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颱江苗族文化調查研究

貴州颱江苗族文化調查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貴州
  • 颱江苗族
  • 苗族文化
  • 民族學
  • 文化調查
  • 民俗學
  • 貴州民族
  • 少數民族
  • 田野調查
  • 文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貴州是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大省,由於地處偏遠,山水相隔,與外界及相互間交往較少,這些少數民族以及各個分支都長期按照各自不同的自然環境在生産、生活中傳承和發展著自己的曆史,形成瞭人類學上極為獨特的「文化韆島」現象。無論是其中的傳統節日、舞蹈、歌唱、戲麯、服飾、傳說、故事、風俗習慣、娛樂競技等,還是具有獨特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的風雨橋、鼓樓、吊腳樓等,都從不同⻆度嚮世人展示著少數民族文化的魅力與中華文化的風采。

  貴州因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所以産生瞭其他地區所沒有的、極為獨特的民族融閤現象,這種融閤既保留有各個民族自身的特點,使得貴州不被稱作某一個民族的據點,又使得每個文化具有很高的接受度和價值性。不論是從單個民族看,還是從多個民族觀察。貴州因為有獨特的少數民族研究條件,纔使得人們對其中文化發展麵臨的問題有更突齣的重視。

  在這樣的背景下,由浙江大學和貴陽孔學共同推齣「民族文化與民族融閤係列調查」,旨在通過對貴州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入考察,在盡量反映少數民族文化傳統現狀的基礎上,探尋貴州少數民族融閤經驗,並試圖在此基礎上為民族融閤提供一種思考的可能範式。

  該係列調查計劃用五年左右的時間,盡量囊括貴州境內具有代錶性的少數民族,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區進行田野調查,最終形成能夠反映貴州少數民族融閤特徵的叢書。

  本書為係列叢書下的「颱江苗族文化」調查研究,深入貴州省颱江縣最具有特色的苗族聚居區,圍繞「民族文化與民族融閤」這一主題,開展瞭為期一週的調研。調研團成員走遍瞭颱江縣反排、交汪、南刀、大塘、紅陽、施洞等地的多個村鎮,深入考察瞭苗族群眾的生産生活、曆史文化、節日習俗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以民族文化調查,探尋民族融閤經驗
前言
悟透哲學觀是研究苗文化的關鍵
苗族哲學初探
一、特殊的苗族:華夏文化變遷中的苗族    17
二、巫術、儀式與苗族的哲學思維    20
三、鬼神、占蔔與苗族的哲學觀    23
四、苗族哲學的基本特色    26
貴州苗族蘆笙舞研究
一、蘆笙的起源    29
二、蘆笙和蘆笙舞的種類    31
(一)蘆笙的種類    31
(二)蘆笙舞的種類    32
三、蘆笙舞的舞步特點    36
1.圓圈式    36
2.模擬式    37
3.「順邊」式    37
四、蘆笙舞的藝術特點    38
1.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38
2.充滿戰鬥與勞動氣息    38
3.歡快的生活情趣    39
五、蘆笙舞的價值    39
1.促進苗族人民身心健康    39
2.促進苗族文化的傳承    40
六、蘆笙舞的發展現狀與當代傳承    40
七、結語    42
舞齣苗族之魂——颱江反排木鼓舞
一、孕育環境與古史傳說    43
二、激昂鼓點與豐富舞步    47
三、木鼓製作與錶演儀式    50
四、演藝成就與革新傳承    52
淺析苗族的牛文化與牛崇拜
一、苗族人傢與牛的淵源    57
1.原始的農耕生活    58
2.苗族的民間故事    58
二、牛元素在苗傢人生活中的運用    60
1.在建築上的體現    61
2.在剪紙刺綉與服飾上的體現    62
3.在歌舞上的體現    66
4.在節日習俗上的體現    67
三、苗族與其他民族的牛崇拜    70
四、牛文化的逐漸消退以及思考    71
五、小結    72
苗族建築文化淺析
(一)苗族建築瑰寶——吊腳樓    75
(二)苗族建築中的曆史與人文    79
(三)吊腳樓的文化保護    84
苗族女性形象探究
一、蝴蝶媽媽的傳說    87
二、遊方    90
三、姊妹節    92
四、踩鼓    94
五、理辭下的苗族女性形象    96
六、結語    98
曆史的呐喊——颱江縣苗族服飾之旅
一、苗族服飾的基本特點    101
二、苗族服飾形成的曆史地理原因    106
三、苗族服飾的社會功能    108
四、苗族服飾的未來發展前景    112
颱江縣苗綉技藝
一、概況    115
二、蝴蝶媽媽的傳說    117
三、苗綉工藝    119
(一)挑花    122
(二)刺綉    123
(三)織花    124
四、颱江刺綉工藝現狀及未來發展思考    125
參考文獻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原本以為,一本關於“文化調查研究”的書,可能會略顯枯燥乏味,但《貴州颱江苗族文化調查研究》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印象。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生動有趣,他沒有使用過於學術化的語言,而是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將復雜的文化現象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苗族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部分。這些故事,往往承載著一個民族的曆史記憶、價值觀念和世界觀,它們如同璀璨的星辰,點亮瞭苗族人民的精神夜空。我非常想知道,書中會講述哪些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是否能反映齣苗族人民的祖先崇拜、自然信仰,以及他們對宇宙萬物的理解?我還期待書中能夠探討苗族獨特的語言和文字(如果存在的話),以及它們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這本書就像一個充滿智慧的老者,用他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學識,為我講述瞭一個古老民族的傳奇故事,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驚喜,在於它對於苗族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深度挖掘。我一直認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往往體現在那些看不見摸不著,卻又代代相傳的技藝和智慧之中。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苗族傳統醫藥的介紹感到驚嘆。苗族人民憑藉著對大自然的深刻認知,利用草藥治病療傷,這種古老的智慧,在現代醫學日益發達的今天,依然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書中是否會詳細介紹一些具有代錶性的苗族草藥及其功效?是否會記錄下那些口耳相傳的民間驗方?此外,我非常期待書中能提及苗族在建築、手工藝等方麵的獨特之處。那些依山而建的吊腳樓,那些精美的銀飾、服飾,每一件都凝聚著苗族人民的心血和創造力。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打開瞭通往苗族文化寶庫的大門,讓我得以窺見那些隱藏在時間深處的珍貴遺産,並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

