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療養學

膳食療養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鬆鈴
圖書標籤:
  • 膳食療養
  • 臨床營養
  • 營養學
  • 醫學
  • 健康
  • 疾病預防
  • 食療
  • 康復
  • 飲食指導
  • 中醫養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由颱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係葉鬆鈴教授總校閱,集閤多位各領域和疾病專長的教師及資深營養師,彙整各自的教學及實務的心得與經驗,以及研讀國內外相關著作的學術積纍,依我國目前的現況以及教學需求,設計編撰而成。

  全書分為十五章,內容囊括各疾病的病理變化、生化反應、臨床癥狀、醫療和營養處置及飲食原則,也包括營養評估及嬰幼兒、老人之營養照護,架構完整、解說詳實。書中亦輔以相關圖錶,讓讀者更容易理解,且各章節搭配臨床案例、膳食設計及問題與解答,引導讀者提升臨床實務能力。

  膳食療養學不但是大專以上營養科係的必修課程,也是營養師國傢高等考試之必考科目,伴隨醫療科技的進步,臨床指引的日新月異,疾病的營養處置亦須隨之改變。目前常見之原文課本,雖能保持新穎,但是對大部分讀者而言,恐閱讀費時且不易掌握重點,對於多數學生而言也提高瞭學習的門檻與難度。因此邀集作者群閤力為颱灣學生編寫一本易教、易學的膳食療養學教科書。

  書末附錄收錄瞭:男、女兒童成長麯線圖、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修訂第八版、扇形均衡飲食及六大類食物等實用資料,方便讀者快速查閱。

 
《古籍尋蹤:先秦文獻中的文化底蘊》 一捲穿越時空的文化畫捲,一次觸摸文明源頭的思想探險。 在浩瀚的曆史長河中,先秦時期無疑是中國文明最為璀璨奪目的一段光陰。它不僅奠定瞭後世政治、哲學、倫理的基石,更孕育瞭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氣質。《古籍尋蹤:先秦文獻中的文化底蘊》,並非一本專注於營養學或食療養生的著作,而是一部深入剖析先秦時期經典文獻,挖掘其蘊含的社會結構、哲學思辨、宇宙觀及早期技術文明的學術專著。本書旨在通過對《詩經》、《尚書》、《周禮》、《易經》以及諸子百傢(如儒傢、道傢、墨傢、法傢等)核心文本的精細梳理與解讀,重構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與社會實踐。 本書的撰寫基於對現有齣土文獻(如甲骨文、金文)與傳世古籍的交叉比對研究,力求在宏觀敘事與微觀考證之間找到平衡。全書結構嚴謹,分為“禮樂文明的構建與維護”、“諸子爭鳴中的人文精神”、“早期宇宙觀與自然哲思”、“青銅時代的社會組織與技術印記”四大核心闆塊,輔以詳盡的文獻索引與注釋體係。 第一部分:禮樂文明的構建與維護 這一部分聚焦於周代建立的以“禮”為核心的社會規範體係,並探討其在文獻中如何被闡釋與實踐。我們深入分析瞭《周禮》、《儀禮》等典籍中關於祭祀、朝聘、喪葬、婚嫁等儀軌的詳細規定,揭示瞭“禮”作為一種社會粘閤劑,如何將血緣、政治、倫理緊密地編織在一起。 重點研究內容包括: 1. 宗法製度與血緣倫理的文本體現: 分析《尚書》中“德配天”思想如何支撐王權閤法性,以及先秦宗族內部權力繼承的規範演變。 2. “雅正”的音樂觀與政治功能: 細緻考察《詩經》中“風”、“雅”、“頌”的文學分類,探討雅樂在區分等級、陶冶性情方麵的政治學意義,區彆於純粹的審美欣賞。 3. “正名”思想的早期萌芽: 探討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在早期文獻中的具體操作性,即如何通過規範言語和行為來維持社會秩序。 第二部分:諸子爭鳴中的人文精神 先秦是百傢爭鳴的黃金時代,不同學派對“人”的定位、社會治理的理想模式提齣瞭深刻的見解。本書不滿足於簡單的流派介紹,而是著重於對比不同思想體係在核心問題上的張力與互補性。 核心議題的跨學派比較: “道”的形而上學闡釋: 對比老莊的“自然之道”與儒傢“天道/人道”的差異。莊子筆下對世俗功名的疏離,與孔孟對積極入世、教化民眾的強調,形成瞭鮮明的對比。 “義利之辨”的墨傢立場: 詳細解讀《墨子》中“兼愛”、“非攻”的功利性論證(即:推行仁愛對國傢長遠的實際利益),並將其置於與重孝道的儒傢之間的辯論場域。 治理的路徑選擇: 將法傢(如《韓非子》中強調的“勢”與“術”)的集權高效方案,與道傢(無為而治的理想狀態)的鬆弛自然態度進行對比分析,考察它們分彆針對瞭哪些社會痛點。 本書特彆關注那些在後世被邊緣化但對先秦社會實踐有重要影響的觀點,力求呈現一個多維的、充滿辯論色彩的思想圖景。 第三部分:早期宇宙觀與自然哲思 先秦的知識分子不僅關注人事,也對自然萬物的起源和運行規律進行瞭樸素而深刻的探索。本部分將自然哲學與人文思想的交匯點作為研究重點。 研究側重: 1. 《易經》中的陰陽變易觀: 摒棄將《易經》僅視為占蔔工具的片麵看法,深入探討其所蘊含的辯證思維模式——事物處於永恒的變化之中,以及通過卦象對自然界(如水、火、風、雷)現象的符號化抽象。 2. 五行相生相剋的起源與應用: 追溯“五行”學說在早期文獻中是如何從自然現象的觀察(如季節更替)逐步演化為解釋事物相互關係的理論框架,並探討其在早期醫學和天象學中的初步應用跡象(注意:本書不涉及成熟的五行歸納,隻關注其萌芽狀態的哲學推演)。 3. 環境意識的萌芽: 考察先秦文獻中對山川河流的敬畏,以及早期農業生産中對時令和節氣的重視程度,體現早期人類對自然約束的初步認知。 第四部分:青銅時代的社會組織與技術印記 文化底蘊不僅體現在抽象的哲學中,更根植於物質文明的土壤。本部分利用文獻記載,旁證考古發現,勾勒齣青銅時代晚期至春鞦戰國過渡期的社會麵貌。 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結閤: 兵器與戰爭倫理: 分析《詩經》中對戰爭場麵及徵夫心境的描繪,結閤對青銅禮器和兵器銘文的研究,探討早期戰爭的組織形式與貴族之間的“戰爭禮儀”。 都邑的規劃與管理: 通過對《周禮》中“匠人”、“野廬”等職位的描述,推測先秦都城在功能分區、水利灌溉、城防建設等方麵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模式。 書寫載體的變遷與知識的傳播: 探討竹簡、木牘等載體對文獻整理、記錄方式乃至思想傳播速度的影響,以及這一技術限製如何反作用於學派的形成和發展。 結語: 《古籍尋蹤:先秦文獻中的文化底蘊》旨在為讀者提供一把深入先秦思想核心的鑰匙。我們力求避免將古代文本視為僵死的教條,而是將其視為先人與世界對話的鮮活記錄。本書獻給所有對中華文明源頭、古典哲學與曆史語境感興趣的讀者,期望能激發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古籍中,尋找到屬於我們這個民族的精神坐標。閱讀此書,如同站在曆史的隘口,迴望那片孕育瞭中國智慧的古老土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鬆鈴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生化學研究所 博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 名譽教授暨保健營養學係 兼任教授

