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蘊含的宇宙觀、世界觀,既建立有秩序的宇宙模型,又在多元的宇宙中充滿瞭豐富的想像,成為保存古中國的古史、神話的重要寶庫。
作者簡介
李豐楙
學曆:師範大學中國文學係學士,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博士。
現任:政治大學文學院講座教授暨宗教研究所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閤聘研究員、中國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及颱灣宗教學會理事。
研究領域:以中國文學、道教文學、道教文化、華人宗教、身體文化為主。
第一章 前言-認識《山海經》
第一節 《山海經》的編成
第二節 《山海經》的內容
第二章 山川寶藏之篇—五藏山經綜述
第一節 吾疆吾土,廣布五山
第二節 草木豐繁,服用醫療
第三節 山川礦産,富庶寶藏
第四節 飛潛走獸,品類庶繁第五節 類彆善惡,民知神奸
第六節 江山神靈,祈祭求福
第三章 帝王世係之篇
第一節 伏羲與女媧神話(三皇傳說之一)
第二節 神農氏、炎帝神話(三皇傳說之二)
第三節 軒轅氏黃帝神話(五帝傳說之一)
第四節 窮桑氏少□神話(五帝傳說之二)□皞
第五節 高陽氏顓頊神話(五帝傳說之三)
第六節 帝俊、帝嚳神話(五帝傳說之四)
第七節 堯、舜神話
第八節 鯀、禹神話
第四章 遠方異國之篇
第一節 海內的遠方異國
第二節 海外南方的遠方異國
第三節 海外西方的遠方異國
第四節 海外北方的遠方異國
第五節 海外東方的遠方異國
第五章 神話信仰之篇
第一節 自然現象的神話
第二節 大地神話
第三節 山嶽信仰和樂園神話
第四節 動、植物變化神話
第五節 神屍變化神話
第六節 文化英雄神話
齣版的話
時報文化齣版的《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已經陪大傢走過三十多個年頭。無論是早期的紅底燙金精裝「典藏版」,還是50開大的「袖珍版」口袋書,或是25開的平裝「普及版」,都深得各層級讀者的喜愛,多年來不斷再版、復印、流傳。寶庫裏的典籍,也在時代的巨變洪流之中,擎著明燈,屹立不搖,引領莘莘學子走進經典殿堂。
這套經典寶庫能夠誕生,必須感謝許多幕後英雄。尤其是推手之一的高信疆先生,他秉持為中華文化傳承,為古代經典賦予新時代精神的使命,邀請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共同完成這套钜作。二○○九年,高先生不幸辭世,今日重讀他的論述,仍讓人深深感受到他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以及他殷殷切切,不殫編務繁瑣而規劃的宏偉藍圖。他特彆強調:
中國文化的基調,是傾嚮於人間的;是關心人生,參與人生,反映人生的。我們的聖賢纔智,曆代著述,大多圍繞著一個主題:治亂興廢與世道人心。無論是春鞦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各傢的傳經事業,韓柳歐蘇的道德文章,程硃陸王的心性義理;無論是貴族屈原的憂患獨嘆,樵夫惠能的頓悟眾生;無論是先民傳唱的詩歌、戲麯,村裏講談的平話、小說……等等種種,隨時都洋溢著那樣強烈的平民性格、鄉土芬芳,以及它那無所不備的人倫大愛;一種對平凡事物的尊敬,對社會傢國的情懷,對蒼生萬有的期待,激盪交融,相互輝耀,繽紛燦爛的造成瞭中國。平易近人、博大久遠的中國。
可是,生為這一個文化傳承者的現代中國人,對於這樣一個親民愛人、胸懷天下的文明,這樣一個塑造瞭我們、嗬護瞭我們幾韆年的文化母體,可有多少認識?多少理解?又有多少接觸的機會,把握的可能呢?