评分

閱讀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苗族文化的學術著作,更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與古老文明的對話。我從書中感受到瞭苗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對自然的敬畏,以及他們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苗族社會變遷和文化轉型的內容。在 globalization 的浪潮下,許多傳統文化都麵臨著被同化的危機,颱江苗族是否也經曆瞭這樣的挑戰?書中是如何記錄和分析這些變遷的?我渴望瞭解,在現代社會背景下,苗族人民是如何努力維係和發展自己的文化傳統的?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鮮活的、不斷發展的民族文化,它不是凝固在曆史中的遺跡,而是與時俱進的生命體。它鼓勵我反思我們自身文化的價值,也讓我對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受益終生的佳作。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古樸典雅的字體,配上充滿民族風情的插畫,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平時就對民族文化,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和生活方式很感興趣,苗族文化更是其中一個讓我著迷的群體。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深入淺齣地介紹苗族文化的書籍,不隻是泛泛而談,而是能真正觸及他們日常生活、信仰習俗、藝術創作的方方麵麵。《貴州颱江苗族文化調查研究》這個書名,聽起來就非常專業且詳實,讓我對其中可能蘊含的豐富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設想,書中或許會詳細描述颱江地區苗族人民的服飾,那精美絕倫的刺綉、蠟染技藝,以及它們背後所承載的傢族傳承和審美觀念。我希望能看到關於苗族音樂的篇章,那些悠揚的蘆笙麯,那些充滿故事的歌謠,是否會在這本書中得到細緻的解讀?更重要的是,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苗族人民的社會組織、婚姻習俗、節慶活動,甚至是他們對自然的敬畏與和諧共處之道。讀一本關於文化調查研究的書,就像是走進一個陌生的世界,而這本書,給我打開瞭一扇通往颱江苗族世界的窗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透過這扇窗,去探索那片神秘而多彩的土地。

评分

初次翻閱這本書,就有一種被強烈代入感拉拽進颱江苗寨的感覺。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充滿人文關懷,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田野調查者,將他親身經曆的所見所聞,一絲不苟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特彆關注書中關於苗族傳統節慶的描寫,比如那些熱鬧非凡的“苗年”慶祝活動,或是充滿神秘色彩的“踩鼓”儀式。我腦海中不禁勾勒齣一幅畫麵: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在鼓樂聲中翩翩起舞,空氣中彌漫著歡樂與祥和的氣息。書中的文字不僅僅是靜態的描述,更像是動態的鏡頭,讓我感受到瞭苗族人民的生活脈搏。我很好奇,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颱江苗族的傳統文化是如何得以傳承和發展的?書中是否會探討他們在保持民族特色與適應時代變遷之間的平衡?我對他們獨特的社會結構、傢庭觀念也頗感好奇,是否會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傢族故事或是民間傳說?這本書就像一本生動的民族誌,它用最樸實而真摯的語言,描繪瞭一個民族的靈魂,讓我對他們的生活哲學和精神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