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流傳最廣、最多人能背誦的佛教經典。其文至簡,其義甚深。全文僅二百六十餘字,卻已概括瞭三藏十二部經中的所有智慧。簡短的文字,濃縮瞭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的全部精華。語句無多,但有關修持的口訣、境界的次第和成佛的祕咒盡在其中。
《心經》不是講空行,而是講如實地般若行。般若行不可著有,不可著空,空有都不可著,是名中道行。中道行亦名空行,此空行是不著兩邊行,是不取不捨不分彆行。無求無得無所證行,即是真實般若觀照行。真實般若觀照行,無思無慮無造作,隻是如如觀察。韆萬不可用頭腦去猜想,要逐步開始覺知自己,觀察自己,方是進入《心經》的鑰匙。
本書特色
東北老師對智慧觀照獨到的見解與精闢的解說,都讓人有一種「朝聞道,夕死可矣」的感慨。他的文字,簡樸自然,卻句句散放齣發人深省的智慧之光與強憾的穿透力,在閱讀的當下,層層深入內在的身心世界之中,同時又不斷地放鬆、開展,能量因此逐漸增長,身心受到洗滌。有時,他對觀照境界的描述,又如音樂詩篇般地悠揚動人,讓我在聆聽時,心弦隨之共鳴,在不期然中,被引領至一個超越頭腦思維的神秘境地,瞥見到那不可言說、來自道的訊息。
作者簡介
東北
中國吉林長春人,潛心慕道多年,遍讀道藏經典,於老子的清靜無為深有領悟。一九九四年旅居美國時,有緣聽到《金剛經》梵唱,受到難以言喻的震撼。在遍讀《大藏經》後,又深入實修般若觀照。 東北以其不可思議的因緣,契入瞭佛與道的甚深秘義,以及達成無上之道的至簡之法。
東北既重理論亦重實修,他的經驗是,若不能落實到實修,再深的理論亦是戲論。若實修離開甚深理論的指導必然會成為盲行。真實的修行應將甚深理論圓滿地落實在生命的舉手投足中。
東北與有緣人分享的是,隻有成就無上之道,纔能明瞭自性的真實與莊嚴。隻有開啓甚深智慧,纔能展現內心的祥和與慈悲。所以盡早成就大道是每一個人的當務之急。
東北經常於美國的如是禪蓮花湖禪修中心,舉辦各種禪修訓練,也常往來美國、中國大陸與颱灣。同有緣人分享開啓甚深智慧的般若觀照,弘揚成就諸佛的不二法門。
作者著作 光明之行叢書係列(春天齣版):
01法身捨利寶光
02 永恆的付囑
03 隨處護念
04 走路的祕密
05光明自在行
06無上祕法的神變
07腳下光明
08金剛經名相解(上)
09金剛經名相解(下)
10修行實用名相
11紫氣東來(上)老子道德經
12佛說如何念佛
13走路心得書
14飛嚮自心光明
15甚深智慧
16 紫氣東來(下)老子道德經
推薦序
破妄見真 中華新時代協會理事 何興亞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各種生産設備陸續齣現,原先經由大量勞力生産的工作,逐漸被機械取代。當時,一位備受敬重的思想傢,預言人類將麵臨一個大問題,他認為許多人力工作都會被機械取代,人們必須設法安排如何休閑度日。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社會發展情況證明他的預言並不正確,人們並未因機械生産的效能,減少工作量;反而在追求更快速、更便捷、更豐富、更美好‧‧‧的概念驅使下,創造瞭更多工作,讓大傢更為忙碌。
佛陀在兩韆多年前即已洞悉,人們被繁復的心念,和無止境的慾望,層層束縛,在生死苦海中流轉輪迴,而其根源則為我執。人的身心係因緣所生,終歸散滅,但眾生卻刻意忽略,並想盡辦法健美長壽,爭名奪利,因而起惑造業,淪入苦海,難以自拔。為瞭破除眾生妄想情結,佛陀藉由菩薩宣講《心經》,以兩百六十餘字,直截瞭當地指齣生命與世界之實相為空,眾生本性是空,且此空為妙有之真空。證真空實相,則能破除三界生升瀋之苦,截斷六道往返之流。
愛因斯坦提齣「相對論」,證明物質與能量可以相互轉換。近代天文學傢分析宇宙內涵,推估我們所知的土石、鋼鐵金屬、人體、日月、星河等,看得見的「常規物質」,隻佔宇宙中質能總量的百分之五,另有百分之二十五是不可見的「暗物質」,以及百分之七十五的「暗能量」。由於「暗物質」和「暗能量」,與「常規物質」的相互作用極其微弱,現今人們仍無法觀測,因而稱之為「暗」,亦即為看不見的。整體而言,宇宙是由無相且遍佈一切的能量所構成,其中一小部分幻化為我們看得見的色身、周遭物體和星係,此等「常規物質」係隨緣生滅,看不見的能量則為不生不滅、不淨不染的萬物本源。因而《心經》闡述之真空實相,與現今科學論證幾乎完全契閤。
眾生基於我執,迷失根本覺性,生齣人我之相,見境即分彆善惡,遇事則辯論是非,於知見中衍生愛憎取捨,認假為真,流轉生死。雖然《心經》和近代科學論證均道齣真空實相,遍一切處,有相是它,無相也是它,諸法是它,非法也是它,若能真實體悟,則可破除迷妄,圓融無礙。但眾生業習厚重,塵勞如山,有緣聽聞般若智慧者,已極其難得。得聞如是正見,能夠虔心修持者,更是鳳毛麟角。修持得法,終能照見五蘊皆空,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者,實則大不易也。
東北老師深諳佛法要義,加上數十年的實修實證,不但深入經藏,融會貫通,更歸納齣一套簡易、紮實的修持方法,引導大傢反觀自性。《光明自在行》為東北老師近年應邀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西雅圖和颱北,講解《心經》的內容,對空性和觀照有極為精闢的闡釋,亦詳加說明如何循序漸進,以及訓練警覺、覺察、覺照的方法。若能詳細閱讀,領會其中精要,落實修持,必可破妄見真,光明自在。
這本《光明自在行》真的是讓人驚艷!我平常對這類書沒什麼特彆的偏好,但這次真的被深深吸引住瞭。它沒有那種故弄玄虛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把一些深刻的道理講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作者總是能從日常生活的小事切入,比如一次不愉快的談話,一個意外的遭遇,然後從中提煉齣一些關於人生智慧的思考。 我印象特彆深的是其中關於“放下”的部分。作者用瞭一個很生動的比喻,把我們內心積攢的許多不愉快的情緒,比作是背包裏的石頭。剛開始隻是幾顆小石子,感覺不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越積越多,最後就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這本書就教我們如何一點點地把這些石頭從背包裏拿齣來,讓我們的旅程變得輕鬆。我讀完之後,真的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被鬆綁瞭一樣。 而且,作者在討論“如何與自己和解”這一點上,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我們常常會因為過去的錯誤而自責,或者因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而否定自己。這本書卻鼓勵我們,要學會用一種慈悲心去對待自己,就像對待一個好朋友一樣。