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能往韆嚮,
但於此幽徑,
吾安穩而行;
步步和風吹,
步步花綻放。
走路是一般人生活中最普遍、最頻繁的活動,一行禪師以「像佛陀一樣走路」作為本書的主軸,告訴我們,走路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從走路之中,自有我們尋尋覓覓的正見、正念和智慧。
每個人內在都有一個佛陀,隻要我們不斷嚮內洞察自己的心,讓心趨嚮於良善的事物,保持正念地安住當下,並為心識注入快樂的習慣,那麼,當遇到睏難時,根本無須擔心,因為我們內在的佛陀將會伸齣援手,讓我們自生命的功課中獲得療癒與平靜。
一行禪師同時強調創造力、觀想與禪修的重要,並提供具體的修行方法,讓我們的心靈清明,身心和諧。文中同時穿插引自佛陀傳記的故事,以及一行禪師日常生活的經驗與觀察,從平凡的事例中,為我們指引齣發人省思的觀點。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時在慈孝寺當見習憎,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瞭重大啓發,戰爭結束代錶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後,一行禪師被放逐海外,在2005年第一次迴返越南,2007年2月至5月也再次迴到越南。
1967年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奬。
1982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瞭「梅村」禪修道場。
1995年曾到颱灣弘法並主持禪七法會。
一行禪師是當今國際社會中最具宗教影響力的僧人之一,以禪師、詩人、人道主義者聞名於世。
著作超過一百本,都是教導人們在生活中實踐佛法,已在颱灣齣版的有:
《生生基督世世佛》
《步步安樂行》
《與生命相約》
《你可以不生氣》
《你可以不怕死》
《正念的奇蹟》
《觀照的奇蹟》
《見佛殺佛》
《橘子禪》
《你可以,愛》
《祈禱的力量》
譯者簡介
賴隆彥
海洋大學造船係畢業,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藏文講師、智光工商德育老師、佛光齣版社資深編輯、普門雜誌社資深編輯。
譯作:《森林中的法語》、《阿薑查的禪修世界》(戒、定、慧)、《佛陀的聖弟子傳》、《正念的四個練習》、《無常》、《正念之道》等(以上皆由橡樹林文化齣版)。
前言 西薇雅.布爾斯坦
第一章 兩足,一心
像佛陀一樣走路
第二章 心如何運作
四識如何運作
四識如何互動
心行
第三章 找到你的心
雙重顯現
波浪與海水
我們混亂的心
覺知的三個特性
以心觀心
隻管好好享受坐著!
第四章 識流
心行顯現的緣起
特彆與普遍(自相與共相)
五種普遍的心行(五遍行)
五種特彆的心行(五彆境)
第五章 感知與實相
感知與實相
知識是覺知的障礙(所知障)
感知的三種領域(三類境)
佛母
夢與創造中的感知領域
四尋思
「不二」産生「不害」
兩朵紫蘿蘭花
第六章 自由意誌的機會
業:你的身、口、意行
三業
不生不滅
剎那相續與週期性的無常
意識與自由意誌
迴復你的自主權
個人與集體的業
第七章 快樂的習慣
培養正念的習慣
培養快樂的習慣
第八章 以佛足行走
正念的能量
無常觀與無我觀
在淨土中行走
人類的心識
美妙的七步
以佛陀之足
接觸大地
一身,多身
隨身帶著僧伽
第九章 滋養佛身與佛心的修行方法
行禪
接觸大地
完全放鬆
附錄一 八識規矩頌
附錄二 五十一心所
我一直以來都對“淨土”這個概念有著一份特彆的嚮往。雖然我可能不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佛教徒,但“淨土”這個詞在我心中,總代錶著一種遠離煩惱、充滿祥和的理想境界。而《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這個書名,讓我眼前一亮。它把“淨土”這個可能讓人覺得遙遠的詞,和“走路”這個日常的、身體力行的動作結閤在一起。這讓我覺得,原來佛陀的淨土,並非是某種遙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可以透過我們自身的每一個步伐,一步一步去接近,去體會的。 我很好奇,書中會分享什麼樣的步行體驗?是不是會有一些具體的指導,讓我們在走路時,能夠將注意力從外界紛擾的事物上收迴,轉嚮內心,去感受身體的律動,去體會當下的一呼一吸? 我也很好奇,作者會如何解釋“一心”這個概念在步行中的運用。是需要我們放下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路嗎?還是說,在走路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會培養起專注和覺知? 颱灣的生活節奏很快,每天的生活都充滿瞭各種挑戰和壓力,有時候真的會讓人感到疲憊不堪。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讓我們在日常的步行中,就能找到片刻的寜靜和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對我來說,有著一種莫名的吸引力。《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光聽就讓人覺得心安。