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

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唐詩
  • 詩歌
  • 古典詩詞
  • 文化
  • 文學
  • 傳統文化
  • 三百首
  • 鑒賞
  • 悅讀
  • 中華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唐詩三百首》一直是華人世界裏相當普及的詩歌選本,可惜多年來大傢對其中詩歌的理解多半止於蜻蜓點水的簡評,辭不達意的語譯,隔靴搔癢的解讀,甚至以訛傳訛的說明,始終缺乏對這本書作全麵細膩而深入的賞析與導讀,因此無法讓大傢真正悅愛詩歌,享受到美好的賞讀經驗。為瞭彌補這個缺憾,本書作者耗費二十年的時間,經過十餘次的修訂,以清暢優美、言簡意賅的散文,引導讀者深入三百一十五首唐詩的情境之中,去充分領略唐詩藝術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昌年


  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基礎教育中心國文組副召集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樂齡大學授課講師。曾任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語文中心國文組召集人、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國文組召集人、文化事業發展係專任教師,講授李商隱詩、修辭藝術、曆代文選,詩經(課程名稱:先民的歌唱、文學概論)、李杜詩選等課程;並開設通識課程:唐詩之美、古詩之旅。曾任高雄市古典詩學會「李商隱詩」授課老師。
 

圖書目錄

第一冊
齣版緣起.自序 1
駱賓王詩歌選讀 1
*在獄詠蟬並序 2
001 在獄詠蟬 7
二、杜審言詩歌選讀 14
002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16
三、王勃詩歌選讀 24
00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26
宋之問詩歌選讀 32
004 題大庾嶺北驛 34
005 渡漢江 37
五、瀋佺期詩歌選讀 42
006 雜詩三首 其三 44
007 獨不見 49
賀知章詩歌選讀 56
008 迴鄉偶書 57
陳子昂詩歌選讀 62
009 登幽州颱歌 64
張九齡詩歌選讀 70
010 望月懷遠 72
011 感遇十二首 其一 77
012 感遇十二首 其七 82
唐玄宗詩歌選讀 89
013 經魯祭孔子而嘆之 90
王之渙詩歌選讀 97
014 登鸛雀樓 98
015 齣塞二首 其一 104
十一、孟浩然詩歌選讀 114
016 春曉 119
017 望洞庭湖上張丞相 124
018 秦中寄遠上人 131
019 留彆王維 136
020 歲暮歸南山 140
021 宿建德江 145
022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148
023 早寒江上有懷 154
024 過故人莊 158
025 與諸子登峴山 164
026 清明日宴梅道士山房 168
027 鞦登萬山寄張五 172
028 夏夕南亭懷辛大 178
029 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 183
030 夜歸鹿門歌 188
十二、李頎詩歌選讀 193
031 送魏萬之京 197
032 古從軍行 203
033 聽董大彈鬍笳弄 207
034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217
035 送陳章甫 221
036 古意 229
037 琴歌 235
十三、綦毋潛詩歌選讀 238
038 春泛若耶溪 239
十四、王昌齡詩歌選讀 244
039 閨怨 248
040 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其一 251
041 春宮麯 255
042 長信鞦詞五首 其三 260
043 齣塞 267
044 塞上麯二首 其一 273
045 塞下麯二首 其一 276
046 同從弟南齋翫月憶崔少府 279
十五、常建詩歌選讀 284
047 題破山寺後禪院 286
048 宿王昌齡隱居 291
十六、祖詠詩歌選讀 296
049 終南望餘雪 297
050 望薊門 302
十七、崔曙詩歌選讀 308
051 九日登望仙颱呈劉明府 308
十八、王灣詩歌選讀 314
052 次北固山下 315
十九、丘為詩歌選讀 321
053 尋西山隱者不遇 322
二十、王維詩歌選讀 327
054 洛陽女兒行 335
055 西施詠 343
056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50
057 桃源行 355
058 老將行 365
059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376
060 雜詩三首 其二 382
061 終南山 386
062 送彆 393
063 歸嵩山作 397
064 送梓州李使君 400
065 渭城麯 405
066 漢江臨汎 410
067 奉和聖製雨中春望 416
068 和賈至捨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423
069 酬郭給事 430
070 青溪 436
071 渭川田傢 441
072 終南彆業 446
073 積雨輞川莊作 451
074 山居鞦暝 459
075 輞川閑居贈裴秀纔迪 464
076 鹿柴 470
077 竹裏館 475
078 山中送彆 477
079 酬張少府 480
080 相思子 484
081 鞦夜麯二首 其二 487
082 過香積寺 490
 
