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

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颱灣文學
  • 日治時期
  • 現代文學
  • 文學辭典
  • 颱灣曆史
  • 文化研究
  • 文學史
  • 辭典
  • 曆史
  • 颱灣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下村作次郎、嚮陽、李癸雲、李海英、金在湧、邱貴芬、垂水韆惠、柏特‧斯剋魯格斯(Bert Scruggs)、柯慶明、封德屏、陳芳明、許雪姬、張隆誌、張誦聖、黃美娥、廖振富、劉紀蕙、劉建輝、藤井省三、蘇碩斌等國內外專傢學者強力推薦!

  128位學者專傢共同投入,411個辭目,28萬字釋文,206張圖片,18,000字圖說,分成作傢、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共同完成《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它不僅是一部工具書,也是特定知識的濃縮與入口,不隻反映颱灣文學研究三十多年來的積纍,也錶現齣颱灣文學學門嚮新階段探索,銳意求精求變的欲望與動能。

  這部辭典集閤眾人之力,在知識建構與導引的實踐過程中,展示詮釋者各異其趣的社會理念與政治立場,並共同描繪詮釋共同體本階段的曆史理解與現實關懷。本書中關切的20世紀前期東亞殖民主義批判與地域文學史遺産整理方麵,不論是深化內部的文化理解,或擴大跨國性的曆史問題討論,各國都有長足的突破。

  這不僅是颱灣的進步,也是東亞社會整體的進步。

  《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以日治時期颱灣新文學為主要對象,旁及民間文學、戲劇、流行歌麯等。從「作傢」、「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揭示島內文藝活動,以及颱灣作傢在日本、中國、「滿洲國」的刊載、齣版、轉載、翻譯等發展進程。總計完成411個辭目,28萬餘字釋文,收錄206張圖片,圖說18,000餘字。編纂方式兼顧外國人及一般讀者易於入門、國內外專傢便於精進等不同需求。具有新條目、新作者、新詮釋、新齣土、新研究、體例統一等特點,尤其重視跨境/跨語/跨民族之間的文藝交流與互涉。為目前收入辭條量最多的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深度展現颱灣文學領域的學術纍積與專業知能。

名人推薦

  國內外專傢學者一緻推薦
  一本劃時代的文學辭典誕生瞭。這本辭典在颱灣文學於學術界取得地位以來的四分之一個世紀的現在,俯瞰瞭那些從禁忌的年代纍積而來的研究成果。編者序中詳細介紹瞭過去纍積的研究成果,也明確地提及本辭典的齣發點是《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颱灣篇》一事。──下村作次郎(日本/天理大學名譽教授)

  本辭典辭目豐富,解說細緻嚴謹,展現瞭日治時期颱灣文學發展的深層脈絡與多重樣貌,宛如一幅細描的文學地圖,既可鳥瞰颱灣文學研究新視角,也可按圖查考日治時期颱灣文學的復雜紋路。──嚮陽(颱北教育大學颱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吳三連奬基金會秘書長)

  本所陳萬益教授和柳書琴教授帶領一批優秀博碩士生投入編輯工作,集結國內外各方的資源與智識,展現颱灣文學界豐沛的力量和跨世代的視野,終於完成這部絕對必看的颱灣文學知識辭典。──李癸雲(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是一部關於日治時期颱灣新文學,以及與文學界相關的民間文學、戲劇、流行歌等的綜閤性辭典。作為透視日治時期颱灣文學景觀的重要窗口,本書兼顧海內外專傢與一般讀者的不同需要,既是一部專業權威的參考書,也是一部便於查閱的案頭書。──李海英(中國海洋大學朝鮮語係教授、韓國研究中心主任)

  本辭典是從東亞視域論析颱灣文學的一次全新嘗試,將成為今後學習、研究颱灣文學以及東亞文學的學生、學者們的必讀書目。──金在湧(韓國/圓光大學國語國文學部教授)

  本辭典為颱灣文學重要的基礎工程,主編柳教授史料功夫紮實,治學嚴謹,邀請颱灣文學界資深學者與年輕世代共寫,見證颱灣文學自1990年代學院建置以來纍積的研究能量與實力。辭典不僅涵蓋日治時期重要作傢、作品,並特闢「媒介」分類介紹齣版刊物及管道,並以「思潮與運動」介紹文藝事件和運動等,勾勒當時文藝創作的場域及關注議題,堪稱麵麵俱到,是一部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工具書。──邱貴芬(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特聘教授、颱灣文學學會理事長)

  陳萬益教授、柳書琴教授長年對颱灣文學研究之熱忱,令世界各國諸多研究者「團結」起來,於是有瞭深具意義的本辭典之誕生。在享受珍稀研究成果的同時,也期望有更多的讀者、作傢、研究者繼續推動颱灣文學得到更大發展。──垂水韆惠(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日本颱灣學會理事)

  這本詳盡嚴謹、用心良苦編纂的辭典,呈現瞭當今海內外學者探討日治時期颱灣文學的多重詮釋角度。辭目分明,圖文並茂,值得每位關心颱灣的民眾精讀,更是從事颱灣文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參考文獻。──Bert Scruggs/柏特‧斯剋魯格斯(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副教授)

  專業辭典的編成,代錶專科知識的成熟。有瞭這本詳備的攻略本,接觸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就不再是黑暗中的摸索,而轉成瞭對整體傳統的省思!──柯慶明(故颱灣大學名譽教授)

  這將是探索颱灣文學的指南針,也將帶著我們走嚮更寬廣的文學天地。──封德屏(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

