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齣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前腳走,後腳放。
──證嚴上人
《慈濟實踐美學》這本書對於慈濟精神的內涵與價值,有極為詳細而具有深度的陳述,而且嘗試透過近代社會科學一些重要的理論觀點來詮釋與理解。盡管許多慈濟人都是「跟著師父走」、「做就對瞭」,但在慈濟精神的內化與深化過程中,從中所獲緻的「做中學」,或者說「服務學習」的效應,其實蘊含著深厚的科學理論。對於「慈濟學」的倡議,這樣的理論探討是極為重要的關鍵,也是本書的獨特性。
本書作者何日生居士的專業訓練為新聞傳播,在颱灣新聞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十一年前拋棄人人稱羨的高薪職位,轉入慈濟擔任基金會發言人,並在慈濟大學擔任兼任助理教授。長期跟隨證嚴法師,作者對慈濟的內涵知之極深,但能「復為說法」,而且透過社會科學理論的詮釋,顯然需要一份真心與用心。
──摘自許木柱教授推薦序
慈濟的實踐場域對於人性善的激發,不是透過公權力的強製,而是經由接觸苦與貧,而得到啓發。
他們的奉獻是自發的、自願的。行善對於慈濟人不是責任,而是使命;不是任務,而是終生甚或永恆的願力。
誌工醫生追隨證嚴上人做慈濟,到往生之際,還要將大體捐給醫學院學生做學習。他們對學生說:「有一天你們會解剖我,你們要記得,那是我圓滿生命最莊嚴的一刻。而我,寜願你們在我身上劃錯十刀、百刀、韆刀,也不要你們將來在病人身上劃錯一刀。」
慈濟學的真正意義,是證嚴上人開啓瞭一全新的領域,這領域「以實踐著手,經由實踐讓情感得到覺醒。」
「以齣世的心,做入世的事。」這是證嚴上人期許慈濟人在善的行動中最核心的觀念。
作者簡介
何日生
慈濟大學傳播係助理教授,慈濟基金會發言人兼人文誌業發展處主任,美國南加大傳播管理學院碩士。曾任颱視、中天、中視、超視新聞主播及製作人、中國廣播公司節目主持人兼製作人;並曾任教於淡江、輔仁、世新等大學。曾榮獲電視金鍾奬、新聞局社會建設奬、新聞局有綫電視最佳新聞節目奬;二○○四年於大愛颱播齣的「清水之愛」世界骨髓移植史紀錄片,更榮獲國際艾美奬,入選亞非地區最佳新聞紀錄片。著有《清水之愛──見證骨髓移植發展史》、《Great Love as a Running Water》、《一念間──我所體悟的慈濟思惟》等。
〈推薦序〉大悲大願 大愛大德 ◎王本榮
〈推薦序〉慈悲濟世的新宗教運動 ◎許木柱
〈導言〉從實踐通嚮情感的覺醒
──寫在《慈濟實踐美學》之前
第一章 證嚴上人與慈濟的環境生命觀
第二章 環保迴收與心靈轉化
第三章 圓形組織與慈濟誌工體係
──證嚴上人建構的立體琉璃同心圓
第四章 慈濟以病為師的理念與實踐
──醫院作為一個修行的道場
〈後記〉個人生命之完成係於群體生活之實踐
讀完《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感覺好像是在一場心靈的溫泉浴,將我平日裏那些沾染瞭世俗塵埃的思緒,一一洗滌乾淨。上人的思想,一直以來都如同一盞明燈,照耀著我前行的路,而這本書,更是將這盞燈的光芒,投射到瞭我生活的每一個細微之處,讓我看到瞭那些被我忽略的美好。 書中所描繪的“情境美學”,對我而言,是一種全新的理解。它不是那種擺在博物館裏的藝術品,也不是隻存在於書本上的道理,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看到街角的清潔人員默默地清掃街道,看到商店老闆對顧客的耐心微笑,看到鄰居之間互相幫忙的小事。這些看似平凡的瞬間,如果用心去體會,都能發現其中蘊含著一股溫潤的美。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無聲的關懷”的描述。它不是那種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是悄無聲息的付齣,是一種將愛融入到每一個細微動作中的智慧。比如,在醫院裏,護士輕柔地撫摸病人受傷的肢體;在學校裏,老師溫柔地鼓勵一個怯懦的孩子。這些“情境”,因為有瞭愛的灌注,而變得格外動人。 這本書也讓我重新審視瞭“感恩”的意義。我們常常把感恩掛在嘴邊,但真正做到從內心深處去感恩,去體會每一個善意的存在,卻並不容易。書中通過大量實例,展示瞭當我們將感恩融入到生活中,如何去化解怨氣,如何去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這對於我這樣一個生活在颱灣,常常被各種便利和舒適包圍的人來說,是一種及時的提醒。 總的來說,《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讓我看到瞭,美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隻要我們願意用心去發現,去創造。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更溫暖世界的大門。
评分《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場彆開生麵的心靈之旅。對於我這樣生活在颱灣,每天穿梭於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中的普通人來說,它提供瞭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停下腳步,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世界的互動方式。上人的思想,通過“情境美學”這個角度,變得無比生動和貼切。 我尤其被書中對“同理心”的闡釋所打動。它不僅僅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要用一顆柔軟的心去感受對方的喜怒哀樂。書中通過許多故事,展現瞭慈濟誌工如何在各種復雜的情境中,展現齣驚人的同理心,去理解那些被社會遺忘的角落裏的人們。這種“情境”下的同理心,展現瞭人性的光輝,也充滿瞭深刻的美學價值。 書中對“靜心”的描繪,也讓我深有體會。在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聲音所包圍,很難找到片刻的寜靜。而慈濟所倡導的“情境美學”,恰恰強調瞭內心的寜靜對於外界美好呈現的重要性。如何在嘈雜的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如何在壓力之下依然能展現齣從容和善意,這本書給齣瞭一些非常實用的指引。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敘述方式,它不像是一本嚴肅的哲學著作,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來,用充滿人情味的故事,講述著深刻的道理。書中的案例,很多都發生在颱灣的土地上,這讓我倍感親切,也更加相信這些“情境美學”是真實可行的。它們不僅僅是理論,更是活生生的實踐。 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美學”的寶典,它教會我如何在日常的點滴中,發現美、創造美,並用美去溫暖自己和他人。對於生活在颱灣的我們來說,這本《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絕對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並付諸實踐的好書。
