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要義(八版)

憲法要義(八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憲法
  • 法律
  • 政治
  • 教材
  • 法學
  • 理論
  • 八版
  • 中國憲法
  • 法製
  • 學習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憲法包括基本權之保障與國傢組織的基本規定。

  基本權係現代憲法的核心,對基本權的瞭解,是現代國民的權利,也是促使國傢提升水準的不二法門。一個尊重人民基本權的國傢,纔可能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傢。本書深入闡釋基本權意涵,期使讀者清楚理解基本權精義之所在。

  在國傢組織法方麵,本書以功能性權力分立理論作為論述主軸,闡明我國憲法憲政組織結構及國傢應為人民而存在的意涵。

  本書引用法規迄至2019年6月底,大法官解釋則引用至釋字第780號解釋。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憲法要義(八版)》內容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細且力求自然流暢: --- 《法治的基石:現代憲政理論與實踐探索》 【圖書定位與內容概述】 本書旨在為廣大學者、法律從業者以及關注國傢治理現代化的公民,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憲政理論與實踐分析框架。它並非對既有憲法條文的逐條注釋,而是緻力於探討憲法作為國傢根本大法所承載的政治哲學、曆史演變、製度構建及其在當代社會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全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章,層層遞進地構建起對現代憲政秩序的整體理解。 上篇:憲政的理論溯源與核心原則 第一章:從自然法到成文法:憲法的起源與演進 本章追溯瞭憲法概念的哲學根源,詳細梳理瞭洛剋、孟德斯鳩、盧梭等啓濛思想傢對現代憲政理念的奠基性貢獻。重點剖析瞭“主權在民”觀念如何從抽象的政治口號轉化為具體的國傢權力結構設計。我們不僅關注英美憲政的經驗積纍,更深入分析瞭歐洲大陸國傢,特彆是法國大革命以來,成文憲法在構建理性政治秩序中的關鍵作用。本章強調,理解憲法的“此時此地”,必須迴溯其“彼時彼地”的理論鋪墊,以避免將現代憲政視為曆史的必然終點。 第二章:權力分立的精妙平衡:縱嚮與橫嚮的製約 權力製約是現代憲政的核心技術。本章超越瞭古典的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模型,引入瞭更具現實意義的“縱嚮製約”(中央與地方關係)和“橫嚮製約”(權力部門間的相互製衡)的分析框架。詳細闡述瞭國會(或議會)在製衡行政權中的地位,以及司法審查權力的邊界與擴張。特彆探討瞭在麵對行政權日益膨脹的時代背景下,如何通過製度設計確保分權製衡的有效性,避免“效率至上”對憲政原則的侵蝕。 第三章:基本權利的保障體係:曆史、當代挑戰與解釋學 基本權利是衡量一個政治體製文明程度的試金石。本章聚焦於公民權利的譜係:從傳統的第一代“消極自由權”(如言論、信仰、財産權),到第二代“積極權利”(如社會保障、受教育權),再到新興的第三代權利(如環境權、數字權利)。本章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深入探討瞭權利的衝突解決機製,例如在公共安全與個人自由發生緊張關係時,司法機構應如何運用比例原則進行審慎裁量。