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生理學(第三版)

解剖生理學(第三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鄧誌娟
圖書標籤:
  • 解剖學
  • 生理學
  • 醫學
  • 醫學教材
  • 人體解剖
  • 人體生理
  • 第三版
  • 生命科學
  • 健康
  • 醫學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由從事解剖學與生理學教學多年的教師,依據個人專長與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的方式編寫,輔以精美圖錶說明,讓讀者輕鬆易讀,建立學習解剖生理學的興趣和信心,適閤醫護、休閒、運動、妝管等相關科係學生使用。

  全書共20章,內容涵蓋解剖學與生理學以及臨床相關疾病,每章皆從各個人體係統的特性、解剖構造開始,循序漸進地說明其功能與機轉。另外,本書特編有發育解剖學一章,以簡單生動的方式深入介紹胚胎發育過程,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各章內文穿插「臨床焦點」專欄,讓讀者於學習解剖生理學的同時,能與臨床實務連結,強化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更兼顧讀者準備國傢考試的需求,國考重點彩色字標示。作者群不僅內容編寫十分專業,對於書中圖片更是要求精確、完美。章末則編有「學習評量」可作為自我測驗及複習之用,書中隨附解答。

  第三版除修訂錯誤外,並精修全書圖片使之更為精美、補充考題重點,同時收錄「大體解剖操作影片」,讀者可掃描內文圖片中的QR code觀看。


 
深入探索生命奧秘:《基礎生物學導論:細胞、遺傳與進化》 書籍名稱: 基礎生物學導論:細胞、遺傳與進化(第二版) 作者: 艾倫·K·史密斯,瑪麗·L·瓊斯 齣版社: 環球科學齣版社 頁數: 850頁 尺寸: 22.9 x 15.2 厘米(標準平裝) --- 內容概述:構建生命科學的堅實基石 《基礎生物學導論:細胞、遺傳與進化》旨在為初學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引人入勝的生命科學全景圖。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扇通往理解生命復雜性的窗口。它係統地介紹瞭現代生物學最核心的四大支柱:細胞的結構與功能、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體的多樣性與進化,以及生態係統與環境的相互作用。 本書的敘述風格強調概念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避免瞭對高級專業術語的過度堆砌,確保即便是生物學背景薄弱的讀者也能逐步掌握復雜的主題。通過整閤最新的科研發現和經典的實驗設計,本書緻力於培養讀者的批判性思維和科學探究精神。 --- 第一部分:生命的化學基礎與細胞的世界(第 1 - 10 章) 第 1 章:生物學的核心主題與科學方法 本章首先界定瞭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從分子水平到生態係統層麵的組織結構。重點闡述瞭科學探究的循環過程,包括假設的形成、實驗的設計與驗證,以及數據分析的重要性。介紹瞭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工具和技術,為後續章節的學習奠定方法論基礎。 第 2 章:構成生命的化學物質 深入探討瞭生命體必需的四大類生物大分子:水、碳水化閤物、脂質、蛋白質和核酸。詳細解釋瞭這些分子特有的結構如何決定其在生命活動中的功能,例如酶的催化機製、膜的流動性鑲嵌模型等。特彆關注瞭氫鍵在維持生物大分子三維結構中的關鍵作用。 第 3 章:細胞的能量——代謝與酶 本章聚焦於細胞如何獲取和利用能量。詳細剖析瞭ATP(三磷酸腺苷)作為通用能量貨幣的角色。深入講解瞭酶動力學,包括底物結閤、活性位點以及影響酶活性的各種環境因素。隨後,對三大核心代謝途徑——糖酵解、檸檬酸循環(剋雷布斯循環)和氧化磷酸化——進行瞭細緻的圖解分析,強調瞭電子傳遞鏈與化學滲透理論的統一性。 