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傷隻有自己懂

你的傷隻有自己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荒
圖書標籤:
  • 傷感
  • 治愈
  • 成長
  • 情感
  • 孤獨
  • 自我
  • 人生
  • 現實
  • 共鳴
  • 文字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悲傷襲來時,誰都不高明。 頭白瞭、婚離瞭、一個人瞭。 雖仍有淚,但理直氣壯, 從今而後,不必再跟誰抱歉。 愛,是一生的修練。離婚之後,她纔懂得。 十七歲相識,三十三年婚姻,四十年的恩愛感情, 敵不過一場悄聲襲來的新鮮愛戀。 丈夫齣走瞭, 退休、空巢、婚變,同時鋪天蓋地而來。 愛,不在瞭;人,不在瞭, 幾天之內,她已孑然一身。 世間之愛無常, 經曆瞭震驚、懷疑、心痛、悲傷…… 她終能諒解、感恩,並且領悟。 愛,在嗎? 愛,無所不在。 在另一個沒有他的世界,再生 洪荒在退休前三天,她的先生用WeChat告訴她他有外遇。那時她正與小女兒在國外旅行。她三天後迴颱,十天內辦完離婚手續,緊接著女兒齣國念書。退休、離婚、空巢同時發生,她隻剩一個人。 人生有太多猝不及防。她雖一夕之間失去瞭四十年的摯愛,卻也慢慢察覺,若不是離婚,若不是一個人,她沒辦法好好跟自己對話,也看不到世間的好花及好美。 她將婚變以來的心情化做文字,沒有破口大罵,不揭露瘡疤,卻使人更能感到她的痛。她還沒有復原,但她沒有失去愛的能力。 ‧經過一場婚變,加加減減,女主人翁獲得的比失去的多很多。被迫獨居固然不情願,帶來的是覺察自身、覺察身邊每朵花每株樹木的契機。想想看,如果不是這樣的變故,怎麼會讓洪荒腦內啡全速分泌大力運轉,她健身、旅行、寫作,因之誕生瞭一位貼近讀者心麯的作傢?──平路 ‧洪荒的大作每篇我都拜讀過,並且深受觸動。有時在洪荒之中迷途的人不一定可以走得齣來。是她以自己的大智慧與大慈悲勇敢麵對,方能在脫身之際竟然也喚醒瞭衆人。──席慕蓉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平路│作傢 溫暖推薦 宇文正│《聯閤報》副刊組主任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席慕蓉│詩人/畫傢 張作錦│《聯閤報》顧問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廖玉蕙│作傢 簡媜│散文作傢 (依筆畫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荒


  颱大哲學研究所畢業。

  作品〈吶喊〉獲收錄於爾雅齣版社《八十三年短篇小說選》,並以〈誤解〉獲中央日報八十六年第九屆中篇小說特等奬,八十七年齣版《引號裏的語言玫瑰》,隨即因睏惑停筆二十年。

  和文學相忘(望)江湖,始終未忘情。仍然懷抱希望,希望你、我、貓兒、狗兒、一切生命都自由,自在。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圖書目錄

圖書序言

推薦序

從「有所思」到「無他思」

平路


  洪荒的文字有感染力。許多時候,你身為讀者,盡管境遇各自不同,書裏四處都是酷似自己的碎片。每件事癡想又癡望,恰似洪荒在〈離婚而已,你敢放棄〉裏的描述。我們每個人都是洪荒筆下的拾荒婦人,即使腳腫脹成黑的,即使眼睛隻能看著前麵兩公尺的柏油路,依然想要旅行;望著遠方,眼裏漾著笑說:「我喜歡旅行。」

  洪荒的文字緊緊連係著讀者。多年婚姻之後,讀者彷彿與她一起經曆斷捨離,也一起經曆驟然失婚後這段堪稱詭異的時光。其中有幾篇,作者心緒或有小小反覆,洪荒寫的,像是「聖誕夜驚魂」動畫裏那個布偶女孩,夜夜逃齣牢籠、夜夜又被追迴,讀者也跟著洪荒的文字一起高低起伏。洪荒寫清理舊物、寫布瓜那隻貓、寫巧剋力裏的蟲肢、寫靜坐時的三個蒲團、寫壓力鍋的問捲調查⋯⋯描述得動人心弦,尤其與女兒相處,寫女兒與她伴侶的婚禮,母女間的互相疼惜,每一篇都飽含洋蔥,果然羊羹也可以是「懸想文」。

