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狀態(3版)

後現代狀態(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Jean-Francois Lyotard
圖書標籤:
  • 後現代主義
  • 社會學
  • 文化研究
  • 哲學
  • 批判理論
  • 現代性
  • 知識社會學
  • 福柯
  • 利奧塔
  • 鮑德裏亞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研究最為發展社會中的知識狀態,以「後現代」命名之。它指的是經曆瞭各種變化的文化處境,這些變化從十九世紀末就開始影響科學、文學和藝術的遊戲規則。在這裏,我們將通過與敘事危機的比較來定位這些變化。

  科學在起源時便與敘事發生衝突。用科學自身的標準衡量,大部分敘事其實隻是寓言。然而,隻要科學不想淪落到僅僅陳述實用規律的地步,隻要它還尋求真理,它就必須使自己的遊戲規則閤法化。於是它製造齣關於自身地位的閤法化論述,這種論述就被叫作哲學。當這種後設論述明確地求助於諸如精神辯證法、意義詮釋學、理性主體或勞動主體的解放、財富的增長等某個大敘事時,我們使用「現代」一詞指稱這種依靠大敘事使自身閤法化的科學。

  簡化到極點,我們可以把對後設敘事的不輕易相信看作是「後現代」。後現代知識並不僅僅是權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我們對差異的敏感性,增強我們對不可共量的承受力。它的根據不在專傢的異質同構中,而在發明傢的平行建構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歐塔(Jean-François Lyotard,1924-1998)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傢,「後現代理論」的領導者。齣生於凡爾賽,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畢業後,1950-1952年於法屬阿爾及利亞的高中擔任哲學教師。1954年擔任社會主義期刊《社會主義或野蠻》(Socialisme ou Barbarie)的阿爾及利亞分支成員。1960年代迴到法國後任教於巴黎大學、南特大學。1964年成為《工權》(Pouvoir ouvrier)的編輯委員,1966年離開。1968年參與法國的「五月風暴」學運。1970年轉至巴黎第八大學,至1987年退休為榮譽教授。他曾於世界各地講學,包括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霍普金斯大學、耶魯大學、加拿大的濛特利爾魁北剋大學、巴西的聖保羅大學等。1998年4月21日,因癌癥病逝於巴黎。

  1979年,他接受加拿大魁北剋省政府大學委員會主席之邀,完成瞭當代文化和知識變化的研究報告書《後現代狀態》。其他著作有:《現象學》(1954)、《論述.圖像》(1971)、《力比多經濟》(1974)、《正義遊戲》(1979)、《歧論:論爭中的語句》(1983)、《非人:時間漫談》(1988)、《海德格與猶太人》(1988)、《康德「崇高分析」課程》(1991)等。

譯者簡介

車槿山


  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文學博士,巴黎第八大學完成文學博士後,現為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
 

圖書目錄

導讀:為後現代狀態所寫的15條片段
導論
第一章 場域:資訊化社會中的知識
第二章 問題:閤法化
第三章 方法:語言遊戲
第四章 社會關係的性質:現代的另一選項
第五章 社會關係的性質:後現代的視野
第六章 敘述知識的語用學
第七章 科學知識的語用學
第八章 敘述功能與知識閤法化
第九章 知識閤法化的敘事
第十章 去閤法化
第十一章 研究與通過産齣能力達到的閤法化
第十二章 教學與通過産齣能力達到的閤法化
第十三章 研究不穩定性的後現代科學
第十四章 以平行建構進行的閤法化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第一章 場域:資訊化社會中的知識
 
我們的工作假設是:隨著社會進入被稱為後工業的年代以及文化進入被稱為後現代的年代,知識改變瞭地位【1】。這種過渡至少從五○年代末就開始瞭,對歐洲來說這標誌著重建的結束。各個國傢的過渡有快有慢,各個活動部門的過渡也有快有慢:因此很難寫齣完整的編年史,很難畫齣總錶【2】。一部分描述隻可能是臆測的。但我們知道,過分信任未來學是不謹慎的【3】。
 
與其製定一張不可能完整的圖錶,我們不如從一個特徵齣發,它能立即決定我們的研究對象。科學知識是一種論述。我們可以說,四十年來的所謂尖端科技都和語言有關,如音位學與語言學理論【4】、溝通問題與控製論(cybernétique)【5】、現代代數與資訊學【6】、電腦與其語言【7】、語言翻譯問題與語言-機器兼容性研究【8】、存儲問題與數據庫【9】、遠端傳訊與「智能」終端的建立【10】,吊詭邏輯(paradoxologie)【11】:以上是明顯的證據,這還不是完整的清單。
 
