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 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

說文 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說文解字
  • 文字學
  • 地名學
  • 構形學
  • 語言學
  • 曆史語言學
  • 漢字
  • 古代漢語
  • 詞匯
  • 訓詁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提齣瞭地名文字「結構化」之概念,以此探析《說文》所見之地名,旁及曆史地理及訓詁體例,並參考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所見之大量地名考證材料,佐以《漢書.地理誌》及《後漢書.郡國誌》等地名文獻資料,綜閤研究《說文》所見地名。所謂「地名」,包括瞭城邑、國族、州、縣、鄉、裏、亭、聚等之邑名,河流、湖泊之水名、山嶽之山名、丘陵、土丘之阜名。目前,《說文》的地名研究,大多以地理文化、曆史地理等層麵為主,本書則試由字形結構的角度切入,分析地名專名字、通名字本身的形構意義,及其於文獻所見之形構狀況,分析歸納《說文》地名文字的構形用例。
敦煌吐魯番文書中的宗教信仰與社會生活 本書深入挖掘瞭橫跨數個世紀的敦煌和吐魯番地區齣土的大量文書檔案,旨在全麵描繪這一絲綢之路關鍵節點上,不同宗教信仰如何與當地社會結構、日常生活交織融閤的復雜圖景。研究聚焦於公元四世紀至十一世紀間的曆史語境,通過對宗教文本、契約文書、法律詔令、私人信件以及供養記錄的細緻考察,揭示瞭佛教、道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等多種信仰體係在此地傳播、互動乃至衝突的曆史軌跡。 第一部分:宗教信仰的多元景觀與社會滲透 本研究首先對敦煌吐魯番地區宗教信仰的整體格局進行瞭梳理。不同於以往將佛教作為唯一主導的敘事,本書強調瞭這一地區作為文化熔爐的特性。 1. 佛教的世俗化與地方化: 敦煌佛教的繁榮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深刻性在於其如何被地方精英和普通信眾所“挪用”和“改造”。我們考察瞭寺院作為經濟實體和政治緩衝器的角色,分析瞭“佛傢莊園”的運作模式,以及在俗傢供養人(如大戶、官員)的資助下,佛經抄寫、佛塔修建等宗教活動如何成為社會地位和財富的象徵。特彆關注瞭寫本中齣現的“變文”和“俗講”文本,它們是佛教教義嚮底層社會滲透的有效媒介,展現瞭對傳統經典進行通俗化闡釋的努力。 2. 異域宗教的本土化適應: 景教(聶斯脫裏派基督教)和摩尼教在吐魯番的短暫存在,提供瞭研究宗教適應性的絕佳案例。通過分析殘存的景教文獻和碑刻,本書探討瞭它們如何利用漢傳佛教的話語體係來闡釋自身教義,以及這些外來宗教群體在唐宋帝國體係下的身份認同與生存策略。例如,景教在長安和西州設立的寺院,其組織結構和人員構成與漢傳宗教存在顯著的差異與藉鑒。 3. 道教的世俗力量: 在敦煌的許多文獻中,道教的影子雖不如佛教明顯,但其在禳災祈福、民間術數和地方神祇崇拜中的作用不容忽視。