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唐詩100:大考最易入題詩作精解

圖解唐詩100:大考最易入題詩作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簡彥姈
圖書標籤:
  • 唐詩
  • 詩歌
  • 文學
  • 文化
  • 教育
  • 考試
  • 解讀
  • 圖解
  • 經典
  • 中華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圖解讓唐詩更簡單~~
  ●初學者必知詩歌常識
  ●應考者必備詩歌素養
  ●新文青必讀唐詩名作
  ●附文青格格教學影片QR CODE,讓文青格格帶您品讀唐詩,醉吟太白子美

  唐人詩歌雋永而有味,值得細細品賞。涵詠日久,既能澄澈我們的心靈,更使人齒頰留香,餘韻無窮;品詩、吟詩是騷人墨客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亦莘莘學子躋身大考窄門必備之敲門磚。

  本書為您統計整閤海峽兩岸大考命題率最高的唐詩100首,書中除瞭歷久彌新的唐人詩作,還包括淺白的語譯、精闢的賞析、優美的圖解及妙趣橫生的活用小精靈,不但引經據典、深入淺齣,更教您如何融會貫通,將唐詩意境與現實生活及時下流行的歷史小說、宮廷劇結閤,並從中提煉齣豁達的人生智慧、高妙的寫作技巧,讓您脫胎換骨成為一位飽讀詩書、縱橫考場的新文藝青年!
 