  這是進入颱灣文學版圖的重要入口,通過最簡約的文字,到達最豐富的知識寶庫。這不是一部工具書,而是重要的研究指引。握有這把鑰匙,可以開啓多少颱灣文學的奧秘。──陳芳明(政治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主編是一個有效率的人,慎選樂手,在她的指揮下敲準每一個音符,使他們閤奏齣一套易懂、實用的颱灣現代文學知識體係,不論當它是具體而微的書逐條閱讀,或當它是工具書隨手翻查,都兩相宜。──許雪姬(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

  本辭典為讀者們開啓瞭通嚮颱灣近現代文學園地的新窗口。透過四百多則精選條目的釋文與圖說,編者們提供瞭深入認識作傢、作品,媒介及思潮的重要知識地圖,更反映瞭當代颱灣文學史研究的最新趨勢及代錶成果。──張隆誌(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我不僅在這部辭典的內容中識得國內研究者穩步精進的最新成果,也於此書的編纂動因和與東亞鄰國的閤作實踐中,看到試圖跨越疆界、重構譜係、拓展颱灣文學研究視域的苦心經營和可貴契機。──張誦聖(美國/德州大學亞洲研究與比較文學教授)

  近年來颱灣文史著作蠭齣,本書以辭典條目編列日治時期颱灣文學知識,旨於扼要彰顯文學史要點,且內容求真求確,是格外值得信任之作。──黃美娥(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教授兼所長)

  《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由柳書琴教授邀集颱灣與日本的颱灣文學研究者撰寫,涵蓋作傢、作品、媒介三大部分的有機架構,展現東亞文學研究者的閤作動能,不但吸納近年研究成果,並有不少青年學者加入執筆陣容,可預期將對颱灣文學研究、推廣,帶來不少的貢獻。──廖振富(國立颱灣文學館前館長、中興大學颱灣文學跨國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

  這是一本讀者期待已久的辭典。每一個辭條有如不同交錯路徑的索引,指嚮日治時期颱灣作傢背後復雜的文藝體製與思潮論爭,讓颱灣文學的研究者可以一窺較為動態而立體的文藝生態。──劉紀蕙(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教授、文化研究國際中心主任)

  作為一名日本殖民文學與文化的研究者,日據時代的颱灣文學與文化一直是我最關注,卻最生疏的領域之一。本辭典通過對該時期文學現象全方位的介紹及解讀,使我們第一次真正從整體上瞭解瞭颱灣現代文學與文化豐富而又復雜的內涵。它的齣版不僅對於颱灣,對於大陸,乃至對日本的學術界都可謂是前所未有的貢獻。──劉建輝(日本/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兼副所長)

  收到柳書琴老師寄來的辭典目錄,我翻閱瞭一下,賴和、楊逵、劉吶鷗、張文環、龍瑛宗、呂赫若、周金波、葉石濤等大傢的名字躍然紙上。這些作傢也收錄於日本一般國民使用的國語辭典《広辭苑》第7版及《世界人名大辭典》(皆由岩波書店齣版)。本書與日本的辭典對這些作傢的評價有何不同呢?建議讀者也可以抱著這樣的好奇心來閱讀。──藤井省三(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作為本書的撰稿一員,很知道編纂的苦心、流程的嚴謹。以及追求深入淺齣的可讀性。以緻書名雖為文學辭典,卻耐讀如一冊日治時代的故事書,生動描寫著一腳跨進現代的颱灣文學。──蘇碩斌(國立颱灣文學館館長、颱灣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詩 心史/林梵
序二 知識建設的基礎工程/吳密察
序三 日本時代颱灣文學的戰後傳承與研究/陳萬益
專傢推薦
編者序/上一代,我們,下一代:作為禮物的《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柳書琴

辭典特色與體例說明/柳書琴

目次(分類編年排序)
一、作傢

(一)颱灣人作傢
(二)日本人作傢

二、作品
(一)單篇創作
(二)單行本
(三)禁書

三、媒介
(一)文藝團體
(二)文藝雜誌、刊物
(三)報刊文藝欄、專欄
(四)雜誌文藝特輯
(五)齣版社、書局
(六)文學奬
(七)文藝沙龍

四、思潮與運動
(一)文藝事件
(二)文藝口號、運動
(三)文藝論爭
(四)重要文論

關鍵字索引(漢語拼音排序)
Ⅰ、辭目類
Ⅱ、非辭目類
辭目索引(筆畫排序)
西曆、和曆、國曆對照錶

 

圖書序言

序一

序詩

故成功大學名譽教授/林瑞明,筆名林梵


  心史
  時光囂喧走過半世紀
  外頭島嶼風聲不絕
  我們被迫接受新國傢
  被迫接受國語教育
  以習得的日文
  望眼新世界
  掙紮走嚮民族自決
  新霸權取而代之
  我們從斷簡殘篇開始
  慢慢貫串斷裂的五十年
  潛在的颱灣精神
  颱灣是殖民地
  多重政權流轉
  挾持政經文化優勢
  以新的語言政策
  一再霸淩在住民
  我們曆經挖掘
  形塑全新的颱灣人
  轉型正義之必要
  文學深化之必要
  多元文化之必要

序二

知識建設的基礎工程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


  2000年,我在遠流齣版公司的支持下,監修瞭《颱灣史小事典》。可能是因為其內容正好可以滿足社會上的需求,也可能是因為該辭典的版式設計兼具辭典與年錶的功能,所以頗受好評,甚至有日本齣版社將之翻譯齣版成日文版。如今,中、日文版都已經多次再刷。可能是受到《颱灣史小事典》的影響,國立颱灣文學館也由彭瑞金教授領銜編輯齣版瞭《颱灣文學史小事典》(2014),其版式幾乎與上述《颱灣史小事典》一緻,兩書可謂是姊妹之書。

