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瞭清末至1930年代的江湖行當內幕,北平天橋、天津三不管等地的變遷、藝人生活狀況。由於作者社會閱曆豐富,同行走江湖的人有很深的交往,又精於說書,以雲遊客的筆名,在北平《時言報》發錶長篇連載《江湖叢談》,寫來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真實可信,當時就頗受讀者歡迎,1938年由時言報社結集齣版。
作者簡介
連闊如(1903-1971)
筆名雲遊客。北京人。1927年拜李傑恩學評書,擅說《三國》、《東周列國誌》、《西漢》、《東漢》、《隋唐》。精通曆史,對陳壽的《三國誌》倒背如流。1933年開始在天津的《時言報》、《民聲報》、《立言報》上發錶評書小說《西漢演義》等。抗日戰爭爆發以後在北平、天津等地說書,曾應尚小雲的邀請,為榮春社排演全部《東漢》說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戲劇界藝人講習班主任委員。創立前門箭樓大眾遊藝社,自任社長。1951年任赴北韓慰問團戲麯服務隊大隊長。歸國後多次到北京大學、中國戲麯學院、中國科學院講學。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戲麯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常任理事、北京市人大代錶、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等職。連闊如的評書章法嚴密、嗓亮音寬、氣魄宏大,尤重講評。其《東漢》的打功、《水滸》的民俗、《三國》的講評,成為「連派」評書的三大代錶。被喻為「既有學者風範,又有詩人氣質」的一代評書大師,創立瞭以說史為主、自成一體的連派風格,享有「凈街凈巷連闊如,傢傢戶戶聽評書」的美譽。
第一章 江湖規矩
江湖之春點
江湖人的舊組織各處長春會的領袖
江湖藝人之規矩
江湖人放快者受罰的規矩
江湖自嘲之暗語
江湖中之老閤
北平平民化市場天橋之沿革與變遷
天津南市三不管露天市場
天橋市場擺地的人物
天橋東市場賣估衣的
戲園子的坎子
第二章 算卦相麵
江湖之金點
啞金
金點中之戧金
金點的水火簧
諸葛數燈下數即是袋子金
金點之竹金
天橋的卦攤
天橋金點
江湖中之戳黑的
江湖中之金賣兩門做變絕生意之內幕
江湖中幅子的
三不管的戧金生意
三不管的楊大將
三不管的八岔子生意
江湖中金點的黑幕
江湖金點中之自來簧
第三章 挑方賣藥
皮門
做小帖的生意
挑土海寶的生意
挑漢冊子的生意
江湖中之大粒生意
漢門的丁香座子
江湖藝人馬萬寶
天橋的舊人物常傻子
江湖中挑沙子杵的生意
漢門之挑柴吊漢的
江湖中之挑生啃生意
三不管的挑將漢的生意
三不管的做大票的生意
三不管的挑火粒的生意
江湖中之做老烤的生意
江湖中賣點之內幕
江湖中之挑青子漢的
江湖中的小省生意
江湖中之挑頓子漢的
三不管的花柳座子
老雲再?染花柳病的人們進一忠言
挑柳駝
第四章 雜技戲法
彩門
彩門中之挑廚供的
挑廚供的賣點兒
江湖彩門之腥棚
江湖藝人孫寶善
江湖藝人去平留津的大金牙
江湖藝人快手盧
天橋的戲法場
天橋的摔跤場
天橋的空竹場子
三不管的雜技場
江湖中的光子生意
第五章 保鏢賣藝
江湖之點掛子
掛
天橋內把式場
掛子行之中的支杆掛子
第六章 評書流派
評門是團柴的
評書界請支之源流
團柴的規矩
天橋的評書場子
天橋茶館各有不同
三不管的評書場兒
評書門之群福慶
評書藝人劉榮安
田嵐雲
評書界藝人曹卓如
評書界之劉繼業
連闊如、陳榮□、郭品堯、苗闊泉
評書界之藝人哈輔元與《永慶升平》
張傑鑫與《三俠劍》
順桂全與《鐵冠圖》
王緻久師徒與《雍正劍俠圖》
海青腿兒
天橋的瞪眼玉子
江湖藝人老雲?飛
江湖藝人大本玉子與連寶立、連寶誌
第七章 相聲口技
團門原是團春
天橋的相聲場和杵門子
江湖藝人萬人迷
三不管的相聲場兒
天橋的臭春場子
江湖藝人湯瞎子、田瘸子
故都之八大怪
天橋的大兵黃
窮傢門兒
天橋數來寶的場子
第八章 坑濛拐騙
騙術門之騙法
騙術門的老閤們
騙術門之內幕
騙術門之老渣
小綹門
晃條的與掃條的
挑青子生意之內幕
磨杵的生意
大安把戲
老月的騙局內幕
丟包碰瓷
江湖騙術之闖啃法
江湖中之闖啃的騙財法
江湖中之撇年子把戲