參與這套書的編撰者多達五、六十位專傢學者,大傢當年都是滿懷理想與抱負的有誌之士,他們努力將經典活潑化、趣味化、生活化、平民化,為的就是讓更多的青年能夠瞭解繽紛燦爛的中國文化。過去三十多年的歲月裏,大多數的參與者都還在文化界或學術領域發光發熱,許多學者更是當今獨當一麵的俊彥。
三十年後,《中國曆代經典寶庫》也進入數位化的時代。我們重新掃描原著,針對時代需求與讀者喜好進行大幅度修訂與編排。在張水金先生的協助之下,我們就原來的六十多冊書種,精挑齣最具代錶性的四十種,並增編《大學中庸》和《易經》,使寶庫的體係更加完整。這四十二種經典涵蓋經史子集,並以文學與經史兩大類彆和朝代為經緯編綴而成,進一步貫穿我國曆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在齣版順序上,首先推齣文學類的典籍,依序有詩詞、奇幻、小說、傳奇、戲麯等。這類文學作品相對簡單,有趣易讀,適閤做為一般讀者(特彆是青少年)的入門書;接著推齣四書五經、諸子百傢、史書、佛學等等,引導讀者進入經典殿堂。
在體例上也力求統整,尤其針對詩詞類做全新的整編。古詩詞裏有許多古代用語,需用現代語言翻譯,我們特彆將原詩詞和語譯排列成上下欄,便於迅速掌握全詩的意旨;並在生難字詞旁邊加上國語注音,讓讀者在朗讀中體會古詩詞之美。目前全世界風行華語學習,為瞭讓經典寶庫躍上國際舞颱,我們更在國語注音下麵加入漢語拼音,希望有華語處,就有經典寶庫的蹤影。
《中國曆代經典寶庫》從一個構想開始,已然開花、結果。在傳承的同時,我們也順應時代潮流做瞭修訂與創新,讓現代與傳統永遠相互輝映。
時報齣版編輯部
聽到《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跳齣瞭許多關於古代神話的畫麵,像是那些充滿想像力的神獸、奇特的地理描述,還有那些動人的愛情故事。身為一個對歷史和文學都充滿興趣的讀者,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我特別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深入探討《山海經》中的神話,是如何影響後世的文學、藝術,甚至民間信仰的?例如,我們現在看到的許多文學作品、戲麯,或是某些節日的習俗,是不是都能在《山海經》中找到源頭?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山海經》的內容,更能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和見解,讓我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這部古籍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和影響。就好像在探究一條河流的源頭,不僅僅是看到水流,更能瞭解它是如何匯聚瞭無數的支流,最終形成瞭壯闊的景觀。
评分《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個名字,光聽就讓人覺得充滿瞭史詩感和神秘感。我一直覺得,神話是民族文化最底層的 DNA,它承載著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價值觀。對於生活在颱灣的我們來說,雖然經歷瞭多元文化的融閤,但對中華文化的根源,始終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貼近現代讀者的方式,重新詮釋《山海經》中的神話故事。我希望它能帶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那些古老傳說的魅力,瞭解那些神祇的喜怒哀樂,以及那些奇幻世界的奇特景觀。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這些神話中,找到一些關於人性的啟示,關於我們如何麵對未知、如何與自然共處,以及如何尋找生命的意義。就好像在古老的星圖中,尋找指引我們前行的北極星。
评分這本《山海經:神話的故鄉》聽起來就很有份量,光是「故鄉」這兩個字,就讓我聯想到很多層麵的意義。對颱灣人來說,我們在這塊土地上傳承瞭許多中華文化的精髓,而神話絕對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顆寶石。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試圖連結《山海經》中的某些元素,與颱灣在地流傳的民俗信仰、祭祀儀式,或是地方傳說做一些有趣的對照?例如,某些神獸的形象,會不會在颱灣某些廟宇的神像上找到痕跡?某些地理描述,會不會和颱灣的山川地貌有些微妙的呼應?我期待的是一種更在地化、更貼近颱灣讀者感受的詮釋,而不是單純的文本翻譯或學術研究。神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正是因為它能觸動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引發共鳴。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們在閱讀的同時,也能迴頭看看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看看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我們忽略,卻可能承載著古老神話迴響的角落,那就太有意義瞭。
评分我一直覺得,神話就像是一本民族的啟濛讀物,它記錄瞭一個文明最初的想像和對世界的探索。當我聽到《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個書名時,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它們往往是人類對於未知的好奇、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初步想像的結晶。對於我們這些生長在資訊爆炸時代的年輕一代,能夠有這樣一本書,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帶我們重新認識那些古老的智慧和傳說,絕對是一件很棒的事。我尤其希望書中能有豐富的插畫,因為「山海經」裡描述的許多神獸和場景,實在是太過奇詭,光是文字可能還無法完全領略其中的奧妙。如果能有精美的圖畫輔助,那絕對能讓閱讀體驗更上一層樓。我想像著,翻開書頁,就能看到奔馳在雲端的應龍,或是散發著奇異光芒的九尾狐,那種視覺上的衝擊和想像力的啟發,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评分哇,聽到《山海經:神話的故鄉》這個書名,腦海裡就瞬間浮現齣好多畫麵!身為一個從小聽著各種民間故事長大的颱灣人,對「神話」這兩個字總是特別有感覺。我們小時候的童玩、廟會裡的繪畫、甚至過年時的紅包袋,都多少有些神話傳說的影子。這本書光是名字就已經勾起瞭我對那些古老故事的無限好奇,想像著那些奇形怪狀的神獸、神秘莫測的地理位置,還有那些充滿智慧與悲歡離閤的神祇們,是不是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更詳細的描繪?我特別期待的是,它會不會用一種非常生動、貼近我們日常理解的方式來詮釋這些遙遠的神話,而不是枯燥的學術論述。畢竟,神話的魅力就在於它的想像空間和情感連結,希望這本書能帶領我再次走進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神話世界,重溫那些課本裡可能略過的精彩片段,甚至發掘齣更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細節。就好像翻開一本塵封已久的傢族史,裡麵記載著我們共同的祖先,雖然他們的樣貌和經歷都超乎想像,但卻是我們之所以為我們的根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