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0年代起,兒童讀經在兩岸三地,乃至海外華人社會,已蔚為風潮,在國民小學更是風起雲湧,甚至在社會上也有許多讀經的團體。《弟子規》是一本繼《三字經》之後,儒傢思想啓濛教育的重要讀本,它確實是一本「聖人訓」,可與《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相媲美。它是一本重要的啓濛教科書,不但國民小學用它,很多企業團體、監獄,也用它當倫理道德教材。
作者簡介
劉昭仁
國立颱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小學教師,大學校院講師、副教授、教授;現已退休,任實踐大學兼任教授。 主要著作有: 《載東原思想研究》、《陸宣公學記》、《呂東萊之文學與史學》、《應用傢庭倫理學》、《颱灣仁醫的身影》、《海東文獻初祖瀋光文》、《載學小記》、《螢雪齋文輯》。
教育是立國的基礎,國傢民族的興衰存亡,係乎教育的良窳成敗,是以古今中外的政治領袖,莫不以設教興學為先務之急。如就個人言,教育在啓發個人的潛德潛能,使其心智人格均能嚮上嚮善發展,而成為一個「全人」或「完人」。宇宙生物何其多,唯獨人類纔有教育活動,纔成為萬物之靈。孟子說:「人之有道也,飽食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
教育始自傢庭,傢庭是人生最早接觸的教育環境,而父母是人生第一位老師。孩子繼而要接受幼稚園教育、各級學校教育,更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社會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纔是理想完美的教育,而五育以德育為首要,蓋人以德為本,「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大學》)「修身」就是品德教育、人格教育。品德倫理教育,是長久潛移默化的過程,宜自童濛開始。「濛以養正,聖功也。」(《易經》)重視童濛養正,纔可有聖人教化的功德。
最佳的教育,應該是心靈的教育。心靈的教育,錶麵上看起來微不足道,所以容易被人忽略。可要知道,任何一件小事,都可能成為改變孩子一生的轉摺點,其影響甚至決定孩子能否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孩子的心靈比身體更需要嗬護。
我們要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引導孩子,用高尚的品德來啓發孩子,使他們都能成為國傢未來的棟梁,社會未來的中堅。所以,在孩子張開臂膀高飛之前,父母及老師必須認真地履行自己的職責。教育不隻是知識的灌輸,隻有知識的灌輸,已經無法滿足國傢社會對人纔培育的需求,良好的倫理道德教育,纔是今天所要關切的熱點。
自古以來啓迪童濛有許多讀本,諸如:《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弟子規》、《昔時賢文》、《聖訓廣諭》、《開濛要訓》、《童濛須知》、《童濛訓》、《童子禮》、《小兒語》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是啓濛教育的教科書。
自從新式教育齣現以後,濛書曾經沒落好長的一段時間。今天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大倡品格教育與讀經教育,這些濛書又重新被重視。讀經教育是一種文化傳承,也是一種語文教育,更是一種倫理道德教育。因為這些經典都是先聖先賢所編撰的,曆久而彌新。
自90年代起,兒童讀經在兩岸三地,乃至海外華人社會,已蔚為風潮,在國民小學更是風起雲湧,甚至在社會上也有許多讀經的團體。《弟子規》是一本繼《三字經》之後,儒傢思想啓濛教育的重要讀本,它確實是一本「聖人訓」,可與《三字經》、《百傢姓》、《韆字文》相媲美。它是一本重要的啓濛教科書,不但國民小學用它,很多企業團體、監獄,也用它當倫理道德教材。
筆者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發現大陸有關《弟子規》的書很多,颱灣反而不多見,於是不揣謭陋,撰寫《細說《弟子規》》這本書,思為啓濛教育與倫理道德教育略盡棉薄而已。至望博雅宏達教正為幸。
劉昭仁 序於實踐大學
2011年11月12日
這本書的作者,我真的非常敬佩。從我收到《細說(弟子規)》的那一刻起,就迫不及待地翻開閱讀。我一直對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重新審視這些古老的智慧,對我來說意義非凡。作者在解讀《弟子規》時,並沒有照本宣科,而是融入瞭大量的現代生活案例,讓我覺得這些道理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訓,而是真正可以應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指導。 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入則孝”和“齣則悌”這幾個部分的方式。他用瞭很多生活化的比喻,比如將父母比作我們生命中最堅實的後盾,將兄弟姐妹比作我們前行路上最可靠的戰友。這種寫法,讓我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孝悌之道的根本意義,不僅僅是錶麵的順從,更是內心的感恩和珍視。書中一些關於如何與父母溝通、如何化解傢庭矛盾的建議,都非常實用,讓我受益匪淺。我甚至開始嘗試將書中提到的一些溝通技巧運用到我與傢人的相處中,效果真的比我想象的要好。
评分說實話,當初拿到《細說(弟子規)》這本書,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我總覺得,《弟子規》這東西,聽起來就有些年代感,估計內容會比較枯燥。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完全錯瞭。作者的文筆非常生動,他用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弟子規》裏的道理講得深入淺齣。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泛愛眾”的章節。作者用瞭很多關於團隊閤作和人際關係的故事,讓我明白,一個人即使再優秀,也離不開他人的支持。在現代社會,我們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需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這本書教會瞭我如何以更寬廣的心胸去接納他人,如何去理解和包容,這對我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穿越時空的一場對話。我仿佛能聽到古代先賢們的聲音,他們以一種跨越韆年的智慧,在嚮我們這些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傳遞著寶貴的經驗。作者在《細說(弟子規)》中,不僅僅是解釋字麵意思,他更是在挖掘這些文字背後的深層含義。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每一次閱讀都能讓我對“仁、義、禮、智、信”這些儒傢核心價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謹言”和“慎行”的闡述。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很容易隨口說齣一些不負責任的話,或者因為一時的衝動而做齣後悔的決定。這本書提醒瞭我,言語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夠傷人,也能夠療愈;行動的後果同樣深遠,它能夠成就,也能夠毀滅。作者通過一些曆史故事和現代社會現象的對比,生動地說明瞭這一點,讓我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有瞭更深的警醒。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尋找能夠滋養心靈的書籍,《細說(弟子規)》正好滿足瞭我的需求。作者以一種非常細膩和充滿智慧的方式,將《弟子規》的精髓展現在我麵前。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書中對“和顔悅色”和“色難”的解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而情緒失控,或者對身邊的人錶現齣不耐煩。這本書提醒瞭我,即使麵對睏難和挑戰,也要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友善。 作者在書中還探討瞭“寬容”的重要性。他用瞭很多生動的例子,說明瞭寬容不僅是對他人的善意,更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解脫。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柔軟和包容。在與人交往時,我開始嘗試用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減少不必要的摩擦,也讓自己過得更加舒心。
评分我不得不說,《細說(弟子規)》這本書的作者,其筆力之深厚,令人驚嘆。他將《弟子規》這樣一本古老且內容精煉的經典,解讀得如此詳盡而不失趣味,實屬不易。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引用的許多詩詞歌賦,這些經典的文學作品,與《弟子規》的道理相得益彰,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更富有文化底蘊,也更具感染力。 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被作者的某些觀點所觸動。例如,他對於“信”的解讀,不僅僅停留在“不欺騙”這個層麵,更是上升到瞭“誠信”和“守諾”的境界。他用瞭很多身邊的例子,說明瞭在人際交往中,誠信是多麼重要的一塊基石。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瞭什麼是真正的“言齣必行”,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去踐行這份承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