  在歲月裏沉澱

  整本讀完,讀者瞭悟到經過一場婚變,加加減減,女主人翁獲得的比失去的多很多。被迫獨居固然不情願,帶來的是覺察自身、覺察身邊每朵花每株樹木的契機。想想看,如果不是這樣的變故,怎麼會讓洪荒腦內啡全速分泌大力運轉,她健身、旅行、寫作,因之誕生瞭一位貼近讀者心麯的作傢?而最大的迴報當然落在洪荒本人身上。不是這樣的傢變 ,又怎麼會讓洪荒領悟到「辨微殊」的意境?用洪荒自己的文字描述吧:「那個沒有他的世界新鮮可喜到令我驚奇。」

  畢竟,這人生禍福相倚。整本書裏洪荒的不解(也是我們每個人的不解),尤在於另一個人在時間裏的變化。事實上,感情的方程式中,人心危脆,時間纔是最大的自變數。納蘭容若那句「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讀來讓人特彆有感,說的不也是這其中的無奈?對著另一個人,我們癡癡地問,追問又逼問(恨不得拷問)那近乎恐怖分子式的問題。如果我這樣那樣,瞎瞭聾瞭瘸瞭癡呆瞭腐朽瞭躺在病床上植物人的下半生,你還會愛我麼?

  盡管好景當前,你卻臆想著世界末日,於是你不放棄地繼續問:「你仍會愛我?永遠愛我麼?」

  好像真有一個不變的「我」,一再削一再減,樣貌變瞭、心態變瞭、什麼都變瞭,橡皮擦剩下一丁點,但那個「我」還在那裏。那是你愛過的「我」!人生若隻如初見,那是不準你不繼續去愛的「我」!另一方麵,我們寜可騙自己的是,過瞭這麼多年,一切時移事轉,我們卻堅持,多年後眼前的另一個人,依然是當年的那個人。

  是的,我們刻意忘記,忘記時間的本質就是變異。書裏洪荒的丈夫在多年夫妻後變心,或許他如今體認的是人生苦短,而婚姻苦長。他告訴妻子嚮往摩梭人的「走婚」,「走婚」若看成隱喻倒非常恰切。留雙鞋子或是留頂帽子在屋外,夜閤晨離,嚮往的是露水姻緣的再無拘束。

  看清楚,男人的心已經不在瞭。雖然如洪荒說的,「悲傷襲來時,誰都不高明」,但哀慟有時、拆毀有時、跳舞亦有時,無論如何,讓悲傷那隻大象坐在客廳裏,坐得太久仍是個問題。若想走齣悲傷,仍可以替自己尋齣一些「對治」的法門。

  放下它,你就自由瞭

  也是巧,在寫序的這段時間,一個機緣,我在「華山紅館」講瞭六堂「禪與閱讀」的課程。其中,曾經講到「怨憎會」與「愛彆離」的必然性。罄聲起落之間,我曾經復誦的宗薩欽哲仁波切一段話:

  「與你丈夫、妻子、男女朋友在一起的這一生,非常短暫。即使你們在還呼吸著的這一生中可能不會分手,但遲早有一天你會死去。當你死去時,你們就分開瞭。在你死後,可能有三天你會記得妻子或丈夫的名字。但是到第四天或第五天時,你隻會記得半個名字。到差不多第十天時,你甚至不記得他是他,還是她是她,或者他是她,或她是他。到大約第二十天時,你甚至不記得那是個人類。接著,下一生的力量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擴展。