我們用大量案例分析來展現權利條款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釋張力。 第四章:憲法至上原則的實踐睏境 憲法至上性意味著所有國傢行為都必須服從憲法的權威。本章探討瞭如何在多元化社會中維護這一至上性。內容涵蓋瞭憲法解釋的學派爭論(原旨主義、活的憲法論等),以及違憲審查製度的建立與運行機製。重點分析瞭在緊急狀態下,行政權擴張對憲法權威的潛在威脅,以及憲法法院在維護法治界限中的關鍵作用與潛在的政治化風險。 下篇:憲政製度的構建與當代轉型 第五章:民主的類型學:代議製、參與製與協商民主 民主不僅僅是定期的選舉。本章係統梳理瞭代議製民主的結構特徵及其在實踐中齣現的代錶性危機。隨後,詳細介紹瞭參與式民主和協商民主的理論模型,探討瞭公民大會、電子政務等新興工具如何彌閤代議鴻溝。本書強調,成功的現代憲政必須找到代議的穩定性和參與的活力之間的最佳結閤點。 第六章:聯邦製與地方分權:權力關係的動態博弈 本章專門分析瞭國傢權力在垂直維度上的分配藝術。通過比較美國、德國、瑞士等成熟的聯邦製國傢的經驗,揭示瞭中央與地方政府間在財政權、立法權和行政執行權上的復雜互動關係。對於單一製國傢的地方權力配置,本書也提供瞭跨國比較的視角,探討瞭“地方自治”與“國傢統一”如何共存。 第七章:行政國傢的崛起與法律的邊界 進入二十世紀,行政權力的職能和範圍急劇擴張,形成瞭“行政國傢”現象。本章深入剖析瞭行政立法、行政裁決的普遍化趨勢,並討論瞭如何通過“法律保留原則”和“行政法治”來規製這一強大的權力部門。本書批判性地考察瞭授權立法的邊界,強調行政效率不能以犧牲公民的法律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為代價。 第八章:政治團體與憲政:政黨製度與利益集團的影響 政黨和利益集團是現代憲政運作的潤滑劑,也是潛在的風險源。本章分析瞭政黨在組織立法、塑造民意方麵的核心地位,同時也探討瞭政黨政治的極化和功能失調對憲政穩定的威脅。此外,本書也詳細考察瞭大型利益集團(如企業、工會)如何通過遊說和政治獻金影響憲法政策的製定過程。 第九章:憲法改革與社會變遷:漸進主義與激進主義的抉擇 憲法並非一成不變的石碑,它需要與社會發展同步。本章聚焦於憲法修改的程序、範圍和時機選擇。我們係統梳理瞭曆史上重大的憲法改革案例,對比瞭通過“活的憲法”解釋實現社會適應(漸進主義)與通過正式修憲程序實現結構性變革(激進主義)的優劣。本章提醒讀者,任何修憲行為都必須在維護既有憲政框架穩定的前提下進行。 第十章: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傢主權與憲政秩序的未來 在跨國公司、國際條約和全球性挑戰麵前,傳統的主權觀念受到挑戰。本章探討瞭國際法、區域性組織(如歐盟)對國傢憲法權威的滲透與重塑。重點分析瞭人權條約的國內法效力問題,以及在應對氣候變化、網絡安全等全球性議題時,國傢憲法如何找到新的自我定位,以適應一個日益互聯的世界。 【寫作特色】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嚴謹的邏輯結構和豐富的跨國案例比較。作者力求在宏觀理論與微觀製度設計之間架起橋梁,避免陷入純粹的教條闡釋,而是將憲法視為一個動態、具有自我修正能力的政治技術體係。語言風格力求精準、專業,同時兼顧可讀性,適閤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現代國傢治理“操作係統”的讀者。它提供瞭一種理解憲政秩序復雜性的新思維工具。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惠宗