第 4 章:光閤作用: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 本章專攻自養生物的能量轉化過程。詳細描述瞭葉綠體的結構,並將其功能區域與光反應和碳反應(卡爾文循環)的生化步驟精確對應。重點解釋瞭光係統 I 和 II如何協同工作,以及光閤磷酸化過程與綫粒體內呼吸作用在機製上的驚人相似性。 第 5 章: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對真核細胞的各個細胞器進行瞭詳盡的形態學和功能性描述,包括細胞核、內質網(粗麵與光麵)、高爾基體、溶酶體和過氧化物酶體。本章著重於細胞器之間的膜流動性與物質轉運機製,涵蓋瞭胞吞作用、胞吐作用以及跨膜運輸(主動與被動)。 第 6 章:細胞骨架與細胞運動 本章關注細胞內部的動態結構。細緻描繪瞭微管、微絲和中間縴維的分子組成和動態組裝過程。通過具體案例(如縴毛、鞭毛的擺動機製和肌動蛋白驅動的細胞形變),展示瞭細胞骨架在維持細胞形態、細胞間通訊和物質運輸中的核心作用。 第 7 章:細胞間的交流與信號轉導 細胞如何感知並響應環境變化?本章係統介紹瞭細胞信號傳導通路,從配體結閤、受體激活到第二信使的産生。重點分析瞭G蛋白偶聯受體(GPCRs)、酪氨酸激酶受體等關鍵信號通路,以及信號的放大和整閤過程。 第 8 章:細胞周期、有絲分裂與細胞凋亡 本章闡述瞭細胞如何精確地復製自身並分裂。詳細介紹瞭細胞周期的四個主要階段(G1, S, G2, M期)及其調控檢查點(如M期啓動子CDK復閤物)。通過高質量的顯微圖像,清晰展示瞭有絲分裂的各個階段,並對比瞭細胞凋亡(程序性細胞死亡)與壞死的根本區彆。 --- 第二部分:遺傳與分子生物學(第 11 - 17 章) 第 11 章:遺傳的定律與染色體 本章追溯瞭孟德爾的經典遺傳實驗,闡述瞭分離定律和自由組閤定律的統計學基礎。隨後,將視野拓展到染色體理論,解釋瞭連鎖與交換如何影響基因的遺傳模式,並引入瞭四分子分析法等早期遺傳學研究工具。 第 12 章:DNA:遺傳物質的分子基礎 本書用大量篇幅迴顧瞭20世紀關鍵的實驗(如格裏菲斯、赫希-蔡斯實驗),確立瞭DNA作為遺傳物質的地位。詳細解析瞭DNA的雙螺鏇結構、堿基配對原則、以及DNA復製的半保留模型。本章還探討瞭染色質的組織結構,從核小體到高階螺鏇的壓縮過程。 第 13 章:基因錶達:從基因到蛋白質 本章是分子生物學的核心。深入剖析瞭轉錄過程,包括RNA聚閤酶的識彆、啓動子、終止子以及不同類型的RNA(mRNA, tRNA, rRNA)的閤成。隨後詳細描述瞭翻譯過程,包括核糖體的結構、密碼子的解讀,以及tRNA在氨基酸運送中的關鍵角色。 第 14 章:基因的調控 本章探討瞭生物體如何精確地控製何時、何地、以何種程度錶達基因。重點分析瞭原核生物中的操縱子模型(如Lac和Trp操縱子),並詳細介紹瞭真核生物中復雜的多層次調控機製,包括染色質重塑、轉錄因子結閤、RNA剪接異構體以及轉錄後調控。 第 15 章: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 隨著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本章介紹瞭現代基因組學研究的範式轉變。討論瞭基因組測序技術(Sanger法及下一代測序技術NGS的原理簡介),以及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學工具對海量序列數據進行比對、注釋和功能預測。 第 16 章: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 本章介紹瞭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工具和應用。重點講解瞭重組DNA技術的原理,包括限製性內切酶的作用、DNA的連接、以及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技術(如質粒載體、病毒載體)。通過實例展示瞭基因剋隆在醫學和農業中的實際應用。 第 17 章:突變與遺傳變異 本章分析瞭影響遺傳信息穩定性的因素。詳細區分瞭點突變、插入/缺失突變、染色體結構和數目變異的類型及其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體錶型的影響。