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奇書」之一,它的故事精彩絕倫、傢喻戶曉,且為人津津樂道。它的影響極其廣泛,各個領域都在藉取與研究飽藏其中的處世智慧,而「管理學」傢們亦試圖從中找到成功的管理之道。
中外管理理論與模式五花八門,企業管理方麵的書籍汗牛充棟,各種案例分析浩如煙海。古代先賢故有「讀萬捲書,行萬裏路」之說,但現代企業管理者工作繁忙,「讀萬捲書」已屬不易,更何況不可能親身行萬裏路(將理論實踐於職場中)去驗證這些管理理論。藉由一本經典名著來解析管理問題,藉古人經驗來學習管理理論是很有必要的。
本書將管理理念與《三國演義》巧妙結閤,使您得以浸濡在三國故事扣人心弦的情節中,並從每篇故事後的現例分析與對照,輕鬆攫取高明又實用的管理智慧。藉由一本傢喻戶曉的經典名著來解析現代人的管理問題,將使得管理理論與模式變得簡單易行。
作者簡介
張玉斌
閱讀是其畢生最大的興趣與樂趣,常自稱是「書癡」,非常專注於史學研究,在博覽群書之餘,亦經常與書本進行思考能量的交換,藉以在書海字潮中整理齣對事業、生活和生命的感悟與心得。對於文、史學,他亦有獨到之見解,編著之書皆具有發人深省、耐人尋味的特點,是一位善於運用文字啓發讀者的曆史作傢。
序言---------------------------------------------002
01節 桃園結義------------------------------------006
02節 煮酒論英雄----------------------------------019
03節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030
04節 三顧茅廬------------------------------------042
05節 死諸葛亮嚇退活司馬--------------------------052
06節 三英戰呂布----------------------------------066
07節 過五關斬六將--------------------------------076
08節 舌戰群儒------------------------------------087
09節 空城計--------------------------------------107
10節 揮淚斬馬謖----------------------------------122
11節 單刀赴會------------------------------------140
12節 草船藉箭------------------------------------156
13節 望梅止渴------------------------------------170
14節 苦肉計--------------------------------------179
15節 身在曹營心在漢------------------------------193
16節 樂不思蜀------------------------------------203
17節 賠瞭夫人又摺兵------------------------------221
18節 鞠躬盡瘁------------------------------------245
19節 煮豆燃萁------------------------------------257
20節 司馬昭之心----------------------------------265
21節 有勇無謀的呂布------------------------------276
22節 敗走麥城------------------------------------293
序言
《三國演義》雖不算是部史書,但是它的故事傢喻戶曉,津津樂道,除瞭曆史學傢,很少有人深究其故事的真實性。正如眾多紅學傢研究《紅樓夢》一樣,很多人也在研究《三國演義》和現代企業管理的關係,尋找一些並行不悖的規律。《三國演義》涵蓋瞭幾乎所有企業管理方麵的問題,包括企業管理最重要的部分:企業領導人的素質、企業中層乾部隊伍的建立、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製度和企業不同發展時期的管理。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管理上可以藉鑒的東西,如三國不同的立國思想代錶不同的企業文化;各國領導人的素質和組織結構決定瞭不同的決策過程、人纔戰略、執行力等等。《三國演義》中也有許多失敗的例子,其中的道理和企業管理是相通的,我們分析這些例子,可以避免企業管理中的一些大忌,減少管理上緻命錯誤的發生。
企業管理的靈活性韆變萬化、紛繁復雜,但宗旨上管理方式以企業文化為依託。企業文化離不開社會文化大背景,企業領導人以既定的文化(無論是儒傢、道傢、法傢或是彆的什麼思想)灌輸給企業全體員工。企業文化是企業領導人文化思想在企業中的體現,管理製度是企業文化在保障業務流程上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現代企業管理既然以人為中心,在其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對人傳統思想文化的分析。企業領導人是企業文化的倡導者,因而企業領導人的文化思想會給該企業文化打上自己深深的烙印,貫穿於企業的各個管理環節。
本人認識的一些企業傢中,其文化思想形形色色,管理風格也因此大相徑庭。崇尚儒傢的儒商強調禮治,以兩手並用,先德後刑為管理準則,注重員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質的提高,在製度執行上錶現齣適當的彈性。崇尚法傢的企業傢則力推法治,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切均按照規章製度辦事,強化管理製度,在執行上顯示剛性。崇尚道傢的企業傢主張無為而治,讓下屬麵對所有的問題,給他們充分的行動自由去實現某些構想,並對所産生的結果負全責。還有一些自海外歸國的企業傢認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對現代企業管理負麵影響較大,是中國齣不瞭世界級企業傢的根源,完全採取西方現代管理思想和理論。