天橋挑水滾子的
老榮中之高買
黑紅寶、花頁子
江湖中之挑粘漢的
江湖中之挑杯杯的
江湖中的騙術倒頁子
江湖中挑黃啃的騙術
江湖中做平的生意
三不管的挑大堆的生意
江湖中的叫點兒內幕
雁班子之江湖術
雁班子之內幕
第九章 大鼓竹闆
柳海轟的生意
海轟之十三道大轍
鼓界之白雲鵬
天橋的大鼓書場
天橋的墜子場子
天橋的竹闆書場
附 錄
小綹門.偷帽子、偷鞋、偷狗
風門.吃珠寶行
雁門.吃保險公司
一本不可多得的奇書
蘇叔陽
上世紀80年代,新近剛剛去往天國的電影藝術傢謝添約我寫一本關於燕子李三的電影劇本。為瞭瞭解舊中國江湖的內幕和行話,忘瞭從誰那裏找來一本《江湖叢談》。我一口氣讀完,痛快地過瞭一迴讀書癮,那感覺很像讀《兒女英雄傳》。我很想知道作者「雲遊客」是何許人也。可惜,問瞭許多人,都語焉不詳。一直到紀念評書大王連闊如百年誕辰時,我纔知道:「雲遊客」乃連闊如也!這大大增加瞭我對連闊如先生的敬意。
《燕子李三》沒有拍成,連劇本都不知流浪何方,我的那本《江湖叢談》也不知是被同好藉走還是遺失在搬傢的中途,至今懊喪不止。但我卻記住瞭《江湖叢談》裏的許多內容,及至看到一些新起的文豪賣弄並不準確的「春點」,甚至用錯字音譯被舊時的藝人衊視的「臭春」,就想「狗拿耗子」告訴他們,找一本《江湖叢談》看看,省得「謬種流傳」。後來知道,這是瞎耽誤工夫,便死滅瞭嚮他們推薦這本奇書的念頭。
這確乎是本奇書,而且我敢斷言,從今往後沒有人能再寫齣這樣的書。要寫這樣的書,必須具備以下的條件:
第一,身為江湖中人,而又內心純正,所謂「齣汙泥而不染」,熟悉江湖內幕和行話以及一切行規。
第二,會寫一手漂亮文章。所謂漂亮不是今日滿篇舶來語、通篇新式名詞,外加倒裝句。而是通順、通俗、生動有趣,且極具韻味,讓人一看便明白這「江湖」所處時代的特色,瞭然當時北平報紙連載文章的風格。
第三,有拯人濟世之心,無嘩眾取寵之意。鞭撻假惡醜,有勇氣、有肝膽、有俠義之風。
這三點,除第三條之外,一、二兩項今人都無法達到。自然的偉力將這本書推到上世紀30年代北平、天津江湖行當及報紙文風活化石的地位上。能寫這書的人,沒瞭,沒啦!或許有今日的文人經過仔細地調查,深入地揣摩,寫齣頗有當時風格的文章來,這就不錯。隻是不會有那種身處其間的真實感,怎麼著都會有今人對舊人的評斷,不再是當時人的感受。所以,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書是空前絕後的。至於第三點,今人絕大多數是真善美的歌頌者,不缺肝膽、俠義,不怕江湖人報復,因為,舊日的江湖已經掩埋在歲月的灰塵裏。可是,擋不住有幾位就願意歌頌假惡醜,愛顯擺自己明白江湖裏的道行,也寫一些這類的文章。但是,這和《江湖叢談》就有瞭本質的區彆。《江湖叢談》為人指點迷津,揭露詭計,要冒身傢性命的危險。這勇氣不是在溫柔鄉裏長大的纔子可以比擬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氣和代錶人物。對於過往的俊傑我們隻能仰視,因為我們無法估計我們倘在那時代生活,會有怎樣的錶現,我們還能不能寫齣或者做齣像樣的東西,留給後人和曆史,成為認識這時代的參照。連闊如先生以一位評書藝人的身份,寫齣這樣一本可以讓後人有興味地知道往事的奇書,本身就是奇蹟。奇人奇書,值得我們好好地讀一讀。是為序。
2005年6月8日於寤齋
迴憶父親連闊如
連麗如
父親離開人世近40個春鞦瞭,可是沒有一天不想念他老人傢,他是我的慈父,也是我的嚴師。
父親是個苦命人,光緒二十九年(1903)閏五月,父親落生在北京安定門外一個窮旗人的傢中。我傢是滿族鑲黃旗人,祖姓畢魯氏。滿族人指名為姓,我爺爺叫淩保,是個門甲,父親齣世前一個月,爺爺就故去瞭。父親隻上瞭半年私學、兩年小學,12歲就當學徒,進過北京的首飾樓、照相館,天津的雜貨鋪、中藥店;到煙颱、大連做過小買賣;擺過卦攤,飽嘗瞭人世間的酸、甜、苦、辣。
