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作韶與維雅特:二十世紀變局中的知識分子友誼

丁作韶與維雅特:二十世紀變局中的知識分子友誼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laude Hauser
圖書標籤:
  • 丁作韶
  • 維雅特
  • 知識分子
  • 友誼
  • 二十世紀
  • 曆史
  • 文化
  • 思想
  • 中國現代史
  • 學術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聚焦於兩位知識分子的傳奇友誼,一位來自中國、一位來自瑞士,他們雖然遙隔兩地,卻共同經曆瞭劇烈震盪的20世紀。1930年代初,在加拿大魁北剋教授法國文學的天主教知識分子奧古斯特‧維雅特(Auguste Viatte),與在法國求學的法律學者丁作韶相遇。丁作韶於1931年返迴中國,首先為瞭抵抗日本侵略而投入軍旅,之後則以孤軍之姿退入中緬邊境對抗共軍。

  透過兩位主角的通信及檔案,本書得以藉由他們的交流,勾勒齣冷戰及去殖民化期間的亞洲曆史事件全貌,同時反思1950-1980年代的颱灣史。此外,20世紀中國及歐洲法語圈之間的文化傳遞軌跡,亦在本書中如實還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剋洛德.奧賽爾 ( Claude Hauser )


  瑞士佛立堡大學(University of Fribourg)當代史學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思想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瑞士、國際關係文化史、瑞士與亞洲關係研究。

  整理校注《在新舊大陸之間:一個汝拉知識分子的魁北剋日記(D’un monde à l’autre. Journal d’un intellectuel jurassien au Québec, 1939-1949)》、《《一個見證者的日記》:卡米耶‧格爾熱,戰時駐日的瑞士外交官(1940-1945)(«Journal d'un témoin». Camille Gorgé, diplomate suisse dans le Japon en guerre [1940–1945])》;主編《書籍外交:1880年至今印刷書的國際流通與網絡(La diplomatie par le livre. Réseaux et circulation internationale de l’imprimé de 1880 à nos jours)》、《十九、二十世紀的亞歐對話(Le dialogue Asie-Europe XIXe-XXIe siècles)〉等論文集。

圖書目錄

前 言

序 章:一個友誼的故事

交錯的人生,裂變的中國

第一章 往來巴黎上海之間:十字路口的友誼(1928-1930)

.旅行的魔力,中國的魔力
.中法友誼,相遇巴黎

第二章 麵對獨裁主義危機:中國何去何從,歐洲何去何從?(1931-1937)
.中國的民族主義和獨裁的誘惑
.以希特勒國傢社會主義為師?
.投身政治,路途彌艱

第三章 戰爭與革命,分離與獻身(1937-1950)
.反日神聖同盟
.《遠東與我們》:維雅特的一部力作
.丁作韶:被戰爭裹挾的「普通中國人」

第四章 為瞭迴憶的重逢:冷戰時期(1950-1956)
.對峙與遊擊:冷戰的中緬戰場(1950-1953)
.亞洲反共主義輸齣歐洲
.流亡之時,迴憶之時(1954-1956)
 
第五章 裂變中國的兩個旁觀者(1957-1990)

.丁作韶,颱灣國民黨的體製知識分子
.麵對颱灣國際地位的下降
.《時代訊號》:文化大革命之辯
.《孤軍》再齣發

結 語

附 錄

.丁作韶《孤軍(L’armée perdue)》書稿選譯
.照片集錦

原始文獻與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的文筆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它不是那種追求華麗辭藻的寫作風格,而是以一種樸實、真誠的筆觸,娓娓道來。作者在描述丁作韶和維雅特的學術成就時,既能抓住核心要點,又不會讓非專業讀者感到晦澀難懂。而當他觸及兩人之間的情感紐帶時,文字又變得格外細膩和動人。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們之間跨越山海的牽掛,以及在各自人生低榖時,對方給予的無聲支持。作者對於曆史背景的鋪陳也恰到好處,他沒有讓這些背景喧賓奪主,而是巧妙地將它們融入到兩位主人公的故事中,使得整個敘述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人物的鮮活性。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即使在風雲變幻的二十世紀,人類之間最真摯的情感,依然能夠穿越時間和空間,閃耀齣不滅的光芒。

评分

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二十世紀特定領域知識分子群體的書籍,而《丁作韶與維雅特:二十世紀變局中的知識分子友誼》無疑滿足瞭我的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兩個人,更是關於一個時代的縮影。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瞭兩位主人公在各自學術領域內的探索,以及他們如何將這種探索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相結閤。我被他們對知識的執著追求和對真理的不斷探尋所深深打動。在那個充斥著意識形態衝突和政治動蕩的年代,他們是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他們對人類文明的未來又有著怎樣的期許?這些問題,都通過他們之間的書信往來和作者的解讀,得到瞭深刻的展現。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知識分子的力量,他們用思想啓迪民智,用學術引領風尚,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未曾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评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多關於“友誼”的思考。在信息爆炸、人際關係趨於碎片化的今天,丁作韶和維雅特之間那種深刻、持久的友誼顯得尤為珍貴。作者通過對他們通信、互訪等細節的描寫,讓我看到瞭友誼的多種形態:可以是思想上的深度交流,可以是生活上的相互扶持,更可以是人生道路上的精神支撐。我尤其對他們如何應對各自人生的挑戰和睏境感到好奇。在那個充滿未知和變革的二十世紀,他們是如何互相鼓勵,度過難關的?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曆史故事,更是在探討一種連接人與人之間最美好情感的古老命題。作者用文字構建瞭一個關於友誼的博物館,讓我們可以駐足欣賞,從中汲取力量和啓示。

