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對統計很畏懼,認為統計很難學,感覺枯燥乏味,覺得課本內容與應用有一段距離,本書會讓您對統計有一種不同的體會。有時候,您得到的統計結果與臨床實際不符;或在統計分析完成後,不知如何匯整結果,本書會給您一些指引。
本書共有四大篇,分彆為復習篇、比較篇、迴歸篇及SPSS篇。希望將連續資料的統計分析方法由簡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介紹給讀者。
本書的撰寫方式與一般統計教科書有許多不同的地方:(1)先講解統計重點,再用一例子將該章重點演練一遍;(2)每一章範例都加入統計結果匯整;(3)使用颱灣本土已發錶文章為範例;(4)加入SPSS使用說明;(5)作業之安排為給予一組新的數據,對該章的重點演練一遍,及採用不同統計檢定方法來分析同一組數據,比較不同統計檢定方法結果之差異;(6)加入一些卡通。這樣的安排,希望能拉近學習與應用的距離,讀者能更快、更容易,更快樂的學習統計學。
序I
第一篇 復習篇
1.描述性統計、中央極限定理、t分佈
1.1資料的尺度
1.2資料的整理
1.2.1描述性統計量
1.2.2次數錶
1.2.3統計圖
1.3常態分佈
1.3.1應用
1.4母體、樣本、參數、統計量
1.5中央極限定理及抽樣分布
1.5.1應用
1.6t分佈
1.6.1應用
2.估計及假說檢定
2.1估計
2.1.1點估計及良好的估計式
2.2區間估計或信賴區間
2.2.1母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母體標準差 已知)
2.2.2母體平均數的區間估計(母體標準差 未知,用樣本標準差s代入)
2.2.3母體成功比例的區間估計
2.2.4信賴區間的特性
2.2.5應用
2.3假說檢定
2.3.1單一母體平均數之檢定(母體標準差 已知,雙尾檢定):Z檢定
2.3.2單一母體的平均數之檢定(母體標準差 未知,用樣本標準差s代 入,雙尾檢定):t檢定
2.3.3單一母體成功比例之檢定(單尾檢定):Z檢定
2.4兩種錯誤及統計檢力
2.4.1兩種錯誤的關係
第二篇 比較篇
3.比較兩個母體平均數的檢定方法:獨立樣本t檢定及成對樣本t檢定
3.1分辨兩個樣本是獨立或成對
3.2兩個樣本為獨立時,連續變數的統計分析
3.2.1資料排列
3.2.2檢定兩個母體的平均數有沒有差異(獨立樣本t檢定)
3.2.3檢定兩個母體的變異數有沒有差異
3.2.3.1F檢定
3.2.3.2其他檢定
3.3兩個樣本為成對時,連續變數的統計分析(成對樣本t檢定)
3.3.1資料排列
3.3.2計算
3.4獨立樣本t檢定與成對樣本t檢定之比較
3.5虛擬範例:評估兩種藥對降血壓之療效
3.5.1計算獨立樣本t檢定、成對t檢定
3.5.2匯整結果
4.比較多個獨立母體平均數的檢定方法: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4.1單一因子變異數適用情況
4.2使用獨立樣本t檢定來比較多個母體平均數的缺失
4.3變異數分析
4.3.1資料排列
4.3.2統計前提假設
4.3.3計算及原理
4.3.4其他
4.4檢定變異數是否相同
4.5多重比較
4.5.1Tukey的HSD法
4.5.2SNK法
4.5.3Dunnett法
4.5.4Scheffe法
4.5.5Bonferroni法
4.5.6應用說明
4.6虛擬範例:比較四所學校學生功課壓力
4.6.1檢定變異數同質性
4.6.2變異數分析之計算
4.6.3多重比較之計算
4.6.4匯整結果
5.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5.1雙因子變異數分析適用情況
5.2設計及統計前提假設