  除瞭輕便、短小的「小」辭典之外,也有比較大部頭的辭典編輯齣版計畫。其中,以許雪姬教授在颱灣省文化處、行政院文建會的支持下,策劃編輯齣版的《颱灣曆史辭典》(2004),最為重要,它並且也已經推齣網路版。文建會在2005年以後,甚至進而發展齣包含各領域的《颱灣大百科》(網路版)。專門主題方麵,則不能不提張炎憲教授領銜編輯齣版的《二二八事件辭典》(國史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8)。

  辭典提供簡便的入門知識與資訊,它也同時呈現一種知識、資訊的架構和標準,因此是一項知識建設的基礎工程。透過編纂辭典可以將知識重新整理架構化和標準化,因此不少辭典的編纂工作是長期持續,並定期齣版新版本的。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或許是收錄英語辭匯的《牛津英語大辭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吧。

  此次,柳書琴教授領銜編輯的《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是她參與『東亞殖民地文學事典』計畫的一環。也就是說,這個《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應該是在「東亞殖民地文學」這樣的知識架構之下,或者是意識到這種比較視角之下,做齣來的一項知識建設工程。當前的颱灣史也好、颱灣文學史也好,固然需要麵對颱灣社會,提供颱灣社會自我認識的養分,同時也已須要擴大視野地與鄰近地區,甚至世界各地做比較、相互發明瞭。希望這部《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不隻在颱灣國內提供我們自我認識的養分,也同時可以將颱灣的殖民地時期文學介紹到國外去。

  編輯辭典,在目前的颱灣學術錶現評鑑來說,被認為是「苦勞多、功勞少」的工作,但就如前述它卻是知識建設的基礎工程。書琴在教學、研究之餘,還領導同誌、學生們做這件大事,不能不給予嘉許,爰註數語為序。

序三

日本時代颱灣文學的戰後傳承與研究

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陳萬益


  這是第一部中文的日本時代颱灣文學辭典,以《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颱灣篇作基礎,承繼颱灣曆史、文化、文學相關辭典體例,兼收中島利郎《日本統治期颱灣文學小事典》成就。全書收錄411個辭目,28萬餘字釋文,206張相片和圖說,形成體例清晰、檢索方便的主題性辭典,是一本適時閤用的入門工具書,堪稱當前東亞殖民主義批判與地域文學史遺産整理的重要業績。

  日本時代颱灣文學進入學術視域主要在解嚴後的1990年代,柳書琴恰在此時完成其碩、博士論文,多年來從現代小說、漢文通俗文藝、「滿洲國文學」等角度,探索文學生産與殖民主義的關聯,亦推動颱灣文學與日、韓等東亞文學之互涉研究。二十年來,她不僅個人成就斐然,也與跨國有誌同道密切閤作,迴溯與前瞻,為荒廢沉消的日本時代颱灣新文學重綻輝光。辭典定稿之後,她謙稱這是颱灣文學研究界前僕後繼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驚人成長之集結,其自序以〈上一代,我們,下一代〉自我定位,並以這一部辭典「作為禮物」傳承給後繼者。我很欣喜她和清華大學颱灣文學研究所的研究生們,願意主動肩負起編纂工具書的工作。

  書琴及其「我們」所指涉的日本時代颱灣文學研究者,多數是目前任教於颱灣文學係所的中堅學者,他們或齣身中文係、颱文係、曆史係、日文係,或從日本或他國留學歸來,沉潛於新齣土的文學史料,也注意當代蓬勃發展的文學理論與文化研究,在東亞跨國性交流中形成視野,對日帝時期的殖民地和占領區文學、文化進行全麵的重估與批判,完全破除瞭戒嚴時期封閉的孤島思維。眾所周知,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就從風車詩社殘存文獻裏,耙梳齣現代文學初期非寫實性的摩登潮流,而與1923年東京大地震後的新感覺主義、新心理主義、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1920年代末期,興起於上海的「現代派」交互激盪。這些震盪若再與書琴這些年持續探求的1930年代中期的「東亞左翼文化走廊」相互參照,顯然該時代文學之奧義與興味正大大地吸引著學者與大眾的目光。

  作為「我們」的上一代,呂興昌和我都齣身中文係,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研,解嚴以後方始「半路齣傢勤撞鍾」,走齣學院,踏嚮田野,四處尋訪調查,也參加「益壯會」傾聽垂垂老矣的前輩細訴,在欲言又止的話語中推敲那些時代的風雨。史料的搜集、整理、翻譯與齣版,是我們搬開「颱灣文學」禁忌之後的第一要務,「讓它們齣土」也是本土化時代社會的普遍期待。從中央的文建會到縣市的文化中心,以至於當時的平麵媒體,都參與瞭日本時代颱灣現代文學的重建運動。這個運動在1994年11月清華大學的「賴和及其同時代作傢:日據時期颱灣文學國際學術會議」三天的會議中達到高峰,也因此有「顯學」與「險學」的雙關語流傳。

  事實上,除瞭林瑞明從1970年代就一頭栽進日本時代的文史研究,對楊逵到賴和的時代精神給予建構,展現史傢的紮實和詩人的慧識之外,整體說來,90年代以前的日本時代颱灣現代文學研究纔剛要起步。在迫切需要大量史料搜集、作傢訪談、作品齣土解讀和文學史脈絡梳理的情況下,我和呂興昌、鬍萬川、林瑞明幾個好朋友,很自然地就投入瞭這個工作。從1991年起,在清華大學月涵堂舉行為期三年多的「颱灣文學研討會」,直到2000年成功大學颱灣文學係成立之前,我們不斷邀請作傢、學者和年輕人,一起討論、關心颱灣文學的各種議題,還是碩士生的書琴就是那時代主動參加的新血輪之一。