父親原名畢連壽,拜師李傑恩,學說評書《西漢演義》,藝名連闊如。後又嚮張誠斌學說《東漢演義》。北京有一位田嵐雲老先生,說《東漢演義》名揚京城,聽眾孫昆波把田老先生書中的精華指點給我的父親,再加上父親的天資、勤奮,20世紀30年代末期在東交民巷伯力威電颱播講《東漢》,名聲鵲起。他刻苦嚮前輩演員學習,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達到書情結構嚴謹,人物性格鮮明。說書時嗓音寬厚,語重聲宏,口齒清晰,娓娓動聽。為摹擬好文生、武將,他藉鑑京劇錶演藝術,融化於評書中。馬跑、馬嘶等口技輔助錶演,被聽眾公認為一絕。父親曾說,「說書時要嚴肅地進行錶演,要做到五忘:忘己事,忘己貌,忘座有貴賓,忘身在今日,忘己之姓名」,全身投入藝術創造中。他重視說功、做功、打功,說到誰,就摹擬那個人物的神情、語言、聲態,有時也使用方言、韻白,加上必要的動作,錶情狀物,繪聲繪色,形成瞭神完氣足、層次分明、起伏跌宕、耐人尋味的獨特風格,藝術精湛已自成一傢。
父親說《東漢》的技藝,顯示瞭他少有的藝術纔華。但他並不滿足,仍然精益求精。他虛心請教老師和聽眾,集先輩評書諸傢之所長。父親說的是「袍帶」書,為瞭提高藝術,父親嚮知名的武術傢學習,又結識瞭許多京劇界的朋友,如蕭長華、徐蘭沅、郝壽臣、譚富英、李萬春、馬富祿,以京劇唱、念、做、打的功夫豐富自己的錶演。20世紀30年代末,京劇錶演藝術傢尚小雲先生曾邀請父親為他的科班──榮春社排演全部《東漢》。榮春社在前門外中和戲院演齣,轟動瞭京城。那時,父親白天在電颱說書,晚上到劇場看戲、指導。尚小雲先生的長子尚長春扮演的武狀元岑彭栩栩如生,是父親說的《東漢》中的一個人物在舞颱上活靈活現的再創造。解放後,他協助王永昌先生排練瞭全部《水滸》,在大柵欄慶樂戲院演齣,盛況空前。幾十年來,父親結交瞭各行各業的專傢,成為朋友,如養馬專傢載濤,語言學傢吳曉鈴,劇作傢翁偶虹、景孤血,針灸名醫鬍蔭培,作傢趙樹理,史學傢吳?等。父親就是這樣廣交博學,不斷地使自己的藝術造詣達到更高的境地。
父親一生勤儉度日,不吸煙,不喝酒,不講穿戴,所掙的錢除去養傢外,全都買瞭書刊。我傢原住在和平門外琉璃廠,這是一條有名的古書街。父親則是「邃遠齋」、「來薰閣」等古書店的常客,難怪我去琉璃廠中國書店買書,好多書店的同誌一眼就認齣瞭我,津津有味地談起我父親當年買書的情景。我記得父親為瞭考證漢獻帝的「衣帶詔」一事,購買和翻閱瞭七八種《漢書》及《三國誌》的版本。他鑽研天文知識,把《藉東風》、《草船藉箭》說得入情入理;他學習、瞭解山川地理、風俗人情,以備古今對照;為瞭評價曆史人物曹操,他詳細閱讀瞭多位學者的有關著作,登門請教。聽眾們反映:「聽連先生的書,不但聽瞭曆史故事,還學到瞭不少知識。」
父親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奴顔婢膝。抗日戰爭時期,日軍責令我父親在電颱宣傳「大東亞共榮」,父親竟說瞭一段《廉頗?藺相如》,意蘊人民團結抗戰,結果被日僞電颱斥退。
父親離開瞭電颱,開始瞭寫作生涯,以雲遊客的筆名發錶瞭《江湖叢談》。書中的內容是父親身臨其境掌握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對許多社會現象作瞭生動的寫照,正如父親所說:「以我的江湖知識說呀,所知道的不過百分之一,不知道的還多著哪。等我慢慢地探討,得一事,嚮閱者報告一事,總以愛護多數人,揭穿少數人的黑幕,為大眾謀利除害,以錶示我老雲忠於社會啊!」這部書揭露瞭某些危害社會的江湖行當的黑幕和手段,在當時社會上影響極大。從這部書裏也看齣父親的勤奮和洞察社會的能力,我也更加瞭解瞭父親青少年時代浪跡江湖的酸楚。
北京解放後,父親響應黨的號召,作為麯藝界的帶頭人,積極主動參加各項工作。1949年7月,被選為代錶,參加瞭全國第一屆文代會。在全國文聯的領導下,父親籌備成立瞭「中華全國麯藝改進會籌備會」,擔任副主任,協助王尊三、趙樹理同誌工作。周恩來總理看過父親的演齣後,鼓勵他搞好麯藝革新改進工作。父親立即按照北京市文藝處的指示,組織北京的京劇、評劇、麯藝演員成立「戲麯界藝人講習班」。為加強新麯藝的演齣實踐,他帶領麯藝演員在前門「箭樓麯藝廳」每天演唱《新五聖朝天》、《考神婆》等新麯藝。又和新華廣播電颱閤作,每天中午用固定時間播唱新麯目,前後堅持瞭三年,擴大瞭新麯藝的影響。在父親的帶動下,評書演員趙英頗等開始播講《一架彈花機》、《羅漢錢》等新評書,很受歡迎。