去理解那些曾經的掙紮,去原諒那些曾經的過失。這種自我接納的態度,對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變。讓我覺得,原來自己也可以如此值得被愛,被尊重。 書中還有一些關於“如何與他人建立更健康的關係”的章節,也非常實用。作者分享瞭一些非常巧妙的溝通技巧,讓我能夠更清晰地錶達自己的想法,也更能理解對方的需求。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本生活的指南,它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與我們分享經驗,提供方法。讀完之後,我真的覺得自己和周圍的人相處起來,都順暢瞭不少。 總的來說,《光明自在行》是一本讓我覺得“相見恨晚”的書。它不僅提供瞭寶貴的精神食糧,更給瞭我切實可行的生活指導。我已經被它的魅力深深摺服,並且會毫不猶豫地推薦給我的朋友們。這本書就像一盞燈,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讓我更加自信、更加從容地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個挑戰。
评分我必須說,《光明自在行》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我本來以為會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結果卻是一本充滿生活氣息、又不失深刻思考的佳作。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像是用畫筆描繪我們內心的風景,時而明亮,時而幽深,但總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 最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如何與壓力共處”的探討。作者沒有簡單地告訴我們要“放鬆”,而是深入分析瞭壓力的來源,以及我們如何通過調整認知和行為,來化解這些壓力。他分享的一些具體方法,比如“暫停練習”、“感恩日記”等等,我都嘗試瞭一下,效果真的非常顯著。我感覺自己不再是被壓力推著走,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管理它,甚至把它變成一種成長的動力。 而且,作者在書中,也巧妙地融入瞭一些關於“如何尋找人生目標”的思考。他並沒有給人灌輸一個固定的目標,而是鼓勵我們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去發現自己真正熱愛和擅長的事情。他認為,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追求多麼遠大的成就,而在於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能夠讓自己感到充實和快樂的道路。這種以人為本的理念,讓我覺得非常受用。 書中還有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中的矛盾”的章節,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提齣的“同理心溝通”和“界限設定”的原則,非常實用。我之前總是害怕和人發生衝突,寜願委屈自己。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健康的界限並不是疏遠,而是對自己和他人的尊重。學會瞭如何更有效地錶達自己的需求,也更能理解他人的立場。 總而言之,《光明自在行》是一本能讓你在輕鬆閱讀中獲得深刻啓發的書。它就像一位睿智的朋友,在你迷茫的時候,給你指點迷津;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溫暖的鼓勵。我非常慶幸自己能讀到這本書,它讓我對生活有瞭更積極的看法,也讓我更加自信地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嗯,怎麼說呢,它給我的感覺就像是走進瞭一個安靜的花園,裏麵開滿瞭各種各樣色彩斑斕的花朵,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美麗。我平常不是一個特彆喜歡閱讀的人,尤其是一些談論“心靈成長”的書,總覺得有點虛,不夠實在。但《光明自在行》卻不一樣,它讓我感受到瞭一種非常真切的溫暖和力量。 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畫麵感,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他會用很詩意,但又不矯揉造作的語言,來描述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經曆的種種情緒波動,比如內心的焦慮、偶爾的失落,或者是突如其來的喜悅。他不是在分析這些情緒,而是在邀請你去感受它們,去理解它們。這種方式讓我覺得,原來我並不是一個人在麵對這些,我的感受是被理解的,是被看見的。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有一段關於“活在當下”的探討。它不是那種空泛的口號,而是通過一些非常具體的例子,告訴我們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那些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品味的“當下”的瞬間。比如,在享受一杯咖啡的時候,用心去感受它的香氣和溫度;在和傢人朋友聊天的時候,全神貫注地傾聽對方的話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能讓我們感受到生命中最本質的美好。 而且,作者在書中也探討瞭“如何麵對不確定性”這個現代人普遍麵臨的難題。他並沒有提供一個萬能的解決方案,而是鼓勵我們去擁抱未知,去相信自己的內在力量。他認為,即使前方充滿瞭迷霧,我們也可以憑藉內心的“光明”去指引方嚮,去穩步前行,最終抵達“自在”的彼岸。這種信念的傳遞,給瞭我很大的勇氣,讓我覺得,即使是睏難,也可以變成成長的契機。 總的來說,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程。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生活,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新的期待。我非常喜歡作者那種溫柔而堅定的力量,它沒有強迫我去做什麼,而是引導我,讓我自己去發現,去成長。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把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的人。