  那些年,我們幾位大學老師為瞭搶救、編纂、翻譯、齣版,推動大專學院颱灣文學教學研究的體製化,幾乎每週都南奔北跑,在沒有高鐵的時代相互商量討論,但那也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光。尤其難忘和感謝的是,已故的摯友葉笛,還有陳韆武先生(帶領其公子陳明颱教授)、林至潔等人,在日文作品中譯方麵,夜以繼日伏案奮筆,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這些成果立即進入大學課堂,成為逐漸匯集剛啓動的颱灣文學研究生們追逐捧讀的教材,迄今亦為讀者閱讀和學者研究仰賴的資源。前述葉笛等譯者,加上鍾肇政、葉石濤、邱振瑞、塗翠花、鍾美芳(鍾瑞芳)……等前僕後繼的熱心者,也譯介瞭日本學者的研究,包括尾崎秀樹、鬆永正義、河原功、塚本照和、下村作次郎、岡崎鬱子……等先驅的成果,加上愛知大學黃英哲教授在其中的奔走聯係,大大促進瞭颱、日學者在颱灣文學體製化過程中的交流與閤作。我、老呂、瑞明、萬川在一起時,常常懷念起「我們的90年代」!

  當然,早在我們之前,已經有一批勇士在未解嚴的時代齣發瞭。其中,張良澤在1970年代整理和齣版鍾理和、吳濁流、楊逵、吳新榮、王詩琅等作傢的文集或全集,堪稱是「迴歸現實」之鄉土文學思潮中最大的貢獻者。他的工作為當時中文係的師生開啓瞭極其陌生,卻深具鄉愁的父祖輩時代訊息,可惜在美麗島事件後被迫離颱。十四年後他重返故鄉,任教於真理大學颱文係,持續整理、翻譯「皇民文學」,想要在民主時代開啓更多的解讀,不料又遭左翼人士強力批判,導緻報紙連載中斷。很遺憾,這個日本時代颱灣曆史與文學的重要課題,在意識形態對立下無從深究,至今仍難以說清。張良澤在戒嚴時期,在「隻有中國,沒有颱灣;隻有古典,沒有現代」的中文係任教,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史料、再現曆史事實的勇氣,令人贊佩。今後日本時代的颱灣現代文學研究的發展,仍亟待他奉獻珍藏的史料與獨到的詮解。

  在日本時代颱灣文學領域影響最深遠的前輩,無庸贅言,首推葉石濤先生。1987年他齣版的《颱灣文學史綱》,上承黃得時、王詩琅、廖漢臣等人為颱灣文學「撰史」的未竟之誌,在戰後颱灣以不屈意誌薪傳一絲如縷的香火,為颱灣文學的自主性發展勾勒齣軌跡。葉石濤親炙過眾多前輩作傢,閱讀過廣泛的日文作品及曆史文獻,從1960年代便開始對同時代作傢作品提齣評論,且每每有獨到見解。譬如,他指齣龍瑛宗的客傢情結,批判張文環、呂赫若的「糞寫實主義」,迄今都還是待解的高論。當代研究者倘能匯整其評論,進一步求索,必有新義再現。踵繼葉先生之後,在1970年代到80年代之間,緻力於日本時代颱灣作傢作品研究和文獻齣土的,還有施淑、林瑞明、鍾肇政、張恆豪、羊子喬、彭瑞金、林載爵、羅成純……等人,他們的洞見與功績迄今也未曾被忘記。最後,尊敬的故友黃武忠先生在颱灣文學體製化過程中,積極嚮政府文化部門報告和推動,尤其令我感動。當時他僅是文建會的科長,但勇於任事,從「賴和及其同時代作傢」國際學術會議、「颱灣地區民間文學調查、采集、整理、研究計畫」到國立颱灣文學館的籌建等等,親力親為,勞心勞力,是啓動多種重要事業的關鍵人物。除此之外,在颱灣文學體製化之前,各領域、族群、國籍都有耕耘者和貢獻者,他們的心血和事蹟,但願未來有暇再以專文紀念。

  在所有一切日本時代新文學運動精神的傳承者中,最感人的身影、最有力量的發言,則是老作傢。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解嚴前,王白淵、王詩琅、廖漢臣、葉榮鍾、吳濁流、楊逵、巫永福、黃得時、楊雲萍、張文環、劉捷、王昶雄、龍瑛宗、林芳年、陳韆武……等,以及吳新榮哲嗣吳南圖、吳南河兄弟,齣錢齣力、捐文獻、捐手稿照片、辦文學奬、辦聚會、編雜誌、作翻譯,無私的付齣,勇敢的為曆史作證言,不屈不撓,功不可沒。

  日本殖民時期,颱灣現代文學在颱、日作傢亦敵亦友的復雜曖昧情境下展開的繁華盛景,這微細的一綫香火剋盡劫難,終究在書琴這一世代,在《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中再現風華。這部辭典的特色,書琴說,包括新齣土、新條目,是現代文學疆域的持續拓展;新世代、新詮釋,則是傳承而創新,再來,就是「下一代」的事瞭!我衷心期待這本辭典能為本階段的颱灣文學研究帶來新動能。我也盼望還有源源不斷的下一個階段的「日治時期颱灣文學辭典」增補、新修或資料庫建置,屆時我們再一起來歡呼!報戰功!

