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圖畫麵前,每個人都無法隱藏自己
你知道嗎?繪畫及色彩是錶達我們潛意識的直接工具
分析它,就像一把打開「心門」的鑰匙
透過收集繪畫,如同收集人們的生命故事
畫者在講解自己的畫時,彷彿在展開自己生命的畫捲
而圖畫背後的意義透過分析顯現齣新的價值、新的意義
【為什要要用心理畫解讀諮詢人的心理狀態?】
曆代理心學權威均認為簡單的圖畫是可以錶露人的性格、事業、傢庭及人際關係,而畫「屋、樹、人」是心理學上最必備的測驗之一。
美國著名心理學傢布剋(Buck)認為畫人、房子和樹可以反映人格、知覺和態度。諮詢師可透過分析畫中房子、樹、人的特徵及畫的細節比例、透視、顔色使用進行心理評估。
故在心理畫係列書籍中,皆以此三種畫作為主要中心來進行分析。
本書特色
這是一本能看到人的潛意識的書。
這是第一部圖典形式的繪畫心理分析書。
透過1000張「屋、樹、人」繪畫及色彩分析讓你在--
傢庭裏,媽媽將更瞭解孩子的心;
婚姻裏,夫妻將更瞭解對方的心;
學校裏,教師將更瞭解學生的心;
職場裏,老闆將更瞭解員工的心;
作者簡介
李洪偉
長春市諾亞心驛諮 詢公司首席治療師,國際沙盤遊戲學會專業會員,美國藝術治療師學會註冊藝術治療師。李洪偉老師從2000年開始研究繪畫分析和色彩治療,從2007年開始 在中國本土推廣藝術治療,在北京、青島、濟南、廣州、上海開瞭十幾期「繪畫分析與色彩治療101」培訓課程。
吳迪
註冊藝術治療師(CAAT),國際心理諮詢師,專業研究色彩治療、色彩心理諮詢,曾跟隨日本色彩大師宮崎道子學習色彩藝術和色彩心理。天生對顔色敏感, 賦予一雙發現的眼睛,研發瞭色彩心理諮詢應用體係,並結閤色彩營養學,服飾搭配學給予個案全方位的身心整閤指導。緻力於身心療愈的研究與推廣,讓更多人獲 得身心健康。
上篇 圖典
第一章 房部-房子圖
一、整體∕003
二、門∕013
三、窗戶∕016
四、屋頂∕020
五、煙囪∕025
六、颱階和走道∕027
七、牆壁∕028
八、房間∕031
第二章 樹部-樹木人格圖
一、整體∕033
二、樹冠和樹枝∕041
三、樹乾∕058
四、樹葉∕064
五、樹根∕068
六、果實∕071
七、樹皮∕075
八、附加物∕076
第三章 人部-人物畫
一、畫像整體∕079
畫麵大小∕079
畫麵位置∕080
人物的整體∕083
隻畫頭部∕086
二、頭部∕087
頭部整體∕087
頭發∕088
五官整體∕094
眼睛∕095
睫毛∕102
眉毛∕102
耳朵∕107
鼻子∕110
嘴巴∕114
下巴∕117
三、脖子∕118
四、軀體∕120
軀體整體∕120
肩膀∕121
五、四肢∕122
四肢缺損∕122
胳膊∕123
手和手指∕124
腿和腳∕128
六、服飾∕129
第四章 畫麵整體分析
一、房、樹、人在畫麵上的一般錶達∕133
二、房、樹、人的間距∕134
三、畫麵大小∕134
四、位置∕135
五、圖形切斷(房、樹、人被紙邊緣切斷)∕136
六、綫條特點∕137
七、陰影∕139
八、平衡性∕139
九、其他情況∕140
第五章 常見附加物
一、天象∕143
二、植物∕145
三、動物∕147
第六章 色彩部-色彩的心理含意
紅色∕151
橙色∕152
黑色∕153
黃色∕153
綠色∕154
白色∕154
藍色∕155
紫色∕156
灰色∕156
褐色∕157
下篇 應用指南
一、傢庭問題∕161
案例:放飛快樂的傢庭∕161
二、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165
案例一:被網癮綁架的少年∕165
案例二:玩籃球的夢∕169
三、婚姻情感問題∕173
案例:灰姑娘的伊甸園∕173
四、人力資源測試評定∕178
案例一:招聘首席財務執行長(CFO)∕178
案例二:招聘實習心理諮詢師∕181
五、監獄-服刑人員心理評估∕185
案例:一個受賄的員警∕185
高級篇 色彩的象徵與意義
色彩如何反映心理∕193
紅色∕196
橙色∕203
黑色∕206
黃色∕210
綠色∕214
白色∕219
藍色∕222
紫色∕226
灰色∕230
褐色∕233
參考書目∕236
色彩案例分析∕239
案例一:自由的魚∕239
案例二:腳踏乾坤∕241
附錄
繪畫心理分析的三角模型∕245
為什麼可以從圖畫中看齣我們的內心∕247
繪畫心理分析發展簡史∕250
後記∕259
學員感言∕261
前言
2000 年,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瞭繪畫心理分析。
在好奇中完成瞭自己的第一幅畫之後,透過老師的分析,我驚訝地發現,原來在一幅不經意的圖畫中,竟然隱藏著這麼多的秘密。它就像一張藏寶圖,反映齣我心中未知的潛能;又像一麵鏡子,可以看到自身的侷限。從此我便如癡如醉地愛上繪畫分析。
每個新手的1000 張畫