第二冊

二一、李白詩歌選讀 1
083 渡荊門送彆 17
084 靜夜思 23
085 夜泊牛渚懷古 28
086 金陵酒肆留彆 33
087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39
088 贈孟浩然 43
089 聽蜀僧濬彈琴 47
090 蜀道難 53
091 送友人 73
092 玉階怨 76
093 怨情 81
094 長相思二首 其一 83
095 長相思二首 其二 91
096 春思 96
097 子夜鞦歌 100
098 長乾行二首 其一 106
099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一 116
100 清平調詞三首 其二 121
101 清平調詞三首 其三 125
102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130
103 月下獨酌四首 其一 136
104 行路難三首 其一 141
105 行路難三首 其二 150
106 行路難三首 其三 156
107 夢遊天姥吟留彆 163
108 登金陵鳳凰颱 181
109 關山月 192
110 將進酒 198
111 宣州謝朓樓餞彆校書叔雲 211
112 早發白帝城 222
113 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 228
二二、高適詩歌選讀 243
114 燕歌行 247
115 送李王二少府貶峽中長沙 259
二三、劉昚虛詩歌選讀 265
116 闕題 266
二四、崔顥詩歌選讀 271
117 長乾麯四首 其一 272
118 長乾麯四首 其二 272
119 黃鶴樓 276
120 行經華陰 284
二五、王翰詩歌選讀 290
121 涼州詞二首 其一 291
二六、張旭詩歌選讀 296
122 桃花谿 296
二七、杜甫詩歌選讀 301
123 望嶽 314
124 兵車行 323
125 麗人行 338
126 哀王孫 353
127 月夜 363
128 春望 370
129 哀江頭 375
130 春宿左省 388
131 再齣金光門 395
132 贈衛八處士 400
133 月夜憶捨弟 406
134 佳人 411
135 天末懷李白 418
136 夢李白二首 其一 425
137 夢李白二首 其二 435
138 蜀相 441
139 客至 448
140 野望 453
141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459
14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463
143 彆房太尉墓 471
144 登樓 478
145 韋諷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 486
146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501
147 宿府 521
148 旅夜書懷 529
149 八陣圖 536
150 古柏行 541
151 寄韓諫議注 552
152 閣夜 558
153 登高 568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 573
154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577
155 詠懷古跡五首 其一 591
156 詠懷古跡五首 其二 597
157 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 604
158 詠懷古跡五首 其四 613
159 詠懷古跡五首 其五 618
160 登嶽陽樓 626
161 江南逢李龜年 634
 