同時,探討瞭DNA修復機製如何維持基因組的完整性,並引入瞭誘變劑的概念。 --- 第三部分:進化、物種形成與生物多樣性(第 18 - 24 章) 第 18 章:達爾文的進化論與自然選擇 本章係統迴顧瞭自然選擇理論的建立過程,強調瞭變異、遺傳和選擇壓力是進化的三大要素。通過具體的適應性案例(如抗生素耐藥性、樺尺蛾變色),闡明瞭自然選擇的運作方式和局限性。 第 19 章:種群遺傳學 從數學角度量化進化過程。本章詳細解釋瞭哈迪-溫伯格平衡定律及其假設前提。隨後探討瞭導緻等位基因頻率偏離平衡的進化動力,包括遺傳漂變(瓶頸效應與創始人效應)、基因流、非隨機交配和自然選擇對種群遺傳結構的影響。 第 20 章:係統發生學與物種的形成 本章關注生物多樣性的起源。定義瞭“物種”的生物學概念,並區分瞭異域物種形成、同域物種形成等主要機製。詳細分析瞭阻礙基因流的生殖隔離機製(前閤子與後閤子隔離)。 第 21 章:生命的宏大曆史與生物係統分類 本章帶領讀者迴顧地球生命史的重大轉摺點,從化學起源到原核生物的興起,再到真核生物的齣現和多細胞生物的演化。係統介紹瞭當前基於分子證據的三域學說和主要生命域的特徵,以及係統發生樹的構建與解讀方法。 第 22 章:微生物的適應與功能 聚焦細菌和古菌的世界。本章詳細描述瞭原核生物在代謝多樣性上的驚人能力,包括化能自養、光能異養等。探討瞭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二分裂)以及它們在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的關鍵作用。 第 23 章:植物的結構、生長與功能 本書用一章的篇幅專門探討植物的獨特生命策略。深入分析瞭植物細胞壁、維管組織(木質部與韌皮部)的結構,並詳細解析瞭植物激素(如生長素、赤黴素、脫落酸)在調控植物發育和環境響應中的作用。 第 24 章:動物的比較生理學與整閤 本章以比較的視角審視動物界的主要門類,重點關注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以及循環、呼吸和排泄係統的結構-功能關係。通過對不同動物模型(如蠕蟲、昆蟲、脊椎動物)的對比,揭示趨同進化和適應性輻射的普遍規律。 --- 第四部分:生態學與環境(第 25 - 28 章) 第 25 章:種群生態學 研究單個種群的動態變化。本章介紹瞭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闡述瞭指數增長與邏輯斯蒂增長模型的內在差異,並探討瞭限製種群增長的環境容納量和密度製約因素。 第 26 章:群落生態學 探討不同物種在同一棲息地內的相互作用。深入分析瞭競爭、捕食、寄生和共生關係,並用生態學理論解釋物種多樣性的維持機製,如中間地帶效應和資源分配理論。 第 27 章:生態係統與能量流動 將視野擴展到整個生態係統層麵。本章詳細描述瞭食物鏈與食物網的結構,並量化瞭能量在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通常為10%法則)。同時,分析瞭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碳、氮、磷循環)在維持生態係統穩定中的關鍵作用。 第 28 章:生物圈與人類影響 本章聚焦於當前全球性環境挑戰。討論瞭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深入剖析瞭全球氣候變化對生物群落分布的連鎖影響,並探討瞭保護生物學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基礎。 --- 本書特色 1. 強調實驗背景: 每章均配有“經典實驗迴顧”欄目,詳細介紹支持核心理論的關鍵性曆史或現代實驗設計,培養讀者的實證精神。 2. 概念圖譜構建: 書末附帶全麵的“概念聯係圖”,幫助讀者將分散的知識點整閤到宏大的生命科學框架中。 3. 精美插圖與圖錶: 全書采用高清彩色插圖和結構清晰的圖錶,特彆是對分子結構和復雜代謝途徑的描繪力求精確易懂。 4. 批判性思考題: 每節末尾設置瞭啓發性的“深入探究”問題,鼓勵讀者超越死記硬背,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生物學難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馮琮涵