1951年初,父親積極響應「抗美援朝、保傢衛國」的號召,受彭真同誌委託,組織瞭「中國人民第一屆赴朝慰問團麯藝服務大隊」並擔任大隊長,率領京、津兩地許多著名麯藝演員,赴朝鮮前綫,冒著槍林彈雨在前沿坑道、陣地,進行慰問演齣。他經常錶演評書《武鬆打虎》,古事今說,錶達瞭祖國人民不懼強敵的心願,鼓舞瞭指戰員的鬥誌,使麯藝獲得瞭「文藝尖兵」的稱號。歸國後,父親又帶隊深入大西南去演齣,宣傳、推廣普通話,邊演齣邊整理,創作瞭《飛奪濾定橋》等新書。1953年10月,第二次全國文代會決定成立「中國麯藝研究會」,父親被任命為副主席,和趙樹理、王亞平、韓起祥一起,協助王尊三主席工作。當時是百花盛開的季節,父親除瞭編演新書《強渡大渡河》、《智取婁山關》等外,還整理瞭《三國演義》、《東漢演義》、《水滸》等傳統評書,在北京人民廣播電颱整年連續廣播。這時,父親的說書藝術更加精湛,每到播講時間,傢傢收音機旁擠滿瞭聽眾,北京市內流傳著「韆傢萬戶聽評書,淨街淨巷連闊如」的贊譽。父親忙於社會工作,他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錶大會的代錶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委員,還經常到大學去講課。
1957年,父親遭到瞭無情的打擊,被錯劃為右派分子,他的身影從社會上消失瞭,他的聲音從廣播裏消失瞭。但他沒有灰心喪氣,承受著巨大的政治壓力繼續編寫《紅軍長徵演義》,研究《三國演義》。父親一直惦記著怎樣實現周總理嚮自己提齣的「要帶好徒弟」、「自己的孩子有沒有學評書」的囑咐。他原來認為女孩子是不能說評書的,可是在上海卻親眼看到瞭王少堂的孫女王麗堂,受到瞭王老的言傳身教,16歲就登颱說《武鬆打虎》。父親想到麗堂,很受啓發,決定選擇難度較大的《三國演義》口授給我。那時我正在北京師大附中讀高中,為瞭錶達「北連學南王」的心情,父親把我的名字改為連麗如,意思是:南麗繼承南王評話,北麗繼承北連評書,祝願我與麗堂同誌在書壇上茁壯成長。
粉碎瞭「四人幫」,1979年11月,有關單位為父親在八寶山舉行瞭徹底平反的隆重追悼會,《北京日報》予以報導。我也從工廠重返書壇。為瞭繼承連派評書藝術,我頑強地拼搏,終於恢復瞭《東漢演義》、《隋唐演義》、《三國演義》、《明英烈》幾部長篇大書的演齣,受到廣大聽眾的熱烈歡迎。接著我為電視颱錄製瞭評書《三國演義》、《東漢演義》、《康熙私訪》等,在北京和各省電視颱播齣,聽眾們給予很高的評價。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愛人賈建國的幫助下,我改編整理瞭200多萬字的評書手稿,並全部齣版,包括《評書三國演義》、《東漢演義》、《康熙私訪》、《左良傳》、《程咬金大鬧瓦崗寨》、《斬莽劍》、《逍遙王》等。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父親在1936年齣版的名著《江湖叢談》也多次再版,最新的一版就是在齣版界享有盛譽的中華書局即將推齣的精裝典藏本,著名漫畫傢李濱聲老師還特地繪製瞭精美的彩色插圖──這對於喜歡我父親,喜歡《江湖叢談》的朋友來說,無疑是特大的好消息!
2003年9月4日,在我的努力下,紀念父親連闊如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在湖廣會館舉行,關學曾、譚元壽、常寶華、蘇叔陽、劉蘭芳、李金鬥、孫毓敏、李燕、杜澎等藝術界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緬懷父親的高超書藝與崇高品格。劉乃崇老師迴憶瞭與父親在建國初期為新中國麯藝事業共同奮鬥的光輝歲月;郝壽臣先生的公子、年近九旬的郝德元老師滿懷深情地講述瞭父親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捨身救人的事蹟,感動瞭在場的每一個人。雖然他們每個人的發言都很簡短,迴憶父親的事蹟也隻是點點滴滴,但一代評書大師的形象卻在人們的講述中逐漸鮮活起來。我想,父親的評書深深地影響瞭幾代人,到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懷念他,惦記他,這充分證明瞭他的人格魅力與藝術成就。正如歐陽中石老師為父親題寫的那首詩所說:「敷演春鞦稗史,公平月旦無私,口碑評書自相宜,不負微言大義。」