第三冊
二八、岑參詩歌選讀 1
162 逢入京使 5
163 與高適薛據同登慈恩寺浮圖 8
164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6
165 走馬川行奉送齣師西徵 26
166 輪颱歌奉送封大夫齣師西徵 35
167 奉和賈至捨人早朝之作 42
168 寄左省杜拾遺 49
二九、劉方平詩歌選讀 55
169 月夜 55
170 春怨二首 其一 59
三十、裴迪詩歌選讀 64
171 送崔九 65
三一、皇甫冉詩歌選讀 67
172 春思 68
三二、元結詩歌選讀 73
173 賊退示官吏 75
*石魚湖上醉歌.序 82
174 石魚湖上醉歌 83
三三、張繼詩歌選讀 88
175 楓橋夜泊 89
三四、司空曙詩歌選讀 95
176 賊平後送人北歸 97
177 雲陽館與韓紳宿彆 100
178 喜外弟盧綸見宿 103
三五、皎然詩歌選讀 107
179 尋陸鴻漸不遇 109
三六、錢起詩歌選讀 113
180 贈闕下裴捨人 116
181 送僧歸日本 122
182 榖口書齋寄楊補闕 126
三七、韓翃詩歌選讀 131
183 寒食 133
184 酬程延鞦夜即事見贈 137
185 同題仙遊觀 140
三八、劉長卿詩歌選讀 146
186 聽彈琴 151
187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154
188 鞦日登吳公颱上寺遠眺 159
189 餞彆王十一南遊 163
190 長沙過賈誼宅 166
191 自夏口夕望嶽陽寄源中丞 171
192 送李中丞歸漢陽彆業 177
193 江州重彆薛六柳八二員外 180
194 送靈澈 184
195 送上人 187
196 新年作 190
三九、柳中庸詩歌選讀 194
197 徵人怨 194
四十、顧況詩歌選讀 199
198 宮詞五首 其二 201
四一、李端詩歌選讀 204
199 鳴箏 205
四二、戴叔倫詩歌選讀 209
200 江鄉故人偶集客捨 210
四三、韋應物詩歌選讀 214
201 賦得暮雨送李冑 219
202 長安遇馮著 224
203 夕次盱眙縣 229
204 東郊 232
205 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239
206 寄全椒山中道士 244
207 寄李儋元錫 248
208 送楊氏女 253
209 滁州西澗 256
210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261
211 鞦夜寄丘二十二員外 264
212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267
四四、盧綸詩歌選讀 277
213 送李端 278
214 塞下麯六首 其一 281
215 塞下麯六首 其二 284
216 塞下麯六首 其三 286
217 塞下麯六首 其四 289
218 晚次鄂州 290
四五、李益詩歌選讀 297
219 喜見外弟又言彆 299
220 江南麯 302
221 夜上受降城聞笛 305
四六、孟郊詩歌選讀 309
222 烈女操 313
223 遊子吟 317
四七、權德輿詩歌選讀 322
224 玉颱體十二首 其十一 323
四八、張籍詩歌選讀 327
225 沒蕃故人 329
四九、王建詩歌選讀 333
226 新嫁娘詞三首 其三 336
五十、韓愈詩歌選讀 340
227 山石 346
228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352
229 謁衡嶽廟遂宿嶽寺題門樓 361
230 石鼓歌 372
 
第四冊
五一、劉禹錫詩歌選讀 1
231 蜀先主廟 5
232 西塞山懷古 10
233 烏衣巷 20
234 和樂天〈春詞〉 26
五二、白居易詩歌選讀 32
235 賦得古原草送彆 41
236 自河南經亂望月有感 49
237 長恨歌 53
*琵琶行序 95
238 琵琶行 97
239 問劉十九 126
240 後宮詞二首 其一 129
五三、柳宗元詩歌選讀 134
241 漁翁 141
242 江雪 151
243 溪居 158
244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165
245 登柳州城樓寄四州 172
五四、元稹詩歌選讀 181
246 行宮 183
247 遣悲懷三首 其一 189
248 遣悲懷三首 其二 195
249 遣悲懷三首 其三 200
五五、賈島詩歌選讀 208
250 尋隱者不遇 210
五六、硃慶餘詩歌選讀 215
251 宮詞 216
252 閨意獻張水部 219
五七、許渾詩歌選讀 225
253 早鞦三首 其一 228
254 鞦日赴闕題潼關驛樓 232
五八、張祜詩歌選讀 239
255 贈內人 242
256 宮詞二首 其一 245
257 集靈颱二首 其一 251
258 集靈颱二首 其二 254
259 題金陵渡 258
五九、溫庭筠詩歌選讀 262
260 瑤瑟怨 266
261 送人東歸 275
262 蘇武廟 280
263 利州南渡 287
六十、杜牧詩歌選讀 292
264 泊秦淮 298
265 鞦夕 304
266 贈彆二首 其一 309
267 贈彆二首 其二 314
268 寄揚州韓綽判官 317
269 金榖園 325
270 赤壁 330
271 遣懷 338
272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343
273 旅宿 349
六一、薛逢詩歌選讀 352
274 宮詞 353
六二、陳陶詩歌選讀 357
275 隴西行四首 其二 358
 
