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

寫作第一課:從閱讀起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寫作入門
  • 寫作技巧
  • 閱讀理解
  • 寫作基礎
  • 思維導圖
  • 寫作方法
  • 學習方法
  • 乾貨
  • 實用
  • 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閱讀是一切的起點:
  認識自我,理解他人,看見世界,28篇重磅文章帶你朝目標前進!


  為什麼要寫作?
  也許為瞭記錄生活、分享經驗,
  也許有話想說、有心創作,
  也許,隻為瞭作文成績。

  無論目的為何,提筆之前請問問自己:
  我有材料可寫嗎——最近看瞭什麼、想瞭什麼?
  我有技巧能寫嗎——能否將這些感受和思索寫得清楚、寫得好看?

  閱讀,就是解答

  麵對寫作,常有學生疑惑:已經非常勤奮督促自己練習作文,為什麼還是沒有進步?

  沒有進步的關鍵在於:隻有寫而沒有讀。在寫作的路上走得越久,越能發現文字技巧容易學習,但是宏大的視野、深刻的識見很難達到。

  一個人若是沒有變得更「大」,寫齣來的文章也很難變大;若是沒有纍積見識,就寫不齣主題深遠的文章。而讓自己變得更大、更淵博浩瀚的第一步,就是閱讀。

  閱讀與寫作的強力推手建國中學國文科淩性傑、颱南一中國文科林皇德老師,精選 28 篇兼具知性分析與感性抒發的名傢文章,並逐一撰寫賞析、提示要點,從中延伸「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重要課題,幫助寫作學習者在閱讀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思考與體會。

  這28篇文章,除瞭展現作傢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他們梳理情感的方式、發齣議論的聲腔,有的能引起共鳴,有的讓人想與之辯論,更幸福的是,能指引我們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不但豐富瞭平凡生活,也讓思索變得更有能量。

  透過閱讀和寫作,重新發現自己,讓思想發光、讓感情發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淩性傑


  高雄人。師大國文係、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班畢業,東華大學中文所博士班肄業。現任教於建國中學。曾獲颱灣文學奬、林榮三文學奬、中國時報文學奬、中央日報文學奬、梁實鞦文學奬、教育部文藝奬。著有《男孩路》、《島語》、《海誓》、《自己的看法》、《彷彿若有光》、《陪你讀的書》等;編著有《靈魂的領地:國民散文讀本》(楊佳嫻閤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石曉楓閤編)、《另一種日常:生活美學讀本》(範宜如閤編)等。

林皇德

  生於一九七六年,颱南麻豆人,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班畢業。現任颱南一中學務主任。生活主要是讀書,教書,帶小孩,偶爾喜歡寫寫東西。著有《用愛釀成篇章——颱灣文學傢的故事》。曾策畫帶領學生閱讀作傢史料,實地踏查府城,書寫《府城文學地圖》、《府城文青地圖》。
 

圖書目錄

編者序  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起點                           淩性傑  
編者序  這個時候,你可以先閱讀——永遠的第一課         林皇德
 
輯一:談談感覺
同一棵樹/一再重復/在彼此的鏡頭裏/飄散如落葉    林達陽   
青春關不住    王盛弘
住在工地的日子  張曼娟
關於「原諒」    陳雪
理性與感性    楊牧
烏托邦美術館:美秀美術館    李清誌
石虎剛剛離開    劉剋襄
半隱士    陳列
遺物    平路 
沒有疼痛    盛浩偉  
退迴洞穴    楊佳嫻
尺八癡人    言叔夏
酷刑    鍾怡雯
珍妮姐姐    硃國珍
流雲     柯裕棻  
 
輯二:說說道理
牛仔褲    李明璁
博愛:學習去愛和自己不一樣的人    楊照
德國有沒有博愛座?    陳思宏  
殺人魔    李濠仲
民主的鬥篷    周軼君
霸淩    袁瓊瓊
風車詩社的文化暗示──為風車詩社及《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而寫    陳芳明
量子力學與文學——薛丁格的貓穿越瞭嗎?      蕭秀琴
生活在不確定的時代裏    王浩威
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嗎?    吳媛媛
耶誕節的失敗者聯盟    顧玉玲
在地的能源革命:德國能源村的故事    林育立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伊格言
 
作者簡介
 

圖書序言

編者序

閱讀是寫作最好的起點

淩性傑


  我一直認為,寫作是一輩子的事。而且,寫作也不是作傢專屬的權利。活在當代社會,寫作的形式與目的各異,每個人隻要有錶達溝通的需求,就必須具備寫作力。不論是透過手機發訊息、製作海報、填寫問捲、完成會議紀錄、婚喪喜慶的應用文……,都與寫作力息息相關。所以近年來隻要談及國民素養能力,閱讀理解與寫作一定是檢測素養的核心項目。

  學習寫作之道無他,花時間而已。迴想小學時期,我們花瞭很多時間反覆練習,不斷地寫生字生詞然後造句,再來纔是構句成段、銜接段落以成篇。我們運用各種句型,調整段落連接與呼應的方式,為瞭就是追求更美好的錶達。所謂更美好的錶達,不隻是說清楚講明白、詞能達意這麼基本的要求而已,更需要將思想與情感鎔鑄於高超的陳述之中。當內涵與形式高度結閤,就會讓文章産生穿透力,讓思想發光、讓感情發熱。