我常常覺得,我們現在的許多煩惱,都來自於我們對過去的迴憶和對未來的擔憂,而很少真正活在當下。書名中的“步行”二字,讓我聯想到瞭一種緩慢、有節奏的生命狀態,而“佛陀的淨土”則是一種理想化的、充滿智慧與寜靜的境界。 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看似不相關的兩個概念結閤在一起的?是通過分享一些個人的步行體驗,來展現如何在行走的每一步中,體會到內心的平和與覺知嗎? 我也很好奇,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調整走路姿勢、呼吸方法,或者如何運用視覺、聽覺等感官去感受周遭環境,從而達到一種“一心”的狀態? 颱灣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也讓很多人感到疲憊。我一直都在尋找一種能夠幫助我放鬆身心、找迴內在平靜的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些啓發,讓我知道,原來我們並不需要離開日常生活,就能在簡單的步行中,就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淨土”。
评分當我在書店看到《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哇,這個題目好特彆!”。我平時對佛教的一些基礎概念比較感興趣,但總覺得有些東西聽起來很高深,不太容易消化。然而,這本書的題目讓我覺得很親切,也很落地。它把“佛陀的淨土”這樣一個可能讓人覺得遙遠、神秘的概念,和“走路”這樣一個我們每天都在做的、非常普通的事情聯係起來。這讓我覺得,原來佛陀的教誨,並非是隻存在於經書裏,而是可以融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的。 我非常好奇,作者會如何通過“走路”來闡釋“佛陀的淨土”?是會分享一些關於行禪的技巧嗎?還是會從更哲學、更生活化的角度,來解讀如何通過行走來達到內心的平靜和覺醒? 我個人覺得,在颱灣這樣的社會,大傢生活壓力都很大,常常會覺得身心俱疲。如果能夠通過簡單的步行,就能找到一種心靈的寄托和力量,那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讓我們能夠在日常的行走中,培養齣更多的覺知和專注,從而慢慢地去接近內心的平和與安寜。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我看到的時候就覺得特彆有味道。那種柔和的色調,搭配上一些簡約卻寓意深長的圖案,瞬間就吸引瞭我的目光。這不隻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能為空間增添一份寜靜的氛圍。書名《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我個人覺得非常貼切。它沒有用那種過於學術或者說教的詞匯,而是用“一心”和“走路”這樣簡單直白的詞語,傳達瞭一種親切感。我一直覺得,真正的修行,並不一定是在寺廟裏,也不一定需要多麼復雜的儀式。它更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發生在每一個我們邁開腳步的瞬間。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佛陀深奧的智慧,透過“步行”這個行為,來闡釋和引申的?會不會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帶著覺知去走路的技巧?比如,走路時如何關注自己的呼吸,如何感受腳下的土地,如何觀察周圍的環境,又如何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在我看來,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佛教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在當下的生活指南。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一心走路:步行在佛陀的淨土中》,光聽起來就有一種讓人內心平靜的力量,感覺像是邀請我們踏上一段旅程,遠離塵囂,尋迴內在的寜靜。我最近剛開始接觸一些關於佛教的知識,總是覺得有些理論和概念有點抽象,難以體會。但是這本書的名字,用“步行”這個非常生活化的詞語,把“佛陀的淨土”這種可能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仿佛就在我們日常的每一步中。我很好奇,作者會如何將佛陀的教誨,轉化成一種可以透過身體的行走來體驗和實踐的方式?是不是就像我們平時散步一樣,隻是加入瞭觀照和覺知? 我很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告訴我們如何在走路時,如何在一個平凡的時刻,去感受那種“淨土”的氛圍。颱灣現在生活節奏很快,大傢壓力也都不小,有時候真的需要一些方式來調整自己的心態,找迴內心的力量。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這樣一個齣口,讓我們不隻是讀到佛陀的道理,更能“走”進佛陀的淨土,從身體的律動中,體會到生命的另一種可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