現代企業管理思想雖發源於西方,然而,其中很多基本哲理都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有著至深的淵源和高度的融閤。西方現代企業管理從上世紀90年代又進行瞭第四次變革,由社會人管理階段上升到文化人管理階段。 文化人管理的核心是創新,它要求企業每一位員工必須是知識型的,具有較高的綜閤素質。在這裏,每一位員工都是全纔,具有創新能力,既是程式化的執行者,又是程式化過程中的創新者。文化人管理時代的顯著特點就是給企業員工一定的獨立自主的決定權,使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在一定的職位,都有適應市場條件變化的選擇權、調整權和創新權。文化人管理模式正是用這種變化的管理機製適應於變化的市場和知識經濟時代而産生的新型管理形式。這種管理思想是和道傢「無為而治」的思想高度吻閤的。
企業管理方麵的書籍汗牛充棟,中外管理理論與模式五花八門,各種案例分析浩如煙海。嚮來推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我國古代先賢故有「讀萬捲書,行萬裏路」之說。現代企業管理者工作繁忙,「讀萬捲書」已屬不易,更何況不可能經曆所有的實踐(行萬裏路)去驗證這些管理理論。我認為透過一本傢喻戶曉的經典名著來解析大部分的管理問題,使得學習、體會、理解和記憶管理理論與模式變得簡單易行是很有必要的。而《三國演義》正是這樣一本名著的首選。
《三國管理智慧》在闡述“戰略規劃”時,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震撼。作者以諸葛亮“隆中對”為例,詳細分析瞭這一戰略規劃是如何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既具有前瞻性,又具備可操作性。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隆中對”的內容,更是深入剖析瞭諸葛亮在製定這一戰略時,對天下大勢、各方勢力、以及自身優勢劣勢的精準判斷。他還結閤諸葛亮後續的行動,展現瞭這一戰略是如何一步步被實施和調整的。這種從宏觀戰略到微觀執行的完整鏈條,讓我對“戰略”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紙麵上,而是真正看到瞭它的力量和生命力。書中也提到瞭其他勢力的戰略規劃,例如曹操的“統一北方”,孫權的“固守江東”,通過對比,更能凸顯齣“隆中對”的獨到之處。
评分《三國管理智慧》在解讀呂布這個角色時,展現瞭一種與眾不同的視角。大多數讀者會將他視為一個“三姓傢奴”,但書中卻從管理的角度,剖析瞭他身上“勇猛”卻“缺乏忠誠”的特質,以及為何他屢屢被手下背叛。作者通過分析呂布麾下將領的心理,以及呂布自身在用人和馭人上的不足,揭示瞭他之所以無法建立穩固基業的深層原因。這種“反嚮解讀”非常有啓發性,讓我們看到,即使是最“失敗”的人物,身上也可能蘊含著值得我們去學習的經驗教訓,例如,一個領導者如果不能建立起團隊的信任和忠誠,即使能力再強,也終將難以成事。書中對呂布與劉備、曹操等人的互動進行瞭細緻的描寫,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工具人”的悲劇,也摺射齣亂世之中,個人命運的不可控性。
评分讀這本書,就好像是在經曆一場穿越時空的頭腦風暴。作者對孫吳集團的管理哲學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他對孫權“守成”與“開拓”之間微妙平衡的解讀。孫權在東吳的統治,前期以穩定內部、發展經濟為主,後期則在曹魏和蜀漢夾縫中求生存,並試圖擴張。書中詳細分析瞭孫權如何處理與曹魏、蜀漢的復雜關係,如何利用地利優勢,如何平衡江東士族與寒門勢力的關係,以及如何培養和任用周瑜、魯肅、陸遜等一批傑齣的將領和謀士。作者並沒有把孫權簡單地描繪成一個“富傢翁”,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君主,在麵對內外壓力時,所展現齣的政治手腕和戰略眼光。他對孫權晚年一些失誤的分析也十分到位,讓讀者看到即使是英明的君主,也可能因為判斷失誤或個人因素而導緻國傢走嚮衰落。
评分這本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對“團隊建設”的深刻剖析。作者以劉備集團為例,詳細分析瞭劉備如何從一個草根齣身的領導者,一步步凝聚起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等一係列能力非凡的“猛將”和“謀士”。書中著重探討瞭劉備的“知人善任”,他如何發現並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如何包容他們的缺點,以及如何在團隊內部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共同進退的氛圍。這種“羈絆”的力量,是許多現代企業管理者所難以復製的。書中也提到瞭劉備在創業初期所麵臨的種種睏難,以及他如何通過不斷地試錯和學習,最終建立起蜀漢政權。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對人纔的尊重,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啓示。
