細膩的興發感受,跨越時空阻隔,去體味挖掘詩人復雜而敏感的內心世界,帶領現代讀者與古代詩人做瞭一次次的心靈發現之旅。
作者簡介
葉嘉瑩
1924年生。1945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係。自1945年開始,任教生涯長達六十五年以上。曾在颱灣大學、淡江大學、輔仁大學任教十五年之久,1969年赴加拿大,被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並曾先後被美國、馬來西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多所大學以及大陸數十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及訪問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是加拿大皇傢學會有史以來唯一的中國古典文學院士。此外,還受聘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名譽研究員及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並獲得香港嶺南大學榮譽博士、颱灣輔仁大學傑齣校友奬與斐陶斐傑齣成就奬。2012年被中國中央文史館聘為終身館員。
1993年葉嘉瑩教授在天津南開大學創辦瞭「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並捐獻齣自己退休金的一半(10萬美金)設立瞭「駝庵奬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用以吸引和培養優秀人纔,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方麵的普及和研究工作。
著作有:Studies in Chinese Poetry、《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中國詞學的現代觀》、《唐宋詞十七講》等多種著作。
●葉嘉瑩說初盛唐詩
葉嘉瑩作品集序言
前言
初唐詩人
初唐詩人之一 王 績
初唐詩人之二 杜審言
初唐詩人之三 王 勃
初唐詩人之四 駱賓王
初唐詩人之五 陳子昂
初唐詩人之六 張九齡
盛唐詩人
盛唐詩人之一 孟浩然
盛唐詩人之二 王 維
盛唐詩人之三 李 白
盛唐詩人之四 王昌齡
盛唐詩人之五 王之渙
盛唐詩人之六 高 適
盛唐詩人之七 岑 參
●葉嘉瑩說中晚唐詩
葉嘉瑩作品集序言
中晚唐詩人之一 韋應物
中晚唐詩人之二 柳宗元
中晚唐詩人之三 劉禹錫
中晚唐詩人之四 韓 愈
中晚唐詩人之五 白居易
中晚唐詩人之六 李 賀
中晚唐詩人之七 李商隱
中晚唐詩人之八 杜 牧
這套《葉嘉瑩說唐詩》簡直是打開我唐詩世界的一把金鑰匙。以前讀唐詩,總覺得那些意象、典故、情感都很遙遠,仿佛隔著一層薄紗,看得見卻摸不著。讀瞭這套書,纔恍然大悟,原來詩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傢國情懷,他們的離愁彆緒,都如此鮮活地展現在眼前。葉嘉瑩先生的講解,不是那種枯燥的考據,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灌輸,而是娓娓道來的故事,是情真意切的分享。她仿佛一位慈祥的長者,帶著我們穿越時空,與李白對飲,聽杜甫撫琴,和王維一同泛舟。她會細緻地剖析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個意象背後蘊含的深意,讓我們明白為何“床前明月光”會勾起遊子無盡的思鄉之情,為何“春風得意馬蹄疾”能描繪齣那份初入仕途的喜悅。更讓我感動的是,她將這些唐詩的生命力,與我們現代人的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她會告訴你,那些韆年前的詩人,其實也有著和我們一樣的情感,一樣的心靈睏境。讀著她的講解,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而是真正走進去瞭,和這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能夠穿越時空,觸動人心。唐詩無疑是這樣的瑰寶,但如何纔能真正地走進它的內心世界,卻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套《葉嘉瑩說唐詩》恰恰解決瞭這個問題。葉嘉瑩先生的講解,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她能夠將那些看似遙遠的詩句,變得鮮活而真實。她不僅僅是停留在字麵上的解釋,而是深入到詩歌背後的文化土壤,詩人的個人經曆,甚至是當時的社會風貌。她會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來闡釋復雜的詩歌意象,讓讀者能夠輕鬆理解。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她對幾位大詩人詩歌風格的對比分析,讓我對他們的個性有瞭更深的認識。比如,她談到王維的山水詩,不僅僅是描繪景物,更是一種禪意的體現,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套書,讓我從一個“讀者”變成瞭一個“品鑒者”,我開始能夠更細緻地體會到詩歌中的微妙情感和深刻哲理。
评分在接觸《葉嘉瑩說唐詩》之前,我總覺得唐詩是屬於文人的雅事,離我的日常生活很遠。但讀瞭這套書後,我的觀念發生瞭巨大的轉變。葉嘉瑩先生的講解,非常接地氣,她會用我們都能理解的方式,來解讀那些經典的唐詩。她並沒有刻意地去強調詩歌的難度,而是將詩歌中蘊含的普遍人性,普遍情感,展現在我們麵前。我發現,原來那些韆年前的詩人們,和我們一樣,也會有快樂,也會有悲傷,也會有思念,也會有對生活的熱愛。她會告訴我們,杜甫的“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不僅僅是對民生的關懷,更是對人類普遍苦難的同情。她也會讓我們體會到,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樂觀精神,是如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這套書,讓我感受到唐詩的生命力,也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有瞭更深的敬意。
评分我一直認為,詩歌是語言的精華,是情感的濃縮。然而,唐詩的博大精深,常常讓我望而卻步。直到我翻開瞭這套《葉嘉瑩說唐詩》,纔真正體會到,原來解讀詩歌可以如此輕鬆而又深刻。葉嘉瑩先生的學識淵博,她的解讀角度刁鑽卻又切中要害。她不僅僅是講解詩歌的錶麵意思,更深入到詩歌的生成背景,詩人的創作心境,以及這些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她的講解,就像剝洋蔥一樣,一層一層地揭示齣唐詩的豐富內涵。我尤其喜歡她分析那些膾炙人口的名篇時,總能找到一些我們平時忽略的細節,然後順著這些細節,引申齣更廣闊的思考。她對李白“登高而呼”式的浪漫,對杜甫“沉鬱頓挫”的悲憫,對白居易“通俗易懂”的親切,都解讀得入木三分。有時,她還會結閤自己的親身經曆,來闡述詩歌的意境,讓抽象的詩意變得具象化,更容易被我們理解和接受。這套書不僅提升瞭我對唐詩的鑒賞能力,更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评分作為一名對文學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傳世的唐詩佳作。市麵上的唐詩解讀書籍琳琅滿目,但真正能夠打動我,讓我産生共鳴的卻不多。直到我遇到瞭《葉嘉瑩說唐詩》這套書。葉嘉瑩先生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她既有學術大傢的嚴謹,又不失一位女性的細膩與溫柔。她的講解,仿佛是一場心靈的對話,讓我與詩人們的靈魂近距離接觸。她會從一個意象入手,分析它在不同詩人心中的呈現方式,以及它所蘊含的豐富情感。比如,她談到“月亮”,既有李白“舉杯邀明月”的豪情,也有杜甫“孤蓬萬裏徵”的淒涼,還有張若虛“海上生明月”的壯闊。她會引導我們去體會詩歌的情感張力,去感受詩人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生活境遇和內心世界。讀她的書,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去發現,去感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