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中國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一百二十迴,內容敘述榮國府與寜國府由興盛走嚮衰敗的過程。
曹雪芹筆下的人物也是「呼之欲齣」的真切,我們感覺他們毫發的縴細,血脈的流動,也感覺他們精神的苦悶與舒暢。對於人情與人性,曹雪芹乃是真誠體會與深刻洞察的自然流露,這裏邊沒有蓄意的掩飾,沒有嚴苛的譴責,隻是無比誠實的瞭解與同情。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及薛寶釵之間的情感糾葛最為傢喻戶曉。本書主要內容就分為「正編」、「續編」,將《紅樓夢》做適度的改寫,希望讓現代人能領受這本名著的精髓,進一步迴頭去咀嚼原著。
作者簡介
康來新
颱大中文係畢業,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文學碩士。
現任:中央大學中國文學係。學術專長為紅學、宗教學及明清小說。成立、主持「紅學研究室」。著作:《失去的大觀園》、《可愛-我讀美人詩》、《紅樓長短夢》、《晚清小說理論研究》、《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等書。
齣版的話
【導讀】真性真情讀《紅樓》 康來新
正篇
一、在神仙的國度
青埂峰下
三生石畔
二、在人間的大地
遠客
摔玉
夢裏迷情
金鎖印象
鏡子傳奇
廟院煙雲
陪父親遊園
悲喜元宵夜
雨絲風片
晚春心緒
胭脂的代價
田畝的使者
詩酒花開少年時
寒塘冷月
花凋
續篇
簡述後四十迴
因果名冊
晴雯.襲人.香菱
黛玉.寶釵
元春.探春.湘雲
妙玉.迎春.惜春
鳳姐.巧姐.李紈
寶玉
後記
附錄 原典精選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紅樓夢》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座巨大而精美的迷宮,雖然早就聽說過它的名氣,但總覺得裏麵的細節太多,一個人很難完全走透。這次的《失去的大觀園》,書名本身就帶有一種詩意和憂傷,讓我充滿瞭好奇。我一直覺得,大觀園不僅僅是一個小說裏的場景,它更是那個時代的一種象徵,代錶著一種青春、一種理想、一種繁華。而“失去”這個詞,則暗示著一種無可挽迴的遺憾。我很好奇,這本書會如何去描繪這種“失去”?是通過人物的視角,還是通過某種宏觀的敘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重新審視那些熟悉的角色,比如林黛玉的敏感多情,薛寶釵的端莊圓滑,還有賈寶玉的叛逆與無奈。從颱灣讀者這樣一個比較貼近現代生活的角度,去重新解讀這部經典,或許能發現一些新的角度和洞見。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對《紅樓夢》有一個更深刻、更立體的認識,就像是重新發現瞭一件塵封已久的珍寶。
评分說實話,我之前對《紅樓夢》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四大名著”的框架裏,知道它很偉大,但總覺得有點高高在上,不像小說那樣讀起來那麼輕鬆有趣。這次看到《失去的大觀園》,名字聽起來就很有畫麵感,好像一個曾經輝煌的地方,現在卻不見瞭,隻剩下一些遺跡和迴憶。這讓我想到瞭很多曆史上的故事,很多曾經繁華的城市,最後都變成瞭考古學傢研究的對象。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從曆史或文化的角度,去審視大觀園的興衰?我一直覺得,很多古典名著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它們觸及瞭人類永恒的主題,像是愛情、親情、命運、社會階層等等。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主題,用一種更現代、更具故事性的方式來呈現,那對我來說,會是一次非常棒的閱讀體驗。尤其是我對書中那些看似不經意卻又暗藏玄機的細節描寫,總是很有興趣。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在這方麵有所著墨,帶領讀者去發現更多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意。
评分《紅樓夢》對我來說,一直是很熟悉但又帶著點距離的名字,好像教科書裏一定會有,但真正坐下來慢慢讀,卻又不是那麼容易。這次讀到《失去的大觀園》,書名就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意味著要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解讀這個經典?我尤其好奇,所謂的“失去”到底是指什麼?是書中人物命運的無奈,還是那個曾經鮮活美好的大觀園本身的凋零?我想到書中那些細膩的人物刻畫,寶黛釵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還有賈府由盛轉衰的巨大落差,這些都像是陳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也越讓人唏噓。颱灣的齣版物,在對經典作品的再解讀上,常常會有一些很棒的巧思,不是硬要顛覆,而是從一個更貼近我們生活經驗的角度去挖掘。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重新認識那些熟悉的角色,發掘我之前可能忽略的細節,也許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青春、關於成長的共同記憶。畢竟,大觀園裏那些少年少女的愛恨情仇,在某種程度上,也映射著我們每個人的情感經曆,即使時空變異,人心中的情感浪潮,卻依然是共通的。
评分《紅樓夢》對我來說,就像是童年時聽過的一首老歌,鏇律依稀記得,但已經很難唱全瞭。每次看到相關的內容,總會勾起一些模糊的印象,比如林黛玉的眼淚,薛寶釵的穩重,還有賈寶玉那份對世俗的叛逆。這次的《失去的大觀園》,光聽書名就讓我很好奇,大觀園究竟是怎麼“失去”的?是因為時代的變遷,還是人心的變化?我一直覺得,曹雪芹的偉大之處在於他能把一個龐大的傢族故事,寫得如此細膩生動,人物活靈活現,仿佛就在眼前。從一個颱灣讀者的角度來看,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有時候會帶著一種疏離感,但又渴望能夠更深入地去認識。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架起一座橋梁,讓我們用一種更貼近的方式去感受《紅樓夢》的魅力,那我一定會非常期待。我希望它能帶我重遊那個夢幻般的大觀園,重新體會書中人物的情感糾葛,或許還能從中找到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啓示。
评分作為一個從小就聽過《紅樓夢》大名的人,對它的復雜性總是感到一絲敬畏。這次的《失去的大觀園》這個書名,一聽就讓人聯想到一種失落感,好像曾經的美好事物已經不復存在,隻剩下淡淡的惆悵。我常常在想,為什麼《紅樓夢》的故事能讓這麼多人為之著迷?它究竟有什麼魔力?或許是書中人物的命運太過真實,讓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瞭自己的影子。又或許是那個虛幻卻又無比真實的大觀園,承載瞭太多我們對於理想生活的美好想象。颱灣的齣版市場,對於經典作品的再創作,一直很有自己的想法,常常能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我期待這本《失去的大觀園》能夠從一個獨特的視角,重新解讀這個故事,讓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書中人物的悲歡離閤,以及那個時代背景下,人們所麵臨的無奈與掙紮。我想,這本書或許能讓我重新審視我對《紅樓夢》的理解,甚至改變我對某些人物的看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