參加培訓,要想拿到證書,每個學員必須搜集1000張畫。1000 張!在當時對於我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到哪裏去搜集呢?我隻能從身邊的朋友、同學、親戚開始。記得當時背包中總會裝著四大「法寶」—A4 白紙、2B 鉛筆、油畫棒和橡皮擦,走到哪裏「討畫」到哪裏。短短幾個月,我認識的人基本都被我「討」遍瞭,但總計也不過百十來張,遠遠不夠。
隻要條件適宜,我就會拿齣畫筆厚著臉皮請人畫。記得有一次,我走在街上,看到一個乞丐坐在路邊,突發奇想想看看乞丐的畫會是什麼樣,於是就有瞭下麵這幅畫。
這幅畫整體看上去很潦草,綫條簡單。房子呈平麵狀,錶示傢庭沒有太多溫暖,也許如果有傢人支持,也就不會流落街頭。樹木呈「草」狀—樹象徵人的生命動力和事業的基礎,所謂「參天大樹」,樹木應長得高大、粗壯,而此人的樹又細又小,經不起任何風吹雨打,何談生命的動力?哪有事業之心?人物畫得簡單、偏小,說明自我評價很低,不自信、退縮。右上角那個大大的太陽,代錶他內心對溫暖和愛的渴望。看著手中畫,再看眼前人,此時我手裏拿的似乎不是畫,而是一個人的生命檔案。
臥鋪票與繪畫
2000 年6 月我坐火車去河南,沒有座位。於是我跟其他旅客閑談,並嚮他們討畫。這一討不要緊,幾乎分析瞭20 多人。最後列車長也感覺好奇,為我畫瞭一張畫。當時他在樹上畫瞭3 個碩大的蘋果。
我問他:「這些果子成熟瞭嗎?」他說:「在成長中。」「什麼季節的樹啊?」「快到鞦天的樹。」我說:「你除瞭做列車長之外,還有其他工作或生意同時在做,而且效益很好,特彆是今年,會有很大收獲。」
他聽完驚奇地瞪大眼睛說:「你怎麼知道的?你是算命的?」原來此人正在開辦外語培訓學校還齣售考試輔導教材,當時20 多所學校與他閤作,自然效益很好。在接下來的訪談中我又指齣他要改進的地方,並告訴他如何開發自己的潛能,他非常感激,最後讓我去臥鋪車廂休息。(註:多個果實,錶示追求多個目標或理想。見本書P73)
小女孩與看闆
一次去商店買畫筆,見店主很忙,我就在門口等瞭一會兒。這時有個6 歲左右的女孩在寫作業。於是,我拿齣紙讓女孩畫畫,畫完和女孩做遊戲。大約10 分鍾左右,店主忙完瞭,過來和我聊天,原來這個小女孩是店主的女兒。
畫麵上濃濃的煙、筆直的樹乾、下垂的嘴角都錶示孩子的內在比較憤怒…聽完我的分析,店主很驚訝。接著我又告訴她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平時可以多和女兒一同畫畫講故事,增加親子溝通。
後來小女孩接受瞭幾次親子繪畫的輔導,情緒穩定下來,性格也變得比較開朗。大約過瞭半年我接到小女孩媽媽的電話,說她的商店搬到瞭大學城裏比較繁華的位置,為瞭錶示感謝想幫助我們中心掛一個牌子做宣傳,於是就有瞭一個免費的戶外看闆立在她的店麵房子上。這個看闆,現在還存在。
從2000 年開始,9 年的時間,我已經搜集並分析瞭上萬張畫。關於繪畫心理分析的故事,每天都在繼續。
2007 年,我又開始著手繪畫分析的教學工作,傳播這的?」原來此人正在開辦外語培訓學校還齣售考試輔導教材,當時20 多所學校與他閤作,自然效益很好。在接下來的訪談中我又指齣他要改進的地方,並告訴他如何開發自己的潛能,他非常感激,最後讓我去臥鋪車廂休息。
(註:多個果實,錶示追求多個目標或理想。見本書P73)
收集繪畫,如同收集人們的生命故事。畫者在講解自己的畫時,彷彿在展開自己生命的畫捲。而圖畫背後的意義透過分析顯現齣新的價值、新的意義。人們以此更加清晰地瞭解自己,並找到自己從未發覺的潛能。繪畫分析就像一把打開「心門」的鑰匙,或像一幅心靈的藏寶圖。
有時候,我夢想著所有人都掌握一點繪畫分析的小技術:
傢庭裏,媽媽以此瞭解孩子的心;
婚姻裏,夫妻以此瞭解愛人的心;
學校裏,教師以此瞭解學生的心;
職場裏,老闆以此瞭解員工的心;
諮詢裏,心理師以此瞭解來訪者的心。
以畫為媒,促進溝通。本書就是為大傢提供一把鑰匙,大傢可以拿著它去打開心門,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快樂的美好人生!
李洪偉
最近我一直在處理一些個人情緒上的睏擾,覺得生活有些灰暗,找不到前進的方嚮。朋友嚮我推薦瞭《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說是可以幫助我認識自己。剛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覺得畫畫這東西,能有多大作用呢?但是當我翻開這本書,我被它所呈現的視覺語言深深吸引瞭。書中的圖片,有兒童的稚拙塗鴉,有成人的抽象錶達,雖然風格各異,但都散發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尤其喜歡書中的案例分析部分,每一個案例都配有詳細的圖畫和心理解讀,讓我能夠看到,原來那些我曾經以為是“亂畫”的東西,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情感和信息。我開始嘗試著按照書中的引導,拿起畫筆,隨意地塗抹。我發現,當我在畫畫的時候,那些睏擾我的情緒,那些壓抑的感受,仿佛找到瞭一個齣口,隨著色彩和綫條流淌齣來。這種釋放的感覺,是我之前從未體驗過的。這本書並沒有給我“解決問題”的答案,但它教會瞭我如何去“麵對”問題,如何去“理解”自己的情緒。它讓我看到,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刻,我的內心也依然有著閃光點,有著希望。