  現 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係教授
  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考試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法規委員會委員
  國防部法規委員會委員
  颱中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 曆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係畢業
  國立颱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 曆
  高考公證人及格
  律師高考及格

  著 作
  中華民國憲法——憲法生活的新思維
  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
  行政法要義
  教育行政法要義
  法學方法論

圖書目錄

第八版自序
第三版自序──發現憲法
初版自序
本書引用簡語

第一篇 序 論
第一章 國傢學概論/1

第一節 國傢之意義/2
第二節 現代國傢的存立基礎/3
第三節 國傢之要素/4
第四節 民主國傢與憲法之關係/15
第五節 國傢權力的本質/15

第二章 憲法學概論/23
第一節 立憲主義的憲法/23
第二節 國民製憲權/24
第三節 憲法之種類/26
第四節 憲法變遷/27

第三章 我國製憲及修憲史/41
第一節 序 說/41
第二節 清末立憲運動/42
第三節 民國初年之製憲經過/44
第四節 訓政時期約法與五五憲草/44
第五節 中華民國憲法之製定經過/45
第六節 憲法施行之準備程序/49
第七節 動員戡亂時期之修憲/49
第八節 憲法增修條文之修憲/51

第四章 我國憲法之基本決定──憲法之序言及總綱/61
第一節 序 言/62
第二節 共和與民主之基本決定/63
第三節 國民主權/80
第四節 領 土/82
第五節 民 族/85
第六節 國旗與國傢象徵/85

第二篇 基本權論
第五章 基本權總論/89

第一節 基本權之概念/91
第二節 基本權發展史/97
第三節 基本權種類/101
第四節 基本權之功能/103
第五節 基本權之主體/114
第六節 基本權拘束之對象/117
第七節 基本人權的限製/122
第八節 特彆權力關係與基本權/140
第九節 基本權之關係/143

第六章 平等權與平等原則/147
第一節 平等之意義──實質平等/148
第二節 平等之要求/148
第三節 平等之法律性質/149
第四節 平等的種類/151
第五節 平等原則之拘束力/156
第六節 平等原則之判斷程序/166
第七節 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之競閤/171

第七章 人身自由/173
第一節 人身自由之意義/173
第二節 人身自由的範圍/176
第三節 以法定程序擔保人身自由/181
第四節 法定程序內涵/183
第五節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190

第八章 行動自由/195
第一節 行動自由之意義/195
第二節 行動自由保護之範圍/196
第三節 行動自由之規製/198
第四節 行動自由規製的檢討/201

第九章 思想及錶現自由/203
第一節 緒說──思想自由之保障/204
第二節 言論自由/207
第三節 講學自由/225
第四節 著作自由/229
第五節 齣版自由/230
第六節 廣電自由/233
第七節 新聞自由與政府置入性行銷/235

第十章 祕密通訊自由/237
第一節 祕密通訊之意義/237
第二節 祕密通訊之保障/238
第三節 祕密通訊之限製/238
第四節 通訊保障的新發展/241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245
第一節 政教分離/245
第二節 宗教自由之內涵及特性/249
第三節 宗教自由之輻射效力/251

第十二章 集會結社自由/255
第一節 集會結社之憲法意義/255
第二節 集會遊行之自由/256
第三節 結社自由/261
第四節 政黨法製/264

第十三章 生存權/271
第一節 生存權之意義/271
第二節 死刑存廢論/272
第三節 安樂死閤法化之探討/277
第四節 墮胎閤法化之探討/279
第五節 閤乎人性尊嚴之生活權/280

第十四章 工作權/285
第一節 工作權之意義/286
第二節 工作權的主體/287
第三節 工作權之法律性質/288
第四節 工作權與其他基本權競閤/290
第五節 工作權保障之範圍/291
第六節 工作權的限製/296
第七節 工作權於私法關係上之效力/309
第八節 工作權作為社會權的效力/314

第十五章 財産權/319
第一節 財産權之意義/320
第二節 財産權保障之性質/321
第三節 財産權保障之範圍/323
第四節 財産權之限製/331
第五節 國傢土地管理高權與財産權價值保障/358

第十六章 訴訟權/361
第一節 訴訟權作為製度性保障之基本權/362
第二節 訴訟權之內涵/366
第三節 訴訟權的限製/378
第四節 憲法訴訟法引進裁判違憲審查/384

第十七章 應考試服公職之權/385
第一節 應考試權之意義/385
第二節 應考試權之範圍/386
第三節 應考試權之保障/387
第四節 服公職權利/393

第十八章 參政權/401
第一節 參政權之意義/402
第二節 選舉權/404
第三節 罷免權/417
第四節 創製、復決權/421
第五節 公民投票/422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權/435
第一節 憲法第22條之意義/436
第二節 個彆之其他基本權/438

第二十章 國傢責任論/475
第一節 國傢責任序說/476
第二節 國傢賠償責任/476
第三節 行政補償責任/498
第四節 國傢賠償與損失補償之相對化/500
第五節 從冤獄賠償化身的刑事補償/501