史學巨著:《中華帝國盛衰密碼:從秦漢到明清的權力更迭與社會變遷》 書籍簡介 本書並非詩詞鑒賞或文學批評之作,而是一部宏大敘事的曆史通論,聚焦於中華文明長達兩韆餘年的核心脈絡——帝國體係的興衰、製度的演變以及士庶階層的動態關係。它深入剖析瞭自秦朝統一六國至明清兩代,中國曆代王朝如何建立、如何鞏固、又如何在內外部壓力下走嚮衰亡的復雜機製。 第一部分:帝國肇建與早期鞏固(秦漢篇) 本書首先從秦朝的“書同文,車同軌”入手,探討中央集權體製的奠基過程。我們詳盡考察瞭秦律的嚴苛性、郡縣製的推行及其對地方勢力的根本性改造。隨後,筆鋒轉嚮漢代,分析“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深層政治含義——儒傢思想如何被轉化為維護皇權統治的意識形態工具,而非單純的學術流派。 我們細緻描繪瞭漢代察舉製與地方豪強間的博弈,闡述瞭土地兼並問題如何成為西漢由盛轉衰的結構性病竈。對於王莽改製的分析,我們采用瞭多維視角,探討瞭其改革的初衷、執行的睏境及其對社會階層造成的衝擊。東漢的士族政治抬頭,本書著重分析瞭門閥大族的形成及其對中央行政效率的侵蝕,為我們理解魏晉南北朝的政治分裂埋下伏筆。 第二部分:分裂、融閤與製度重塑(魏晉隋唐篇) 魏晉南北朝時期,本書跳脫齣簡單的民族衝突敘事,著重探討瞭中國政治地理、社會階層與文化形態的深度重塑。我們係統梳理瞭“九品中正製”如何固化瞭士族的社會地位,並詳細分析瞭這一製度在客觀上如何促成瞭南方經濟的開發與北方鬍漢文化的復雜交融。 隋唐的再統一被視為中國帝國結構的一次“技術升級”。唐初的均田製與租庸調製,並非簡單的恢復,而是對前代經驗的精妙整閤。本書深入探討瞭唐代府兵製的運作邏輯及其在盛唐後的瓦解,並著重分析瞭均田製崩潰如何直接催生瞭土地私有化的進一步擴大。 中唐的藩鎮割據與晚唐的宦官專權,被置於中央財政危機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我們認為,藩鎮的強大並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央政府無法有效調配資源、控製地方軍政大權的結果。同時,科舉製度的成熟,為庶族知識分子提供瞭新的上升通道,改變瞭傳統的權力分配格局,為宋代的文官政治奠定瞭人纔基礎。 第三部分:文官政治與社會精細化(宋元篇) 宋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摺點。本書將宋朝定義為“內嚮型的精緻帝國”。我們詳述瞭宋代如何通過“重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成功地將軍事貴族集團消解,轉而建立起高效、穩定的文官官僚體係。對包拯、王安石等關鍵人物的政策分析,凸顯瞭宋代對“製衡”與“法治”的探索。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本書歸因為改革觸動瞭既得利益集團的根基,且改革措施的推行缺乏配套的行政能力和民眾基礎。在經濟層麵,宋代的商業革命與城市化發展被置於核心地位,探討瞭交子、會子的齣現對貨幣體係和商業信用的影響。 元朝的統治,本書則側重於其“徵服者”身份對原有社會結構的衝擊。我們分析瞭色目人階層在帝國管理中的獨特作用,以及四等人製對社會流動性的壓抑。元代大一統的實現,雖然短暫,卻為後世大一統王朝在疆域管理和民族政策方麵提供瞭極為復雜的參照。 第四部分:集權鼎盛與晚期危機(明清篇) 明朝的建立,標誌著中國中央集權達到瞭新的高峰。本書詳細梳理瞭洪武年間廢除宰相、設立內閣、強化特務監察(錦衣衛、東廠)的權力結構設計,並探討瞭這些措施如何有效抑製瞭地方與中央的權力僭越。對“廷杖”製度的分析,揭示瞭皇權對士大夫階層的心理威懾機製。 中晚明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討論被放置在更廣闊的社會結構失衡的背景下進行。我們認為,僵化的土地製度和高壓的政治環境,使得商業利潤難以轉化為製度性的社會資本,阻礙瞭經濟活力嚮政治權力的有效轉化。 清朝的入關與“攤丁入畝”的推行,被視為對明代財政睏境的最終技術性修補。乾隆盛世的描述,本書采取批判性視角,著重分析瞭人口爆炸、土地壓力、以及“文字獄”對知識分子思想的鉗製如何為清朝後期的內捲化和最終的衰敗埋下瞭伏筆。我們詳盡對比瞭康乾盛世下,中國在技術革新與製度適應性上與同期西方世界産生的差距,為理解近代中國的命運提供瞭曆史縱深。 核心主題與研究方法 本書的核心論點在於:中華帝國體係的內在張力——即中央集權對地方自主性的不斷擠壓,與土地兼並導緻的社會階層固化——是曆代王朝周期性衰亡的根本動力。我們通過跨學科的方法,結閤考古發現、地方誌、官修史書以及非主流的私人著述,力求還原一個充滿張力、不斷自我調整的古代中國社會全景。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曆史“為什麼是這樣”的係統性框架,而非簡單的事件羅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簡彥姈


  一九七六年生於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博士。現為輔仁大學、國防醫學院、臺灣科技大學、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等校兼任助理教授。曾開設錶達與經典閱讀、中國文學專題、歐蘇文賞析、小品文選、詩詞欣賞、詞麯選、古典小說選讀、旅遊文學、大一國文、應用文等課程。

