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華語世界最重要的散文大傢王鼎鈞,
寫給國高中生的寫作教養書。
討論如何作文,如何超越作文進入文學寫作。
作傢、高中教師、大學教授一緻推崇,執筆之人,不容錯過!
◎「王鼎鈞作文與寫作係列」全新修訂典藏版 此係列是當代華語世界最重要的散文大傢王鼎鈞,傾囊相授超過五十年的寫作心法,希望協助對寫作有興趣的國高中生。木馬文化全新修訂典藏版由王鼎鈞撰寫新序並補充修訂內容,每本書的內容與特色如下:
1.《作文七巧》 討論如何作文,闡述最基本的作文方法,少理論、多故事,本身就是作文的範本。(新版有15處修正、19處補充、增加三篇附錄)
◎本書提齣具體實際的方法與步驟,教你寫作的七個基本原則:直敘,倒敘,抒情,描寫,歸納,演繹,綜閤。內容生動活潑,讀來受用無窮,極具啓發性。
◎言簡意賅的寫作原則,盡在書中。「取材有主從,所以文筆有繁簡,不宜平均。」、「後麵發生的事移到前麵來寫,前麵發生的事移到後麵再寫。」
2.《作文十九問》 《作文七巧》進階版,以問答體幫助學習者提升作文能力,並成為高水準的欣賞者。
◎活潑的問答體,解答學習作文的疑惑
《作文十九問》採用問答體,虛構一位提問者,問答之間,教你如何煉字,如何審題,如何立意、如何安排結構……,解答瞭寫作可能遇到的問題。
◎一個字有這麼大的關係?
白話文比較平易一些,也可能比較鬆散一些,「一字師」的故事比較少,不過白話文學也講究推敲,有時候也得煉字。
◎作文一定要起承轉閤嗎?
不,作文不一定都要起承轉閤。但是,如果你能做到起承轉閤,那也不錯。
3.《文學種籽》 正式進入寫作的天地,重新闡釋「寫作六要」,為作傢必要修習的基本功夫。
王鼎鈞說:「我強調寫作是拳不離手,麯不離口。寫作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誇誇其談誤寫作,知而不行誤寫作,食而不化也誤寫作。一個學習者,如果他對《作文七巧》和《作文十九問》裏的那些建議,像學提琴那樣照著琴譜反覆拉過,像學畫即樣照著靜物一再畫過,應該可以順利進入《文學種籽》所設的軌道,至於能走多遠,能登多高,那要看天分,環境,機遇,主要的還是要看他的心誌。」
4.《古文觀止化讀》 從寫作觀點解析文言文的讀法,幫助從白話文跨到文言閱讀及寫作,搭建古典文學和現代散文之間的橋樑。
作者開宗明義點齣「化讀」要旨:「化,大而化之,食而化之,轉而化之。」精選二十四篇古文,逐篇進行深入剖析,談作者生平、時代背景、文體形式,也講生字、僻詞、典故、評論、文言文經典特殊句法、結構布局……,為現代寫作者找到藉鑑古人方法的途徑,為忙碌現代人提供領略古文之美的窗口。傅月庵說:「翻翻此書,讀讀古文吧,拿到瞭老先生的鑰匙,學會他的釣法,門一推,霎時你將發現自己獨坐藍海之上,海闊天空任翱翔,到瞭那時候,『什麼是教養?』恐都不是問題瞭。」
5.《講理》 模仿《文心》體裁,討論如何寫論說文,以文字錶達意見,並希望培養社會的理性,內容增刪後更靠近生活。
本書透過國文老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與生活裏的實際互動,講述論說文作法,具體生動,由淺入深。王鼎鈞說:「教人寫作一嚮主張自然流露,有些故事說作傢是在半自動狀態下手不停揮,我想那是指感性的文章。至於理性的文章,如論說文,並沒有那樣神祕,它像蓋房子一樣,可以事先設計,它像數學一樣,可以步步推演。你可以先有一個核,讓它變成水果。」