  「例如,如果你即將投生為鳥,你的愛情和喜好──想要一直嗅著你男女朋友的氣味,這會被看到一隻蟲子所引發的飢餓感取代;因為現在你即將成為一隻鳥,你會想做飛翔之類的事情。到那時,你所謂的深愛的丈夫、妻子、男友、女友,那一章就結束瞭。而下一次,當你看到你的前妻或前男女朋友時,你也許是轉生為一隻鴿子,當你坐在他們麵前吃麵包碎片時,你甚至不會注意到他們。」

  白話文讀來落落長,不嫌它長的話,唸幾遍,拗口到有點好笑,而這一笑的頓悟,比起金剛咒、六字大明咒等,保證更有療效。

  是的,它安神又護體。即使你在婚姻之中,卻嗅聞到不安分的氣息,女性敏銳的直覺正在讓你焦慮,譬如麵對伴侶興沖沖要齣門,你的眼光掃過他,那是個介意自己還有吸引力的男人,你幾乎可以觸碰平闆電腦一樣⋯⋯觸摸到他心裏想的是什麼。無論他想的是什麼,無論跟睪丸酮有關或無關,不妨笑吟吟地想,幾世幾劫之後,這是一隻麻雀。

  一隻麻雀,一隻啄食的麻雀,卻是一隻與當日的我、今日的我皆無關的麻雀!

  提醒自己隻剩這一刻,下一世已經在讀秒,這一瞬間麻雀的意象,你從最在意的事情上已經「齣離」。是的,毋須宗薩仁波切提點,這樣的覺知不分東方西方,閱讀時也隨處可見。若你喜愛小說傢瑪格麗特.愛特伍,她那句話始終飽含真理:「被愛的欲望是你最後的幻覺,放下它你就自由瞭。」

  最後的幻覺,隻剩下這一刻。身邊的緣分固然應該加倍珍惜,另一方麵,麵對親密伴侶,漸漸在學習兩無虧欠。無論此刻他的係念在誰身上,你可以追尋的是自己即將獲得的自由。而這麼想,每一個若有所悟的當下,你必然有新的覺察。你覺察到怨念遠瞭,原來自己的心念也分秒在變幻!

  「望斷伊人來遠處,如今相見無他思」,這是日本詩僧良寬的句子,川端康成常常引用。川端深刻地麵對無常,或者心中也有同樣的體悟吧。你我長日在各種妄念中,情思怨意,任其來來去去,心頭不迎不拒,終於練就的是這三個字:「無他思」。

  失侶失婚特效療法

  從「有所思」到「無他思」,畢竟需要一個過程。這篇序文結束之時,我顯然意猶未盡,以下是補述:

  如果你也有個傷你心的伴侶,你也需要對著舊物件「拉雜摧燒」,如果你因為與洪荒相似的處境拿起這本書,在驟然失侶或失婚的急癥期,我還可以提供特效的療法。

  一個方法源自於心理學實驗。

  譬如說,想著那個負心離去的人,同一時間,將一枚最臭的臭雞蛋飛快丟進嘴巴裏(或是立即靠近鼻端),忍受那惡極的感覺。一次次反覆地做,臭味與那個人的名字與樣貌在腦袋裏「相伴」齣現,根據「行為學派」,你很快會被「製約」,想到他就想吐,管他原來多麼帥,管他曾經是纏繞你心的人。(附注:這個療法非常安全,僅僅忍受一些感官上的不愉快)

  另一個方法更速效。

  試試譬如「丈夫去死」(danna-shine.com)一類的網站,讀讀那些留言吧,充滿各種咀咒。那些可是身為妻子的生活實況,隻因做不成「熟年卒婚」,讓對方自動 sotsukon(卒婚)。許多女人在這網站或留言或獻策,如何不留證據,枕邊人就自然去死(加料的洗衣粉、摻入機油的炒菜油⋯⋯),苦苦籌措,隻為送對方一個完美句點。

  而你,多麼省事,那個人居然自願離去,你的好運讓許多人羨慕。讀著讀著,想到這世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妻子想要丈夫去死,真令人熱血沸騰或熱淚盈眶!他走瞭、魔咒消失瞭,想著自己嶄新的開始,你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呢?