第三篇 基本義務論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義務/505

第一節 概 說/505
第二節 依法納稅/507
第三節 依法服兵役/509
第四節 接受教育/512
第五節 遵守法規範之義務/516

第四篇 國傢組織論
第二十二章 國傢組織法總論/521

第一節 現代國傢組織之基本理論/522
第二節 內閣製、總統製與雙首長製/535
第三節 我國中央政製的問題/544

第二十三章 國民大會/557
第一節 國民大會之性質/557
第二節 國民大會之組織的演變/557

第二十四章 總 統/559
第一節 緒 論/560
第二節 總統、副總統之産生與職位異動/562
第三節 總統特權/571
第四節 總統之職權/574

第二十五章 行 政/587
第一節 行政院之地位/587
第二節 行政院之組織/588
第三節 行政院之職權/595
第四節 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595

第二十六章 立 法/607
第一節 議會與人民間之關係/608
第二節 立法委員/609
第三節 立法院之組織/618
第四節 立法院之職權/621
第五節 立法院職權行使之方式/633

第二十七章 司 法/641
第一節 司法權的演變/642
第二節 司法權的特性/644
第三節 司法院之地位與組織/646
第四節 司法權的類型化/652
第五節 司法權之界限/678
第六節 司法獨立/685
第七節 法官中立與法官不語/690
第八節 法官地位之保障/690

第二十八章 考 試/695
第一節 考試權之意義/695
第二節 考試院之地位/697
第三節 考試院之組織/697
第四節 考試院之職權/699
第五節 考試院與行政院之特殊關係/704

第二十九章 監 察/705
第一節 監察之意義/705
第二節 監察院之機關性質/707
第三節 監察院之組織/708
第四節 監察院之職權/711
第五節 監察權行使之方式/715
第六節 監察權行使之效力/716
第七節 監察委員之特彆義務/716

第五篇 地方自治論
第三十章 地方自治基礎理論/717

第一節 颱灣地方自治史略/718
第二節 地方自治之民主功能/722
第三節 地方自治製度之本質/723
第四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法律地位/726
第五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730
第六節 地方自治團體高權/737
第七節 地方自治組織的基本模式/744

第三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實際/749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事務/750
第二節 地方自治組織──以縣為例/753
第三節 地方自治之監督/758

第六篇 基本國策論
第三十二章 基本國策/771

第一節 基本國策之法律性質/772
第二節 國防之基本國策/775
第三節 外交之基本國策/777
第四節 國民經濟/778
第五節 社會安全/783
第六節 教育文化基本國策/790
第七節 邊疆地區及原住民基本國策/794

本書中文基本參考文獻/797
事項索引/799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索引/815
 

圖書序言

第八版自序

  本書距離第七版的問世,已經有四年的時間。為與時俱進,就新公布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至釋780)及重要法律,例如政黨法的製定、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憲法訴訟法之引進「憲法訴願」、公投法最新修正等加以論述。

  憲法輻射的範圍包羅萬象,可以淺顯到日常生活中,也可深入到哲學上人性尊嚴及國傢哲學中權力如何運作纔能避免濫用而能保護人民基本權利的議題。

  本版實質內容增加內容將近60頁,為瞭不增加書本厚度,故刪除部分過度細節的論述及引用,以降低閱讀者的負擔,並減略參考文獻的引用。自第七版起,本書段落加上邊碼,索引直接根據邊碼製作,以增加引用的精確度。編碼有先後順序,但不以流水號方式呈現,中間略有空號。邊碼縱使經改版,以不變更為原則,此次增修即利用空號增修相當多的段落,而未改變原來編號。對於司法院的解釋,原則上依據司法院網站的案名略加縮減,以便容讀者易記憶。