评分我是一名心理谘詢師,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更直觀、更具象地觸及來訪者內心世界的方法。《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工具。在我的谘詢實踐中,語言有時候會成為一種屏障,來訪者可能因為羞恥、恐懼或是不知如何錶達,而無法充分袒露自己的內心。繪畫,作為一種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卻能夠繞過這些障礙,直接呈現齣潛意識的圖像。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框架,來解讀這些圖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繪畫元素(如顔色、綫條、形狀、構圖、空間感等)與特定心理狀態之間關係的詳細闡述,以及大量不同案例的分析。這些案例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價值,更在實際操作層麵為我提供瞭豐富的參考。比如,書中對“破壞性綫條”和“迴避性空間”的解讀,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那些可能被忽視的心理信號。我已經在嘗試將繪畫練習作為輔助性的谘詢手段,讓來訪者在繪畫中自由錶達,然後我再結閤書中的理論,與他們一起探索畫麵的深層含義。我希望通過這本書,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來訪者的內在衝突,更有效地幫助他們處理情緒,最終促進他們的心理成長和療愈。
评分長久以來,我總覺得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存在一些障礙,難以與他人建立深層的情感連接。《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工具來探索這個問題。我被書中關於“空間關係”在繪畫中的體現的分析所吸引。作者詳細闡述瞭畫麵中物體之間的距離、方嚮以及相互的位置,如何反映齣個體在現實世界中與他人建立關係的模式。例如,那些畫麵中央擁擠、缺乏留白的繪畫,可能暗示著個體在人際交往中容易感到被壓迫或不自在。而那些畫麵邊緣化、孤立的元素,則可能反映齣個體迴避社交或感到孤獨的狀態。我開始嘗試著在畫齣自己與傢人、朋友的場景時,有意識地去關注這些空間關係。我發現,我畫中的人物常常離得很遠,或者彼此之間存在著很多“空白”。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在潛意識裏,一直在與他人保持著距離。這本書並沒有給我“如何改善人際關係”的直接答案,但它幫助我“看見”瞭問題的根源,讓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做齣改變。我期待著,通過持續的繪畫練習,我能夠逐漸學會如何拉近與他人的距離,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係。
评分我一直認為,藝術創作應該是自由而純粹的,不應該受到任何條條框框的限製。《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這本書,讓我對這個觀點有瞭更深刻的反思。我承認,當我第一次翻閱這本書時,我對“分析”二字有些抗拒,擔心它會剝奪藝術的神秘感和創造力。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這種“分析”並非是限製,而是一種“理解”的途徑。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試圖給繪畫貼上標簽,而是提供瞭一係列解讀的可能性。他強調,繪畫心理分析並非是絕對的,而是需要結閤個體具體情況進行綜閤判斷。這種嚴謹而開放的態度,讓我消除瞭最初的顧慮。我開始將這種“理解”的態度運用到我自己的創作中。當我遇到創作瓶頸時,我會嘗試著去分析自己的作品,看看是否存在一些潛意識的信號在傳遞。我發現,這種自我分析,反而能夠激發我新的創作靈感。這本書讓我明白,藝術的自由,並非是無的放矢,而是建立在對自我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它幫助我看到瞭,原來我的畫筆,也能夠成為我內心世界的“探險傢”,而我,則是那位耐心的“解讀員”。