  著有《圖解唐詩100:大考最易入題詩作精解》、《圖解宋詞100:大考最易入題詞作精解》、《圖解大考經史古文:精煉閱讀寫作,探解試題》、《圖解大考子集古文:精煉閱讀寫作,探解試題》、《圖解應用文──職場‧大考‧生活必勝絕招100迴》、《圖解中國文學史(上)──詩歌‧倚聲‧戲麯大觀園》、《圖解中國文學史(下)──辭賦‧文章‧小說瓊林宴》、《唐詩三百首新賞》(閤著)、《陸遊史傳散文探論──以《南唐書》為例》、《詞苑新聲──名傢詞導讀》、《陸遊散文新論》、《鄉情‧背景‧前途──鄉土文學論戰》、《颱南府城巡禮──荷鄭啟之,永續文化盛名》、《海‧天‧蘭嶼──達悟飛魚,雙獅龍頭喧天》等書。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1章 初唐詩歌
1-1 常恐鞦風早,飄零君不知 盧照鄰〈麯池荷〉
1-2 無人信高潔,誰為錶予心? 駱賓王〈在獄詠蟬〉
1-3 一遣樊籠纍,唯餘鬆桂心 駱賓王〈夏日遊山傢同夏少府〉
1-4 雲霞齣海曙,梅柳渡江春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1-5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2章 盛唐詩歌
2-1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2-2 廣樂逶迤天上下,仙舟搖衍鏡中酣 張說〈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蕭令得潭字韻〉
2-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張九齡〈望月懷遠〉
2-4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迴? 王翰〈涼州詞〉
2-5 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
2-6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2-7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莊〉
2-8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2-9 夜來蓮花界,夢裡金陵城 李頎〈送王昌齡〉
2-10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李頎〈送魏萬之京〉
2-11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 王昌齡〈齣塞〉二首之一
2-12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四
2-13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閨怨〉
2-14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15 清箏嚮明月,半夜春風來 王昌齡〈古意〉
2-16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王昌齡〈長信怨〉五首之三
2-17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18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2-19 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王維〈曉行巴峽〉
2-20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終南別業〉
2-21 好客多乘月,應門莫上關 王維〈登裴秀纔迪小臺〉
2-22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王維〈輞川閒居贈裴秀纔迪〉
2-23 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鞦暝〉
2-24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王維〈送別〉
2-25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 李白〈長乾行〉
2-26 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李白〈蜀道難〉
2-27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2-28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韆載名? 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三
2-29 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2-30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2-31 今日任公子,滄浪罷釣竿 李白〈金陵望漢江〉
2-32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早發白帝城〉
2-33 相看兩不厭,隻有敬亭山 李白〈獨坐敬亭山〉
2-34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2-35 自古妒蛾眉,鬍沙埋皓齒 李白〈於闐採花〉
2-36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37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2-38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劉長卿〈長沙過賈誼宅〉
2-39 江上幾迴今夜月?鏡中無復少年時 劉長卿〈謫官後臥病官捨簡賀蘭侍郎〉
2-40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望嶽〉
2-41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杜甫〈麗人行〉
2-42 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杜甫〈哀江頭〉
2-43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
2-44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贈衛八處士〉
2-45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捨弟〉
2-46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杜甫〈石壕吏〉
2-47 我裏百餘傢,世亂各東西 杜甫〈無傢別〉
2-48 齣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2-49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客至〉
2-50 跨馬齣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杜甫〈野望〉
2-51 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杜甫〈茅屋為鞦風所破歌〉
2-52 我生苦飄零,所歷有嗟嘆 杜甫〈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裏山水作〉
2-53 斯須九重真龍齣,一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2-54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旅夜書懷〉
2-55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繫故園心 杜甫〈鞦興〉八首之一
2-56 彩筆昔曾乾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杜甫〈鞦興〉八首之八
2-57 萬裏悲鞦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2-58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嶽陽樓〉
2-59 此行為知己,不覺蜀道難 岑參〈早上武盤嶺〉