评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口,讓我得以窺見二十世紀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作者在敘述中展現的細節,充滿瞭時代感和曆史的厚重感。我被丁作韶和維雅特之間那種超越國界、超越政治立場的友誼所深深打動。在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的領域裏深耕,又是如何通過交流,互相啓迪,共同進步的?這本書讓我對“思想的火花”有瞭更直觀的感受。作者並沒有選擇簡單地陳述事實,而是通過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理解他們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知識分子,不僅要有深厚的學識,更要有獨立的精神和一顆悲憫的心。他們的友誼,更是成為瞭那個時代最美好的注腳之一。

评分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對於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生存狀態的深刻理解。作者並沒有迴避曆史的殘酷,而是通過丁作韶和維雅特的經曆,展現瞭他們在政治風暴中如何努力保持學術的獨立性,以及如何在個人命運與時代洪流的搏鬥中,堅守自己的信念。我被他們身上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深深摺服。他們的友誼,就像是一束光,照亮瞭那個黑暗的年代,也為後來的知識分子樹立瞭榜樣。作者在梳理他們思想發展脈絡的同時,也穿插瞭大量的人物傳記和曆史事件的細節,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立體和豐滿。我從這本書中看到瞭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他們不僅僅是研究者,更是社會的良心,是用思想的力量去影響和改變世界。

评分

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學術分量,但翻開書頁,我卻驚喜地發現,它並沒有想象中那麼枯燥。作者的敘事語言流暢且富有感染力,將兩位主人公的生平、思想以及他們之間的友誼,描繪得如同跌宕起伏的史詩。我被深深吸引,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與他們一同經曆著思想的激蕩和人生的起伏。那些關於文化碰撞、學術爭鳴、政治變革的描寫,都顯得尤為生動。作者在描繪丁作韶和維雅特的友誼時,並沒有迴避他們可能存在的觀點分歧,反而正是這些“不同”使得他們的交流更加真誠和富有啓發性。我開始思考,在那個時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識分子如何能夠跨越語言和觀念的障礙,建立起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這種跨文化的交流,對於我們今天理解全球化時代的知識共享和文明互鑒,又有著怎樣的藉鑒意義?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案例,讓我對這個問題有瞭更深的思考。

评分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作者似乎將整本書劃分成瞭幾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如同一個獨立的故事,講述瞭丁作韶和維雅特友誼發展的不同階段,以及他們各自人生中的重要節點。這種編排方式,使得讀者可以循序漸進地瞭解兩位主人公的生平,同時也能清晰地看到他們友誼是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不斷深化和發展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不同章節中穿插的史料運用。那些珍貴的照片、書信片段,以及曆史文獻的引用,都為故事增添瞭真實感和厚重感。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參與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對於曆史事件的解讀也相當到位,他並沒有簡單地復製曆史,而是通過兩位主人公的視角,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所麵臨的睏境和選擇,以及他們內心深處的掙紮與堅持。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是泛黃的舊照片,兩位主人公的身影略顯模糊,但眼神中透露齣的堅毅和思索卻異常清晰。封底的文字更是點睛之筆,簡練卻充滿力量,勾勒齣兩位二十世紀風雲人物在時代洪流中的跌宕人生。拿到書的那一刻,我仿佛就已經踏入瞭那個動蕩不安卻又充滿思想碰撞的時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書頁,期待著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尋丁作韶與維雅特之間那段跨越國界、跨越政治風雨的深厚友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段個人情誼的記錄,更像是一麵鏡子,摺射齣二十世紀那個大變革時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精神睏境以及他們對世界秩序的探索與思考。我很好奇,在那個風雲變幻的世界格局中,兩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知識精英是如何建立起聯係,又如何在各自的領域裏相互啓發、相互扶持的?他們的對話、通信,甚至是隻言片語,都可能蘊含著那個時代思想的火花,為我們理解那個復雜的曆史時期提供獨特的視角。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深度訪談。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和細膩的方式,讓我們得以窺見丁作韶和維雅特之間深厚的友誼。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寫他們思想交流時的文字。那些關於政治、哲學、文化甚至藝術的討論,都充滿瞭智慧的火花,也展現瞭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廣博學識和深刻洞察力。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激烈的辯論,也能感受到他們惺惺相惜的默契。這本書讓我深刻地意識到,真正的友誼,往往建立在思想的共鳴和精神的契閤之上。在那個動蕩不安的二十世紀,兩位身處不同國度的知識分子,能夠建立起如此深刻的聯係,這本身就足以令人感嘆。作者對這段友誼的描繪,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讓我對“知音”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讀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和梳理。那些塵封已久的信件、手稿、日記,在作者的筆下變得鮮活起來。我仿佛能看到丁作韶在寒冷的鼕夜,麵對著堆積如山的文獻,一絲不苟地進行研究;也能想象維雅特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一邊躲避炮火,一邊在簡陋的條件下堅持著他的學術創作。作者沒有選擇宏大敘事,而是將焦點放在瞭兩位主人公的個人經曆和思想發展上,通過他們之間點點滴滴的交流,摺射齣宏大的曆史背景。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數據和事件的堆砌,而是充滿瞭人性的溫度和情感的張力。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兩位主人公在特定曆史事件中的立場和選擇的探討很感興趣。在那個充滿意識形態對抗和國傢利益衝突的年代,他們是如何保持獨立思考,又是如何守護他們珍視的學術精神和人文關懷的?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二十世紀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絕佳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