本書收集瞭大量涉及齋醮、符籙和道士作為媒介人(如占蔔師)的文書,論證瞭道教在維護地方社區穩定和處理日常迷信需求方麵發揮的實際功能。 第二部分:信仰、法律與日常經濟生活的互動 宗教信仰並非孤立存在於寺院內部,而是深深嵌入到社會經濟活動的肌理之中。 1. 契約與誓詞中的宗教元素: 在財産轉讓、藉貸、婚姻和勞務雇傭的契約文書中,頻繁齣現對神佛、天地、龍王等超自然力量的祈請或詛咒條款。這些“神聖擔保”的功能遠超象徵意義,它們構成瞭當時法律效力之外的道德約束和強製力。研究對比瞭不同宗教背景下(如純漢文契約與受粟特或迴鶻文化影響的文書)誓詞的不同側重,揭示瞭宗教信仰對契約精神的塑造。 2. 寺院的經濟活動與社會救濟: 敦煌和吐魯番的寺院是重要的土地、牲畜和貨幣的擁有者。本書詳細分析瞭寺院參與的典賣、放貸活動,以及它們作為地方性銀行和避難所的角色。同時,對“社分”和“義倉”的記錄,揭示瞭寺院在災荒年間承擔的有限但重要的社會救濟職能,這使得寺院在民眾心中獲得瞭超越純粹宗教的世俗威望。 3. 喪葬習俗與來世觀念的變遷: 圍繞死亡和來世的觀念,不同宗教的實踐産生瞭有趣的融閤與競爭。通過對墓葬文書、冥器銘文的分析,我們得以觀察到漢地流行的“葬禮儀式化”與佛教“業報輪迴”觀念的結閤,以及在特定時期,地方性神靈信仰在安慰死者傢屬方麵所扮演的角色。 第三部分:身份、權力與宗教的能指 在帝製權力結構下,宗教身份往往與政治和文化身份緊密掛鈎。 1. 官員的宗教實踐與政治錶態: 唐代吐魯番的官員,無論是漢族還是歸附的鬍族首領,其對特定宗教的公開支持,往往被視為嚮中央朝廷或地方統治者錶忠心的舉動。本書考察瞭官員題記、碑刻贊助文書,分析瞭他們在“朝廷標準”與“地方風俗”之間進行微妙平衡的策略。 2. 僧侶與世俗權力的博弈: 敦煌的寺院院長(如“保聖大師”)往往擁有巨大的世俗影響力,他們不僅是宗教領袖,也是地方社區的仲裁者和調解人。通過分析唐末五代時期的地方割據文書,可以清晰地看到僧侶在軍事動員、稅收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們如何利用宗教權威來對抗或平衡地方軍閥的權力擴張。 3. 抄寫者的身份與知識傳播: 文書的抄寫者(包括僧侶、俗人、乃至奴婢)的身份信息,為我們理解知識傳播的社會基礎提供瞭窗口。對抄經題記的統計分析顯示,抄經行為不僅是虔誠的錶達,也是身份提升、贖罪或完成特定社會義務的方式。女性在抄經活動中的參與程度,也反映瞭當時社會對女性宗教參與的復雜態度。 結語:絲路遺産的動態理解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超越靜態的宗教符號研究,將敦煌吐魯番置於一個動態的、多中心的文明交匯點來理解。這些文書所記錄的信仰實踐,並非僵化的教條,而是生活在極端地理環境和政治變動中的人們,為瞭應對生存壓力、尋求精神慰藉和構建社會秩序,不斷進行選擇、協商和創新的活態曆史。通過對這些“日常”文獻的深挖,我們得以重構一個更加立體、更具煙火氣的絲綢之路宗教社會圖景。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餘風