  臺灣大學 醫學院 解剖學研究所 博士

  曾任: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係 副係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係 解剖學科主任

  現任: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係 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教授

鄧誌娟

  成功大學 基礎醫學研究所 博士

  現任:
  長庚科技大學 副教授

劉棋銘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博士

  曾任:
  輔英科技大學 助理教授(兼任)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助理教授

吳惠敏

  陽明大學 藥理研究所 碩士

  曾任:
  輔英科技大學 健康美容係 主任
  輔英科技大學 學士後牙科助理學位學程 主任

  現任:
  輔英科技大學 健康美容係 助理教授

唐善美

  高雄醫學大學 護理博士
  成功大學 護理碩士
  臺灣大學 解剖細胞生物研究所 碩士

  曾任: 
  林口/高雄NICU 護理師
  樹人醫專 講師

  現任: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係 副教授兼原資中心主任

許淑芬

  陽明大學 生理學研究所 博士

  曾任:
  臺南護理專科學校 兼任講師
  義守大學 兼任助理教授
  義大醫院 博士後研究員

  現任:
  樹人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助理教授

江若華

  中興大學 生命科學係 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研究所 碩士

  曾任:
  中國醫藥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
  成功大學 博士後研究員

  現任:
  崇仁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助理教授

黃嘉惠

  慈濟大學 生理暨解剖醫學研究所 碩士

  現任: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 講師

汪蕙蘭

  美國羅格斯大學 微生物免疫學 博士

  曾任:
  輔英科技大學 醫技係 副教授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係 副教授

李建興

  臺灣大學 藥理學 博士

  曾任:
  敏惠醫專 護理科 助理教授
  臺灣汎生製藥廠 學術藥師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係 藥理學科助理教授

  現任:
  高雄醫學大學 後醫學係 藥理學科副教授

王子綾

  臺灣海洋大學 食品科學所 碩士

  曾任:
  國軍北投醫院 營養師
  臺南女子高級中學 營養師

  現任:
  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國民小學 營養師

李維真

  臺灣大學 解剖學 碩士

  現任:
  輔英科技大學 護理係 副教授

莊禮聰

  國防醫學院 生命科學研究所 博士
  陽明大學 生理學研究所 碩士

  曾任:
  臺灣大學 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 博士後研究員

  現任:
  耕莘健康管理專科學校 護理科 副教授

修訂者簡介

吳泰賢


  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 博士

  現任:
  中臺科技大學 基礎醫學中心 兼任助理教授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緒論
1-1 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定義
1-2 生命的特徵
1-3 人體的構造階層
1-4 解剖學術語
1-5 恆定作用

Chapter 2 細胞
2-1 人體的化學組成
2-2 細胞的構造
2-3 物質通過細胞膜的方式
2-4 細胞週期

Chapter 3 組織
3-1 上皮組織
3-2 結締組織
3-3 肌肉組織
3-4 神經組織
3-5 膜
3-6 組織修復:迴復恆定

Chapter 4 皮膚係統
4-1 皮膚
4-2 皮膚的附屬構造

Chapter 5 骨骼係統
5-1 骨骼係統的功能
5-2 骨骼的結構
5-3 骨骼的發育
5-4 骨骼的錶麵標記
5-5 骨骼係統的區分
5-6 中軸骨骼
5-7 附肢骨骼

Chapter 6 關節
6-1 關節的分類
6-2 纖維關節
6-3 軟骨關節
6-4 滑液關節
6-5 重要的人體關節

Chapter 7 肌肉係統
7-1 肌肉組織概論
7-2 骨骼肌
7-3 平滑肌組織
7-4 心肌組織
7-5 骨骼肌與運動
7-6 肌肉的命名
7-7 人體主要的骨骼肌

Chapter 8 神經係統
8-1 神經係統概論
8-2 中樞神經係統
8-3 周邊神經係統
8-4 自主神經係統

Chapter 9 感覺
9-1 感覺概論
9-2 體感覺
9-3 視覺
9-4 聽覺與平衡覺
9-5 嗅覺
9-6 味覺

Chapter 10 血液
10-1 血液的特性及功能
10-2 血液的組成
10-3 止血
10-4 血型及輸血

Chapter 11 心臟血管係統
11-1 心臟的解剖生理
11-2 血管的解剖生理
11-3 循環路徑

Chapter 12 淋巴係統
12-1 淋巴係統
12-2 人體的防禦機製

Chapter 13 呼吸係統
13-1 呼吸係統的構造與功能
13-2 呼吸作用
13-3 呼吸調節

Chapter 14 消化係統
14-1 消化係統概論
14-2 口腔
14-3 食道
14-4胃
14-5 小腸
14-6 大腸
14-7 肝臟
14-8 膽囊
14-9胰臟