在懷念父親的同時,我也時刻不忘己任──傳承和發展連派評書藝術。其一,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北京評書順利成為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我也成為傳承人;其二,2007年6月,我收下瞭四個徒弟和兩個義子,北京評書後繼有人;其三,將觀眾重新請迴書館,讓他們領略和欣賞真正的書館評書藝術。從朝陽小梨園到月明樓,再到如今每週末宣南、崇文、東城三個書館的紅紅火火,從一開始隻有我一個人說書,到如今吳荻、賈林、王玥波、李菁、祝兆良、梁彥,這六個孩子每人都能上颱說演長篇大書……父親,如果您在天有靈,看到這一切,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江湖叢談》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迷霧繚繞的山榖中行走,起初是朦朧不清,但每一步的探索,都會帶來新的發現和驚喜。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他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又充滿細節的世界觀,其中涉及的門派、武功、規矩,都顯得頗具匠心,絕非信手拈來。更難得的是,他並沒有讓這些設定成為阻礙閱讀的門檻,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融入故事之中,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理解和接受。書中對權謀鬥爭的描寫更是爐火純青,那種無聲的較量,刀鋒上的舞蹈,讓人看得心驚肉跳。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鏡頭會發生什麼,誰會是下一個犧牲品,誰又會是最終的勝利者。然而,作者又並非隻沉迷於宏大的敘事,他對個體命運的關注同樣令人動容。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掙紮的小人物,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都被刻畫得淋灕盡緻。讀這本書,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人性的復雜,思考命運的無常,思考在看似混亂的江湖中,究竟是否存在著某種不變的真理。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讀到過的最有深度的武俠作品之一,它拓展瞭我對這個題材的認知邊界,也讓我對“故事”二字有瞭更深的理解。
评分初次翻開這本《江湖叢談》,我並沒有抱著太高的期望。市麵上關於武俠、江湖的書籍實在是太多瞭,真正能打動人心的又有幾本?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被書中的世界所吸引。它並非那種一上來就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套路,而是徐徐展開一幅幅細膩的畫麵。作者似乎對江湖的理解有著一種獨特的視角,他沒有刻意去渲染那種粗獷豪放的氣質,反而將筆墨傾注於那些被淹沒在曆史洪流中的微小細節。比如,他對市井小販的一句吆喝、客棧老闆嫻熟的擦拭杯子的動作、甚至是一片飄落的落葉,都賦予瞭某種難以言說的韻味,仿佛在這些平凡的瞬間,隱藏著江湖最真實的麵貌。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人物心理的刻畫,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嘆息,都帶著故事。我甚至能想象齣他們各自的生活軌跡,那些未曾言說的苦衷和堅持。這本書就像陳年的老酒,初嘗時可能覺得平淡,但細品之下,纔能體會到那醇厚而悠長的滋味。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江湖”這個詞,不再僅僅是刀劍與俠義,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麵對世事的豁達與無奈,一種於喧囂塵世中尋找安寜的智慧。
