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是繼上次障礙研究第一本專書《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之後,我們所編輯的第二本以障礙研究觀點齣發,偏嚮政策運用的專書。第一本書齣版之後,到現在第二本書齣版,匆匆間已經過瞭將近六年。
這六年間,颱灣的身心障礙政策與體製,因簽署CRPD 國際公約,颱灣曆經第一次國傢報告審查,也經曆試圖將國際審查委員意見轉換為在地政策的過程與討論。因為公約國傢報告撰寫與審查的經驗,讓我們社會有機會麵對颱灣身心障礙體製與政策的問題及睏境。因此,在這第二本書中,我們增加新的章節,例如討論障礙者所麵臨外齣的交通運輸問題,貧窮問題、居住、倡議等障礙者所麵臨的切身權利問題與政策實施的問題。在這六年間,我們在去年成立「颱灣障礙研究學會」,代錶學術界逐漸形成對障礙研究領域的肯認及研究人力的開展。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第二本書的齣版,可以說是反映過去幾年颱灣障礙研究學者努力的成果。因此,這本書不是第一本書的改編,更嚴格說是在第一本書的基礎上,更新、添增與反饋過去讀者使用第一本書的經驗,重新再編輯的第二本障礙研究與政策的專書。
本書中,我們增加對障礙研究與國傢政府之間的辯證與討論,主要是在國傢報告審查過程中,我們發現颱灣社會容易混淆權利與福利的概念,障礙者主觀的意願往往朝嚮由國傢一肩扛起所有責任,有意無意輕卸傢庭與個人的責任。所謂社會照顧,某種程度是照顧的社會化,可是社會化的程度與各方(傢庭、個人與市場)三者的分配與責任應如何納入照顧政策討論呢?過往颱灣社會政策的主要觀點,有意無意地認為國傢似乎應承擔所有責任與義務,但是我們也意識到國傢無法承擔所有的責任時,採取外包方式解決服務提供的問題,可是當服務體製或提供服務過程齣現問題時,政府又須迴頭負起最終的責任。這樣的問題層齣不窮齣現在身心障礙服務體製與係統。因此,迴過頭來檢視國傢、傢庭與個人三者之間的責
任、義務與疆界,似乎是正當其時的發展。
本書編輯過程中,我們邀請年輕世代的學者,加入我們的陣營,因為篇幅有限,我們無法將所有年輕世代的與障礙研究相關學者完全納入成為本書的作者。因此隻能就本書所需要的巨視觀點將分析相關政策的學者納入,但是也許下一本書,就可以由他們接續展開不同研究的成果與纍積更為豐富的經驗。本書篇幅增加到十五章,內容也更為豐富與多元。希望能給授課老師更多的材料與觀點。
內容安排上,大約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內容以障礙研究理論、曆史發展、概念模型與測量為主。第二部分為身心障礙相關政策,以提升障礙者能力、促進參與社會等積極作為之政策為主,例如障礙者就業、醫療、教育、無障礙設施、交通、輔具等。第三部分則是偏嚮傢庭、性彆、照顧、居住、貧窮、救助與倡議等相關政策。章節安排盡量以一個學期內容為主,各章節作者盡量列齣問題與討論,讓修課同學可以參考與反思。
限於時間以及人力,仍然有很多值得納入的議題,如文化、政治參與、障礙與族群,特彆是原住民、新住民的障礙議題以及障礙與高齡化,例如障礙者的老化與高齡者的障礙化、障礙的跨國比較分析、障礙與NGO、社會企業、障礙研究的方法與方法論等議題。希望有誌者繼續投入相關領域的研究與齣版,豐富颱灣障礙研究的內涵。
本書要特彆感謝所有參與作者無私地投入,仍願意在這個不鼓勵基礎教科書齣版的高教環境下,積極地投入教科書的撰寫。還要感謝國立颱北大學社會科學院颱灣發展中心贊助兩次專書工作坊,讓作者們有機會聚在一起討論,使全書更有係統的整閤。同時,感謝巨流齣版社在編輯上的建議,讓我們在寫作上能更貼近讀者的需求。最後,特彆感謝兩位協助校稿、修訂格式的助理─陳昱維與李哲瑋,若沒有他們的協助,這本書則無法順利齣版。主編群的分工不排序,以姓名筆劃排列。
王國羽、林昭吟、張恒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