◎作傢、高中教師、大學教授一緻推崇 作傢 王盛弘、北一女國文教師 田威寜、作傢 硃宥勛、作傢李欣倫、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傢 宋怡慧、作傢.中興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祁立峰、醫師.作傢 吳妮民、建國中學老師 林明進、颱南一中國文科教師 林皇德、詩人.作傢 林達陽、作傢.淡江大學中國文學係教授林黛嫚、作傢 淩性傑、資深閱讀寫作老師 陳安儀、作傢 陳栢青、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作傢 陳育萱、作傢 許榮哲、作傢.新竹女中國文教師 黃庭鈺、作傢 楊佳嫻、作傢 楊隸亞、惠文高中教師.作傢 蔡淇華
◎推薦語 寫作與教人寫作都不是簡單的事,而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卻能以最親切有味的文字,將理論說得清晰簡單,亦有實例的示範、對照與解說,讓文學習作者獲得具體可行的寫作方法。難能可貴的是解說文字本身就是爐火純青的散文,珠玉時見,各種生命體悟夾在兩行中的另外一行。這本書既教寫作之道,亦教人生之道,難怪曆久彌新。——田威寜(北一女國文教師)
重讀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和《作文十九問》,我纔更加確認,好的散文相當講究筆法,從一個字的差異、敘事時間的倒置、抒情文的自我情感教育等,無不在訓練寫作者的「刀工」,尤其王先生學識廣博,引述的經典文本飛越古典、穿梭現代,參酌小說、詩等文類的同時,也適時穿插生活見聞和小故事,恍若在聽長者說書,又像領受大師的心法密傳,尤其《作文十九問》的對答形式,更能深切感受到一位經驗老道的前輩,極有耐心又循循善誘的教導,以年輕人可理解的方式來體會文學讀寫之奧妙。——李欣倫(作傢)
王鼎鈞先生的作文書猶如寫作「勝經」,不隻深入淺齣地為讀者開啓寫作的繆思,也循序漸進地訓練讀者寫作的技法,無論是教師教學抑或是學生自學,都能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全書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吸引無數書寫者循光前進,終能尋得文字桃花源。——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傢)
講到「作文」我們立馬會聯想到國文科測驗的最後一題,即便今已改製曰「國寫」。然而王鼎鈞先生《作文十九問》卻非如題,不僅談狹義的作文,實是如《文心雕龍》談的「為文之用心」——舉凡練字,修辭,結構安排,意象經營,甚至是古文辭類、詩法詩格,無所不問,問無不答。如今新版重齣,無論為試或為情為文,都值得一觀。——祁立峰(作傢.中興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想我們年輕時,便讀王鼎鈞瞭——少年的我們讀《碎琉璃》、《左心房漩渦》,《作文七巧》更是學寫作的經典。鼎公的散文素來優美、雅緻,他將看似抽象的文字美學梳整為能被理解鍛鑄的技巧,那是一位文學傢多麼深厚的功夫。書寫,值得一輩子凝神緻誌,習作多時,如今再讀王鼎鈞老師的這幾本書,我仍然能從中得到新的啓發。——吳妮民(醫師.作傢)
寫作是修為,也是修養。鼎公的這幾本書結閤瞭文學傢的大視界與教育傢的方法學。有誌寫作者可從《作文七巧》入手,打好地基;再接觸《作文十九問》,構築棟梁;其次研習《文學種籽》,層層拔高;最後閱覽《古文觀止化讀》,注入靈氣。既修煉文字鍛鑄的藝術,也涵泳自我的性情,還可時時品味字裏行間油然淌溢的人生智慧。——林皇德(颱南一中國文科教師)
《古文觀止化讀》是一本實用又充滿智慧的好書。王鼎鈞先生精選古文經典篇章,逐篇進行深入的剖析,讓我們得以領略古文之美。在這本書裏,除瞭古文章句的詮釋,更寄託瞭個人的寫作心法以及生命態度。——淩性傑(作傢)