5.2.1設計
5.2.2統計前提假設
5.3平行設計之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5.3.1資料排列
5.3.2交互作用及主效應
5.3.3計算及原理
5.3.4多重比較之計算
5.4檢定變異數是否相同
5.5虛擬範例:四所學校及不同科係學生功課壓力之差異(平行設計,沒有交互作用)
5.5.1剖麵圖
5.5.2檢定變異數同質性
5.5.3變異數分析之計算
5.5.4多重比較之計算
5.5.5匯整結果
5.6範例:剝奪睡眠之動物實驗(平行設計,有交互作用)
5.6.1剖麵圖
5.6.2檢定變異數同質性
5.6.3變異數分析之計算
5.6.4多重比較之計算
5.6.5匯整結果
第三篇 迴歸篇
6.簡單綫性迴歸
6.1資料排列及模式說明
6.1.1資料排列
6.1.2模式說明
6.2統計前提假設
6.3迴歸係數的估計及解讀
6.3.1迴歸係數的估計
6.3.2迴歸係數的解讀
6.4ANOVA部份
6.4.1檢定X-Y直綫與水平綫有沒有差異
6.4.2的計算及解讀
6.5迴歸係數的檢定:t檢定
6.5.1B0
6.5.2B1
6.5.3F與t之關係
6.6Y預測值的計算及預測區間
6.6.1計算
6.6.2預測區間
6.7簡單綫性迴歸的用途
6.8範例:膝高預測身高(男性)
6.8.1散佈圖
6.8.2簡單綫性迴歸模式
6.8.3迴歸係數的估計及解讀
6.8.4ANOVA部份
6.8.5迴歸係數的檢定:t檢定
6.8.6預測
6.8.7匯整結果
7.綫性迴歸模式的診斷
7.1殘差分析
7.1.1單嚮度圖形
7.1.1.1直方圖
7.1.1.2常態機率圖
7.1.2雙嚮度圖形(殘差圖)
7.2影響力
7.2.1Hat矩陣、槓桿量數、離中心槓桿量數
7.2.2Student化殘差、Student化去除殘差
7.2.3Df適閤度、標準化Df適閤度
7.2.4庫剋距離
7.2.5應用說明
7.2.6如何處置具影響力的觀察點
7.3範例:用膝高來預測身高(男性)
7.3.1殘差分析
7.3.2影響力的分析
7.3.3匯整結果
8.相關
8.1相關係數的計算
8.2相關係數的解讀
8.3相關係數的檢定
8.4相關係數的信賴區間
8.5相關達顯著意義不錶示有因果關係
8.6相關係數不適閤用來錶達測量工具之再測信度或評估者間信度
8.7相關係數與簡單綫性迴歸之關係
8.8範例:膝高、身高、年齡的關係(男性)
8.8.1矩陣散佈圖
8.8.2相關係數之計算
8.8.3殘差分析及影響力分析
8.8.4相關係數的顯著性檢定
8.8.5相關係數的信賴區間
8.8.6相關係數與簡單綫性迴歸係數之關係
8.8.7匯整結果
9.共變數分析
9.1共變數分析的目的
9.2資料排列及ANCOVA模式
9.3虛擬變數
9.4ANCOVA之意義
9.5ANCOVA之統計前提假設
9.6迴歸係數的估計
9.7迴歸係數的解讀
9.8迴歸係數的顯著性檢定:t檢定
9.9預測
9.10調整平均數之計算
9.11ANOVA錶中之總F檢定,淨F檢定
9.12不同決定係數(R2)
9.13檢定ANCOVA是否適用
9.14虛擬範例:評估三種藥對降血壓之療效
9.14.1散佈圖
9.14.2虛擬變數的設定
9.14.3 檢查ANCOVA之閤適性
9.14.4迴歸係數的估計、解讀、顯著性檢定
9.14.5調整平均數之計算
9.14.6ANOVA錶中之總F檢定及淨F檢定
9.14.7不同決定係數(R2)
9.14.8匯整結果
10.綫性復迴歸
10.1資料排列及模式說明
10.1.1資料排列
10.1.2模式說明
10.2綫性復迴歸的用途
10.3共綫性
10.3.1觀念
10.3.2引起的問題
10.3.3指標
10.3.4解決方法
10.4自變數的挑選或終極模式的決定
10.4.1原理及執行步驟
10.4.2應用說明
10.5綫性復迴歸需不需要考慮交互作用?
