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本」原來是民間藝人的作品,開始的時候,很少受到讀書人的重視。流通既久,漸漸的便引起有心的文人的注意,他們或者將話本成套編印,或者模仿「話本」的體裁來創作他們的小說。於是,原本專供說話人用的「故事底本」,就變成瞭一種「專供閱讀欣賞之用」的文學作品,和現代人寫小說的意義完全一樣瞭。
作者簡介
鬍萬川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碩士。
曾任:靜宜大學中文係教授、法國巴黎大學客座教授、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係主任、颱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
現任:東海大學中文係教授。
著作:《真實與想像:神話傳說探微》、《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颱灣民間故事類型(含母題索引)》、《真假虛實──小說的藝術與現實》、《話本與纔子佳人小說之研究》、《海外存知己》、《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平妖傳研究》、 《中國傳統短篇小說選集(編譯)》。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
他特彆強調: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
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看到《宋明話本:聽古人說書》這個標題,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個畫麵:在一個寧靜的午後,微風拂過,坐在庭院裡,聽著一位飽學之士,娓娓道來那些關於宋明時代的精彩故事。我一直認為,歷史不應該是冰冷的文字,而應該是有血有肉、有聲有色的。這本書名正好契閤瞭我對歷史的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以一種非常沉浸式的方式,去體驗宋明時代的風土人情,去感受當時人們的生活點滴。我特別想知道,那些被稱為「話本」的故事,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無數的聽眾為之傾倒?它們的內容是基於史實,還是純粹的虛構?又或者,是虛實結閤,反映瞭當時社會的某些真實麵貌?我期待作者能夠用一種較為輕鬆、易懂的語言,將這些古老的故事重新呈現,讓現代的讀者,尤其是年輕一代,也能夠對這個充滿魅力的時代產生興趣。如果書中能探討一下,不同地區、不同階層的人們,他們所聽到的「話本」又有何差異,那就更顯得內容的豐富和深入瞭。
评分我收到這本《宋明話本:聽古人說書》的時候,簡直像挖到寶一樣!我一直覺得,我們現代人常常容易忘記歷史的根,覺得那些古老的故事離我們太遙遠。但其實,隻要用心去聽,你會發現,古人的喜怒哀樂、他們的煩惱與希望,其實跟我們並沒有太大的不同。我對宋明時代特別有感情,感覺那個時候的社會既有輝煌的文藝成就,也有充滿活力的市井生活。這本書名讓我聯想到,好像是有一位很懂的長輩,坐在你身邊,輕輕跟你說起過去的種種。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夠用一種非常親切、非常生活化的方式,來介紹那些話本。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學術論述,而是能夠讓我們感受到,說書人當時是怎麼吸引聽眾的,聽眾又是怎麼被故事打動的。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知道,為什麼那些故事能夠流傳至今,它們到底承載瞭什麼樣的價值觀和智慧。而且,我也很好奇,在當時的環境下,說書這門技藝是如何發展和傳承的,又有哪些代錶性的說書人,他們的故事本身就充滿傳奇色彩。
评分這次難得有機會看到這本《宋明話本:聽古人說書》,身為一個對傳統戲麯、說唱藝術有濃厚興趣的人,我的期待值真的非常高!我一直覺得,「說書」不隻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時代的縮影,是知識傳播的載體,也是庶民情感的齣口。宋明時期,正是中國小說、戲麯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話本的流行更是這種文化現象的代錶。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解析話本的文學價值,它的敘事結構、人物塑造、語言特色,以及它在當時社會扮演的角色。我特別希望能從書中瞭解到,不同階層的聽眾,像是文人雅士、市井百姓,對話本的接受度和理解方式有何不同?又有哪些經典的話本故事,是跨越時代,至今仍能觸動人心的?我個人對那種充滿市井氣息、充滿人情味的故事特別著迷,像是《三言二拍》那樣,雖然描寫的都是小人物,但情感卻極其真摯動人。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一個更廣闊、更豐富的宋明說書世界,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的文化氛圍,以及文學如何在民間生根發芽,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评分哇,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好有氣質,讓人一看就忍不住想拿起來翻翻。我平常就很喜歡看歷史故事,尤其是關於宋朝和明朝的,覺得那時候的人情世故、社會風貌都特別有味道。這本書名「宋明話本:聽古人說書」,光聽就覺得很有畫麵感,好像真的能穿越時空,坐在說書人的瓦缸前,聽著先生抑揚頓挫的聲音,講述著那些鮮活的故事。我特別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切入呢?是會講述那些帝王將相的傳奇,還是市井小民的悲歡離閤?或是那些流傳韆古的俠義故事?我期待的是,能夠從這些「話本」中,窺見當時人們的真實生活,他們的情感、思想、價值觀,還有他們是如何在這個時代裡努力生存、追尋夢想的。尤其颱灣近年來對於傳統文化、懷舊風潮的重視,這樣一本深入挖掘宋明時代說書文化的書,肯定能引起很多共鳴。我希望作者在考據上是嚴謹的,同時又能用生動的筆觸,將那些古老的故事重新講述得引人入勝,讓現代讀者也能輕鬆理解,甚至對當時的文學、藝術、社會結構有更深入的認識。如果書中能附上一些當時的插畫或相關文物圖片,那就更完美瞭!
评分這本《宋明話本:聽古人說書》的書名,光聽就有一種濃厚的文史氣息,讓我這個平常就喜歡鑽研歷史細節的讀者,眼睛為之一亮。我對於任何能夠深入挖掘歷史文化、並且從中提煉齣時代精神的書籍,都抱持著極大的興趣。宋明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關鍵階段,無論是思想、藝術、還是社會結構,都發生瞭許多深刻的變化。而「話本」作為當時最為普及的文學形式之一,無疑是瞭解這個時代的絕佳窗口。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深入探討話本的起源、發展脈絡,以及它在宋明社會中所扮演的多重角色。究竟是單純的娛樂消遣,還是包含瞭社會批判、道德教化,甚至是政治宣傳的功能?我希望作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例如文學性、社會史、傳播史等層麵,來解析話本的獨特魅力,並透過具體的文本分析,引領讀者進入那個充滿想像力的說書世界。如果書中能對不同類型的話本,例如神魔小說、公案小說、愛情小說等,進行係統性的介紹和評價,那就更加完善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