  對我來說,寫作可以不為什麼,隻為讓自己錶達的過程獲得滿足感。在寫作的過程中,清理內心的韆頭萬緒,重新發現自己,那就是最好的報償。

  一輩子的寫作課,不妨從閱讀開始,從閱讀精彩的文章開始。閱讀這件事,可以是理解他人,也可以是自我理解。讀者反應理論告訴我們,閱讀不僅是被動接收訊息,不僅是對作品做齣反應,而是要主動地創造屬於自己的閱讀體驗。閱讀經驗不斷纍積之後,我們鑑賞作品時會更有信心,也會養成自己獨特的品味。

  寫作最好的起點,不僅要讀得廣、獨得深,更要讀得有方法、有效率。透過文本的解讀以開拓寫作的視野,並且提升寫作能力,這便是規劃、編纂《寫作第一課》的初衷。編選這本讀本時,我們的共識是,收錄好看、有意思的文章,並且從這些文章裏延伸齣「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世界」的諸多命題。

  二○一八年起,學測作文從國文科獨立齣來,考科名稱為「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這樣的改變讓教育現場的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怎樣可以幫助學生從容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二○一八年初登場的「國寫」,隻給考生八十分鍾時間,這段時間內必須詳細閱讀兩道題目引文,並根據引導文字做齣迴應。這兩道題目的設計,一道偏重於知性分析,一道偏重於感性抒發。然而我們知道,人類的心智結構很難以理性、感性二分。二分固然方便,但也容易流於刻闆。為瞭照應教學與考試的需求,《寫作第一課》的選文分類便不以主題區分,依照大考中心的設計分為理性與感性兩部分。

  就我個人的期待,希望《寫作第一課》能兼顧閱讀的趣味與寫作能力的增進。不管是高中國文課堂,或是大學通識的閱讀寫作課程,都可以在《寫作第一課》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討論,或者用作課後自學的讀本。

  我也一直相信,作傢的精神境界有多高,文章的境界就有多高。《寫作第一課》收錄的作品,展現瞭各異其趣的精神境界。書中那些梳理情感的方式、發齣議論的聲腔,有的引起我的共鳴,有的讓我想要更進一步與之展開辯論。更幸福的事情是,這些文章成為指引,讓我能夠繼續追問,那些關於情感與思想的議題。

  非常感謝願意授權的每一位作傢,這些作品豐富瞭我平凡的生活,讓追問變得更有能量。

  非常感謝颱南一中林皇德老師的共同閤作,為《寫作第一課》提供瞭寬廣的選文麵嚮,以及專業閱讀者的智慧。每一篇選文之後,皆附有林皇德老師與我的私人導讀,希望能夠將個人的體會分享給讀者。

  非常感謝拿起這本書的讀者,我們在此擁有心靈的交會,擁有一個最好的起點。

二○一八年七月十四日誌於淡水紅樹林


 

圖書試讀

住在工地的日子 / 張曼娟
 
說著精彩的故事,十四歲的我賣掉瞭自己的第一個傢,解決瞭沉重的經濟壓力,於是,我們準備搬傢瞭。確定瞭再也無法擁有這個傢,真正的離情彆緒纔洶洶而至。站在陽颱上和鄰居同伴們打手語的午後;鑽進鄰居傢堆滿課外書的廁所閱讀;樓梯下方小儲藏室是我陰涼的庇護所;後門直接通往廣場,那一排防風林是我們玩傢傢酒時,想像的城堡。
 
聯考前的一個多月,媽媽把我安置在他們的眠床旁,那裏鋪瞭一個床墊,放滿瞭我得努力讀完的參考書與試題,每一天,除瞭吃飯,我就駐守在那裏。讀到眼睛痠痛,纍得再也不能支持,便倒身入睡,睡醒瞭,洗把臉又繼續讀。臥室的窗簾恆常是降下的,隔絕瞭炎暑與陽光,也隔絕瞭我的時間感,就這樣沒日沒夜的,一盞小燈陪著我的最後衝刺。雖然,這樣的衝刺對我的聯考成績並沒有什麼幫助,卻已經考齣瞭有史以來的最高分。因為搬傢,我得收拾起這一方聯考戰場的遺跡,不免有些傷感。父母親卻沒有傷感的餘裕,因為有個更結實的難題撲麵而來瞭──在我們與買主訂好交屋時間之後,發覺新房子工程延宕,無法準時交屋瞭。
 
於是,我看著大人們展開一連串的協商與談判,最終得齣的結論是:因為買主必須準時遷入,我們隻好如期遷齣,住進毛胚屋的工地裏。
 
我們住進的工地沒有水電,工人幫我們拉瞭一條電綫,夜晚來臨時,便點亮一盞巨型燈泡。而且,那並不是我們的新傢,而是新傢的隔壁,我們暫時棲身,工人會趕工將新傢的工程做完。也許因為父母親都當過難民,他們隨遇而安的韌性夠強,牙一咬,就搬傢瞭。我記得曾有鄰居提議,可以先把傢具搬到工地裏去,我們則分住親戚或朋友傢。然而愈是在艱難的時刻,傢人的情感愈凝聚,我們還是堅持要住在一起。說真的,住在工地這樣有趣又刺激的經曆,誰想放棄啊?
 
住進工地之後,所有的傢具都隨意堆放著,沒有客廳也沒有臥房,廚房沒瓦斯,浴室沒有馬桶,我們全傢人挑瞭最大的一塊空間,放上幾張床墊,睡在一起。每天都在施工的噪音與飛揚的灰塵裏過日子;用一個大同電鍋料理所有的食物;要養成按時大小便的習慣,因為一天隻有幾次能去另一幢尚未賣齣的公寓裏藉用洗手間。然而,對我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卻是沒有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