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經典,即慈悲 如何教育女性,自古以來一直是個大問題。
通常,女孩子在一起喜歡比誰更好看,而男孩子聚在一起喜歡比誰更「壞」。這個「壞」不見得是低級的「壞」,確切地說是比誰更膽大、更機智。孔老夫子是個大教育傢,他認為教育男人好處理,給他們樹立個榜樣,然後因材施教即可,因為,男人是善於辦事的。而女人不一樣,她們聰慧、感性,過度沉溺於生活,近之則暱,遠之則怨。她們成就的是生活。所以女人,總是麻煩的那一類,她們無時無刻不處在情感的波瀾中。於是,孔子採取瞭一種更高級的教育方法--「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這句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以感性對感性,教育女人,要像微風那樣吹拂她,像雨絲那樣溫潤她,她就會感知你的善意,領會你的苦心。哪個女人不渴望從容優雅?所以《詩經》開篇的《周南》、《召南》中,每個女人都端莊敦厚、儀態萬方,即便有痛苦,也不會失心淩亂,一直高貴地堅守著 ..。
《詩經》裏的女人完美詮釋瞭這世界的美好和溫柔,《詩經》裏的男人全然展現瞭這世界的明澈和陽剛。他們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勞動、戀愛、結婚、生子、離異、反思、哀痛 ..我們現代人所能經曆的一切,在《詩經》裏都曾齣現過,《詩經》也給齣瞭答案,而且所有答案都簡單而深刻!這,就是經典之於我們現今生活的意義吧。
有人說世界是平的,但在中國文化裏,世界是圓的,圓中有陰陽,陰陽協調、圓融,這,就是「自足」。能「自足」,自己就是自己的彼岸。他者無法介入的,就是孤獨的極緻,就是有品味、有看頭,凡檔次高的,就是美,就是詩。
美與詩,都不可思議!可思議的東西都有缺憾,都無法包容其對立麵,而美與詩不然,它們渾然天成,以自己為源泉,生生不息。
很多人愛詩,但若不從本源讀起,便不懂自足,便偏於桀驁或殤情,便濃烈,無法生齣智慧。從本源讀起,便得赤子心,不糾結文字、音律,隻是盡情享受那般天籟。
《詩經》,即天籟。鳥鳴青榖,聲和四野,自有蒼穹,星耀銀河。唯有中國,以詩為經。心之靈也,亦在於詩。故,讀詩可安撫生命。
二 ○一七年是我收獲頗豐的一年,也是我最沉靜、最喜悅的一年。這一年,我做瞭兩件大事:一是在中關村學院講瞭《皇帝內經.素問》全本,二是在喜馬拉雅 FM調頻平颱上講瞭《詩經》中的一百首詩。守著兩本經典,我自認為自己是最快樂的人。講《皇帝內經.素問》時,我時常贊嘆先賢的慈悲恩惠;講《詩經》時,我深切感知那最美的質樸,所有的一切都那麼乾淨、溫潤、廣大、簡單、深刻。每日在三韆年的時光中穿梭,對當下有瞭更多的理解和寬容。細想來,有多少人能在老之將至,天天有這般喜悅呢?
都說和誰在一起很重要,我的原則是:和經典在一起。因為,經典是生命正能量的源泉。經典,即慈悲;經典,即美好。
麯黎敏
二○一八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