  (本文作者為作傢)

自序

你就是春天

洪荒


  小時,不知道為什麼,常常肚子痛。有一次,痛到沒辦法,忽然有靈魂齣竅的感覺,站在自己外麵,問自己:「那是你嗎?是你在痛嗎?」「我」和那個在痛的「你」似乎就分開瞭。沒有那麼痛瞭。

  用第二人稱的書寫,就是因為這樣,我沒有能力自己颳骨療傷,但我可以為「你」如此。你是我,不僅是我。

  忽然離婚,我至今依然睏惑,書寫也是為瞭尋找一些蛛絲馬跡。我一直以為我們夫妻恩愛,跟彆人提起他時都稱他「先生」,而不是「老公」,一因古時「老公」是指太監,二因「先生」是敬稱。我一直稱他「先生」,結婚三十三年如一日,但他應該從未察覺我這一點點心意。我退休前三天,纔知道他有外遇,十天內離婚,離婚後第四天小女兒 YiYi 齣國讀書,我幾天之間變成孑然一身,當時麵對離婚的種種艱難及人性黑暗,惶惶不可終日,尤其害怕半夜時一個人在黑暗中醒來。

  還在此世的人

  孩子四、五歲時,我讀繪本《月亮不見瞭》給她們聽,主題就是如何讓孩子麵對父親消失瞭。當時我未嘗不掙紮,要在她們那麼幼小時,就知道死亡或親愛的人未必永遠可以在一起嗎?我教瞭,告訴她們,月亮不是不見瞭,隻是有時看不到,看不見不代錶不存在,它可能躲在陽光之下或烏雲之中,它在,它一直在。

  但是,離婚不隻如此。生變的不隻是夫妻之情。我們離婚十五個月後,YiYi 迴颱度假。有一天她在住傢附近等紅綠燈時,碰到她爸爸從另一個路口走來,他重重戳她一下就走瞭。她看著他背影問:「爸爸不說句話嗎?」他迴頭看她一眼,一臉百感交集,然後繼續走他的路。YiYi 那天在日記上傷痛而睏惑的寫著:「如果爸爸已經不把我當傢人,我還是一個有爸爸的人嗎?」

  這真的是謎。
  愛不在瞭,而我們,還在此世的人,如何麵對這個不在?這個問題比離婚法規及雙方利益分割睏難得多。

  很不容易,因為我麵對的是曾經我信任到可以將性命相託的人,而那人現在隻剩一坨黑影,甚至讓我恐懼到女兒催促我把門鎖換掉。那人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彬彬君子,當初我嫁給他唯一理由是「這個人若從世界消失,我會很遺憾」。老天啊,後來事情怎麼會變成這樣?

  月亮不是看不見,是真的不在瞭。

  我快滅頂瞭,女兒努力以愛來渡我過河。我和 YiYi 曾去京都自助遊,在人潮中,她突然遠遠在背後喊我,「姆姆」,我迴頭,看到她一張笑臉,她說:「人群裏我喊姆姆,彆人發現我姆姆是誰,我都會很驕傲:嘿嘿這是我姆姆。」我永遠記得那張臉,那一刻。

  她希望我從本質上喜歡自己,正如同我常跟她說的。

  YiYi 在我離婚第四天赴美讀書,在機場時,她一邊流淚一邊搞笑,她說自己是「哭泣包子」,滿臉皺皺的。她登機後,LINE 瞭一句話給我:「我是湯包,包著一百毫升淚水」。心愛的女兒呀,抱歉在你離鄉背井前,你一嚮尊敬、親愛的父母卻撕開自己最醜陋的一麵,袒裎在你麵前,讓你臨走前擔著韆萬沉重的心事,怕你姆姆擔不起自己的每一天,怕你姆姆擔不起八、九十歲的外公外婆萬一垮下時,沒有半個人可以求助。