第3章 中唐詩歌
3-1 昨別今已春,鬢絲生幾縷? 韋應物〈長安過馮著〉
3-2 明日巴陵道,鞦山又幾重?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
3-3 高山未盡海未平,願我身死子還生 王建〈精衛詞〉
3-4 到此詩情應更遠,醉中高詠有誰聽? 張籍〈寄和州劉使君〉
3-5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張籍〈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3-6 誰言韆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薛濤〈送友人〉
3-7 但聞怨響音,不辨俚語詞 劉禹錫〈插秧歌〉
3-8 東邊日齣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劉禹錫〈竹枝詞〉二首之一
3-9 萬戶韆門成野草,隻緣一麯後庭花 劉禹錫〈臺城〉
3-10 莫言堆案無餘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劉禹錫〈鞦日題竇員外崇德裏新居〉
3-11 田園寥落乾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白居易〈自河南經亂〉
3-12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長恨歌〉
3-13 傢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白居易〈觀刈麥〉
3-14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買花〉
3-15 願易馬殘粟,救此苦飢腸 白居易〈采地黃者〉
3-16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3-17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居易〈琵琶行〉
3-18 人隻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白居易〈感情〉
3-19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題都城南莊〉
3-20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3-21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離思〉五首之四
3-22 鞦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3-23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李賀〈野歌〉
3-24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硃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第4章 晚唐詩歌
4-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
4-2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赤壁〉
4-3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4-4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鞦夕〉
4-5 夕陽無限好,隻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遊原〉
4-6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李商隱〈夜雨寄北〉
4-7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李商隱〈無題〉
4-8 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錦瑟〉
4-9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齣轉難 羅隱〈鸚鵡〉
4-10 兩梁免被塵埃汙,拂拭朝簪待眼明 韓偓〈殘春旅捨〉
4-11 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閒恩 杜荀鶴〈投長沙裴侍郎〉
4-12 至今祠畔猿啼月,瞭瞭猶疑恨楚王 汪遵〈屈祠〉

附 錄
附錄一:重要詩人小傳
附錄二:精選唐詩100 題
附錄三:作文金句100 例
附錄四:近年唐詩100 首齣題概況
附錄五:詩歌創作若乾首

主要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71398
  • 叢書係列:圖解書係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小時候讀唐詩,雖未必完全體會詩中意境,但就愛那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鏇律,一知半解也好,囫圇吞棗也罷,從此與古典詩歌結下不解之緣。長大後,進入中國文學係、所就讀,受教於 李師德超、 張師仁青二先生,讀詩、作詩、品詩、吟詩,深究鑑賞,低迴涵詠,使我益加沉醉於傳統詩學之中。後又追隨 邱師燮友做研究,老師本身是一位詩人,課餘閒暇,經常與我們品茗談詩,有時心血來潮,也會邀大傢一起限韻賦詩,效法古人以詩會友,酬唱應和,無限風雅。近年講授五專國文課程,得以接觸 顏師瑞芳吟唱詩、詞、文、賦,啟發瞭我對河洛語吟誦的興趣,在老師音韻鏗鏘的琅琅讀書聲中,彷彿引領我穿越時空,與古人展開深情對話,更覺樂趣無窮。

  唐代是古典詩歌發展的鼎盛期,唐詩標誌著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因此,唐詩如四季繽紛的花朵:初唐詩,似春花之高華;盛唐詩,如夏花之璀璨;中唐詩,若鞦花之孤絕;晚唐詩,像鼕花之冷豔。

  「初唐」指高祖武德元年(618)至睿宗先天二年(713),九十餘年之間。

  「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繼唐初宮廷詩人之後,承襲六朝唯美詩風,一躍成為初唐詩歌的主流。他們的詩作已擺脫宮體詩的限製,從宮廷閨閣走嚮街陌邊塞,為有唐一代詩歌開闢瞭新境界。

  初唐詩風高雅華美,如春花之初綻,恰得其時,為中國古典詩壇開啟瞭嶄新的視野。

  「盛唐」指玄宗開元元年(713)至肅宗寶應二年(763),約五十年左右。

  盛唐是唐代詩歌的黃金期。詩壇彷彿群芳爭奇競麗般,美不勝收:從「吳中四士」(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到李白,發展齣狂放不羈的浪漫詩;王維、孟浩然輩謳歌山水美景的自然詩;岑參、高適、王昌齡、王之渙等描寫立功沙塞、豪情萬丈的邊塞詩;以及杜甫等社會詩人創作齣反映現實、關心民瘼的寫實詩。可謂多姿多采,盛況空前。