第五冊
六三、李商隱詩歌選讀 1
276 無題 16
277 無題四首 其一 29
278 無題四首 其二 41
279 無題二首 其一 52
280 無題二首 其二 64
281 春雨 73
282 落花 80
283 北青蘿 87
284 嫦娥 91
285 賈生 96
286 為有 104
287 涼思 108
288 無題二首 其一 113
289 寄令狐郎中 122
290 瑤池 126
291 蟬 132
292 夜雨寄北 140
293 籌筆驛 146
294 樂遊原 155
295 隋宮 164
296 隋宮 169
297 風雨 178
298 韓碑 185
299 錦瑟 203
六四、馬戴詩歌選讀 226
300 灞上鞦居 228
301 楚江懷古 231
六五、鄭畋詩歌選讀 237
302 馬嵬坡 237
六六、韋莊詩歌選讀 243
303 章颱夜思 244
304 颱城 252
六七、張喬詩歌選讀 257
305 書邊事 258
六八、韓偓詩歌選讀 264
306 已涼 266
六九、金昌緒詩歌選讀 270
307 春怨 270
七十、杜荀鶴詩歌選讀 276
308 春宮怨 278
七一、崔塗詩歌選讀 286
309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287
310 孤雁二首 其二 293
七二、秦韜玉詩歌選讀 301
311 貧女 302
七三、張泌詩歌選讀 310
312 寄人二首 其一 310
七四、佚名氏詩歌選讀三首 316
313 金縷衣 316
314 雜詩 320
315 哥舒翰 324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不止是品鑒,更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與重塑** 第一次翻開《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我以為會是一本普通的唐詩解讀。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它遠不止於此,它更像是一次深入人心的心靈洗禮。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讓我在品味詩句的優美之餘,也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審視自己的內心。 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有感染力,他能將那些看似尋常的詩句,賦予新的生命和意義。比如,當我們讀到王昌齡的“一片春愁待酒澆”,可能隻覺得是春日裏淡淡的憂愁。但書中通過對詩人當時生活狀態、情感糾葛的解讀,讓我看到瞭那份愁緒背後,更深層次的無奈與渴望。那種“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迴”的壯闊,也並非僅僅是對時間流逝的感嘆,更是對生命短暫、人生無常的深刻體悟。 書中對於詩歌意境的描繪,更是妙筆生花。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比喻,而是用一種極具畫麵感的方式,將詩人的情感世界呈現齣來。我尤其喜歡它在解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時,所營造的那種寜靜而又廣闊的氛圍。那種思念,那種羈旅,那種對團圓的期盼,仿佛在眼前徐徐展開,讓我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感受到瞭那種“共此時”的溫情與力量。 《不廢江河萬古流》讓我明白,真正的詩歌,是能夠觸動人內心最深處的情感,能夠引發共鳴,甚至能夠改變人生的。它不再是書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跳動的心髒,是奔騰的熱血。這本書,讓我在浮躁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讓我重新審視人生的意義,讓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此時”。

评分

**跨越時空的對話,那些詩句在我心裏長齣瞭根** 拿到《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這本書,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種久違的親切感。小時候,唐詩是啓濛,是語文課上機械的背誦,是考試時需要填寫的答案。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曆的增加,再迴首,那些詩句仿佛擁有瞭生命,開始在我心中低語。而這本書,恰恰扮演瞭一個極好的傾聽者和引導者。 它沒有將唐詩三百首奉為神明,而是以一種非常人文關懷的角度,去挖掘每一首詩背後的故事,甚至是詩人筆觸下那一抹難以言喻的情感。例如,讀到杜甫的“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話我們耳熟能詳,但書中通過對唐朝社會階層分化、民生疾苦的細緻描繪,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詩人筆下的悲憫與憤慨。那種“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情懷,在字裏行間躍然紙上,讓我心頭為之一動。 這本書的解讀,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它沒有刻意去“拔高”或“矮化”任何一位詩人,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去與他們進行心靈的交流。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那些意境深遠、不易理解的詩句時的手法。不是生硬地解釋,而是通過引經據典,通過聯係當時的文化背景,讓你在不知不覺中,便能領會其中的深意。那些曾經覺得遙不可及的意象,比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在書中被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就是那個送彆友人,望斷天涯的人。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通往唐朝的時光隧道,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的風貌,感受那些詩人熱烈而細膩的情感。它讓我明白,唐詩並非隻是文字的堆砌,而是飽含生命力的呐喊,是流淌著熱血的詩篇。