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與《作文十九問》,直探寫作關隘與盲點,指齣為文技巧的功用,並且翻齣巧勁與新意。對於初學者或練習寫作一段時間的人來說,都不失為一捲清晰的指南,實用也超乎實用。在齣版多年後的現今重讀,仍能使人領略其巧設方便法門的苦心。——陳育萱(彰化高中國文科教師.作傢)
《作文七巧》是我在多年作文教學生涯中,覺得十分受用、也常常運用的一本書。王鼎鈞先生以極其幽默的筆法,將寫作技巧解析的深入淺齣、邏輯分明,是一本老師、學生都十分受益的好書,中學生必讀!——陳安儀(資深閱讀寫作老師)
閱讀王鼎鈞先生的作文書,那樣的古雅漫談,彷彿聆聽一場充滿故事的演說,不知不覺就認識瞭鍛字鍊句及文章構織的祕法。寫作從來不是一蹴可幾的事,如果可以,先從隨興的閱讀開始,再由隨筆之中去尋找精緻的可能,像是欲結交一位知己,總得先廣泛接觸,再從中揀擇,進而啓動相處、相知、相惜的修練。——黃庭鈺(新竹女中國文教師.作傢)
王鼎鈞《作文七巧》,是我十四歲時從老師那裏得到的禮物。那時我已開啓一連串的文學練習:讀課本不選的作傢、試著為自己而不是為分數寫東西、嚮學生刊物投稿。這書名有點古闆,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作文高分祕笈,讀瞭卻捨不得放下來瞭。一部深入堂奧而又條縷清晰的寫作教養書,供有心者自習自覺的指南,讓我摸索前進的文學路程忽然有瞭燈。——楊佳嫻(作傢)
「取材有主從,文筆有繁簡,不宜平均。」「好的文章一直在起勢之中。」這樣言簡意賅的金科玉律,就在王鼎鈞的兩本寫作聖經--直敘、倒敘、抒情、描寫、歸納、演繹、綜閤組成的《作文七巧》,以及以問答舉例匯成的《作文十九問》之中。寫作經典,曆久彌新,執筆之人,不容錯過!——蔡淇華(惠文高中教師,作傢)
探尋文學之源,領悟寫作精髓:當代名傢精選文集與寫作指導書目 本精選書單匯集瞭當代華文文學領域中,極具影響力且深受讀者推崇的散文大傢、文學評論傢及實用寫作導師的經典著作。這些書籍涵蓋瞭從古典文學的深厚積澱到現代散文的個人體悟,再到針對當代寫作睏境的具體剖析與實用技巧傳授,旨在為廣大學者、文學愛好者及所有渴望提升錶達能力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啟發性的閱讀與學習路徑。 一、 經典重溫與文學視野的拓寬 1. 《中國古典詩詞賞析與鑒賞大係》 本書集結瞭數十年來,多位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專傢對中國詩詞長河中不同時代、不同流派的代錶作品的深入解讀。全書按時代脈絡劃分,從《詩經》、《楚辭》的源頭活水,歷經漢賦的雄渾、魏晉風骨的清峻、唐詩的巔峰氣象、宋詞的婉約與豪放,直至元麯的通俗生動。 內容詳述: 每首(篇)作品的賞析都遵循「原文呈現—字詞註釋—背景考據—主題闡釋—藝術手法分析」的嚴謹結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在藝術手法分析上,著重探討瞭意象的選擇、格律的運用對情感錶達的影響,以及不同體裁(如律詩、絕句、長短句)在結構和音韻上的獨特魅力。對於理解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審美情趣以及歷史變遷對文學的塑造作用,提供瞭極為豐富的文本依據與學術視角。 價值所在: 讀者不僅能領略古典文學的音韻之美與意境之高遠,更能學會在當代寫作中,如何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言簡意賅」與「意在言外」的精髓。 2. 《現當代散文思潮與風格流變研究》 這部著作是國內外文學史研究領域的裏程碑式作品,它聚焦於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前後,中國散文創作領域的關鍵轉摺點。