评分我是一個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人,但一直以來,我都隻是把畫畫當作一種消遣,一種抒發情緒的方式。直到我偶然間接觸到《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我纔意識到,原來我手中的畫筆,竟然能夠成為解讀我自己的鑰匙。《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全新的維度。我開始嘗試著去觀察自己畫中的每一筆色彩,每一條綫條,它們都仿佛在低語著我內心的聲音。比如,我發現自己總是偏愛使用藍色和綠色,書中將其解釋為對平靜和希望的渴望,這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一直都在潛意識裏尋求著內心的安寜。而當我偶爾使用一些衝突的顔色時,書中關於“情緒的張力”和“內在矛盾”的解讀,也讓我對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沒有讓我感到壓力,反而激發瞭我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索欲望。我不再隻是單純地“畫”,而是開始帶著覺察去畫,去感受,去理解。每一次的繪畫,都像是一次與自己的對話,一次對心靈的梳理。這本書就像我的一個秘密花園,讓我能夠在這裏,找到那些藏匿已久的、屬於我自己的寶藏。
评分我是一名學生,正處於青春期,對自己的情緒變化感到非常迷茫和睏惑。周圍的人總是告訴我“不要想太多”,但很多時候,我就是控製不住自己的思緒。《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這本書,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理解自己。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書中關於“情緒色彩”的解讀。比如,為什麼我有時候會覺得藍色代錶憂鬱,有時候又覺得它象徵著寜靜?書中詳細解釋瞭色彩背後所承載的心理能量,以及個體差異和文化背景如何影響這些解讀。我發現,當我嘗試著將自己當時的情緒用色彩畫齣來時,我纔真正能夠“看見”我的情緒,而不是被它“淹沒”。我也會嘗試書中的一些“繪畫治療”小練習,比如畫齣讓我感到壓力的事情,然後嘗試用更柔和的色彩去“覆蓋”它。雖然過程並不總是那麼順利,但每一次的嘗試,都讓我感覺內心更加平靜一些。這本書沒有說教,而是提供瞭一種“玩”的方式,讓我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逐漸認識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它就像是一位溫柔的朋友,陪伴我度過這段充滿挑戰的青春期。
评分我是一名美術老師,平日裏接觸到形形色色的孩子,他們的作品常常讓我既驚喜又睏惑。孩子們的心思,有時如同那最純淨的顔料,直接而熱烈;有時又像被層層暈染的墨跡,深邃而難以捉摸。《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他們內心深處的小窗。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運用到課堂觀察中,比如對色彩情緒的解讀,對綫條力量感的分析,以及對空間布局的理解。我發現,當我對一個孩子畫中的某個特定元素産生疑問時,翻開這本書,總能找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啓發。它並沒有提供一套僵化的“標準答案”,而是給齣瞭一係列可能性,引導我去思考“為什麼”和“如何”。例如,一個孩子反復描繪同樣的場景,書中可能將其解讀為一種對安全感的追求,或者對某種經曆的反復演練。這讓我意識到,藝術創作的背後,往往承載著比我們想象中更豐富的情感和意義。我也注意到,書中不僅僅關注兒童繪畫,還涉及瞭成人繪畫的案例,這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不同年齡段個體在繪畫中的心理投射。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我的學生,更有效地與他們溝通,並在藝術教育的道路上,給予我更多的專業支持和理論依據。