10.6迴歸係數的估計
10.7迴歸係數的解讀
10.8迴歸係數的顯著性檢定
10.9預測
10.10不同決定係數
10.11統計前提假設
10.12殘差分析及影響力分析
10.13簡單綫性迴歸、共變數分析與綫性復迴歸之異同
10.14範例:老人憂鬱的影響因素
10.14.1單變量分析結果
10.14.2自變數的挑選或終極模式的決定
10.14.3共綫性診斷
10.14.4 殘差分析及影響力分析
10.14.5 迴歸係數的解讀及顯著性檢定
10.14.6 總及纍積
10.14.7匯整結果
第四篇 SPSS示範篇
1.SPSS簡介
1.1啓動SPSS係統
1.2常用視窗
1.2.1【資料編輯程式】視窗
1.2.2【瀏覽器】視窗
1.2.3【圖錶編輯程式】視窗
1.2.4【語法編輯程式】視窗
1.3開啓及儲存檔案
1.3.1各種視窗可接受之檔案型式
1.3.2開新檔案
1.3.3開啓舊檔
1.3.4另存新檔
1.3.5儲存檔案
1.3.6結果輸齣到word檔2
1.4關閉SPSS係統
2.建立資料檔及求機率分佈之統計量與右尾機率(A) 建立資料檔
2.1宣告變數名稱
2.2設定變數類型
2.3設定數字變數的寬度及小數位數
2.4設定變數註解及數值註解
2.5遺漏值(B) 求機率分佈之統計量及右尾機率
2.6常態分佈
2.7 t分佈
2.8F分佈
3.獨立樣本t檢定及成對樣本t檢定(SPSS說明)(A)獨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組病人在治療前的血壓是否有差異?」
3.1輸入資料或開啓舊檔
3.2點選步驟
3.3結果輸齣(B)成對樣本t檢定 : 檢定「A組的病人,在服藥前後其血壓是否有改變?」
3.4資料處理
3.5點選步驟
3.6結果輸齣(C) 獨立樣本t檢定 : 檢定「A、B兩種藥對降血壓之療效是否有差異?」
3.7資料處理
3.8點選步驟
3.9結果輸齣
4.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PSS說明)
4.1輸入資料或開啓舊檔
4.2點選步驟
我是在一個學術論壇上偶然看到這本書的推薦,當時正愁於如何處理我研究中的縱嚮數據。我的項目涉及到對同一批病人的長期隨訪,收集到的數據是各種連續變量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傳統的分析方法似乎難以捕捉這種時間依賴性,我嘗試過一些基本的重復測量ANOVA,但效果並不理想,很多研究中的更精細的分析方法讓我望而卻步。所以,當我在介紹中看到“連續資料分析”和“SPSS使用說明”時,我的興趣就被勾起來瞭。我特彆關注這本書是否會涉及一些處理縱嚮數據或混閤效應模型(mixed-effects models)的內容,因為這些模型在處理具有重復測量的觀測數據時非常強大。我希望書中能有清晰的講解,如何構建這些模型,如何解釋模型的輸齣,以及如何使用SPSS實現這些分析。除瞭縱嚮數據,我也對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中的連續變量應用感興趣,雖然生存分析通常關注事件發生時間,但很多預測因子本身就是連續變量,如何將它們納入模型並解釋其效應,也是我一直想深入瞭解的。總的來說,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係統的方法論,指導我如何從數據收集到最終結果解釋的整個流程,尤其是在處理具有時間序列特性的連續數據時。
评分從書名來看,這本書似乎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指南,能夠幫助我提升在生物統計學分析方麵的技能。我目前在做一項與基因錶達譜分析相關的研究,其中涉及大量的連續型數據,比如錶達量、變異係數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我理解如何對這些高維度的連續數據進行有效的降維和聚類分析。比如,書中是否會介紹一些基於主成分分析(PCA)或者獨立成分分析(ICA)的降維技術,以及如何利用SPSS來執行這些分析。此外,我也關注如何利用SPSS來構建和評估預測模型,例如,如何利用連續變量作為預測因子來預測某個疾病的發生風險,或者如何評價這些模型的預測能力。我特彆希望書中能有關於模型選擇、模型驗證、以及如何解釋模型參數的詳細指導。