评分《江湖叢談》給我的閱讀體驗,可以用“驚喜不斷”來形容。我本以為它會是一本風格較為統一的敘事小說,但實際上,它展現瞭作者多變的敘事手法和語言風格。有時,它像是一首古老的詩歌,用詞典雅,意境深遠;有時,它又像是一個老友在茶餘飯後,娓娓道來,輕鬆幽默;有時,它甚至帶點哲學思辨的味道,讓人在字裏行間捕捉到人生的真諦。這種多樣的風格,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著新鮮感,不會感到厭倦。書中對細節的刻畫更是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呼吸,聽到他們腳下踩過的落葉發齣的“沙沙”聲,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酒香。這種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是我很久沒有感受到的瞭。它不僅僅是讓我“看到”瞭江湖,更是讓我“進入”瞭江湖,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他們的悲歡離閤。我強烈推薦這本書給那些追求閱讀深度和獨特體驗的讀者,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评分說實話,一開始我被《江湖叢談》的書名所吸引,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各種江湖軼事、奇聞趣談的閤集。但真正讀進去後,纔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部關於“人心”的百科全書,隻不過,這顆“心”被放置在瞭那個充滿恩怨情仇的江湖背景之下。作者並沒有刻意去塑造完美無瑕的英雄,也沒有臉譜化的反派。他筆下的人物,都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他們的選擇,往往是基於自身的立場、欲望和情感。這種真實感,反而讓人物更加立體,更加令人信服。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關於“選擇”的描寫。在關鍵的時刻,每個人都麵臨著不同的道路,而他們的選擇,往往決定瞭他們一生的走嚮。這種對個體命運的探討,讓我産生瞭強烈的共鳴。這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麵,也沒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它卻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它讓我看到瞭江湖的另一麵,那就是人性的掙紮與光輝,以及在殘酷現實麵前,依然存在的希望與堅持。
评分在我看來,《江湖叢談》是一本充滿“江湖氣”的書,但這種“江湖氣”並非那種粗俗的打打殺殺,而是融入瞭更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瞭江湖的無奈,江湖的堅持,江湖的智慧,以及江湖的孤寂。作者並沒有去歌頌什麼,也沒有去批判什麼,他隻是靜靜地觀察,然後將他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道”的探討。這種“道”,並非是某種具體的武功秘籍,而是一種處世的態度,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書中人物的每一個選擇,每一次行動,都似乎與這種“道”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它讓我思考,在紛繁復雜的江湖中,真正的“強大”究竟是什麼?是武功的蓋世無雙,還是內心的從容淡定?這本書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留給讀者自己去體會,去領悟。它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江湖的萬象,也照齣瞭人性的百態。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對“江湖”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