评分這本書,我猶豫瞭很久纔下決心購買。作為一個對心理學有著朦朧興趣,卻又對繪畫有著深深熱愛的人,我總覺得這本《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可能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座橋梁。翻開它,我並沒有立刻被各種晦澀的理論所淹沒,反而被一種沉靜而專業的氛圍所吸引。書中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大量留白的運用使得閱讀體驗更加舒適,不像有些學術書籍那樣密密麻麻,讓人望而卻步。扉頁上的那句“每一筆,都是內心的迴響”更是瞬間擊中瞭我,讓我對接下來要探索的世界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喜歡作者在引言部分所錶達的觀點,即繪畫並非僅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個體潛意識的一種直接錶達。這種“直覺性”的洞察,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在教導我如何“畫”,而是在引導我如何“看”——看懂那些隱藏在色彩、綫條和構圖背後的,屬於我自己的、或者他人的內心世界。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看似隨意的塗鴉,在心理分析的框架下,究竟會呈現齣怎樣的信息?是童年時期的創傷,是當下的情緒睏擾,還是潛藏的渴望與未竟之事?這本書是否能為我揭示這些謎團,讓我對自己有更深入的理解?我準備好帶著一顆開放的心,去迎接這場關於內心世界的視覺盛宴瞭。
评分我一直對心理學和藝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如何將這兩者有效地結閤起來,卻是我長期以來探索的難題。《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這本書,就像是為我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梁。我被書中嚴謹的理論體係和豐富的案例研究所摺服。作者在介紹繪畫心理分析時,並沒有流於錶麵,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心理狀態下個體繪畫特徵的共性與差異。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象徵意義”的解讀,那些看似簡單的圖形,在作者的分析下,都變得意義非凡。例如,對“圓形”和“方形”的不同心理暗示的闡述,讓我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圖形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理論知識,更在實際操作層麵給瞭我極大的啓發。我開始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分析方法運用到我自己的繪畫創作中,去有意識地探索我內心的情感和需求。我發現,當我對自己的繪畫作品有瞭更深入的理解後,我對自己也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讓我明白,藝術創作不僅僅是技巧的展現,更是自我探索和心靈成長的過程。
评分作為一名長期處於高壓工作環境下的白領,我常常感到身心俱疲,焦慮和壓力如影隨形。《心理畫:繪畫心理分析圖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自我調節途徑。我被書中那些精美的畫作所吸引,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色彩和綫條的堆砌,更是個體內心世界的生動寫照。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壓力信號”在繪畫中的體現的分析,比如那些緊縮的綫條、壓抑的色彩、或者被分割的空間。這些描述讓我立刻聯想到自己最近的一些繪畫作品,我發現我確實會在情緒低落的時候,不自覺地使用大量深色,並且畫麵常常顯得擁擠而缺乏生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視化”的診斷工具,讓我能夠直觀地看到自己內心的狀態,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抽象的“我感到壓力”。我開始定期進行繪畫練習,將其作為一種“減壓儀式”。在畫筆的揮灑中,我釋放瞭工作中的負麵情緒,整理瞭雜亂的思緒。每一次完成一幅畫,我都感覺內心平靜瞭許多。這本書就像是我的一個私人“心理沙盤”,讓我能夠在一方畫布上,構建齣屬於自己的寜靜空間,重拾內心的力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