如果書中還能涵蓋一些關於非參數檢驗(non-parametric tests)的進階應用,特彆是當數據不符閤正態分布時,如何利用SPSS進行可靠的統計推斷,那將對我非常有幫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拿來即用”的模闆或者方法,讓我能夠更快地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我的實際研究中。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起得非常吸引人,尤其是“進階應用”這幾個字,讓我立刻産生瞭購買的衝動。我一直覺得生物統計學是個龐大而迷人的領域,尤其是在實際科研中,數據分析能力是硬實力。這本書承諾“連續資料分析”,這正好是我目前最需要提升的方麵。我手上有一些臨床試驗的數據,主要是連續變量,比如血壓、血糖、血藥濃度等,但一直以來都覺得分析得不夠深入,很多時候隻能做些基本的描述性統計和t檢驗,無法更好地挖掘數據中的潛在規律。這本書提到的“SPSS使用說明”更是讓我眼前一亮,SPSS是我常用的統計軟件,但對它的一些高級功能也隻是一知半解,如果這本書能詳細介紹如何用SPSS來解決連續資料分析中的復雜問題,那簡直就是福音瞭。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涵蓋一些經典的連續資料模型,比如綫性迴歸、邏輯迴歸(雖然是二分類,但很多連續變量可以轉化為分類,或者作為預測因子)、以及方差分析(ANOVA)的進階應用。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而是能有大量的實例,最好是生物醫學領域實際的研究案例,這樣我纔能更好地理解理論的實際操作,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加以藉鑒。讀完這本書,我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完成一些復雜的數據分析任務,能夠更自信地解讀研究結果,甚至能夠提齣更有價值的研究假設。
评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進階應用”所吸引,並且希望它能在我現有的生物統計學知識基礎上有所提升。我本科階段學習過基礎的統計學,也接觸過SPSS,但感覺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麵,很多實際應用場景下的復雜問題,比如多重共綫性、模型診斷、以及如何選擇最閤適的統計模型等,我總是感到力不從心。這本書提到“連續資料分析”,我猜想它應該會涵蓋一些更復雜的迴歸模型,比如多元綫性迴歸、多項式迴歸,甚至可能是非綫性迴歸。我非常希望書中能詳細講解如何判斷和處理數據中的異方差性、殘差的正態性問題,以及如何進行變量選擇。在SPSS的部分,我期待它不僅僅是展示菜單操作,而是能結閤具體的案例,講解如何通過SPSS的代碼(syntax)來執行更精細的統計分析,以及如何解讀SPSS輸齣的詳細錶格和圖示。我尤其想學習如何進行模型擬閤優度檢驗,以及如何根據模型診斷的結果來改進模型。如果書中還能涉及一些與因果推斷相關的統計方法,或者如何設計實驗來更好地進行生物統計分析,那將是錦上添花瞭。
评分我一直覺得生物統計學是一門需要反復實踐和深入理解的學科,尤其是在麵對現實世界中各種復雜的數據時。我的研究背景是比較偏嚮實驗設計的,對於一些觀測數據的分析,特彆是連續變量的處理,常常感到有些吃力。這本書的標題“進階應用生物統計學:連續資料分析”正是我急需的內容。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處理多個連續變量之間關係的統計方法,比如主成分分析(PCA)或者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因為在我的研究中,經常會遇到多個相互關聯的連續指標,如何將它們有效地降維或者識彆齣潛在的因子,是我一直想要解決的問題。另外,我也對分類變量與連續變量之間的關係分析非常感興趣,比如如何使用SPSS來進行協方差分析(ANCOVA),或者如何將連續變量分組後進行更復雜的比較。這本書提到的“SPSS使用說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秘籍”,告訴我如何利用SPSS解決一些常見的棘手問題,比如如何處理缺失值,如何進行數據轉換,以及如何生成高質量的統計圖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