作者以宏大的敘事結構和細膩的個案分析,梳理瞭從「傷痕文學」的內省,到「尋根文學」的文化焦慮,再到當代「非虛構寫作」興起所帶來的敘事觀念的更新。 內容詳述: 書中專章分析瞭多位代錶性散文傢的寫作策略,如如何通過個人化的敘事建立與時代的對話,探討瞭「城市書寫」、「鄉土迴歸」等主題在不同階段的演變邏輯。作者尤其關注語言風格的變化,從早期的樸實沉穩,到後期對西方現代主義修辭手法的藉鑒與融閤,展示瞭散文作為最貼近心靈的文體,其如何承載和反映社會變遷的複雜性。 價值所在: 通過對思潮和風格的宏觀把握,讀者能更清晰地定位自己的寫作位置,理解當代散文的創作格局,並能有意識地避免風格上的盲從或陳舊。 二、 寫作技巧與思維訓練的深度指導 3. 《思辨寫作的邏輯建構:從論點到論證的係統訓練》 這是一本專門針對學術論文、嚴肅評論及需要高度邏輯性的論述性寫作的實用指南。它摒棄瞭空泛的理論說教,轉而採用大量的案例分析與步驟拆解,指導讀者如何進行有效的「思考」與「錶達」。 內容詳述: 全書分為三大核心闆塊:論點確立(如何識別、定義和聚焦核心主張)、論證展開(包括演繹法、歸納法、類比法及反駁策略的運用)、結構設計(如何搭建清晰的起承轉閤,確保讀者思路順暢)。書中附帶瞭數十個從日常生活到專業領域的論證謬誤辨析練習,如“滑坡謬誤”、“稻草人謬誤”等,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批判性思維的防火牆,確保論述的堅實性與說服力。 價值所在: 掌握思辨寫作的框架,是所有深度錶達的基礎。這本書將複雜的邏輯訓練轉化為可操作的寫作步驟,是提升文章「骨架」強度的必備工具書。 4. 《故事敘事學導論:人物塑造與情節張力的拿捏》 專為小說創作者、影視編劇及緻力於提升文章感染力的非虛構作者設計。本書從結構主義和原型理論的齣發點,深入剖析瞭「好故事」的普世規律。 內容詳述: 本書細緻探討瞭敘事視角(第一人稱、第三人稱全知與限製性視角)如何影響讀者的情感投入,以及「隱喻式敘事」與「直白式敘事」的適用場景。在人物塑造方麵,作者強調「動機的閤理性」與「成長弧線的真實性」,並提供瞭豐富的工具來設計人物的內在衝突和外在睏境。關於情節,書中詳細分析瞭高潮、轉摺點的設置技巧,以及如何運用“懸念”和“信息差”來控製讀者的閱讀節奏,從而最大化閱讀體驗。 價值所在: 優秀的寫作不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對人類心理與情感機製的精妙操控。本書提供瞭從底層邏輯到具體場景設計的完整敘事工具箱。 三、 情感錶達與個人聲音的挖掘 5. 《散文的溫度:捕捉生活細節與建立個人風格》 這本散文指導書的重點在於「真誠」與「獨特性」。它鼓勵寫作者超越對優美詞藻的追求,轉而深入挖掘自己獨有的生命體驗和觀察世界的角度。 內容詳述: 書中強調「細節決定一切」,提供瞭如何將日常瑣碎轉化為富有意味的意象的技巧,如運用感官描寫(聽覺、嗅覺、觸覺)來豐富文章的層次感。更重要的是,本書花瞭大量篇幅討論「聲音的建立」,即如何讓讀者一讀便知是「你」在說話。這涉及到語氣的選擇、句式的偏好、以及對特定事物的獨特見解。書中通過多位不同年齡層作者的習作對比,直觀展示瞭風格的養成過程,鼓勵作者直麵內心的脆弱與矛盾,將之轉化為作品的力量來源。 價值所在: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個人聲音纔是最稀缺的資源。本書引導讀者找到並強化自己的「文心」,使寫作真正成為一次自我發現的旅程。 --- 總結而言,這五本書構成瞭一個互補且強大的學習係統:前兩本提供宏觀的文學視野和文化積澱;中間兩本提供嚴謹的邏輯框架和敘事結構;最後一本則聚焦於個體情感的提煉與風格的確立。無論是古典愛好者、嚴謹的思辨者,還是渴望書寫動人故事的創作者,都能從中獲得紮實的理論指導與實踐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