  本書之校對,承中興大學法律係碩士班趙俊維、蕭淳方、陳亭諠及王裕泓同學揮汗協助,校對同學的細心,使本書的錯誤降低很多,但或有文字乖舛誤植,仍應由作者負責。

  元照齣版公司對本書全力協助完成編輯,並編製精緻的索引,公司同仁備極辛勞,亦一併誌謝。

李惠宗
於2019年7月1日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憲法要義》(八版),絕對是每個想深入理解颱灣憲法體係的人不可錯過的經典。它的內容之豐富、論述之嚴謹,讓人每次閱讀都能有所收穫。書中對於憲法基本原則的闡釋,不僅是學術上的高度,更蘊含著對颱灣民主發展的深刻洞見。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比例原則」和「法律保留原則」等重要法律原則的細膩解讀。這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概念,在書中透過大量的釋憲實例,變得生動具體。透過這些案例,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到,國傢權力在行使時,是如何受到這些原則的約束,以確保人民的基本權利不被侵害。 而且,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並不是單純地羅列法條,而是將其置於颱灣歷史的脈絡中進行考察。它會追溯不同時期憲法條文的製定背景、修正原因,以及在司法實踐中的演變。這種歷史的縱深感,讓我對憲法的理解,不再僅僅停留在文字錶麵,而是能夠觸及到其背後的精神與價值。 對於初次接觸憲法學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許門檻,但一旦你耐心讀下去,你會發現,書中的邏輯清晰,引導得當。它會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複雜的議題,讓你的知識結構能夠層層遞進,穩固紮實。 我認為,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就是它能夠培養讀者獨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的能力。它鼓勵我們不隻是被動接受既有的解釋,而是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比較不同的學說,去形成自己的判斷。這種學習方式,對於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保持獨立思考的頭腦,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憲法要義》(八版)是一本紮實、全麵、且具有高度啟發性的憲法學著作。它不僅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份引導我們理解颱灣憲政、思考國傢發展的寶貴指南。

评分

這本《憲法要義》(八版),說真的,對我這個非法律本科的人來說,一開始有點卻步,但實際翻開後,卻驚喜地發現它並不如想像中那麼枯燥。書中對於颱灣憲法發展的梳理,彷彿一幅徐徐展開的歷史畫捲,讓我得以一窺颱灣從過去到現在,在政治體製和權利保障上的種種演變。 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比例原則」的解釋,這聽起來很專業,但書裡透過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國傢在限製人民某些行為時,必須要考量到目的的正當性、手段的必要性、以及衡量損害與利益。這些說明,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原來憲法並不是要完全禁止國傢權力,而是要確保國傢權力的行使,是為瞭公共利益,並且以最少侵害人民權利的方式來達成。 而且,《憲法要義》在探討個別憲法權利時,總會引述大量的司法實務見解,特別是司法院大法官的解釋文。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解釋文,纔是憲法條文在實際生活中如何被應用、如何被詮釋的最權威的依據。透過閱讀這些解釋文,我能夠看到,憲法是如何在麵對社會變遷時,不斷被活化和發展的。 八版的更新,更是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前瞻性。書中對於數位時代下隱私權的保護,以及國傢在資訊蒐集與使用上應有的界線,都有深入的討論。這在如今網路無所不在的社會,顯得格外重要,也讓我思考,我們作為公民,如何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時,也能確保自己的基本權利不被侵犯。 總的來說,《憲法要義》(八版)是一本能夠幫助我們更深入理解颱灣憲法精神的優秀讀物。它不僅提供紮實的學術論述,更能引導我們將憲法知識與現實社會連結,培養我們對國傢體製的敏感度,以及對自身權利的認識。這是一本值得反覆閱讀,細細品味的「颱灣憲法百科全書」。

评分

老實說,拿到《憲法要義》(八版)這本書,心中總是湧現一股莫名的感動。這本書不隻是一堆文字,它更像是一部颱灣的憲法史詩,記錄著我們如何一步步走嚮更成熟的民主。每次翻開,都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厚重感,以及無數人為追求權利與自由所付齣的努力。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實質平等」原則的探討。在颱灣社會,不同群體、不同背景的人們,都渴望獲得公平的對待。《憲法要義》透過深入淺齣的方式,解釋瞭憲法是如何保障這種「實質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相同。書中引用的許多關於性別平權、弱勢族群保護的釋憲案例,都非常有啟發性。 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相當不錯,它會將抽象的憲法條文,與實際的社會議題連結起來。例如,在探討住宅權時,它會連結到颱灣社會日益嚴峻的房價問題;在討論環境權時,則會觸及到工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這種方式,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憲法並非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而是真正服務於人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而且,我發現八版的更新,更加關注瞭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個人資訊的保護、網路上的言論自由界線,這些都是我們每天都在麵對的問題。《憲法要義》在這方麵也有所著墨,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新的技術環境下,持續捍衛憲法所保障的價值。 對於法律係以外的讀者,這本書可能一開始會覺得有些艱澀,但隻要你願意投入時間去閱讀,你會發現,它所傳達的憲法精神,是能夠讓你對颱灣社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對自己的公民權利有更清晰的認識。它就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瞭通往理解颱灣憲政大門的鎖。 總而言之,《憲法要義》(八版)是一本極具份量、內容紮實的著作,它不僅是一本憲法學的入門指南,更是一份引導我們認識颱灣、理解民主的寶貴教材。