編者序

上一代,我們,下一代:作為禮物的《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

柳書琴


  本辭典為主題性辭典,我們希望透過專傢撰述形成的交互詮釋,呈現颱灣文學領域迄今為止的專業知能。它是一部工具書,也是特定知識的濃縮與入口,不隻反映颱灣文學研究三十多年來的積纍,也錶現齣本學門嚮新階段探索,銳意求精求變的欲望與動能。這部辭典集閤眾人之力,在知識建構與導引的實踐過程中,展示詮釋者各異其趣的社會理念與政治立場,並共同描繪詮釋共同體本階段的曆史理解與現實關懷。在本辭典關切的20世紀前期東亞殖民主義批判與地域文學史遺産整理方麵,不論是深化內部的文化理解,或擴大跨國性的曆史問題討論,各國都有長足的突破。這不僅是颱灣的進步,也是東亞社會整體的進步。本辭典踵繼2000年以後各國曆史辭典或文學辭典的齣版行動與社會自覺,盼能成為前進中的後殖民與後戰爭工作之一步。

  2000年以後,颱灣和韓國首開辭典編修風氣,下列辭典對迄今為止的學術研究與文化發展貢獻卓著。筆者正是在這些先行辭典的培育和啓發下,展開這次的編修工作。在颱灣方麵,許雪姬教授擔任總策劃的《颱灣曆史辭典》(颱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綫上颱灣曆史辭典》(颱北:遠流齣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智慧藏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林礽乾教授擔任總編輯的《颱灣文化事典》(颱北:國立颱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2004),以及國立颱灣文學館以陳萬益教授2005年起主持的「《颱灣文學辭典》編纂計畫」為基礎,擴大架設的《颱灣文學辭典資料庫檢索係統》(2013),最值一提。三者分彆為颱灣第一部的曆史辭典、文化事典與文學辭典,而彆具意義。筆者有幸在研究生時代躬逢其盛,參與瞭其中第一和第三部的辭條撰述工作。

  《颱灣曆史辭典》,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請中研院許雪姬教授策劃,召集141位專傢,依據嚴謹體例撰寫,每條以400字為上限,收錄4,600餘筆辭目,搭配1,200餘幅珍貴圖像,包括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社會、教育、文化、風俗、舊地名、重要曆史性文獻等,首開颱灣研究領域之辭典編修風氣,影響尤其深遠。《颱灣文化事典》,收錄1,399筆辭目,被譽為「以颱灣為主體的綜閤性文化百科全書」,廣受稱揚。《颱灣文學辭典資料庫檢索係統》,則以「供研究者、教師、學生及社會大眾便利查考,更有效地推廣颱灣文學」為訴求,收錄4,240筆辭目,每條以1,000字為限,目前仍持續編修中,堪稱颱灣文學學門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這三部辭典皆上溯颱灣有史,下迄20世紀之交,具通史意義,古今皆備,內容豐贍,廣受海內外各界人士利用。

  在韓國方麵,首爾大學權寜瑉教授繼其《韓國現代文人大事典》(首爾:亞細亞文化社,1991)之後,也完成瞭重量級的辭典編纂計畫,齣版《한국현대문학대사전(韓國現代文學大事典)》(首爾:首爾大學齣版社,2004)。內容涵蓋韓國日治時期到當代,蒐羅主要作傢、小說、詩、戲麯等作品和用語485條,詳述作傢、作品等基礎資訊,亦旁及曆史背景和文化思想等。該辭典隨後獲得日本學者田尻浩幸翻譯,由明石書店於2012年推齣日譯本《韓國近現代文學事典》。在日本方麵,則有貴誌俊彥、鬆重充浩、鬆村史紀等人編纂的《二○世紀満洲歴史事典》(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該辭典以呈現20世紀滿洲的全體像為目標,針對東北地方政權、「滿洲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期間的政治、經濟、環境、民族、文化等現象,嚴選8,002個辭目進行闡釋,深具學術性。此外,值得期待的尚有位於京都的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劉建輝教授籌備多年的《「滿洲國」文學辭典》。

  在《韓國現代文學大事典》齣版次年的2005年,當時任職於日本岐阜聖德學園大學的中島利郎教授,以驚人的獨力編修方式,推齣瞭全球第一部以「日治時期颱灣文學」為主題的辭典。《日本統治期颱灣文學小事典》(東京:緑蔭書房,2005),收錄約300個辭目,包含十餘筆與日治時期代颱灣現代文學密切相關的古典文人、事件及中國作傢等。該辭典突破瞭綜閤性、通史性辭典《颱灣曆史辭典》、《颱灣文化事典》的收錄量,以斷代史、現代文學專類的方式,大幅擴充瞭日治時期颱灣文學辭目的收錄範圍。中島教授為颱灣文學的權威學者,通過每篇數百字之菁華篇秩,具體呈現瞭颱/日人作傢共構的殖民地文壇之多元風貌。此外,這部辭典附錄瞭〈日本統治期颱灣新劇略史〉、〈颱灣戲劇年錶〉,並在第二部分收錄〈照片所見的日本統治期颱灣文學小史〉(共九章含附錄一篇)一文,該文又延伸擴大為《颱灣文學百年顯影》(颱北:玉山社,2003)一書中的第二至十二章,以生動的曆史圖像與豐富的研究綫索,成為專業人士不可或缺的案頭書。

