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美人還是得從穿衣吃飯作起,市井恩怨其實何曾小於感時憂國?
梁啓超與魯迅一輩希望藉小說『不可思議之力』拯救中國。
我卻以為小說之為小說,正是因為它不能,也不必擔當救中國之大任。
小說不建構中國,小說虛構中國。
而這中國如何虛構,卻與中國現實如何實踐,息息相關。」
-王德威
◎從小說看中國:比起曆史政治論述中的中國,風花雪月、飲食男女或許更真切實在些。
◎以虛擊實:從國魂的召喚、國體的凝聚、國格的塑造,乃至國史的編篡,我們不能不說敘述之必要,想像之必要,小說(虛構!)之必要。
◎一反以往中國小說的主從關係,強調小說中國是我們思考文學與國傢、神話與史話互動的起點。
◎全書分為五個方嚮:一、小說、曆史、政治的錯綜關係;二、晚清與當代小說的世紀末特徵;三、去國與懷鄉主題的興起與發展;四、女性小說與女性角色的流變;五、小說批評的嚮度與實踐。
小說是現代中國文學最重要的一種文類。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小說記錄中國現代化曆程中,種種可涕可笑的現象,而小說本身的質變,也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錶徵之一。
小說不建構中國,小說虛構中國。而這中國如何虛構,卻與中國的現實如何實踐,息息相關。除瞭反映現實人生外,小說是我們想像、敘述國傢史話或神話的重要媒介。更可注意的是,夾處各種曆史、政治大敘述的細縫,小說銘刻我們不該遺忘的與原該記得的,瑣屑的與塵俗的。在世紀末的眾聲喧嘩中,我們要說:「大」說聽多瞭,來段「小」說吧。
本書所討論的作品,始自晚清,迄至當代。涵蓋的文類則包括狎邪與政治、科幻與曆史、鄉土與怪誕等多種。藉此,作者不僅探勘現代中國小說的復雜脈絡,也強調「小說」虛構中國的必要,「小」說中國的必要。
作者簡介
王德威(David Der-wei Wang)
國立颱灣大學外文係畢業,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颱灣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現任美國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及文明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200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第25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著有《從劉鶚到王禎和:中國現代寫實小說散論》、《眾聲喧嘩: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閱讀當代小說:颱灣.大陸.香港.海外》、《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想像中國的方法:曆史.小說.敘事》、《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二十傢》、《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現代中國小說十講》、《曆史與怪獸:曆史,暴力,敘事》、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
相關著作
《曆史與怪獸--曆史,暴力,敘事(全新增訂版)》
《茅盾,老捨,瀋從文:寫實主義與現代中國小說》
《華麗島的冒險》
【新版序】
【序】小說中國 王德威
【輯一】小說.曆史.政治
從頭談起--魯迅、瀋從文與砍頭
小說.清黨.大革命--茅盾、薑貴、安德烈.馬婁與一九二七夏季風暴
荒謬的喜劇?--《駱駝祥子》的顛覆性
蓮漪錶妹--兼論三○到五○年代的政治小說
大有可為的颱灣政治小說--東方白、張大春、林燿德、楊照、李永平
【輯二】從世紀末到世紀末
寓教於惡--三部晚清狎邪小說
賈寶玉坐潛水艇--晚清科幻小說新論
華麗的世紀末--颱灣.女作傢.邊緣詩學
眼看他起硃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施叔青的香港世紀末寓言
世紀末的中文小說--預言四則
【輯三】去國與懷鄉
賈寶玉也是留學生--晚清的留學生小說
齣國.歸國.去國--五四與三、四○年代的留學生小說
原鄉神話的追逐者--瀋從文、宋澤萊、莫言、李永平
鄉愁的超越與睏境--司馬中原與硃西甯的鄉土小說
【輯四】女聲殿堂
被遺忘的繆思--五四及三、四○年代女作傢鈎沉錄
作母親,也要作女人
作瞭女人真倒楣?--丁玲的「霞村」經驗
張愛玲成瞭祖師奶奶
【輯五】批評的新視野
想像中國的方法--海外學者看現、當代中國小說與電影
翻譯颱灣
新西潮下的弄潮人--《文學評論》的兩個例子
現代中國小說研究在西方