  逢甲大學中文係助理教授,專長為文字學、訓詁學、曆史地理、平麵設計數位應用等。在學術上,近年來緻力於古文字所見地名及地理等研究,包括《說文》之地理研究、甲金文地名研究等課題。而在非學術領域方麵,則著有《逐路颱灣:你所不知道的公路傳奇》、《追尋路麵電車:遇見日本城市風景》等書,以及部落格「新南極轉運站」,從人文角度,輔以照片及地圖,敘寫國內外交通地理及城市運輸係統之專題。
 

圖書目錄

自序 I

第一章 《說文》地名字類彆及其釋義 1
第一節 《說文》及其地名字 1
第二節 地名專名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 2
第三節 段注本《說文》改訂地名釋義商榷 4
一 水名釋義之改訂 4
二 山名釋義之改訂 6
三 段改山名、水名釋義之商 7

第二章 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
第一節 《說文》結構化地名專名及其類彆 13
一 從邑 15
二 從水 15
三 從山 16
四 從阜 17
第二節 結構化地名僅見用為本字 18
一 〈邑部〉專名 18
二 〈水部〉專名 22
三 〈山部〉專名 24
四 〈阜部〉專名 28
第三節 結構化地名字構形省略例 35
一 省略邑旁 35
二 省略水旁 55
三 省略山旁 63
第四節 結構化地名字部件更替例 64
一 更替邑旁 64
二 更替水旁 86
三 更替山旁 89
四 更替阜旁 93
五 更替聲符 94
第五節 結構化地名字之彆字例 117
第六節 結構化地名字未見用例者 131
一 未見邑名用例 131
二 未見水名用例 132
三 未見阜名用例 132

第三章 非結構化地名專名字 139
第一節 《說文》所見非結構化地名專名 139
第二節 非結構化之地名專名本字 140
第三節 非結構化之假藉地名字 151
一 假藉為縣名 151
二 假藉為鄉名 167
三 假藉為亭名 170
四 假藉為水名 185
五 假藉為山名 191
六 假藉為裏名 193
七 假藉為國族名 195
八 假藉為地名 198

第四章 地名通名字 201
第一節 通名之義界 201
第二節 通名字構形用例分析 202
一 地名通名為本義者 202
二 地名通名為引申義者 219
三 地名通名為假藉義者 226
四 段玉裁補入者 231
第三節 《說文》地理通名用例及釋義例 232
一 標準式 232
二 省略式 234
三 未與專名結閤者 237

第五章 地名方言字 239
第一節 《說文》方言區之地理定位 240
一 方位地理定位 241
二 地形地理定位 241
三 古國名地理定位 243
四 國族名地理定位 246
五 漢代行政區地理定位 247
六 未見地理定位(僅曰俗語及方語者) 249
第二節 方言字之形義 250
一 本字即為方言者 250
二 方言字為引申者 252
三 方言字為假藉者 254
四 方言字釋義見於其他正文 256
第三節 方言為連綿詞 257

第六章 結論 267
第一節 地名專名結構化的影響 267
第二節 通名用其本義者為多 269
第三節 方言字闡發之漢代地理觀 270
參考書目 271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聽起來像是為我這種對地方文化著迷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我一直覺得,我們腳下的土地,承載著我們的情感、記憶和歷史。而地名,就是這些情感、記憶和歷史最直接的載體。很多時候,我們隻是習慣性地唸齣某個地名,卻很少去思考它背後的由來。像是「大安」、「中正」這些比較普遍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政治或社會的意義;但那些更古老、更具地方特色的地名,例如我老傢附近那個聽起來有點奇特的小村落,到底為什麼要取那個名字?是不是跟早期的地形、物產,甚至是原住民的傳說有關?這本書若能提供《說文》的視角,用許慎的權威性來解析這些地名,那絕對是意義非凡。我特別期待它能夠深入探討「構形」這個部分,也就是字是如何組閤起來,形成地名。這其中一定有許多學問,像是形聲、會意等造字法的應用,在命名地方時是如何被巧妙運用的。如果書中能包含豐富的「用例」,那更棒瞭!能看到實際的地名,然後跟著書中的解釋,一步步拆解它的字義和來源,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定非常過癮。這本書不隻是一次學術的探索,更像是一場與颱灣土地的深度對話。

评分

我最近對文字學,特別是古文字的應用產生瞭濃厚的興趣,而《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這個書名,立刻就吸引瞭我的目光。我一直認為,《說文解字》是理解中國文字演變最重要的一本經典,而將其應用到地名研究上,這簡直是點石成金的作法!颱灣的地名,很多都承襲自閩南、客傢等移民的語言習慣,同時也融閤瞭原住民的語彙,甚至在地化的發展,產生瞭許多獨特的現象。如果能藉由《說文》這套嚴謹的文字學體係,去剖析這些地名背後的文字構造,找齣其原初的字義,進而推測當時的命名意圖,那將會對我們理解颱灣的歷史脈絡,以及早期社會的發展,提供極為寶貴的線索。我尤其好奇,書中會不會討論到一些地名,因為年代久遠,其字義已經發生瞭轉變,或者因為語音的訛變,使得原本的字不再直觀?如果能夠有針對這些「疑難雜癥」的分析,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和學術價值就更高瞭。我非常期待能透過這本書,提升自己解讀颱灣地名、感受在地歷史文化的層次。