陳淑子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研究所 博士
 
  經歷:
  國泰綜閤醫院 營養組管理師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 臨床組組長
  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衛生處 薦任技士
  臺灣營養學會 腎臟小組召集人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兼任助理教授
  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學係 兼任助理教授
  文林診所 營養師
  臺灣營養學會 常務理事
  臺北市營養師公會 常務理事

簡怡雯

  學歷:
  美國阿拉巴馬州立大學伯明罕分校 營養科學 博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副教授
  臺灣營養學會 理事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教授
  臺北醫學大學 代謝與肥胖科學研究所 閤聘教授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 秘書長

翁慧玲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研究所 碩士

  經歷: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 護理係 兼任講師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幼兒保育科 兼任講師

  現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營養師

許鞦萍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研究所 碩士

  經歷: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營養師暨組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師暨教學長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 營養師
  基隆市營養師公會 總幹事
  基隆市營養師公會 居傢營養師
  英倫產後護理之傢 兼任營養師
  獎卿文山養護中心 兼任營養師
  衛生福利部第四屆醫事人員優良獎得主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師

翁德誌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博士

  經歷:
  第十二屆亞洲營養大會(ACN 2015) Travel Award得主
  長庚科技大學 保健營養係 兼任講師
  實踐大學 進修暨推廣教育部 兼任講師
  臺灣營養學會雜誌第十八屆編輯委員會委員兼執行編輯
  臺北醫學大學105學年度優秀博士後研究人員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專任副教授

鄭佾琪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博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及體重管理中心 營養師
  雙和醫院 體重管理中心 營養師

  現職: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 監事

陳巧明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係 博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師兼組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閤聘講師

  現職:
  實踐大學 食品營養與保健生技學係 副教授

林栩禎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學士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研究所 碩士

  經歷:
  臺北榮民總醫院 營養部 營養師
  財團法人康寧大學護理科 兼任部定講師

  現職:
  三軍總醫院 營養部 營養師

蘇秀悅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 傢政研究所食品營養組 碩士

  經歷:
  三軍總醫院 營養部 營養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營養室 主任

戰臨茜

  學歷:
  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研究所 碩士

  經歷:
  實踐大學 兼任講師
  康寧大學 兼任講師
  臺北市營養師公會 理事
  臺灣靜脈暨腸道營養醫學會 理事

  現職:
  三軍總醫院 營養部 主任
  國防醫學院 兼任講師
  輔仁大學 兼任講師

邱琬淳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藥學研究所食品化學組 博士

  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兼任臨床營養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副教授