我得承認,這本書一開始並沒有完全抓住我的注意力,但我堅持讀下去,卻收獲瞭意想不到的驚喜。隨著故事的深入,我發現自己被作者構建的那個世界深深吸引。他的敘事視角非常獨特,常常從一些意想不到的角度去切入,給讀者帶來全新的思考。我特彆喜歡他對於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描寫,卻往往是推動情節發展,塑造人物性格的關鍵。而且,作者在故事的構思上非常大膽,敢於挑戰傳統,嘗試新的敘事模式,這讓整本書充滿瞭新鮮感和探索性。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解開一個復雜的謎題,每一次的發現都讓我充滿成就感。它讓我看到瞭文學創作的無限可能性,也拓寬瞭我對故事的理解。
评分坦白說,這是一本讓我感到非常“接地氣”的書。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煽情,卻用最樸實、最真摯的文字,講述瞭一個個關於普通人生活的故事。我常常在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我身邊人的身影,那種親切感油然而生。作者對生活細節的觀察非常敏銳,他能夠捕捉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日常瞬間,並賦予它們深刻的意義。我喜歡他在描繪人物時,那種不動聲色的真實感,沒有完美的英雄,也沒有絕對的壞人,隻有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最平凡的生活,也能綻放齣最動人的光彩,也能蘊含著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也更加敬畏生命本身。
评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種淡淡的憂傷,卻又孕育著希望。它讓我看到瞭曆史的變遷,人事的無常,以及在時代的洪流中,個體所經曆的掙紮與無奈。作者的文字仿佛帶著一種魔力,能夠輕易地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迴味那些已經逝去的時光,思考那些曾經愛過、失去過的人。書中那些飽含深情的人物塑造,讓我感同身受,他們的痛苦與歡笑,仿佛就發生在我的身邊。我喜歡作者在描繪悲傷的同時,也傳遞齣一種堅韌的力量,一種即使身處睏境,也依然努力嚮前的心境。這種對生命不屈精神的描繪,對我來說是一種巨大的鼓舞,讓我覺得即使麵對生活的挑戰,也依然可以保持樂觀和勇氣。
评分這本書就像一位老友,默默地陪伴我度過瞭許多個午後。每次翻開它,都感覺像是走進瞭一個熟悉而又充滿驚喜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那種不動聲色的情感流露,有時會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與書中人物一同感受喜怒哀樂。作者筆下的場景描寫也極具畫麵感,無論是江南水鄉的煙雨朦朧,還是北方草原的廣袤無垠,都能在我腦海中勾勒齣鮮活的圖景。最讓我觸動的是,書中那些平凡人物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卻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生活的史詩。我常常會在讀到某個情節時停下來,細細品味其中的意味,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更加理解瞭人性的復雜與多樣。這本書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沉澱,一種對生命、對情感、對社會的深刻體悟,它讓我感到溫暖,也讓我獲得瞭力量。
评分我必須說,這是一次相當令人振奮的閱讀體驗!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力是如此直接且強烈,讓我一度難以自拔。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充滿瞭力量感和節奏感,仿佛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地敲擊著我的心弦。我尤其欣賞他在處理宏大敘事時,那種遊刃有餘的掌控力,能夠將復雜的曆史背景與個人的命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形成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書中一些情節的轉摺設計得非常巧妙,常常在我以為已經猜到結局的時候,卻又迎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種反高潮的設置讓我大呼過癮。而且,作者的語言功底深厚,用詞精準而富有錶現力,一些描述的句子,我反復讀瞭好幾遍,都覺得妙不可言。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更廣闊的世界,體驗更豐富的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