评分

這本《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聽起來就像是為我這種喜歡探究事物本源的讀者準備的!我平常就對文字背後的故事很著迷,更何況是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名。颱灣的地名,往往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地理和人文資訊,隻是我們常常隻是習慣性地接受,卻沒有深入思考。我一直覺得,如果能從《說文》這樣一本經典的文字學著作齣發,去解析颱灣的地名,那肯定能看到許多我們平時忽略的細節。例如,某些地名中的「莊」、「裏」、「鎮」等uffix,它們在《說文》裡的原意是什麼?又是如何演變成現在我們理解的行政區劃單位?或者,那些聽起來很古老的,帶有特殊諧音或意涵的地名,透過《說文》的字義解構,是否能還原其最初的命名邏輯?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供豐富的「用例」,讓我能夠跟著作者的筆觸,一步步去理解一個個真實存在、我們可能每天都會經過的地名,是如何在文字學的基礎上被建構起來的。這不僅能滿足我的好奇心,更能加深我對颱灣這塊土地的文化認同和歷史理解。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門,讓我得以窺見土地名稱背後的故事。

评分

哇,光是看書名《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就覺得很有份量!我平常就對文字的起源和演變很好奇,尤其是地名,感覺每個地方的名字背後都藏著一個故事,一個歷史。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挖掘這些故事的寶藏地圖,讓我能夠用一種全新的角度去認識颱灣這片土地。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地方的地名,就像是在讀一本活生生的歷史書,從文字的組閤、字義的演變,就能窺見古人的生活智慧、社會變遷,甚至是地理環境的影響。例如,像是「埔」這個字,在颱灣很多地名裡都會看到,像是埔裏、彰化鹿港的「埔」大概是指什麼?是過去的沼澤地,還是開墾的荒地?這些細節,如果能透過《說文》這本經典來解析,那肯定會非常有意思。而且,這本書還強調「用例研究」,這對我來說太重要瞭!光是理論可能有點枯燥,但有實際的地名例子來佐證,就像是老師在課堂上舉例一樣,更容易理解,也更能體會其學術價值。我非常期待能從這本書中,學到如何解讀這些藏在日常中的文字密碼,讓每次旅行,每次經過一個地方,都能有更深的文化體驗。這不隻是一本學術書籍,更像是一把鑰匙,打開我們與這片土地連結的更深層次。

评分

收到《說文.地名字構形用例研究》這本書的消息,我整個眼睛都亮瞭起來!我一直對颱灣這塊土地充滿感情,也對我們使用的語言,特別是那些充滿地方色彩的地名,感到好奇。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們騎車經過一個熟悉的路口,或是走進一個常去的市場,都會看到一些在地人纔懂,或是聽起來有點古老的名稱。那些名字,究竟是怎麼來的?是以前的地形特徵?是某種重要的物產?還是與某個歷史事件有關?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個尋寶圖,用《說文》這把鑰匙,打開地名背後的秘密。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夠把「構形」和「用例」結閤起來。也就是說,不隻告訴我們字的意思,還能透過實際的例子,展示這些字是如何組閤,形成一個地方的名字,並且這些名字在歷史上是如何被使用的。想像一下,當我讀到一個我常去的某個地方的地名,然後能從書中找到它在《說文》裡的字源、構形解釋,甚至是一些有趣的歷史考據,那種感覺一定很奇妙,會覺得跟這個地方的連結更深刻瞭。這本書對我來說,不隻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段充滿發現的文化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