  有一天,我也會不在瞭,女兒呼叫我,我也聽不到瞭。或者,我老到忘記這個世界,也忘記她們瞭。但她們都要愛自己,相信自己獨一無二,也要相信隻要自己努力一點,世界的的確確就會嚮上一點。世間的愛無常,生滅隨時,唯一與你相伴終生的是自己,唯一你可掌握的是「反求諸己」。若你對自己和世界的愛、信任不在瞭,若自己也放棄瞭,親人、朋友無論如何輸送生命指數給你,你也走不下去。女兒,不論發生什麼事,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從本質上愛自己。並且不要對世界失望。

  不要小看自己的眼淚

  我也一度以為自己不可能好瞭。但是,下墜的力量有多強,奮起的力量也有多強。我很努力,卻突然落枕,三個月都沒好,痛到開車時沒法側頭看後視鏡,左手隻能舉到四十五度。《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這是我床頭的一本書,當時,我的天塌瞭,整個人行住坐臥扭麯如鍾樓怪人。而那本書讓我看到更多人的傷,既深且巨,相形之下,我的傷隻是小情小愛,隻是人生路上跌一跤罷瞭。站起來,拍拍塵土,血會乾,破掉的皮會長齣來的。

  我知道,我必須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不是因為報復。報復帶瞭仇恨心,仇恨會使人舉步維艱,看不到世間的好花及好美,沒有人值得我為他關閉感官、棄絕美善,我一定要將他放下。把他放在過去的世界,他在那四十年對我是好的,我最美的青春與他共度,把它封存在時間膠囊裏。這是智慧,也是對他和我自己的慈悲。而我必然可以在另一個沒有他的世界再生。

  我漸漸體悟,有人從我的人生列車下車,未必是不幸。我們搭機或搭長途火車時,旁邊有伴或有個愛說話的陌生人,固然可以一路聊天,但也一定讓你沒法好好看風景、跟自己對話。當你沒有伴時,確實孤單,但是,眼前的人事物卻都活靈活現起來,你會聽到它們的聲音。萬籟不再俱寂,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

  這個沒有他的世界,新鮮到令你驚喜。

  我連看唐詩都不同瞭。譬如,金昌緒的「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年少時以為是「閨怨」,現在知道是「國仇傢怨」。唐朝兩百九十年,大小戰爭約莫有三百場,年年烽火。多少小民的青春、愛戀都化成狼煙,生離死彆是常態。不要小看「閨怨」,從兩韆多年前的《詩經》開始,就是滿紙閨怨。小民的閨怨,正是那個時代的哭聲,政治、經濟、文化的問題從一個個女子在田埂上、空房裏、花園中的眼淚映照齣來。那些眼淚,不是一傢之事。

  流淚,並不可恥。我承認自己沒有復原,但是,開始領悟,愛需要能力、實踐、堅持,愛是一生的修練,不到人生最後,你不能說你真的「愛」瞭。愛,豈是容易?跟成聖成佛一樣,是一生用心用腦用手用腳完成的,動心忍性。

  書法大師杜忠誥先生送瞭我一幅字,是他自己作的詩〈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讀後〉:
  三月眾花搖落盡,轉來山寺鬥芳菲。
  山花怎比心花妙,春在心頭春未歸。
  白居易原詩是這樣的: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白居易此詩是提醒世人「轉身」。看到繁花落盡,不要以為春天已經結束,因為山廟裏的桃花開得正好,春天其實已到下一站,它正在山上。
  杜老師的詩更上一層,尋春何必要看山花呢?隻要心能開花,春天就在你的心頭,春天根本從來沒有離開。
  杜老師用瀟灑漂亮的行草把詩抄送給我。他不知道那時正是我離婚兩週年前夕,對我如暮鼓晨鍾,醍醐灌頂。
  春天何曾離開?春天何假外求?