吳柏姍

  學歷:
  臺北醫學大學 保健營養學係 碩士

  現職:
  臺北榮民總醫院 營養部 營養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膳食療養學介紹與營養評估
1-1 何謂膳食療養學?
1-2 國人的營養現況
1-3 營養師的角色與功能
1-4 營養評估的原則與流程
1-5 體位測量
1-6 生化指標
1-7 臨床評估
1-8 飲食評估
1-9 營養篩檢工具

第二章 營養支持療法
2-1 營養支持療法介紹
2-2 腸道營養支持
2-3 靜脈營養支持
2-4 轉換期飲食

第三章 飲食與藥物治療的交互作用
3-1 食物、營養素與藥物的相關性
3-2 食物、營養素與藥物的交互作用

第四章 嬰幼兒的營養照顧
4-1 嬰幼兒生長發育特性
4-2 嬰幼兒的營養評估
4-3 嬰幼兒的營養需求
4-4 副食品添加指南

第五章 老年人的營養照顧
5-1 老年人的營養照顧
5-2 老年人的生理變化與相關疾病
5-3 老年人的營養篩檢與營養評估
5-4 老年人的營養與健康現況

第六章 體重管理與飲食失調
6-1 體重控製與管理
6-2 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成因
6-3 體重過重或肥胖的相關疾病
6-4 飲食障礙的治療與營養照顧
6-5 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治療與營養照顧
6-6 體重過輕的治療與營養照顧
6-7兒童與青少年肥胖

第七章 心血管疾病的營養照顧
7-1 心臟移植
7-2 高脂血癥
7-3 心臟相關疾病
7-4 高血壓

第八章 貧血的營養照顧
8-1 貧血介紹
8-2 營養性貧血
8-3 先天遺傳性貧血

第九章 糖尿病的營養照顧
9-1 糖尿病的營養照顧
9-2 糖尿病篩檢
9-3 糖尿病的血糖監控
9-4 糖尿病的併發癥與處置
9-5 糖尿病的治療
9-6 糖尿病介紹

第十章 肝、膽、胰臟疾病的營養照顧
10-1 肝臟介紹
10-2 肝臟疾病
10-3 膽囊介紹
10-4 膽囊疾病
10-5 胰臟介紹
10-6 胰臟疾病

第十一章 腸胃道疾病的營養照顧
11-1 吸收不良癥候群
11-2 口腔及食道疾病
11-3 胃部疾病
11-4 腸道疾病
11-5 消化道係統介紹

第十二章 腎臟疾病的營養照顧
12-1 腎結石
12-2 腎絲球疾病
12-3 慢性腎臟疾病
12-4 血液透析
12-5 腹膜透析
12-6 急性腎臟損傷
12-7 腎臟移植
12-8 腎臟介紹與功能

第十三章 新陳代謝疾病的營養照顧
13-1 骨質疏鬆癥
13-2 關節疾病
13-3 其他代謝失調疾病
13-4 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

第十四章 手術與重癥的營養照顧
14-1 急性呼吸衰竭的營養照顧
14-2 重癥的營養照顧
14-3 手術的營養照顧
14-4 燒燙傷的營養照顧
14-5 代謝壓力反應介紹

第十五章 癌癥的營養照顧
15-1 癌癥介紹
15-2 癌癥的營養照顧
15-3 預防癌癥的飲食原則與生活型態

附錄
附錄一 兒童成長麯線圖(女孩)
附錄二 兒童成長麯線圖(男孩)
附錄三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修訂第八版
附錄四 扇形均衡飲食及六大類食物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308293
  • 規格:平裝 / 538頁 / 19 x 26 x 2.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總校閱序

  膳食療養學為大專以上營養科係的必修課程,也是營養師國傢高等考試之必考科目,伴隨醫療科技的進步,臨床指引的日新月異,疾病的營養處置亦須隨之改變,原文課本雖與時俱進、吐故納新,然原文書對大部分讀者而言,恐閱讀費時且不易掌握重點,為求提供詳盡完整的專業知識及幫助學習,本書特邀集具各該領域和疾病專長的教師及資深營養師,以國傢考試膳食療養學參考用書為藍本,加上最新研究論文與臨床指引,以及國人健康現況與相關指標編撰而成;除囊括各疾病的病理變化、生化反應、臨床癥狀、醫療和營養處置及飲食原則外,也包括營養評估及嬰幼兒、老人之營養照護,內容詳實細緻。書中亦輔以相關圖錶盼增進理解,且各章節搭配臨床案例、膳食設計及問題與解答,以利讀者提升臨床實務能力。

  當然,膳食療養學的知識是需要活用的,單靠課本的論述和練習遠遠不夠,專業營養師的養成需要實務訓練始能融會貫通。營養師的工作是多元、繁重而任重道遠的,期許讀者們能透過本書,於專業知識和技能上全麵提升,未來能在維護病人,乃至於全體國民的健康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葉鬆鈴 謹識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