评分

**文心雕龍般的風雅,重拾少年時心頭的那抹唐詩香** 讀這本《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時,我總想起中學時代,課本裏那些熟悉的篇章,那些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曾是少年心中最閃耀的星。這本書,就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匠人,將散落的珠玉小心翼翼地拾起,用一種全新的、充滿溫度的方式,重新串聯起來。它不是冷冰冰的詩集,也不是枯燥的注解,而更像是一位老朋友,娓娓道來,讓你重新感受那些韆古名句背後的喜怒哀樂、傢國情懷。 我特彆喜歡它在詩句解讀上的細膩之處。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懂瞭,卻不知其深意。這本書卻能從曆史背景、詩人際遇、甚至當時的生活細節入手,層層剝開,讓你恍然大悟。例如,讀到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我們常說“欲窮韆裏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話已經近乎口頭禪,但書中卻詳細描繪瞭當時的邊塞風光,以及詩人登高望遠時,那種雄心壯誌與渺小自我的碰撞,那種對知識、對真理的無限渴望。這種解讀,讓我不再是單純地背誦,而是真正地“讀”懂瞭詩,感受到瞭詩人的靈魂。 而且,它的語言風格也極具親和力,沒有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讀起來輕鬆自然,如同在品茗聊天。它仿佛知道我們在閱讀時,可能會遇到的睏惑,提前為你準備好瞭一杯清茶,讓你在享受詩歌之美的同時,也能得到知識的滋養。這種“悅讀”的體驗,是我在其他唐詩讀物中很少找到的。它讓我重新愛上瞭唐詩,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美,更是因為它們背後承載的,那個時代的氣息,那些先人的智慧。

评分

**重拾中國文脈的脈搏,那些詩句在我心中重新沸騰** 讀《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就像是在一座古老的寶庫中尋寶。我一直深信,中國的古典詩詞,是我們民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産,是連接古今的橋梁。而這本書,正是那座橋梁上最堅實的基石,它讓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觸摸到中國文脈的跳動。 它並非是將唐詩三百首當作簡單的文學作品來解讀,而是將其置於廣闊的曆史和社會背景中,去探尋其生命力之源。比如,當我們讀到賀知章的《迴鄉偶書》,那種“少小離傢老大迴,鄉音無改鬢毛衰”的思鄉之情,在書中被賦予瞭更豐富的層次。它讓我們看到瞭,在那個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時代,遊子在外漂泊的艱辛,對故土的眷戀,以及歲月流轉帶給人的滄桑。 這本書在對詩句的解讀上,有著極高的藝術性。它沒有生硬地套用理論,而是用一種極為生動、貼切的比喻,將復雜的意象變得通俗易懂。我特彆喜歡它在解讀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所描繪的那種氣勢磅礴的場景。那種壯觀,那種震撼,仿佛我親臨其境,感受到瞭大自然的神奇與力量,也體會到瞭詩人豪邁奔放的性情。 《不廢江河萬古流》讓我看到瞭唐詩的活力,看到瞭它們能夠跨越時空,依舊在今天激蕩人心的原因。它不再是過去時,而是現在時,是進行時。這些詩句,在我心中重新沸騰,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身份,審視作為一名中國人所應有的文化自覺。它讓我明白,理解唐詩,就是理解中國,就是理解我們自己。

评分

**宛如一場精心編排的音樂會,詩句在指尖流淌齣動人的鏇律** 我一直覺得,優秀的唐詩,如同精心編排的音樂會,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充滿瞭韻律與情感。而《不廢江河萬古流:悅讀唐詩三百首》,就是這場音樂會最棒的導覽者。它不僅僅是將詩句呈現給我,更是為我奏響瞭它們內心深處的鏇律。 這本書在解讀詩歌時,特彆注重語言的音樂性。它不會用枯燥的術語來分析,而是用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去引導讀者感受詩句的節奏、音韻和意境。例如,讀到白居易的《長恨歌》,書中對“玉容寂寞淚闌乾,梨花一枝春帶雨”的描繪,讓我仿佛能聽到那低低的啜泣聲,感受到那種哀婉淒美的情緒。那種“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執著,更是被賦予瞭動人心魄的生命力。 它在處理那些意境深遠的詩句時,也展現瞭非凡的功力。比如,對於“枯藤老樹昏鴉”,它不會簡單地解釋為景象的描繪,而是會通過對詩人當時心境的揣摩,去挖掘那種孤獨、淒涼、甚至帶有一絲絕望的情感。這種解讀,讓詩歌不再是靜態的畫麵,而是流動的情感,在我心中激起陣陣漣漪。 《不廢江河萬古流》讓我看到瞭唐詩的藝術魅力,它們不僅僅是文字,更是聲音,是色彩,是情感的錶達。它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音樂會,讓我沉醉其中,感受到瞭詩句在指尖流淌齣的動人鏇律。它讓我重新認識瞭唐詩,不再隻是仰望,而是能夠與之共鳴,與它們一同歌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