  當我被踩在爛泥裏,領受那每一腳的重擊時,痛到深處,我像小時一樣靈魂齣竅,靈明開啓,我在爛泥裏睜開瞭眼睛。而且,意外的,我看到更多姿多采的世界。

  你痛,你不痛。
  與痛和平相處,漸漸就不那麼痛瞭。還多瞭一些滋味。

  痛,真的沒有關係。齣生那一刻,一巴掌打在屁股上,你痛瞭,你大哭,他們笑瞭,「這孩子活瞭」。痛,真的沒有關係,給自己時間。痛到要叫齣來時,深呼吸。

  恨,不需要能力;但是,愛,需要能力。你有能力。
  春在心頭春未歸。你就是春天。
 

圖書試讀

半天摺翼,但你必須停止墜落
 
早上,你還沒有睜開眼睛,就先聞到花香。離婚後,你常買香水百閤,讓自己在花香中睡著、醒來、起身,然後開始像魚一樣,遊動。
 
「屋頂上的瓦片陸續掉落,牆壁還要死命撐著,堵塞的水管待清」,法蘭剋福書展前主席衛浩世如此形容他退休前的狀態。他在任二十五年,一手打造世界最大書展。他花瞭好一段時間,纔終於適應自己如同被氣球噗地一聲推離職場的生活,從一個「戰鬥機器」迴到一介凡人。重新聽到鳥叫,聞到花的氣味,看到藍天白雲。
 
正要退休的你,看到那段話時,你每個會痛的關節都哢哢哢的按贊,不能同意更多瞭。你當時不知道那段話其實還精準的形容瞭你的婚姻。幾天後,你被氣球噗地一聲推離的不僅是工作,還有婚姻。
 
你從未想到,退休後第一個「專案」居然是離婚。退休前三天,你人在北京,他用 WeChat 告訴你,他有「對象」瞭。他沒有用「外遇」這個俗氣且不道德的詞,他的說法是「走婚」。他說,經過他多年研究,濾沽湖摩梭人的「走婚」製纔符閤人情。「閤則聚,不閤則散」,他以慣常武斷的語氣說,他已預見「走婚」會是未來男女關係的主流。他說,婚姻,以法律規範男女關係,實在太落伍瞭。
 
那一天,你從手機抬起頭時,覺得世界大塊大塊的崩解,連地闆都像垮掉的骨牌,嘩啦啦全倒,你連立足之地都沒有。你想到「全麵啓動」那部電影,原來電影裏夢境的電腦特效居然是一種寫實。
 
而你此刻的世界,多像夢。你看著手機裏一條條的指控,每一條都像閃電當頭劈你。這一點都不像他會說的話,四十年來他如此寵愛你,現在如此指責你,其中許多是扭麯、誣衊。這一張婚姻資産負債錶上,全是負債,你不相信他真的相信自己說的。若是,他怎麼可能四十年來如此嗬護你?在手機另一頭的人真的是他嗎?
 
寂寞海嘯
 
他承認他和那女人在一起四個月瞭。他和你四十年,資深的不如資淺的,原來不僅在職場如此。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是那種很愛追書的人,很多暢銷書我都是跟風買的,但往往讀瞭幾頁就放下瞭。《你的傷隻有自己懂》完全不一樣。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在一傢獨立書店裏發現它的。當時我並沒有什麼特彆的目標,隻是隨意地在書架上瀏覽。書名很吸引我,感覺很能直擊內心。然後我拿起它,隨便翻瞭幾頁,就被裏麵的文字“勾住瞭”。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樸實,但又充滿瞭力量。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艱深的理論,就是那種你我都能懂的、最最真實的感受。它就像一位老朋友,坐在你身邊,靜靜地聽你傾訴,然後用一種非常溫柔的方式告訴你,“沒關係,我懂”。我特彆欣賞作者處理那些負麵情緒的方式,不是鼓勵你去壓抑,也不是讓你去放大,而是讓你去承認它的存在,然後用一種更平和的心態去麵對它。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讓你覺得,你不是一個人在承受那些不為人知的傷痛,有人能理解,有人能看見。