  另一部廣受愛用的辭典,為彭瑞金、藍建春、阮美慧、王鈺婷等教授共同編著的《颱灣文學史小事典》(颱南:國立颱灣文學館,2014)。該事典在同樣為颱灣文學權威學者、資深貢獻者的彭瑞金教授策劃下,以颱灣文學發展為縱軸,上溯荷治以前,下迄2012年12月,由「颱灣文學編年大事記」及「辭條解說」兩部分相輔相成。讀者可循大事記建立整體文學史輪廓,再從辭目釋文深入文壇現象與作品內涵,具有快速應用於教學、研究、考試、文化工作等方麵的優點。《颱灣文學史小事典》同時在國立颱灣文學館官網上,提供免費資料庫檢索,極為便利。

  上述辭典各領風騷,皆以颱灣研究的工具書、文化百科、最新研究指南、成果薈萃等功能,為利用者擴大視野,加速知識連結與多元應用。本辭典矢誌延續這個精神,以提供知識服務為目的,期許為教學、研究、考試、文化工作等各類型的利用者,提供方便正確的資訊。特彆是,在跨國交流與比較研究增加,鄉土教育、社區營造、文創事業、策展、影像、戲劇、美術等工作推陳齣新之際,深耕地方知識,加強曆史縱深,提高文化理解,熟稔颱灣文學的遺産,將如虎添翼。不論是在跨國跨文化閤作的學術場閤,或跨領域社區交流共創的場域,麵對汗牛充棟之自我與他者,豈不是經常浩嘆在曆史交錯下對話的我們,對彼此的認識如此不足?當然,現有辭典已大幅減少瞭知識利用的障礙,並實際助益瞭颱灣文學研究這十幾年的發展,不過日治時期颱灣文學方麵的辭目嚮度未全,則是文學研究者責無旁貸的工作。

  在迫切需要更多地方知識的背景下,筆者因而和幾位長期從事東亞殖民主義文學研究的朋友團結起來,希望提供一部專屬這個特殊曆史時期的文學辭典。我們渴望一部以共時性形式、空間性視野,揭示颱灣、韓國、「滿洲國」文學及其交涉現象的辭典。在這樣的背景下,東亞殖民地文學事典國際共同編纂計畫誕生瞭;隨後,本辭典《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也以《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颱灣篇》為基礎,逐步獲得實現。

  沒有《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就沒有本辭典,絕非虛言。這一群心懷四海、充滿夢想的朋友們,不厭其煩地來迴飛行或寫信協調跨國閤作諸事宜,創造瞭本辭典編修的最初契機和第一筆經費。筆者由衷感謝補助單位、計畫主持人及並肩前進的夥伴們,並十分榮幸地能在此介紹這一群熱情的學人。「東亞殖民地文學事典國際共同編纂計畫」隸屬「海外韓國學重點研究基地專案」(AKS-2014-OLU- 2250004),補助單位為韓國教育部及韓國學中央研究院(韓國學振興事業團)。由韓國圓光大學金在湧教授發起與聯係;中國海洋大學朝鮮語係教授兼韓國研究中心主任李海英教授主持、執行;華東師範大學劉曉麗教授、日本首都大學東京大久保明男教授、颱灣清華大學柳書琴教授共同協助策畫,並負責擔當「朝鮮」、「間島」、「滿洲國(滿係、俄係、濛係、鮮係作傢)」、「滿洲國(日係作傢)」、「颱灣」的各篇主編與推動者。2017年12月,東亞殖民地文學事典國際共同編纂計畫已完成約當40餘萬中文字的內容,並於2018至2019年著手進行韓文翻譯與編輯齣版準備,預計2020年首先以韓文版推齣全球第一部《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跨國編輯團隊的我們,共同期待這部強調東亞文壇的共時性與交涉性現象的辭典,能夠提供學術、教育、文化、社會應用、藝術創作領域的各國人士更多綫索及啓發。

  《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不隻是一個工具,也是一項知識服務與學術傳承。它是在這個領域探索二、三十年,透過各自師承緻力鑽研戰前文學史,並深受曆史教訓與文藝精神啓發的各個主編們,在為期十年愉快的「東亞殖民主義與文學研究會」(2005-2014)閤作期間的産物。這是我們共同決定,送給下一代人的禮物。因此除瞭必要的稿費之外,各篇主編們多以義務或半義務的方式,逐一執行辭目設計、品類規劃、體例製定、專傢邀稿、審查勘定、修改溝通、編輯設計、圖片蒐集、撥付稿費和請求授權等工作。

  筆者自2016年1月開始,正式投入這個跨國辭典編纂計畫,啓動編修工作。在2016至2017年的兩年間,首先完成《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颱灣篇的工作,接著在2018年繼續擴大進行《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新增部分。本辭典的執筆群以本地專傢為主,兼及日本、中國等地學者,總計128人投入,共完成411個辭目,28萬餘字的釋文,並收錄206張圖片,圖說文字約18,000字。其中,約占57%的一級辭目共16萬字,由《東亞殖民主義文學事典》颱灣篇收錄,支付稿費,經韓文翻譯後,將收錄於未來齣版的韓文版。一級辭目完成後,筆者正愁煩於遺珠之憾,幸得時任中央研究院颱灣史研究所副所長的張隆誌教授鼓勵,申請「財團法人曹永和文教基金會」補助,獲得支持後,立即再接再厲推動二級辭目的編修。最後因所欠辭目甚多,經費仍不足支應,幸濛劉紀蕙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特色領域研究中心、國立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大力支持,補足所需。總計前後透由三個單位的補助,匯集總經費新颱幣50萬元,完成瞭一、二級辭目的編修。一級辭目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二級辭目雖略遜一籌,但因多為未曾有辭典詮釋者,或為近年新齣土成果,對於敏求新知者更形重要。由於總數約12萬字的二級辭目僅收錄於颱灣齣版的中文繁體版,因此本辭典可謂目前收錄辭目最多、訊息量最新的颱灣現代文學辭典。
 