评分這本《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與其說是一次知識的吸收,不如說是一次靈魂的共鳴。作者用一種非常貼近颱灣民眾生活習慣和語言的方式,將上人深邃的慈濟理念,轉化為一係列觸動人心的“情境”案例。我經常在閱讀過程中,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遇到過的類似場景,然後反思自己當時的反應和做法,與書中提齣的“美學”標準進行對照。 書中對於“情境”的定義,我認為非常精準且具有普適性。它涵蓋瞭從個人內心世界的起伏,到傢庭、社區乃至於更廣闊社會層麵的互動。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並沒有刻意迴避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和不如意,而是通過慈濟誌工如何在這些“不完美”的情境中,依然能展現齣美善的力量,來印證“情境美學”的真諦。這種真實感,是很多空洞的理論書籍所無法比擬的。 我尤其贊賞書中對“關懷”這一核心議題的深入探討。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與理解。書中的例子,比如如何去傾聽一個失意者的心聲,如何去包容一個犯瞭錯誤的親人,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能在對方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這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美學,最終是要迴歸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善意。 讀這本書,也讓我對“奉獻”有瞭新的認知。它不是一種犧牲,而是一種主動的付齣,一種心甘情願的給予。書中講述的許多誌工故事,他們的臉上並沒有疲憊,反而洋溢著滿足和喜悅。這種由內而外散發齣的光芒,正是“情境美學”在行動中的體現。它告訴我們,當我們願意為他人付齣時,我們自己也能從中獲得巨大的精神滋養。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觀察和體驗生活的新視角。它讓我明白,即使身處喧囂的塵世,我們依然可以通過修煉內心的“情境美學”,來創造屬於自己的寜靜與美好,並把這份美好傳遞齣去。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身處颱灣的普通人來說,是非常及時且有益的閱讀。
评分讀瞭《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真是讓人觸動頗深。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引導,讓我重新審視瞭生活中的種種“情境”,以及在這些情境中如何體現慈濟的美學精神。上人的思想,通過這本書的闡述,變得更加具象化,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哲學,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實踐。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情境美學”的解讀。它不僅僅是指那些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之美,更多的是一種在生活中,通過我們的一言一行,所營造齣的溫暖、祥和、充滿愛的氛圍。例如,在醫院裏,一個微笑、一句關懷,就能讓病人和傢屬感受到力量;在災難現場,伸齣援手的誌工,用行動詮釋瞭“同體大悲”的真諦。這些都是情境美學最生動的體現。 這本書讓我意識到,美不僅僅是外在的,更是內在的。當我們懷揣著一顆感恩、惜福的心去麵對生活,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能散發齣動人的光彩。書中的案例,那些來自颱灣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慈濟誌工的故事,讓我看到瞭平凡中的偉大,看到瞭愛在人性中最真摯的流露。他們的奉獻,不是為瞭名利,而是源於一份深刻的覺悟和對生命的尊重。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慈悲”的理解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會。它不再僅僅是一種情感,而是一種行動的指南,一種生活的方式。上人所倡導的“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四神湯,在情境美學中得到瞭完美的詮釋。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善解和包容?如何在物質豐裕的環境中保持知足和感恩?這本書提供瞭許多寶貴的啓示。 總的來說,《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書。它不隻是關於慈濟,更是關於如何在這個充滿變遷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並且將這份平靜與力量,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去創造更美好的“情境”。這是一場心靈的洗禮,也是一次生命的升華。
评分讀完《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智慧長者,用溫柔而堅定的聲音,引導我走嚮更美好的生命境界。上人的思想,通過“情境美學”的視角,展現齣瞭一種超越時空的智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可操作的行動指南。 書中對於“利他”的描繪,讓我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單純的給予,而是將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並且在付齣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和喜悅。那些在書中齣現的慈濟誌工,他們以最純粹的“情境”去關懷生命,用行動詮釋瞭“無所求”的奉獻精神,這對我而言,是一種極大的鼓舞。 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時間”的探討所吸引。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而書中卻闡述瞭如何通過“情境美學”的實踐,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無論是靜心觀照,還是起身行善,都能讓時間煥發齣彆樣的光彩。這對於身在颱灣,常常被各種瑣事纏身的我來說,是一種解放。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而又不失力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直擊人心。每一個章節,都仿佛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讓我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實踐“情境美學”。它不僅僅是理論的傳授,更是將上人的思想,化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內在的修為。 總而言之,《慈濟實踐美學──行入證嚴上人的思想與實踐【下編】情境美學》是一本具有深刻內涵和實際指導意義的書籍。它讓我明白,美學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存在於我們每一次真誠的付齣、每一次善意的關懷、每一次內心的寜靜之中。對於颱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能點亮你生活中的每一個“情境”,讓你活齣更深刻、更有意義的人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