  盛唐詩風包羅萬象,如夏花之璀璨,各展芳姿,風華絕代,故妝點齣中國古典詩歌最絢麗耀眼的一頁。

  「中唐」指代宗廣德元年(763)至敬宗寶曆二年(826),共六十餘年間。

  詩歌至中唐,發展齣其獨特風貌:韋應物、柳宗元等自然詩,繼軌王孟,歌詠山水,詩中帶有些許感傷情調;元稹、白居易提倡新樂府運動,學步杜甫,描寫社會現實,進而開展齣平易近人的詩風;韓愈、孟郊、賈島等奇險詩,獨樹一幟,以散文入詩,開拓瞭中唐詩歌怪奇險僻的新風格。

  中唐詩歌異軍突起,或謳歌自然,或反映現實,一方麵力求淺白易懂,一方麵又好奇尚怪,堪稱是在講情韻的唐詩中另闢蹊徑,對重理趣的宋詩具有一定啟發作用,故宛若鞦花之孤傲絕俗。

  「晚唐」指文宗太和元年(827)至唐亡(907),約八十年間。

  晚唐綺靡詩風又盛極一時,以李商隱、杜牧為代錶。藻飾華美、音韻和諧、對偶工整、典故精妙,極力追求形式之美成為晚唐詩歌的共同特色。至宋初楊億、劉筠諸人標榜雕鏤華麗的「西崑體」詩歌,正是受到晚唐「小李杜」的影響所緻。此外,晚唐尚有皮日休、杜荀鶴、羅隱等繼承元白新樂府的精神,儘管辭句淺俗,卻也別具意義,可視為唐詩的尾聲。

  晚唐詩歌又恢復六朝時的雕章琢句,華麗綺靡,就像鼕花之冷豔無雙。彷彿時代愈動盪、詩風愈綺麗,文士試圖在現實苦難中,透過字斟句酌消磨對人生的熱情與無奈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到準備考試這迴事,颱灣的升學壓力實在是沒在開玩笑的,尤其文科考試,常常考的不是你懂不懂詩的意境,而是你記不記得某個特定的文學常識或是典故齣處。我認識一個學長,他對古典文學很有興趣,但考試時卻常常因為一個不小心記錯的朝代背景或是地名,而失分。這讓我意識到,市麵上很多詩詞鑑賞的書籍,雖然文筆優美,但對於應試者來說,可能「知識的密度」不夠高,或者說,不夠「實戰化」。這本《圖解唐詩100》如果它的定位是「大考最易入題」,那麼它就必須要非常務實地去處理這些容易失分點。它不能隻是空泛地讚美詩歌的美好,而應該要像一個高明的導師,精準地標齣「陷阱題」在哪裡,並提供「標準答案」的思路脈絡。譬如,當一首詩涉及到「送別」主題時,它應該要清楚區分齣不同時期的送別詩在情緒基調上的細微轉變,因為這往往是學測申論題愛考的比較分析題型。如果它能把這些複雜的比較點,濃縮成視覺化的錶格或流程圖,那對考生來說,簡直就是省下大量整理筆記的時間瞭。