Chapter 15 營養與代謝
15-1 能量的轉換與利用
15-2 維生素及礦物質
15-3 體溫的恆定及調節

Chapter 16 泌尿係統
16-1 腎臟
16-3 膀胱
16-4 尿道

Chapter 17 體液、電解質與酸鹼平衡
17-1 體液
17-2 電解質
17-3 酸鹼平衡
17-4 酸鹼不平衡

Chapter 18 內分泌係統
18-1 內分泌係統概論
18-2 腦下腺
18-3 甲狀腺
18-4 副甲狀腺
18-5 腎上腺
18-6 蘭氏小島
18-7 其他內分泌組織

Chapter 19 生殖係統
19-1 男性生殖係統
19-2 女性生殖係統
19-3 女性的生殖週期
19-4 受精、懷孕與生產

Chapter 20 發育解剖學
20-1 胚胎前期
20-2 胚胎期
20-3 胎兒期
20-4 懷孕時期母體的變化
20-5 分娩
20-6 新生兒齣生時的調適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08347
  • 規格:精裝 / 595頁 / 19 x 26 x 8.33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三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總校閱序

  《解剖生理學》一書是由從事解剖學與生理學教學多年的教師,依據個人專長與豐富的教學經驗共同編著而成。

  解剖學的內容主要介紹正常人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學的內容主要說明正常的器官功能,屬於最基本的基礎醫學知識,是進入醫學相關領域必修的基礎科目。本書按照人體的組成架構,從概論、細胞、組織、各係統(皮膚係統、骨骼係統、肌肉係統、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淋巴免疫係統、消化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內分泌係統等)。先介紹人體各個係統的組成構造,接著介紹其功能運作,讓學習能夠連貫。最後章節的胚胎發育則是介紹人體如何從單一細胞的受精卵轉變成複雜立體的人體構造,使讀者對人體能有更加深入的瞭解。

  本書的各章節中也介紹許多重要常見的臨床相關疾病,使讀者在瞭解正常的結構與功能之後,進一步學習當器官係統發生異常時的變化與疾病產生的原因。每個章節的最後附有「學習評量」,其目的是讓讀者進行自我測驗,期望能啟發讀者思考,加深理解與吸收章節的重點。

  全書的編撰過程中,多位教師的用心撰寫,新文京開發齣版股份有限公司的編輯與同仁給予多方麵的協助與支持,藉此機會錶達衷心的感謝。由於本書涵蓋解剖學與生理學以及臨床相關疾病等,內容繁多,加上個人所學有限,校閱過程難免會有疏漏錯誤或是不足之處,期望廣大讀者與各位教學先進不吝批評與指正。謹以為序。
 
馮琮涵 謹識

第三版 編輯序

  初學者學習解剖生理學,常因專有名詞繁多冗長、部位機轉複雜而望之卻步,導緻學習成效不佳。本書的編寫係從解剖、生理學的概念與學理,以化繁為簡、深入淺齣的方式,輔以精美圖錶說明,讓讀者能一目瞭然,藉由更輕鬆的方式學習解剖生理學。

  本書共20章,內容含括緒論、細胞、組織、皮膚係統、骨骼係統、關節、肌肉係統、神經係統、感覺、血液、循環係統、淋巴係統與免疫、呼吸係統、消化係統、營養與代謝、泌尿係統、體液電解質與酸鹼平衡、內分泌係統、生殖係統、發育解剖學。每章皆從各個人體係統的特性、解剖構造開始,循序漸進地說明其功能與機轉。另外,本書特增發育解剖學一章,以簡單生動的方式深入介紹胚胎發育過程,提供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全書不僅專業編排,圖片更是要求完美無誤,內文穿插「臨床焦點」專欄,讓讀者於學習解剖生理學的同時,能與臨床實務連結,強化學習效果。除此之外,更兼顧讀者準備國傢考試的需求,國考重點彩色字標示,章末附有「學習評量」可作為自我測驗及複習之用。此次改版主要為修訂錯誤、全書圖片調整更精美、補充考題重點,並收錄「大體解剖操作影片」,讀者可掃描內文圖片中的QR code觀看。適閤醫護、休閒、運動、妝管等相關科係學生使用。
 
新文京編輯部 謹識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