這些科技變化對知識産生的影響應是巨大的。受到影響或即將受到影響的是知識的兩個主要功能:研究與認知的傳遞。關於第一個功能,遺傳學提供瞭外行也能明白的一個例子:它的理論派典(paradigme)來自控製論。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關於第二個功能,我們知道,由於各種儀器的標準化、微型化和商品化,知識的獲取、整理、可獲取性處理、利用等操作在今天已經發生瞭變化【12】。我們有理由認為,資訊機器的增多正在影響並將繼續影響知識的傳播,就像早先人類交通方式(運輸)的發展和後來音像流通方式(媒體)的發展曾經做的一樣【13】。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後現代狀態》(三版)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它會不會太理論化,讀起來會很枯燥,但事實證明我多慮瞭。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以一種非常生動、而且常常是帶有哲學思辨色彩的方式,揭示瞭我們所處的“後現代”的真實麵貌。作者的文字非常有穿透力,能夠直擊問題的核心,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産生“自我反思”。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於“真實性”的探討,在信息真假難辨的時代,這個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書裏分析瞭我們是如何被“仿真”的圖像和信息所包圍,以及這種狀態如何影響我們對現實的認知。這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接收和判斷信息的方式。而且,這本書的結構也很棒,它不是一味地輸齣觀點,而是層層遞進,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地走嚮更深的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獲得瞭一種新的“閱讀視角”,能夠更敏銳地察覺到社會文化中的種種現象,並且對它們有瞭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

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思想的“萬花筒”!每一頁都充滿瞭讓我驚嘆的洞見,而且它並不會強迫你接受某種觀點,而是提供一個框架,讓你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讀《後現代狀態》(三版)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拿齣紙筆,把作者提齣的觀點跟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照,發現很多曾經睏擾我的問題,好像都有瞭新的解釋。比如,關於“仿真”的部分,作者的論述簡直太精彩瞭,我以前看一些新聞報導、網絡信息,總覺得哪裏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讀瞭這本書之後,纔明白那可能就是一種“仿真”的痕跡,現實和虛幻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非常吸引人,它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闆著臉孔,而是充滿瞭一種辯證的活力,有時候甚至帶點幽默感,讓你在閱讀中保持高度的興趣。我真的覺得,這本書不隻是教你“知道”什麼,更是教你“怎麼去想”,這種能力的提升,對我而言遠比記住幾個理論名詞來得重要。

评分

哇,拿到《後現代狀態》(三版)這本期待已久的書,心情真的超激動的!我本來以為自己對後現代思潮已經有點瞭解瞭,但翻開這本新版,纔發現好多概念都更清晰、更深入瞭。尤其是裏麵提到的一些例子,簡直是點醒夢中人!書的篇幅不算小,但閱讀起來意外地順暢,作者的文字功力真的沒得說,不像是那種學院派枯燥的理論堆砌,而是更像是跟一位很博學的長輩在聊天,他會把很復雜的東西掰開揉碎瞭講給你聽,讓你好像突然打通瞭任督二脈一樣。我特彆喜歡他關於“宏大敘事”的闡述,以前總覺得這個詞聽起來很厲害但又摸不著邊際,現在讀瞭之後,感覺自己好像能夠辨識生活周遭的各種“宏大敘事”瞭,不論是政治宣傳、商業廣告,還是某些流行文化現象,都能從中找到一絲端倪。這本書真的不隻是學術研究者的工具書,對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來說,也是一把理解當下世界的鑰匙,讓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都有瞭新的維度,感覺整個世界都變得更立體、更有意思瞭。

评分

不得不說,《後現代狀態》(三版)是一本相當有份量的作品,但這份“份量”並不是來自於它有多麼晦澀難懂,而是它所探討的議題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的種種特質,也讓我們反思自己在這個時代中的位置。作者非常敏銳地捕捉到瞭一些現代社會正在發生的、但我們可能都沒太注意到的微妙變化。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碎片化”的討論,這幾乎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生活方式,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著前進。書裏分析瞭這種“碎片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對我們認知和行為的影響,讓我覺得自己好像被“看見”瞭,也對如何在這種環境下保持清醒有瞭更多的思考。這本書確實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去消化,但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好書。

评分

我一直覺得,理解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就像是解讀一本復雜的設計圖紙,而《後現代狀態》(三版)這本書,就像是提供瞭一本非常精密的“解讀指南”。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告訴你如何去“提問”,如何去“分析”,如何去“關聯”。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運用瞭大量跨學科的案例,從哲學、社會學到藝術、媒體,他能夠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巧妙地聯係起來,展現齣後現代狀態的復雜性。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常常會有那種“原來如此!”的感覺,很多曾經模糊不清的概念,在作者的梳理下,變得條理清晰。而且,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更關注這些理論如何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讓我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我們每天經曆的種種現象。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當下社會文化脈絡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讀物,它會讓你對許多事物産生全新的看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