评分

這本《圖解唐詩100》聽說在高中生的圈子裡挺火的,尤其針對那種「會考」和「學測」的準備,感覺像是把一堆經典的唐詩重新包裝,用比較生活化、好懂的方式去呈現。我身邊幾個在準備升學的朋友就提到,他們以前讀唐詩總覺得很遙遠,像是文言文的障礙跨不過去,但這本書的「圖解」部分似乎打破瞭這個僵局。他們說,光是看到那些意象被畫齣來,或者某些意境被轉換成現代的畫麵,一下子就能抓到詩人想錶達的情緒瞭。像是某幾首大傢耳熟能詳的邊塞詩,配上一些戰場的意象圖,馬上就能體會到那種孤寂感和雄壯感,而不是死背硬記那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文字組閤。這種視覺化的學習方式,對於習慣瞭圖像吸收的現代學生來說,確實是比較有親和力的。而且,聽說書中對於「最易入題」的詩作做瞭特別的分析,這點對應試生來說,簡直是打中瞭痛點,畢竟考試就是希望你掌握最常齣現的考點,而不是所有枝微末節。總之,它好像成功地把「文學賞析」和「應試技巧」做瞭一個不錯的橋接,讓學習唐詩不再是啃冷硬的課本,而是變成瞭一種有趣的探索過程。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唐詩之所以難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它的「文化載體」太過遙遠。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唐朝的士大夫生活完全是兩個世界,很難產生共鳴。比如說「閨怨詩」,如果隻是解釋「妾身何日遣夫還」,對現代女生來說,感受可能不如想像中強烈。因此,一本好的圖解書籍,應該要嘗試「現代轉譯」的過程,當然不是把古詩改成白話文,而是找到那些「永恆的人類情感」在現代社會的投射。或許書中會用一些現代化的比喻,來解釋古詩中某些意象的象徵意義。例如,將詩中描寫的「長亭送別」比擬成機場的送機,或者將「懷纔不遇」比擬成職場上的不被賞識。這種「情境貼閤」,能讓讀者在腦海中建立起一個情感的錨點,從而更容易記住詩歌的精髓。如果這本書能夠巧妙地運用這種跨時代的對話,讓唐詩不再是歷史課本上的死知識,而是能與當下生活產生連結的情感流露,那麼它就成功地超越瞭一般的參考書,變成一本真正能啟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熱愛的橋樑之作。

评分

我發現現在的年輕一代在學習上,越來越傾嚮於「碎片化」和「快速吸收」。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在幾分鐘內抓住重點的工具,而不是一本厚重的、需要花費數週時間纔能啃完的專著。所以,一本「圖解」的唐詩書籍,必須要非常講究版麵設計和資訊的層級安排。我猜測這本書在編排上,一定很注重「掃描性」,也就是讀者一眼掃過去,重點馬上能浮現齣來。例如,每首詩可能會有一個核心關鍵詞,用醒目的顏色標齣來;旁邊配上簡潔的「知識點連結」,可能是和某個歷史事件的對照,或者是和另一首風格相近的詩歌的對比。這種設計,讓學習過程變成一種「點擊式」的探索,而不是線性的閱讀。這對於那些平時課業繁重,隻能利用零碎時間複習的學生來說,是極大的福音。重點是,這種「圖解」不能流於花俏,而是必須要真的有助於理解詩歌的結構和情感脈絡,否則隻是華而不實的「美工作品」,那就失去瞭它作為學習工具的價值。

评分

最近在整理書櫃時,翻到一本類似主題的書,雖然不是這一本,但多少能理解為什麼大傢對這種「精解」類的工具書有需求。過去我們學古詩,老師總會說要體會「詩眼」,揣摩字裡行間的微妙變化,但事實上,對於非文學本科的學生來說,那真的是一種摺磨。光是解釋「杜甫」的憂國憂民、「李白」的浪漫灑脫,這些宏觀的標籤很容易記,但真正考到細節時,腦袋就一片空白瞭。我記得有一次我同學為瞭背一首詩的註解,搞到快淩晨兩點,最後還是搞混瞭幾個人物的典故。所以,如果《圖解唐詩100》真的能做到「精解」,那它的價值就在於精準地告訴你:這個詩人在這個特定情境下,用瞭這個字,到底有什麼深意?它必須要能解構那些看似高深的文學術語,用白話且有邏輯的方式呈現齣來。比如,同樣是寫月亮,李白的月亮是孤高的、是酒伴;而張繼的月亮可能是帶有霜寒的、是催人愁緒的。這種細膩的差異,如果能透過「圖解」的方式清晰呈現,那就不是單純的「翻譯」,而是更高層次的「解構與重組」,對於提升答題準確度絕對有幫助,免去瞭太多無謂的猜測和耗費時間的記憶負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