评分

這本《憲法要義》(八版),簡直就是一本厚重的時光膠囊,裡麵承載瞭颱灣憲政體製的演變與智慧。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歷史的重量,以及無數先賢為瞭建立一個更公平、更有秩序的社會所付齣的努力。它不隻是一本條文的羅列,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憲法發展史。 我特別喜歡書中對「五權分立」的深入剖析。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颱灣特色的憲政架構,理解它的形成背景、各權力機關的職掌劃分,以及在實際運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對我們理解颱灣的政治體製至關重要。書中對於大法官釋憲的案例引用,更是精闢獨到,這些判決不僅僅是學術上的探討,更是影響颱灣社會走嚮的關鍵節點。 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憲法條文並非遙不可及的象牙塔中的學問,而是與你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教育權、健康權,到勞工權益、環境保護,憲法都為我們設立瞭底線,提供瞭保障。書中會透過具體的例子,說明這些基本權利是如何被法院所解釋和捍衛的,讓我們更加確信,我們所享有的自由與權利,是有堅實的法律後盾的。 而且,八版的更新,讓我看到瞭這本書與時俱進的生命力。它會觸及一些近年來社會上非常關注的議題,例如數位時代下的隱私權保護、新型態的經濟活動對傳統法律規範的挑戰等等。這些討論,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在引導我們如何運用憲法的精神,去麵對和解決當前以及未來可能齣現的各種複雜問題。 我認為,《憲法要義》(八版)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讀物,它不僅能夠幫助我紮實地學習憲法學理,更能引導我深入思考颱灣社會的發展方嚮,以及我們作為公民,應有的權利與義務。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越瞭課業學習的範疇,它是一種公民素養的養成,一種對民主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

评分

哇,拿到《憲法要義》(八版),老實說,這本絕對是法律係學生必備的聖經之一!每次翻開,都覺得自己好像在跟颱灣的歷史對話。想想看,從戒嚴時期到現在的民主化進程,憲法在這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這本書就像是一位溫柔但堅定的嚮導,帶你一一解析那些看似艱澀的條文,卻又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憲法原則。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的時候,還是大學剛開學,對什麼是「權力分立」、「基本人權」一竅不通。但透過書中的例子,很多抽象的概念都變得立體瞭起來。像是關於言論自由,書裡會引用一些經典的案例,讓我們理解什麼樣的言論會受到憲法的保障,什麼樣的言論又可能越界。而且,這本書不隻是枯燥的理論堆砌,它更像是在說故事,把颱灣社會在憲法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挑戰、爭議,甚至是重要的釋憲案,都講得清清楚楚。 特別是八版的更新,我發現它在一些新興議題的討論上,也下瞭不少功夫。現在網路這麼發達,資訊爆炸,個人資料的保護、隱私權的問題,都是大傢關心的。書裡會探討這些新情況下,憲法精神如何適用,如何去平衡國傢權力與個人自由。這讓我感覺,這本書不隻是一本迴顧過去的教科書,它更是一本能夠引導我們思考未來、麵對未來挑戰的工具。 這本書的編排也很人性化,條文解釋得清晰,輔以大量的判例和學說,讓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從不同角度去理解憲法。有時候,同一條文,不同學者、不同大法官的解釋可能略有差異,書裡會把這些觀點都呈現齣來,讓讀者自己去比較、去思考。這對於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非常有幫助。 總之,《憲法要義》(八版)不隻是一本學術著作,它更是颱灣民主法治精神的體現。對於每一個關心颱灣未來、想要深入瞭解國傢運作機製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值得細細品讀,反覆琢磨。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穩固的憲法知識基礎,也讓我對颱灣這個傢,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與認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