圖書試讀

辭典特色與體例說明
 
壹、編纂方嚮/柳書琴
《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以日治時期颱灣新文學為主要對象,旁及若乾與文學界相關的民間文學、戲劇、流行歌等。編纂目的有二:一、提供給已有颱灣文學相關知識者,深入颱灣文學本體研究與跨文化研究的新知與綫索;二、提供給外國人或本國教學者、文化工作者,查考日治時期颱灣文學關鍵知識的途徑。本辭典廣泛考量外國人及一般讀者易於入門掌握,國內外專傢便於深耕精進等不同需要,除瞭提供正確的基礎資訊之外,特彆重視跨境/跨語/跨民族間的文藝交流與互涉層麵。包括:
 
(一) 作傢的跨地域交流(譬如:留學、旅行、移居、訪問、任官、工作、座談、流亡、參與共黨或社運組織、齣席會議、從軍……等)。
 
(二) 作品的跨文化流動(譬如:文藝思潮傳播、翻譯、評論、特輯、跨地域齣版、改寫、節選、改編、演齣……等)。
 
(三) 文學發展與創作(鄉土文學、普羅文學、報告文學、外地文學、翻譯文學、地方文學、時局文學、跨語文學、後殖民時期寫作……等)。
 
(四) 戰爭體製下特殊的文藝組織、會議或口號(文藝作傢協會、「文學奉公會」、「文學報國會」、「大東亞文學者大會」、「決戰文學會議」、「皇民文學」……等)。
 
貳、辭典特色
本辭典具有新條目、新作者、新詮釋、新齣土、新研究、體例統一等特點,茲說明如下:
 
(一)內容特點:
1.重視颱灣觀點,邀請颱灣為主的作者,或境外長期從事颱灣文學研究的代錶性學者,根據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撰述。
 
2.先行研究充足之經典辭目,作者在綜閤學界共識或引述權威學者意見的基礎上提齣詮釋。現有研究少的新辭目,或本身即是作者專精議題者,則由作者直陳在該議題上的最新發現。
 
3.兼重颱灣現代文學「本體研究」之基礎資訊與「跨文化研究」之東亞互涉資訊並提供代錶性的文獻書目、譯本書目或資料庫資訊。
 
4.重視原創性,三分之二以上辭目為首次詮釋者,其餘曾為既有辭典詮釋者,亦皆依本辭典之體例、精神與方嚮,另邀作者根據學界最新研究進展,強化深廣度。隻有5%左右,研究成果較少的日本人作傢相關辭目,獲得中島利郎教授慨允,由其權威性的《日本統治期颱灣文學小事典》翻譯並調整格式後收錄。

用户评价

评分

初翻開《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心中便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仿佛是推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時光之門。我對這個時代的故事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從曆史課本上零星的片段,到零散的報刊雜誌上偶爾讀到的故人故事,總覺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在那段被殖民的時光裏,孕育齣瞭許多不為人知的文化火花。這本書名,簡單卻又極具力量,它承諾瞭一個完整的入口,一個能夠讓我深入瞭解那個特殊時期文學麵貌的寶庫。我特彆期待的是,它能像一個全景式的畫捲,將那些曾經活躍在曆史舞颱上的作傢、評論傢、以及他們的作品,一一呈現在我的眼前。我希望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單和生平介紹,更能深入挖掘那些作品背後的時代背景、社會思潮,以及作傢們在那樣一個復雜環境中,如何掙紮、探索、創造,甚至是如何在夾縫中尋求錶達和獨立的精神。我很好奇,在那個被外來文化強勢影響的年代,颱灣本土的文學是如何萌芽、發展、並最終形成自己獨特的聲音的。那些曾經被遮蔽的,被遺忘的,是否都能在這本辭典中重見天日?我期待能通過這本書,勾勒齣一個清晰的脈絡,理解那個時代文學的演變軌跡,以及它對後來颱灣文學發展所産生的深遠影響。

评分

對於任何一個關心颱灣社會文化發展的人來說,日治時期無疑是一個充滿關鍵意義的轉摺點,而現代文學,則是那個時代最敏銳的神經。《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一種探索的價值和係統性的梳理。我滿心期待能通過它,係統地認識那個時期活躍在颱灣文壇上的各類作傢、評論傢,瞭解他們的學術背景、創作風格以及作品的藝術特色。我特彆希望能看到,在那個被殖民的時代,颱灣的知識分子是如何在語言、思想、文化認同等多重壓力下,進行文學創作的,他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錶達對現實的關照,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民族文化傳承的努力。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次深入曆史肌理,理解颱灣現代文學如何孕育、發展,並為後來的颱灣文學注入鮮活生命力的重要契機。

评分

對於一個對颱灣文學史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而言,《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本身就散發著一種難以抵擋的魅力。那個時代,颱灣正經曆著深刻的社會變革和文化碰撞,而現代文學,無疑是那個時期最能敏感捕捉時代脈搏的藝術形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通往那個時代文學世界的窗戶,讓我能夠認識那些曾經為颱灣現代文學的開創和發展做齣貢獻的作傢們。我期待的不僅僅是簡單的生平介紹和作品名錄,更希望能夠深入瞭解這些作傢們的創作理念,他們的作品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産生的反響,以及他們是如何在夾縫中錶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本書,對我來說,將是係統性地梳理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發展脈絡,理解其藝術特色和時代價值,乃至它對後來颱灣文學所産生深遠影響的一個重要指南。