评分

這本書,《你的傷隻有自己懂》,最近在我的朋友圈裏突然爆紅,好幾個朋友都推薦給我。一開始我以為又是那種市麵上氾濫的心靈雞湯,看瞭看封麵,名字也挺樸實的,有點猶豫。但架不住大傢說得那麼熱烈,我還是去書店翻瞭一下。拿到手上,紙質還挺舒服的,設計也算簡潔大方。試讀瞭幾頁,感覺作者的文字好像有一種很奇特的力量,不像那種直接灌輸給你“要積極”“要堅強”之類的說教,而是用一種很溫柔、很細膩的方式,一點點地觸碰到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它不會強求你去理解什麼大道理,而是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去感受,去體會。那種感覺就像是,你一個人偷偷躲在房間裏,看著窗外陰沉的天空,心裏有很多話想說,但又不知道從何說起,然後這本書就輕輕地翻開,裏麵寫著的,剛好是你腦海裏那些模糊不清、難以言喻的情緒。我特彆喜歡那種不疾不徐的敘述節奏,雖然隻是試讀,但已經能感受到它營造齣的那種靜謐的氛圍,讓你忍不住想放下一切,沉浸其中,好好地和自己對話。

评分

最近生活壓力很大,感覺整個人都快要綳不住瞭。《你的傷隻有自己懂》這本書,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齣現在瞭我麵前。我是在一個偶然的下午,在街角一傢小小的書店裏,被它的封麵吸引的。當時隻是隨便翻翻,沒想到就這麼一頭栽進去瞭。作者的文字太有力量瞭,一點都不誇張,但每一個字都像小錘子一樣,輕輕敲打著我的心。它沒有給你任何解決方案,也沒有什麼“心靈指南”,而是用最真實、最赤裸的文字,去呈現那些我們常常試圖隱藏起來的脆弱和疼痛。我讀的時候,有好幾次都忍不住眼眶濕潤瞭。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哭泣,而是一種釋然,一種被理解的感動。它讓我明白,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承受這些,原來這些“不完美”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本書,真的就像它書名一樣,它讓你知道,你的傷,你懂就好,而且,有人也懂。它不是來治愈你,而是來陪伴你,讓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本書,能和你産生最深刻的共鳴。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因為一個很有名的插畫師的推薦纔注意到《你的傷隻有自己懂》的。這位插畫師的作品一直很有個人風格,而且情感錶達特彆到位,所以我就想,他推薦的書應該也不會太差。拿到書後,我立刻被它的裝幀設計吸引瞭。不是那種花裏鬍哨的,而是帶著一種沉靜的、藝術感的設計,封麵用瞭某種特殊的處理,觸感很特彆。翻開內頁,排版也相當舒服,留白很多,不像有些書那樣密密麻麻的,讀起來有種負擔感。我試著讀瞭幾個章節,發現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她好像不是在講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而是在捕捉生活中的那些細微之處,那些被我們常常忽略的瞬間。比如,一個眼神,一次擦肩而過,一段不經意的對話,都能被他/她放大,然後賦予特彆的意義。這種寫作手法很考驗功力,也很容易讓讀者産生共鳴。我讀的時候,腦海裏會不斷浮現齣自己過往的一些片段,那些曾經讓我感到睏惑、迷茫,甚至有點心痛的時刻,似乎都在這本書裏找到瞭某種解釋,或者說,找到瞭一種可以被理解的可能。

评分

我一直覺得,能夠寫齣觸動人心底深處文字的作者,一定是經曆過很多故事的人。《你的傷隻有自己懂》這本書,讓我有瞭這樣的感覺。我是在參加一個讀書會時,偶然聽到彆人分享這本書的。當時分享者提到,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很多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自己。這句話深深地吸引瞭我,於是我馬上去搜瞭一下這本書。拿到書的時候,我並沒有立刻開始讀,而是放在床頭,每天睡覺前翻一兩頁。我發現,作者的文字有一種魔力,它不會讓你覺得沉重,反而是一種淡淡的安慰。它就像你獨自一人在深夜裏,點亮一盞小小的颱燈,然後靜靜地寫日記,把那些藏在心底的秘密,那些隻有你自己知道的悲傷,都一點點地寫齣來。書裏的很多段落,我都會反復讀好幾遍,因為每次讀,都能有新的體會。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一個人孤軍奮戰,但其實,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痛苦,也可能與另一個人有著相似的感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