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遠流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9/10/30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4-11-18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本書探討台灣眷村保存的起源、發展與限制,反思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現在與未來,此一提問又可分為兩個面向來討論。其一,我們該如何理解眷村作為一種文化資產保存對象的出現與盲點,其中有何選擇性與特殊性,又有那些成果與瓶頸?本書採取階級、族群與國族的社會學觀點,以房舍土地、進度成效、參與人士、論述作法為主要觀察對象。其二,我們該如何解析眷村保存的多元文化意義?本書以眷村保存為研究案例,提出一個以多元文化為核心內涵的分析光譜,討論多元文化的概念、類型與爭議,探究台灣作為一個多元文化社會的可能與限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廣均
生於台南市(1963),成長於屏東、高雄地區,畢業於高雄中學、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1986)。退伍後赴美求學,畢業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校區(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社會學系碩士班(1991)與博士班(1997)。返台後,曾先後任教於東海大學、長庚大學與中央大學,現職為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合聘副教授(2005-迄今)。主要開授課程包括社會學的想像、現代思潮與社會正義、移民與社會:一九四九專題、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多元文化專題,近年研究興趣主要關注眷村保存、一九四九移民生命歷程等相關議題。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自序 1949的曲折與脈動
第一章 台灣眷村的起源、改建與保存
1.1 緣起與提問
1.2 起源、改建與保存
1.2.1 眷村起源
1.2.2 眷村改建
1.2.3 眷村保存
1.3 法源基礎與經費來源
1.4 政府組織與民間團體
1.5 方法與資料
1.6 章節安排
第二章 眷村、文化資產保存與多元文化
2.1 眷村研究
2.2 文化資產保存在台灣
2.3 多元文化:理論與爭議
2.3.1 自由主義
2.3.2 批判理論 / 差異政治
2.3.3 國族主義
2.4 小結
第三章 那些眷村(沒有)取得保存機會?——社會學的階級觀察
3.1 入住列管眷村的機會結構
3.2 取得保存機會的列管眷村
3.3 目前眷村保存的主流作法
3.3.1 將軍之屋與日式建物修復
3.3.2 眷村文化資產保存的盲點
3.4 那些眷村 / 房舍被忽略?
3.5 小結
第四章 那些縣市(沒有)展現保存成效?——社會學的族群觀察
4.1 眷村文化園區選址結果
4.2 眷村文化園區推動流程
4.3 後段班 vs. 前段班
4.3.1 新竹縣、彰化縣與雲林縣
4.3.2 桃園市與高雄市
4.4 異數的解釋
4.4.1 台北市
4.4.2 雲林縣
4.5 小結
第五章 那些人士(沒有)推動眷村保存?——社會學的國族觀察
5.1 原眷戶的低度參與
5.2 非眷戶的積極推動
5.3 公務員的依法行政
5.4 一些值得關注的現象
5.4.1 緩不濟急的官僚通病
5.4.2 日式建物修復與靜態文物展示
5.4.3 人史分離的選擇性保存
5.5 小結
第六章 眷村是如何被保存下來的?——列管眷村文資保存的選擇性與特殊性
6.1 摘要
6.2 眷村保存的社會學分析:階級、族群與國族
6.3 眷村保存的多元文化意義
6.4 研究限制
6.5 代結語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作為一個重要而明顯的文化地景與軍眷社區,眷村曾經引起諸多好奇、討論與誤解。整體而言,本文希望指出,不論是眷村研究或是省籍議題,除了國家認同、政黨支持或是選舉行為等較具一致性的研究主題之外,一個重要趨勢是從「階級的族群」逐漸轉向「族群的階級」。這是因為,早先研究(Gates 1982)指出,外省人作為一個族群也是一個凌駕本省人之上的社會階級,眷村則被認為是一個自外於台灣社會的封閉社區。後來隨著各種國內外政經環境的改變,關注焦點逐漸轉向注意外省人或是眷村內部各種不同的社會差異,包括世代、年齡、性別、軍階層級、教育程度、職業工作、經濟收入、婚姻狀況、親屬關係、居住條件、黨國體制依附程度等。
歷經數十年使用,老舊眷村的拆遷改建於1970年代中後期成為政府施政考量,眷村也逐漸成為學術研究對象。1967年,王培勳完成了可能是最早一篇以眷村為主題的學術論文,該文以台北市南機場附近的眷村家庭主婦為訪問對象,探究她們的健康、學習、經濟、家庭、娛樂等議題(王培勳 1967)。之後,張瑞珊(1980)與鄒雲霞(1981)嘗試以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概念與理論為基礎,視眷村為一個相對封閉卻自有文化特色的社區單位,探討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眷村住戶之間的人際網絡與凝聚力。
同一時期,由於眷村改建的數量與規模影響層面漸廣,引起許多都市計畫研究者的關心,主要聚焦居住空間、生活機能與都市發展等議題(陳麗瑛 1980;夏傳宇1980;李如南 1988)。1980年代末期開始,台灣歷經政治自由化與民主化的挑戰,學術界跳脫了先前的研究格局,代之以更為寬廣的政經視角來觀察眷村的存在與影響,關注面向遍及地位取得、就業區隔、省籍通婚、居住空間、職業生涯、國家認同、語言文化等(蔡淑玲 1988;王甫昌 1991;羅於陵 1991;張茂桂 1993;王甫昌 1994;鍾基年1993)。相對地,眷村研究亦試圖向內提問,反思眷村內部的社會組成與特殊性,以異質性觀點重新認識眷村內部的性別差序、機會結構與族裔問題(趙剛、侯念祖 1995;劉益誠 1997;賴錦慧 1998;吳明季 2001)。
圖書試讀
None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4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4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眷村保存與多元文化的社會學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