评分這本書讓我對“領導力”有瞭全新的認識。作者在闡述周瑜的軍事纔能時,並沒有局限於赤壁之戰的輝煌,而是深入挖掘瞭他作為東吳大都督,如何平衡內部權力鬥爭、調動各地資源、以及在戰略上如何與諸葛亮進行博弈。書中對周瑜的性格分析也非常到位,他既有雄纔大略,也有嫉妒心,這種真實的人物刻畫,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他在曆史事件中的行為邏輯。作者還對比瞭周瑜與諸葛亮的管理風格,前者更注重個人能力和團隊的執行力,後者則更側重於戰略規劃和製度建設。讀完這部分,你會覺得,優秀的管理者並非隻有一種模式,而是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和自身特點,形成獨特的領導風格。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吸引力,古樸的色調搭配上寫意的水墨畫風,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翻開書頁,撲麵而來的不是生硬的說教,而是如同品一杯陳年的老酒,醇厚而富有迴味。作者對於三國曆史的梳理可謂是信手拈來,卻又處處藏著匠心。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曹操“唯纔是舉”的論述,不僅僅是把史實羅列齣來,更是深入剖析瞭曹操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如何突破門閥製度的束縛,以一種前瞻性的眼光去發掘人纔,並巧妙地將這些人纔的特長發揮到極緻,從而構建起強大的魏國基業。這種超越時代的管理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極其重要的啓示意義。書中並沒有迴避曹操的爭議之處,而是辯證地去看待,比如他對待呂布的“一時之過”以及對待關羽的“惺惺相惜”,這些細節的描繪,讓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也讓讀者在讀史的同時,能感受到一種人性的復雜與深刻。
评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陷入一種沉思。作者不僅僅是復述曆史,更是引導讀者去思考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管理邏輯。例如,在談到劉備的“仁義”治國理念時,書裏並沒有將其神化,而是深入分析瞭這種理念在亂世之中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強大的嚮心力和忠誠度。劉備雖然在軍事和經濟上可能不如曹操,但他能夠吸引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纔華橫溢的追隨者,這其中“仁義”所帶來的情感羈絆和道德感召力,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作者還對比瞭劉備在不同時期,如何根據實際情況微調其管理策略,既保持瞭核心的“仁義”原則,又在必要時展現齣決斷力,這一點讓我印象深刻。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細緻,從招募士兵到招攬謀士,再到後勤保障和戰略布局,都一一展開,使得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一個領導者如何在復雜的局麵下,運用各種管理手段來達成目標。
评分《三國管理智慧》最讓我贊嘆的一點,在於它對細節的極緻挖掘和對人物心理的精準捕捉。比如,作者在描述諸葛亮“治蜀”的部分,花瞭大量篇幅去分析他如何在一個相對落後、資源匱乏的地區,通過嚴明的法度、精細的農業政策以及平衡各方勢力的手段,最終建立起一個長期穩定且具有一定實力的政權。書中詳細解讀瞭《齣師錶》中的一些細節,並結閤諸葛亮在後勤、軍備、人事等方麵的具體舉措,讓讀者深刻理解為何他能贏得後主的信任,並且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依然能夠北伐中原,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其治國理政的能力已屬頂尖。作者並沒有將諸葛亮塑造成一個“半神”,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管理者,所麵臨的現實睏境和做齣的艱難選擇。他對蜀漢內部矛盾的處理,對荊州集團和東吳關係的斡鏇,以及對後主劉禪的培養,都展現瞭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長遠的戰略眼光。
评分《三國管理智慧》在講述“企業文化建設”時,給予瞭我很多啓發。書中以劉備集團的“仁義”為核心,分析瞭這種文化如何滲透到軍隊、官僚體係乃至普通民眾中,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作者通過大量的史料細節,展現瞭劉備如何身體力行地踐行“仁義”,以及他的部下是如何在這種文化熏陶下,甘願為之赴湯蹈火。書中也提到瞭曹操的“唯纔是舉”所形成的另一種企業文化,以及孫權集團中江東士族與寒門勢力之間的文化張力。通過這些對比,讓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優秀的企業文化不僅僅是標語口號,更是滲透到日常管理和員工行為中的一種價值導嚮,它能夠影響團隊的士氣、決策的質量,乃至最終的成敗。
评分這本書對於“危機管理”的闡釋,絕對是教科書級彆的。作者以赤壁之戰前後的局勢為例,詳細分析瞭曹操、劉備、孫權三方是如何應對前所未有的危機的。曹操雖然大軍壓境,但在後勤、士氣以及對江南水土的不適應等方麵都麵臨巨大挑戰。劉備和孫權則需要剋服實力懸殊的劣勢,如何聯手抗曹。書中對周瑜的應對策略,對諸葛亮的“舌戰群儒”和“草船藉箭”等情節的解讀,都展現瞭在極端危機下,如何運用智慧和勇氣去扭轉乾坤。作者並沒有將這些事件簡單化,而是深入分析瞭其中的心理博弈、政治角力以及關鍵的軍事決策。讀完這部分,你會深刻體會到,真正的領導者,需要在危機中保持冷靜,抓住機會,並善於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