评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的瞭解,可謂是知之甚少,即便偶爾在一些學術文章或曆史片段中瞥見隻言片語,也總覺得碎片化、不完整。《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恰恰抓住瞭我心中那份渴望係統性瞭解的急切。我期待它能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入那個復雜的文學世界。我想知道,在這個時期,究竟有哪些重要的文學流派和創作思潮,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又如何彼此區分的?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遺忘的作傢和作品,是否能在這本辭典中被重新發現和介紹?我更關注的是,在殖民統治的特殊背景下,颱灣的作傢們是如何在壓抑與反抗、融閤與抵抗之間尋找創作的可能,他們的作品又承載瞭怎樣的時代信息和民族情感。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提供基礎的知識框架,更能深入剖析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意義,讓我能夠站在更廣闊的曆史視野下,去理解和評價那個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的地位和貢獻,甚至它對當下颱灣社會文化所産生的影響。

评分

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學,就像是窺探它的靈魂。《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極大的興趣。我對於那個被殖民的年代,颱灣文學是如何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生長,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現代麵貌,感到非常好奇。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讓我能夠認識那個時期湧現齣的重要作傢,瞭解他們的生平經曆,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地解讀他們的作品。我希望通過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到文學作品本身的內容,更能體會到在那個時代,作傢們創作的初衷,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他們的作品所承載的時代意義。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颱灣的現代文學是如何在這種外來影響與本土意識的碰撞中,逐漸找到自己的聲音,並為後來的颱灣文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评分

我一直認為,文學是瞭解一個時代最生動、最深刻的方式。《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盞指路明燈,預示著一段精彩的文化探索之旅。我對於那個被殖民的時期,颱灣文學是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求發展的,抱有極大的好奇心。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那個時代文學的麵貌,認識那些曾經為颱灣現代文學奠定基礎的作傢們,瞭解他們的創作曆程,以及他們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思考。我希望它不僅僅是提供一些人名和作品的羅列,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挖掘齣那個時期文學作品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它們所反映齣的社會變遷和人們的精神世界。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理解在那樣一個復雜的曆史語境下,颱灣文學是如何形成自己的主體性和獨特性,又是如何為後來的颱灣文學發展鋪平道路的,這對於我認識颱灣的文化根源具有重要的意義。

评分

讀到《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我的心中頓時湧起一種探究的衝動。那個時期,颱灣的社會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文學,無疑是反映這些變化的最佳媒介。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個被殖民的特殊時期,颱灣的作傢們是如何在政治、經濟、文化的多重壓力下,進行文學創作的。這本書,對我而言,將是一次深入瞭解那個時代文學生態的機會。我希望它能夠全麵地介紹那些在日治時期從事現代文學創作的代錶性作傢,他們的作品風格、思想主張,以及他們在當時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過對這些作傢及其作品的梳理,能夠勾勒齣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的發展脈絡,理解它如何受到日本文學和西方文學思潮的影響,又如何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創作路徑,從而為理解颱灣現代文學的根源打下基礎。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埋藏在曆史角落裏的寶藏。我一直覺得,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聲音,而文學,正是承載這些聲音最直接、最深刻的載體。《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名字,就仿佛是一把鑰匙,即將開啓一段塵封已久的文化記憶。我對那個時期颱灣的文學創作,有著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我常常想象,在那個被外來文化衝擊,同時又孕育著民族意識覺醒的年代,文學是如何作為一麵鏡子,映照齣當時的社會現實、人們的內心掙紮,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和睏惑。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詳盡的參考,不僅能讓我認識那些名字,瞭解他們的生平,更能讓我深入理解他們作品的精神內核,以及這些作品在當時是如何被接受、被解讀的。更重要的是,我期待通過這本書,能夠梳理齣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的整體發展脈絡,看到它如何從萌芽到成熟,如何受到外部思潮的影響,又如何逐漸形成具有颱灣本土特色的文學風格。這不僅僅是對曆史的追溯,更是對民族文化根源的一次深刻探尋。

评分

作為一個對颱灣曆史文化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瞭解那個特殊時期的切入點。《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恰好精準地擊中瞭我的需求。我期待它能夠成為一本權威的、全麵的參考工具,讓我能夠深入探究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的發展軌跡、重要作傢及其代錶作品。我尤其好奇的是,在那個被殖民的背景下,颱灣的知識分子和作傢們是如何在維護民族文化的同時,又吸收和藉鑒外部的現代文學思潮,從而開創齣屬於颱灣本土的現代文學。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那個時期主要的文學社團、刊物,以及它們在文學傳播和思想啓濛中所扮演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通過對那些作傢作品的深入瞭解,體察到那個時代颱灣人民的精神狀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抗爭與憧憬,以及他們對身份認同的追尋。這本書,對我而言,將是理解颱灣現代文化基因的一個重要窗口。

评分

當我看到《日治時期颱灣現代文學辭典》這個書名時,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那個時代的種種畫麵,那些充滿矛盾與變革的歲月,以及在那其中孕育齣的文學火花。我一直對日治時期颱灣的現代文學發展抱有強烈的求知欲,但往往因為資料的零散和解讀的不足,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本書名,如同一份承諾,預示著我將能夠係統性地走進那個時代,認識那些曾經在颱灣文壇上留下深刻印記的作傢們。我期待它能不僅僅是羅列人名和作品,更能深入挖掘齣那個時期文學創作的時代背景、社會思潮,以及作傢們在特殊曆史條件下所經曆的思考和掙紮。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颱灣現代文學的起源和發展,以及它如何在這種外來文化影響與本土文化自覺的互動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精神氣質,這對於理解颱灣的文化身份至關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