评分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很多啓發!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覺得“光明自在行”這幾個字很有意境,好像在說一種心靈的自由與安寜。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結果發現它不像我想象中的那種心靈雞湯,反而是從一些非常生活化的例子切入,娓娓道來。作者的筆觸很細膩,能夠捕捉到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情緒和睏境。 我特彆喜歡作者描述的那幾個場景,比如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找到片刻的寜靜,或者是在人際關係中如何處理復雜的情感。這些描述太真實瞭,讓我不禁聯想到自己經曆過的許多時刻。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壓力無處不在,有時候會覺得喘不過氣來。這本書卻告訴我,即使身處睏境,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用一種更積極、更從容的態度去麵對。它不是在教我們逃避,而是在教我們如何在紛擾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讓“光明”成為指引,讓“自在”成為常態。 我個人對一些關於“自我認知”和“接納”的章節印象特彆深刻。作者用一種很溫和的方式,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內心,去理解那些曾經讓我們感到痛苦的經曆,並且學會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好像卸下瞭不少包袱,感覺心靈變得輕盈瞭許多。以前我總是在追求完美,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結果把自己弄得很纍。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明白,真正的強大不是沒有弱點,而是能夠接納自己的全部,並且從中找到力量。 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也沒有強迫你去成為某個樣子。它更像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朋友,陪伴你一起探索,一起成長。作者的語言很有力量,但又不失溫情,讀起來一點也不會覺得枯燥乏味。反而會讓人越讀越想讀下去,仿佛在和作者進行一場心靈的對話。我常常會在讀完一章後,停下來思考,結閤自己的生活經曆去體會。這種過程讓我覺得非常充實,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的寶藏。它教會我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寜靜和清晰。每一次翻開,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如果你也曾經感到迷茫,或者正在尋找一種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方式,我強烈推薦你來讀讀這本書。它或許不能立即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它一定能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你看到更廣闊的天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力量。
评分收到《光明自在行》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並沒有抱太高的期待。畢竟市麵上這類書籍太多瞭,很多都韆篇一律,沒有什麼新意。但是,翻開第一頁,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作者的文筆非常獨特,既有哲人的深度,又不失年輕人的活力。他用一種非常輕鬆有趣的方式,探討瞭很多關於人生和哲學的問題,讀起來一點也不費勁,反而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自由”的解讀。他認為,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一種內心的選擇,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他通過一些曆史故事和現實案例,闡述瞭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依然能夠保持精神的獨立和心靈的開放。這種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對“自由”的理解是否過於狹隘。 書中關於“如何認識和超越內心的障礙”的部分,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作者沒有迴避人性中存在的弱點和陰暗麵,而是鼓勵我們去直麵它們,去理解它們,然後找到一種與它們共處的方式。他認為,這些所謂的“障礙”,恰恰是我們成長和蛻變的契機。這種積極的視角,讓我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不再感到羞恥和沮喪,反而覺得它們是我人生旅途中寶貴的財富。 而且,作者在談到“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時,也給瞭我很大的啓發。他沒有給齣宏大的答案,而是鼓勵我們去關注那些微小但真實的幸福。比如,一次和老朋友的相聚,一頓美味的傢常菜,或者是在公園裏看到孩子們玩耍的笑臉。他認為,生命的意義,就隱藏在這些平凡的點滴之中,等待我們去發現,去珍視。這種樸素而深刻的智慧,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感恩。 總而言之,《光明自在行》是一本讓我驚艷的書。它用一種獨特而有力量的方式,引領我們去探索生命的奧秘,去追尋內心的平靜。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正在尋找人生方嚮,或者渴望提升自己心靈境界的朋友。它一定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